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089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电学和物态变化物理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在酸碱盐溶液中阴阳离子朝相反的方向同时移动)

③.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⑴、电路中有电源。

⑵、电路为通路。

3.电流的三种效应

①.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②.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③.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4.电路的三种状态

①.通路:

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

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

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5.电路图规范画法

①.电路图要用统一的符号。

②.电路图要画成矩形。

③.电路图中的元件分布要均匀。

④.电路图中的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表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对比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特征

电路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电路有多条路径,各支路互不影响。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特点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表四、电压和电流对比

电压

电流

符号

U

I

定义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单位

伏特V

安培A

公式

----------------

I=Q/t

联系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有电源电路中一定用电压,但不一定有电流。

反过来电路中有电流则电路中一定有电压。

表五、电流表和电压表对比

电流表

电压表

用途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符号

量程

0—0.6A;

分度值0.02A

0—3A;

分度值0.1A

0-3V;

分度值0.1V

0-15V;

分度值0.5V

使用方法

1.电流表要和被测电路串联。

2.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1.电压表要和被测电路并联。

2.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是电源电压。

指针三种不正常偏转

电表指针不正常偏转的三种情况及原因:

(以电流表为例)

1、电流表指针反偏:

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电流表的指针超过满偏:

原因是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所选量程;

或者电流表的量程选小了。

3、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

原因是电流表的量程选大了。

试触目的

1.避免随意选用小量程而烧毁电表。

2.避免盲目选用大量程而增大实验误差

(概括地说,就是保护电表,准确测量。

试触顺序

先大后小、先干后支、先电压后电流。

表六、根据电流表、电压表有无示数判断电路故障(电流表和小灯泡是等效的)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①电压表损坏;

②电压表接触不良;

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

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4.两个灯泡都不亮一定是有短路的地方;

如果有一个亮有一个不亮,一定是短路,不亮的灯泡被短路。

总结:

1.如果两个表中有一个有示数,有一个无示数时,电路的故障都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出现了问题(不是断路路就是短路)。

2.如果两表都无示数示,通常是干路用电器出现问题。

表七、利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找串联电路的故障。

1、用导线查找:

把导线依次和小灯泡并联,如果其它小灯泡不发光,则和导线并联的小灯泡完好,如果其它小灯泡发光,说明联入导线后电路才通路,则和导线并联的小灯泡断路。

2、用电流表查找:

把电流表依次和小灯泡并联,如果其它小灯泡不发光(且电流表没示数),则和电流表并联的小灯泡完好,如果其它小灯泡发光(且电流表有示数),说明联入电流表后电路才通路,则和电流表并联的小灯泡断路。

3、用电压表查找:

把电压表依次和小灯泡并联,如果电压表没示数,则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泡完好,如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联入电压表后电路才通路,则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泡断路。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把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和用电器并联。

如果电路没变化,则被检查的用电器完好。

如果电路有变化,则被检查的用电器短路。

表八、怎样简化电路

1.把电路中的所有电压表都去掉。

2.把电路中所有电流表看成导线。

表九、怎样看电压表是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

1.如果电压表中间只有用电器(一个或多个),这时电压表测该用电器的电压。

2.如果电压表中间只有电源,这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也是电路中所有用电器的电压。

3.如果电压表中间有电源和用电器,这时电压表不是测该电源和用电器的电压,而是测它们以外所有用电器的电压。

表十、电路图和实物图之间相互转化

1.先画一个包括电源、并且靠近电源的串联回路。

2.把剩下的元件按要求连接好,跨在已经连接好的串联回路某元件的两端。

表十一、填电流表和电压表

从电源出发画电流路径,让电流经过所有的用电器,电流经过的地方填电流表,电流不经过的地方填电压表。

表一、电阻

1.电阻

①.定义: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②.符号:

R

③.单位:

欧姆(Ω)。

常用单位:

千欧(KΩ)、兆欧(MΩ)。

1MΩ=1000KΩ1KΩ=1000Ω

④.影响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温度。

与是否接入电路无关、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

2.滑动变阻器

①.构造:

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②.铭牌物理意义:

“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③.作用: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④.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⑤.电阻丝特点:

电阻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高的合金制成的。

⑥.优点:

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缺点:

不能表示连入电阻的阻值。

⑦.注意事项:

1.接法:

一上一下。

2.闭合开关前应该把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

3.实验时开关应断开。

表二、欧姆定律

1.实验目的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及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2.实验器材

①电源、②定值电阻(3个)、③滑动变阻器、④电压表、⑤电流表、⑥开关、⑦7根导线。

3.物理量的同一性

欧姆定律中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不同导体的电流、电压、电阻间不存在欧姆定律关系。

4.物理量的同时性

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从而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因而三个量是同一时间的值。

实验过程(学生实验)

(1)R一定(R=10Ω)I跟U的关系。

记录,分析数据。

电压(V)

1

2

3

电流(A)

0.1

0.2

0.3

结论: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U一定(U=2V),I跟R的关系。

电阻(Ω)

5

10

15

0.4

0.13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I=U/R

6.适用条件

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7.适用范围

欧姆定律所研究的电路不包含电源在内,是电源外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外电路,(即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一部分电路。

可以是一个电阻,也可以是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

8.公式的变形

R=U/I它表示某段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这个比值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能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的大小决定,并不随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决定。

表三、伏安法测电阻:

1.伏安法: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实验目的: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3.实验器材:

①电源、②待测电阻、③滑动变阻器、④电压表、⑤电流表、⑥开关、⑦7根导线。

4.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R=U/I

5.电路图:

6.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RX两端的电压。

7.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

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

根据Rx=U/I电阻偏小。

表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

并联

电路图

电流

I=I1=I2=I3=……In

I=I1+I2+I3+……In

电压

U=U1+U2+U3+……Un

U=U1=U2=U3=……Un

电阻

R=R1+R2+R3+……Rn

1/R=1/R1+1/R2+1/R3+……1/Rn

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串联总电阻比其中任意一个电阻都大。

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并联总电阻比其中任意一个电阻都小。

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其中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

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

电流和电压的分配

串联分压;

电压比等于电阻比。

U1/U2=R1/R2

并联分流;

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反比。

I1/I2=R2/R1

表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

(按顺序)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熔断丝、开关、用电器、插座。

2.家庭电路的连接:

各种用电器是并联的,插座与用电器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用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⑴低压供电线

①作用:

为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

②电压: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0V。

⑵电能表

是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

②安装:

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

⑶总开关

控制整个家庭电路的通断。

总开关接着干路上。

⑷熔断丝

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接在干路上,且接在火线上。

③选择:

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④特点:

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⑸白炽灯

①能量转换:

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火线必须经过保险丝、开关,然后再经过灯泡。

⑹测电笔

①用途:

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②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如果观察不到氖管发光,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测电笔氖管已坏;

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

火线断路。

③某次检修电路时,发现灯泡不亮,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

火线完好,零线处有断路,被测段零线通过用电器和火线构成通路。

⑺插座

给移动用电器供电。

插座应并联在电路中。

②接线原则:

左零右火、中间地。

③两孔插座:

左零右火。

④三孔插座:

接地线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防止用电器的外壳带电,造成触电。

4、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①发生短路、②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

5.安全用电 

触电事故:

①什么叫触电:

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②危险性:

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③安全电压:

不高于36V。

(干电池电压1.5V,蓄电池电压2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220V)

2、触电形式:

(1)低压触电的两种方式:

○1单线触电,即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有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

②双线触电,即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

(2)高压触电:

(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3、安全用电原则: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属性与特性

物质属性和特性含义基本相同,均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但属性偏重指大多数物质所具有的“共性”,不能区分物质。

而特性偏重指某一种物质所具有的“个性”,能以此进行相互区别、辨认。

测电阻的其它方法:

已知:

R0是已知电阻、

动态电路

当开关闭合时:

电流表示数()

电压表示数()

电流表A1示数()

电流表A2的示数()

当滑片向左移动时

电压表V1示数()

电压表V2示数()

当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时:

电流表A2示数()

电流表A3示数()

表一、电功

1.电功

⑴定义:

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用符号W表示。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⑵单位:

国际单位:

焦耳(J),常用单位:

千瓦时(kwh)(生活中常称之为度)

1kwh=1000W×

3600S=3.6×

106J

毫安时(mAh)和库仑(C)是电荷量的单位:

1mAh=1×

10-3A×

3600S=3.6C

⑶公式:

⑷影响因素:

电流、电压、通电时间。

2.电能表

⑴又叫电度表。

是测量电能或电功的仪表。

⑵铭牌物理意义:

①“220V--10(20)A”表示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0A,短时间内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0A。

②“3000r/kwh”表示用电器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③“1kwh”表示1kw的用电器工作一小时所消耗的电能。

④“PZ220—60”表示普通照明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60W。

表二、电流做功的快慢:

1.电功率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用P表示。

⑵物理意义:

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单位:

瓦特(W)常用单位:

千瓦(kw)1kw=1000w

两组单位:

W—P—t对应单位(J—W—S);

(kwh—kw—h)

⑷公式:

2.四个物理量关系

⑴额定电压:

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值。

⑵额定功率:

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⑶实际电压:

指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值。

⑷实际功率:

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表三、测量电功率:

1测功率

㈠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

⑴实验器材:

①电源、②小灯泡、③滑动变阻器、④电压表、⑤电流表、⑥开关、⑦7根导线。

⑵实验原理:

P=IU。

⑶电路图:

⑷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电路(开关要断开)

②开关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然后闭合开关。

③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时停止滑动,读出电流表示数,填入表格。

④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电压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⑸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㈡用电能表测家庭用电器的功率:

电能表、秒表、一个灯泡(或其它用电器)

P=W/t

⑶实验步骤:

①观察电能表盘面,看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盘转多少转。

如“3000r/kwh”

②只让待测用电器工作,记下电能表转盘转n转所用时间t秒。

③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计算该用电器的功率。

表四、规律与总结:

一、电功公式的选择规律:

1纯电阻电路:

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即:

电能=内能

所以:

都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非纯电阻电路:

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电能=内能+其它形式能(电能大于内能)

求总功只能用

求电热只能用

二、电功率公式的选择规律:

总功率=发热功率

总功率=发热功率+输出功率(有用功率)

求总功率只能用P总=UI=W/t;

求发热功率只能用P热=I2R;

求输出功率(指有用功的功率):

P输=P总—P热=UI—I2R。

3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三、电能表类型计算方法:

1电能表铭牌“3000r/kwh”如果知道电能表表盘转了n转,则能求出转n转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

方法:

2电能表铭牌“3000r/kwh”如果知道电能表表盘转了n转所用用的时间t秒,则能求出该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先求出n电流做功

②再根据求出功率。

(注意单位统一)

四、串并联电路各物理量比例关系:

1串联电路中:

各用电器的电功比=电功率比=电压比=电阻比。

如果是两个电阻串联:

2并联电路中:

各用电器的电功比=电功率比=电流比=电阻的反比。

如果是两个电阻并联:

五、同一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功率关系:

1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比等于相应电压的平方比。

如果在两个电压不同的电压下:

所以

六、不同用电器串联时,功率关系:

1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都不相同的用电器串联时,实际功率比等于额定功率倒数比。

2额定电压相同的用电器串联时,实际功率比等于额定功率倒数比。

一、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

常见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熔点、凝固点

没有

熔化特点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特点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相同点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都吸热;

在凝固过程都放热。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

凝固

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液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并且不断吸收热量

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出热量

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图像

熔化和凝固

非晶体图像

各段的表示的意义:

(六个过程,两个点)

AB:

表示固态晶体吸热,温度升高。

BC:

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

CD:

表示晶体处于液态,液体吸热,温度升高。

DE:

表示液体放热,温度降低。

EF:

表示液体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

FG:

表示固态晶体放热,温度继续降低。

B点:

指熔点(50度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E点:

指凝固点(50度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三、蒸发和沸腾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发生的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

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加热

剧烈程度

缓慢的汽化

剧烈的汽化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的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制冷的作用。

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温度

--------------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使液体变为气体。

3、都吸收热量。

四、汽化和液化

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

方式

影响蒸发因素

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五、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

特点:

吸收热量,周围温度降低。

升华和凝华

应用: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

放出热量,周围温度升高。

应用

表一、三种温度计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煤油(红)

水银

制作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0.1℃

注意事项

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不能甩,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的细管

玻璃泡上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