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67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3=36(人)

参加书法组的有36人.

3.在学校课外活动中,三年级参加书法组的有36人,是参加航模组人数的3倍,参加航模组的有多少人?

3=12(人)

参加航模组的有12人.

提问:

上面这三个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

上面这三个题说的是同一件事,都是三年级同学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事;

参加书法组的同学是航模组的3倍.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

第1题是已知参加书法组和航模组的同学人数,求参加书法组人数是航模组的几倍.第2题已知参加航模组人数和参加书法组人数是航模组的3倍,要求的是书法组人数有几人?

第3题是已知书法组的人数和书法组人数是航模组的3倍,求的是参加航模组的人数)

问:

这三组题,存在着哪三种数量?

(参加航模组的人数,参加书法组的人数,参加书法组人数是航模组的3倍)

这三种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种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种量.

(四)进一步探究有关这三种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做下面的题,再想一想它们有什么联系.

1.学校有6个足球,18个排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18÷

6=3

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

为什么这样列式?

你是怎么想的?

(18里面有几个6,就是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2.学校有6个足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学校有多少个排球?

3=18(个)

学校有18个排球.

“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足球看成1份,排球有这样的3份,要求排球有多少个,就是求3个6是多少)

3.学校有18个排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有多少个足球?

3=6(个)

学校有6个足球.

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把18个排球平均分成3份,1份就相当于足球的个数,所以用除法解答)

上面这三个题,同学们做得很好,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这三个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几个学生代表各组同学发言后,教师进行概括:

这三个题也说的是同一件事,每个题中都有三种数量:

排球的个数,足球的个数,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在这三种数量中,如果知道1倍的数量和几倍,就可以求出几倍的数量,如果知道几倍的数量和几倍,就可以求出1倍的数量.

展示数量关系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这三个题是同一种数量关系,只不过每个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不相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了.

(五)反馈练习

1.先把合适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解答.(投影打出)

2.在横线上填适当的已知条件或问题.(投影打出,口答)

(1)有山羊30只,绵羊6只.____?

列式计算:

____答:

____.

(2)有绵羊6只,____.有山羊多少只?

(3)有山羊30只,____,有绵羊多少只?

3.独立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课本52页“做一做”)

(1)少年宫舞蹈队有48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2)少年宫舞蹈队有48人,舞蹈队的人数是民乐队的3倍,民乐队有多少人?

(3)图书馆买来19本科技书,买来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8倍,买来多少本故事书?

(4)图书馆买来152本故事书,恰好是买来科技书本数的8倍,买来多少本科技书?

4.编题练习:

(用小黑板出示)

同学们做了18面红旗,6面黄旗,____?

要求:

先提出用除法解答的问题,再把它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和另一道除法应用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题研究的实际上是同一种数量关系.通过本节课口算题的练习、看图笔算、独立解答、连线后解答的练习、编题的练习等,使学生在头脑中把这三种题的联系建立了起来,加深了对此类题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使之能够知道了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能迅速地解答出所求的问题.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解答这三类题的目的.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二)

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

2.学校有6个足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有多少个排球?

有18个排球.

3.学校有18个排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有几倍?

有6个足球.3倍.

附送:

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千米的认识

教师:

教学内容

教材P64~65页及‘做一做’,练习十七1、2题。

知识: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千米=1000米

能力:

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

能估计多远是1千米

创新:

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德育: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这一节内容在知识结构上,是前一节内容的深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学掌握一小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化。

学情分析

在前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理解。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能应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创新点

通过演示,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

空白点

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导引目标

激发兴趣

填空:

铅笔长15____门高2_____

橡皮长40____课桌通长_____

引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从咱们这里到北京有多远?

用毫米、厘米、分米、米哪个长度单位来度量呢,为什么?

明确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长用千米(公里)做单位。

创造条件

主体参与

1、在哪里见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增加感性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直观理解比较困难,启发学生借助其他事例来理解。

组织研究

体验发现

2、建立千米长度观念

学校操场的跑道,通长1圈400米,2圈米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让学生边比较,边理解

引导创新

应用实践

测量,建立表象

1、在一条直的路边量量出100米的距离,观察1000米的长度,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困难,多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有助于学生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反思小结

巩固提高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研究作业

归纳总结这些长度单位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课后记

课本第70页和练习十八第1、2题

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

2019-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3套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用投影、挂图代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

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米呢?

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

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认识千米”见课件展示

  师问: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

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

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

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

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

,1米有多长?

50米有多长?

100米有多长?

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

(小组讨论)

  (3)师问:

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记忆进率。

  问:

还记得手指游戏吗?

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

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

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十的第1、2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

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

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

(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

你们是怎么走的?

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步骤

一、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为新授知识作好准备。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

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

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

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

二、复习

1、提问: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

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三、新授

1、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

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

那么

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

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

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

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

还要看什么?

C熟记进率。

想想看:

“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中的几个“0”?

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四、练习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长50();

铅笔尖长4()。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3、带领学生观察:

课前在一条直的路边量出100米的距离并在两端插上标杆。

问学生:

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4、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

四、总结(略)

五、作业

第72页练习十八第1、2题。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