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433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复杂多样)

交流: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其原因有二:

(1)地域辽阔,跨越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为什么地形复杂多样会导致气候复杂多样?

学生回忆七年级所学内容,思考回答。

我们知道,气候有两大要素,即气温和降水。

中国的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一)气温

引入:

从千家万户最美好的除夕之夜说起,用哈尔滨市的冰灯和广州市的花市进行鲜明对照,生动直观地表示出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悬殊。

读图2-22“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通过读图形成进一步认识):

冬季气温分布:

(1)黑龙江最北部平均气温在-32度以下,海南岛则在16度以上,南北气温相差近50度。

(2)一月平均气温0度的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图中是用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温度范围的,要告诉学生等温线是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

总结: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思考:

为什么呢?

(1)纬度因素

在图中中国东部的等温线大致和纬线平行,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光热不同,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太阳照射强度越小,热量就越少,加上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获得热量的时间就越短,热量也就越少,气温当然就越低。

(2)冬季风

北方接近冬季风的源地,对气温的降低又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而冬季风要想到达南方,受层层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更加剧了南北的气温差别。

(承转)到了夏季,南北气温又有何特点呢?

读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7月我国大部分地方气温在20度以上;

黑龙江最北部16度,海南岛南部28度,南北相差不大。

(2)7月最冷的地方在青藏高原,最热气温出

现在吐鲁番盆地。

2.夏季南北气温差别不大。

讨论:

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由学生参考对冬季气温的分析自己得出结论,老师只加以总结)

(承转)我们知道,气温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我们先来学习两个和温度有关的概念。

(1)生长期:

当天平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0度以上,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为此,把>10度的持续期称为是农作物的生长期。

(2)积温:

把>10度的持续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

积温越大,说明农作物的生长期越长。

按照积温的多少,自北向南我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

3.温度带

读图2-24“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5个温度带的划分: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活动:

找出各温度带的分布地区(按地形区找)

想一想: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在哪里?

(秦岭淮河一线,和1月0度的等温线一致)

我们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

(亚热带)

温度带、积温和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读表:

温度带、积温与作物熟制以及主要农作物的关系。

补充:

春小麦是春播秋收的,适用于北方,主要是长城以北;

冬小麦是秋播来年初夏收获的,适用于南方,因为南方气温冬天不会太冷,作物可以过冬。

调查:

学校所在地农作物的熟制是哪一种?

有哪些农作物?

(二)降水

承转:

气候由两大因素构成。

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气温和温度带,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降水。

1.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读图2-25“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通过找相邻两种颜色交界线,描绘出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三条等降水量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哪里?

(秦岭-淮河线)

(3)沿着降水减少的方向划个箭头,方向指向哪里?

(西北)

降水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减少。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分布规律?

读图2-30“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有冬季风和夏季风,夏季风能够带来降水。

夏季风的源地:

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

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季风区:

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主要位于中国东南部。

非季风区:

指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主要位于中国西北部。

它们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分界。

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导致了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练习:

读图找降水最多的地方,分别是受到了哪个大洋水汽的影响?

2.时间分布的规律

(1)季节变化:

夏秋两季降水多,冬春少。

讲述:

大家知道,我国冬季被寒冷的冬季风所控制,夏季风只能躲在海洋,它影响我国的时间是5-9月,而这个时期就是全国主要的降水季节,不过各地的雨季时期还是有所区别的,南方是5-9月,雨季长,北方是7-8月,雨季短。

(2)年际变化:

南方变化小,北方变化大。

夏季风的进退反常,会导致洪涝灾害。

3.干湿地区

按照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四个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读图2-27“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1)找找四个干湿地区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以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作为分界线)

(2)四个干湿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以内蒙古高原为例,由东往西经过三个干湿地区,依次出现茂密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和戈壁三种植被类型)

(3)对照地形区分布图,找找干湿地区的分布地区。

(三)气候复杂多样

读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中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种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

东部——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区——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四、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课时作业”。

第二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1.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2.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依据,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了解寒潮、台风侵袭我国的路径,影响的地区及其危害。

4.了解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原因及其危害。

5.了解沙尘暴的特点和危害。

1.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2.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气候复杂多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气候的特征之二·

季风气候显著。

(一)季风气候显著

回忆:

降水的两个分布规律是什么?

都和什么有关?

(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性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冬夏两季吹完全相反的风,形成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从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来讨论)

有利:

夏季普遍高温,形成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我国广大的南方和北方都能够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不利:

夏季风的强弱反常,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同时冬季风也反常时,会导致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常使生产生活遭受损害。

中国东部和海洋相临,但是西部、北部以及南部却和广大陆地接壤,拥有广阔的内陆,这里的气候又会具有什么特征呢?

指导阅读P41材料“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冬季最冷的国家”,总结:

一月份,齐齐哈尔比同纬度的巴黎气温低20多度,冬季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

七月份,齐齐哈尔比巴黎气温高将近3度,夏季要更热些,因此我国的气温年较差要比同纬度的地方更大些,属于大陆性气候。

2.大陆性特征明显

讲解:

齐齐哈尔仍然位于距海较近的东部季风区,大陆性特征就已经显示出来了,说明中国的季风气候带有大陆性特征,越往西北这个特征就越明显。

我们知道,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的一般规律就可以总结出气候的特点,但是天气毕竟是多变的,有些特殊的天气是无法用气候的规律去概括的。

这也是中国气候的另一大特色——多特殊天气。

(二)多特殊天气

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沙尘暴、梅雨等。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2内容,提出问题:

(1)什么是寒潮?

其特征是什么?

(2)寒潮所经过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

学生:

阅读课文,整理答案。

指导学生读图2-33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提出问题:

(1)寒潮与冬季风有什么关系?

(2)寒潮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3)我国哪些地方受寒潮影响较小?

为什么?

读图分析,完成问题。

(1)寒潮是来势凶猛、降温幅度大、范围广的冬季风。

(2)我国南方地区因纬度较低,加之受东西向山脉的阻挡,受寒潮影响小;

另外,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基本不受寒潮影响。

多媒体播放寒潮资料,提出问题:

寒潮带来什么危害?

如何应对?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针对寒潮,应加强预警机制,提前预报,做好防范。

除了寒潮以外,我国还有哪些特殊天气?

(梅雨、台风、沙尘暴)

教师点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有关梅雨、台风、沙尘暴的资料。

(1)了解什么是梅雨、台风、沙尘暴?

各在什么时间,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2)如何防御这些特殊天气带来的危害?

阅读资料,完成问题。

(1)略

(2)针对梅雨应加强预报,修建水利设施;

关于台风的防御主要是加强监测和预报;

沙尘暴近年来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要农林牧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由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如果夏季风“失常”,我国就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旱涝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三)多气象灾害

(1)我国发生频繁造成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洪涝)。

(2)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干旱)。

夏秋两季,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而西北地区则旱情严重。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也知道我国气候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又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给我国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我们既要因地制宜地利用气候资源,又要研究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

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复杂多样;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四、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