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22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部分重点专业机械制造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通过对岗位的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分析,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实现了行动导向性教学模式;

部分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教师队伍具备较强的教学和实践

白匕

能力

现有专业教师16人,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人,兼职专业教师4人,其中,叔师理教师仃人,占专任教师80.6%,有3名教师曾参加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有6名专任教师的企业工作年限超过4年;

2名教师获数控机床高级考评员资格。

2007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

‘省级骨干专业。

(3)‘‘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初具成效

拥有种类齐全、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1个,实训室3个,校外实训基地4个。

学生在校就可以进行生产性实训,同时还配备有各种仿真软件、网络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工具等。

毕业生双证率达86%,对口就业率达81%;

每年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优质毕业生120人以上,其中大部分人己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此基础上重点支持建设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是可行的,相信通过两年的建设,我校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将在本地区同类学校中取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3、存在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完善“工学合作,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等全过程。

(2)课程体系设置有待进一步对接企业需求和岗位需求。

(3)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

双师”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实践教学设备陈旧,实践教学场所已不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

1>深化‘‘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入企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入,结合本地区企业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以及素质要求,以乌只业岗位一工作任务一学习领域一课程体系”为主线,以'

双证书”制度为保障,通过两年的建设,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既能满足生产一线需要,有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并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2、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以“四个对准”为思路,即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与行业、企业共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重构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并建设2门核心课程,研发3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教材。

深入开展“五环四步三特征”的教学模式改革,’'

五环”即:

能力发展动员、基础能力诊断、能力发展训练、能力发展鉴定和能力发展反思五个环节;

“四步”即:

任务、行动、展示和评价四个步骤;

’'

三特征”即:

为小组行事、教少学多和前诊后鉴三种特征。

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期内,培养或引进国内、省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2人,培养骨干教师4人,聘请8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建设,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

4、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采用多元化办学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依靠企业、行业参与,实行订单式培养。

建设期内,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3个,实训室1个,围绕基地开发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项目,推行“6s”管理制度,使毕业生双证率达90%,对口就业率达98%:

每年为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150人以上。

三、建设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以"

四个对准”为思路,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领专业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培养职业能力;

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创新伍环四步三特征”的教学模式,积极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国内外进修培训、行业企业骨干讲座、“以强扶弱,以老带新”等多种途径,提升专业教师水平;

建立以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团队的结构。

完善内部管理,与企业深度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加强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科学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完善顶岗实习过程考核与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为企业输送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建设内容

积极探索'

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五环三步四特征”的教学模式改革,深化、细化核心专业课程建设,构建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以案例教学、场景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为手段,建成具有共享性、辐射性、骨干性、示范性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

依托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以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抓手,以国内各级各类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为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外聘企业行业技术骨干8名任兼职教师。

进一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个,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内实训室1个,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率,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效对接。

仁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改革“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制造业生产一线,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实行学生毕业时既获得毕业证书,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推进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构建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结合本地区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以及素质要求,通过调研、论证,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针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以学习领域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实习实训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条件改善的基础上,着重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深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继续完善基于工作过程、能体现职业特色、有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参入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立足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库,推行Ps”管理,促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紧密结合,推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互利共盈。

(3)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境界

深入开展“五环四步三特征"

的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岗位教学和项目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境界。

(4)创新教育内容,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依据岗位技能要求,通过调研、论证,与企业共同制订岀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运行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核心课及内容。

建设2门核心课程,研发3本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实训教材。

负责人施晓纹

核心课程建设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普通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张保成

数控铳加工技术

校本教材建设

名称

pomill数控编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

(5)建立“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实现学生的能力、素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实施教学,动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计划,以适应行业企业的岗位需要。

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实行‘‘双证唏1],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6)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增强本专业社会辐射能力

利用学校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平台,构建面向专业群,涵盖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和学习评价、教学影像资料等为一体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并推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建设,增强本专业社会辐射能力,为社会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2、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完善岗位设置,健全业务考核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教师进

修培训制度、奖惩制度,促进岗位流动,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自我提升。

聘请高水平、高技术、高技能的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下企业挂职锻炼;

通过'

以强扶弱,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等形式,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经过两年建设,使'

双师”率达90%以上。

(2)注重专业带头人培养,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使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

学理念和专业技能,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带动本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地改革创新,完成本专业示范性建设任务。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使其能承担和顺利完成核心课程的教研工作

建设期内,培养骨干教师4人,通过参加国内各级各类培训、赴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本行业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全面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4)做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8人担任兼职指导教师,聘请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举办讲座和技术表演,参与本专业课程体系和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构建工作。

(5)加大教师进修培训力度,大力提升专业团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机械制造企业研修。

利用寒、暑假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和教材教法培训O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促进其迅速成长。

选派6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培训。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完善内部管理,为重点专业建设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根据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实施的保障要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建设管理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训计划、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信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管理制度等。

制定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行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一专业建设组一项目实施人三级责任管理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

制定建设子项目的验收、考核和激励措施。

建立重点专业建设内容信息公开平台,适时公布建设进度,接受监督,收集反馈意见。

(2)采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实行'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模式,行业企业和学校

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企合作的组织框架,与永祥、东方红、天星、荣盛钢构、长安铁塔5家企业鉴定“订单式”培养计划,建立就业网络,围绕企业用人标准,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办法,学生就业上谋求深度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

(3)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规范学生实训实习的过程管理引进多元化、企业化、市场化的先进理念,与智丰数控机床有限

公司、碧山粮食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个。

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成绩评定办法,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4)校内实训基地的扩建

在原有的机械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和塑料成型加工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新增建设模具制造实训室1个,使校内外实训基地能满足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及生产性实训的实际需要,成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率,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4、信息化资源建设

在两年内建设功能较强、符合要求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符合本专业群发展的课件、电子教案、案例教案、行业标准、岗位技能竞赛方案、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教改案例。

五、建设进度

机械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

机械制造技术

建设负责人:

戴爱国

建设期第一年:

深化改革“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预期目标:

①调研企业对机械制造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

③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实施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

2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3总结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1构建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素质拓展课模块、实习实训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2制订并实施本专业的教学实施计划;

3建立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实训室,引入企业车间管理制度,推行“6s”管理。

1验收实施模块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计划的成果及经验,进一步完善模块式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计划;

2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深入推行“6s”管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

3.通过教学模式

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境界

深入开展’‘五环四步三特征”的

1推行“五环四步三特征”的教学模式改革;

2分层次开展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仿真教学和项目教学的教学方

创新与改革。

深入开展“五环四步三特征”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1召开改革成果与经验交流会;

2实行教学模式的动态机制,根据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5、建立“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实现学生的能力、素养和个性的全而发展

建立臥性化、

②启动2门优质核心课程

3编写《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特色校本教材。

1深入企业调研“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

2与行业企业一起制订“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实施方案。

1编写2本«

pomill数控加工》《机械制图》特色校本删。

2完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普通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数控铳削加工》的建设。

1全而推进“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

2完善“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实施方案;

6、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增强本专业社会辐射能力

构建而向专

业教学资源库。

构建而向专业群,涵盖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和学习评价、教学影像资料等为一体的共

③总结实施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叩勺学生评价模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内容。

伍建设

强本专业社会辐射能力。

动,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②制定并实施中长期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通过参加国内高层次培训,

再选派1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赴华中科技大学进修1年,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

养骨T教师4名。

建设期内,通过参加国内各级各类培训、赴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本行业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培养能全而参与专业建设工作的骨干教师2人。

再培养骨干教师1名。

选派6名专业

1.完善内部管理,为重点专业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建设项目的验收、考核和激励措施。

2、

作、

采用“校企合工学结合”的办

①从企业选聘既有丰富实

1从行业或企业中共聘请8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2聘请行业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T举办讲座和技术指导。

合作、工学结合运行

与5家企业鉴定“订单式”培养计划,促进工学结合。

1选派3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培训;

2通过各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进修培训,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培训和讲座,下企业生产实践,使“双师”率达85%,大力提高专业带头人和骨T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建立健全5个制度,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建设项目的验收、考核和激励措施,适时公布建设内容,接受监督,收集反馈意见,保障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预期目标:

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与永祥、东方红2家企业鉴定“订单式”培养计划,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企合作的组织框架。

1再选派3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培训人;

2进一步通过各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进修培训,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培训和讲座,下企业生产实践,使“双师”率达90%0

完善示范学校配套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再制订4个相关制度,形成内部制度保障体系O

与天星、荣盛钢构、长安铁塔3家企业鉴定“订单式”培养计划,并形成校企合作组织框架。

1与碧山粮食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个,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5个;

2建立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实习教学管理

①启动1个机械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和塑料成型加工实训

1与智丰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个,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6个;

2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各

1进一步完善机械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和塑料成型加工实训基地的改建工作;

2完善模具实训室各项管理制度。

六、资金预算

项目建设资金预计投入4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35万元,地方政府财政、企业行业和学校自筹200万元。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共投入142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共投入74万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共投入219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教师进修培训16万元,实训基地建设6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仁组织保障

在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严格遵守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办法,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性,成立专业建设工作组、专业教学督导小组、课程建设团队,给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发布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快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构建科学的教学课程和实训项目体系,对数控技术应用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政策上为本专业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组织机构:

负责人:

组员:

2、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落实学校关于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的各项制度,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3、经费保障

严扌矗按喩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确保专业建设资金按专业建设进度分部到位。

对用于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经费,学校设立资金专用账户,单独核算,资金封闭运行;

健全监控机制,对建设方案的实施及资金的使用、运转流程实行环节跟踪和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