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05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

《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铁路站货车检修车间路基施工方案37页Word下载.docx

6.9路基相关工程20

6.10雨季施工21

6.11冬期施工21

6.12边坡加固防护主要原则22

6.13土工格栅施工23

七、保证措施23

7.1质量保证措施23

7.2安全保证措施24

7.3环境保护措施25

7.4水土保持措施28

7.5雨季施工防洪安全措施29

8应急预案31

8.1编制目的31

8.2应急预案的目标31

8.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31

8.4施工阶段的防洪预案32

8.5火灾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32

8.6应急救援保障措施32

1编制依据

1、XXxx中XX铁路XXxx南站XX货车检修车间相关工程施工图;

2、现场实地踏勘情况;

3、国家、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建设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安全规程;

4、与晋豫鲁XX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

5、我单位可投入本工程的现有XX及在类似工程施工中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6、建设单位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7、XXxx中XX铁路XXxx南站XX货车检修车间相关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有关内容和精神。

8、《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9、现行的铁路工程施工相关规范、规程、验标

2工程概况

2.1编制范围

CJDK0+100-DK1279+215(DK1279+215=CJDK1+715)XXxx中XX铁路XXxx南站XX货车检修车间路基土石方,不包含路基附属工程施工。

2.2工程简介

xx南站XX货车检修车间位于xx市开发区内,全长1615m,土石方103.2万方,其中挖土方6.4万方,利用土填方2.8万方,借石填方88.6万方,AB组填料5.4万方。

边坡防护主要采用:

土工格栅、干砌片石护坡、喷播植草、浆砌片石截水骨架内撒草籽种灌木等。

2.3气象特征

线路途经地区属暖温带亚湿润区;

四季分明,冬长夏短;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

受大陆性季风制约,冬寒干燥,春季多风,夏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具“春旱、秋涝、晚秋又旱”特征,年平均气温介于12~15℃,年平均降雨量介于500~840mm,集中在7~9月。

本标段内土壤最大冻深35-40cm,各区段因地形变化略有不同。

2.4地质地貌特征

线路途经地大部分属海水养殖区,多鱼塘、养殖大棚。

场地地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砂砾、细角砾土;

燕山后期花岗岩,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地质构造上位于xx-XX大断裂附近,该断裂隐伏与第四系以下,沿东北向延伸,产状不明,两盘岩性为变质岩与火成岩。

无不良地质发育。

2.5路基填料

本标段沿线填料较匮乏,普通填料可以利用附近取土,直接填筑或进行改良,A组和B组填料主要靠远运。

3工期安排及保证措施

3.1工期安排

施工准备:

2016年1月28日至2016年2月15日;

路基施工:

2016年2月16日至2016年6月15日;

路基附属:

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

3.2工期保证措施

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精心编制详细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制定作业程序,利用网络技术,科学策划,狠抓关键线路,突出重点,确保主体,同时又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科学管理,确保工程按期竣工。

为确保工程按期完成,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工期管理领导小组。

组织安排生产,按照每个节点工期逐步安排实施。

强化施工管理,合理增加投入;

发挥机械化施工优势,全力保障施工生产;

搞好对外关系,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抓好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投入;

科学组织,加强协作。

全方位保证工程建设工期。

经常开展施工进度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施工进展紧张有序,安排科学合理。

4施工准备工作

4.1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责任

施工负责人:

全面负责本次检修车间路基路基填筑施工现场的人员安排,材料、机械设备的调动等施工组织工作;

抓好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工期和现场管理工作,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技术负责人:

全面负责检修车间路基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

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解决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先进技术成果在项目上的应用,指导施工技术有效开展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员

质检员

试验员

测量员

检修车间路基工程作业面

作业层

项目经理安茂平

项目副经理陈玉宝

项目总工程师邹湘雄

曹江海

测量负责人

丁磊

材料负责人

宋文义

安质负责人

王洪田

质检工程师

崔恩宁

试验负责人

范爱德

施工负责人

段立梓

技术负责人

控制层

决策层

图4-1检修车间基施工组织机构图

测量负责人:

负责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的复核、检查、监督,确保测量工作及时、准确、有序的开展,满足施工需要。

试验负责人:

负责施工过程中试验工作的检查、监督,制定检修车间路基土工试验的具体实施方案,汇总试验数据,编制土工试验总结报告。

安质负责人:

负责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规划,制XX全质量管理办法,负责制XX全质量工作目标、安全质量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制XX全、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制XX全质量检查制度,制定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质量进行定期和日常的监督检查;

组织安全质量的检查评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标准工地建设,负责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2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投入情况

4.2.1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

其中每工点安排试验人员3人、测量人员2人、汽车司机15人、电工1人、现场记录人员1人、小工10人均已经到位。

4.2.2投入检修车间路基施工的机械设备

所需机械设备见表4-1。

表4-1所需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使用地点

1

推土机

T160

6

检修车间路基

2

振动压路机

YZ22T

3

平地机

PY180

4

挖掘机

PC220

5

运输车

斯太尔

30

洒水车

东风

7

振动平板夯

BPU2540A

4.2.3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

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见表4-2。

4-2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

设备名称

单位

检定状态

全站仪

TS06-2

合格

水准仪

DSZ2

塔尺

5m

平板载荷仪

K30

灌砂筒

φ200mm

4.3现场调查

组织项目部有关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及地质资料,复核路基中线并引测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做好技术交底。

施工调查,重点调查通信、信号、电缆的走向,对有可能影响施工的地下电缆及管线报请有关部门排除,施工前不能排除的管线,进行挖十字探沟,确定管线的走向。

XX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进行施工图现场核对工作,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报监理审批并满足施工需求。

4.4取土场

本工程为XX工程,路基填方量较大。

由于该项目周围路基填料相对匮乏,取土场地征用困难,且工期紧任务重,因此路基填料的取得是该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单位前期在xx南站附近料场内提前储备了合格的路基填料50余万方,而且在中南铁路XXZNTJ-21标段施工中的部分取土场(高兴镇)尚可继续使用,能够确保该项目的料源,可保证土石方工程能第一时间开始施工,确保该项目按期顺利完成。

取土场采取必要的支挡、防护、绿化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结合城市化建设进程,考虑表土回填以利复耕或进行绿化恢复。

4.5三电迁改

施工调查,重点调查通信、信号等光(电)缆的走向,XX设备管理单位、监理单位、指挥部确定迁改方案。

4.6便道修筑

取料场至正线范围内便道已贯通,包括填料运输道路均已完毕。

4.7测量工作

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院交底测量资料进行施工控制导线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

填前碾压完成并经验收达规定的压实度后,对原地面进行断面测量,以确定填方工程数量、测设路基坡脚线及中线。

5路基填筑检测项目及压实标准

5.1原地面处理

在满足路堤填料要求的前提下,应先清除地表中植物及草皮,并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1)地表坡率缓于1:

10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

(2)地表坡率为1:

10~1:

5时,旱地地表清除植物0.3cm。

(3)旱地地表坡率为1:

5~1:

2.5时,原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

(4)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时,当松土层厚小于0.3m,将原地面地表碾压密实;

当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

(5)遇虾塘、鱼塘地段抽水,塘底淤泥质土采用片石碾压,局部地段采用草袋围堰。

(6)正线及与正线相连股道基底素填土、杂填土挖出换填与本体相同填料。

(7)路堤基底经平整、压实后,其表面达到无杂草、树根、腐殖土的要求。

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灌入阻力Ps值应不小于1.2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δ0≥0.15MPa,否则进行地基换填、改良或加固处理。

路基软基换填需由监理、设计院、指挥部共同确认断面和深度后方能施工。

5.2检修车间路基填料及压实标准

5.2.1基床以下路基填料

路堤浸水部分应采取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料,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0%。

5.2.2基床底层填料

对于A、B组填料的碎石类土,粗颗粒应为硬质岩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级配合理,细粒含量(d≤0.075mm)宜小于20%;

对于块石类填料,应级配合理,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5.2.3基床表层填料

根据施工图纸基床表层按设计要求选用A组填料。

A组填料应采用碎石类土(角砾或圆砾),大于2mm以上的颗粒应坚硬,不得采用风化软质岩类;

级配应良好(不均匀系数Cu≥5,且曲率系数Cc=1~3);

细粒含量(小于0.075mm颗粒)宜在2~15%,大于5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50%,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30%;

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cm。

基床表层填料每5000m3检查一次,采用地基系数、孔隙率和筛析等方法判断填料是否满足验标要求。

每一批填料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基床表层填筑。

5.2.4过渡段填料

路堤与桥涵、路堤与硬质岩过渡段填料应根据设计选用A组填料。

A组填料应采用碎石类土(角砾和圆砾)和砂类土的砾砂,不得采用风化软质岩类;

级配应良好(不均匀系数Cu≥5,且曲率系数Cc=1~3),细粒含量(小于0.075mm)不大于20%,大于5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45%,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cm。

过渡段填料每5000m3检查一次,采用地基系数、孔隙率和筛析等方法判断填料是否满足验标要求。

每一批填料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过渡段填筑。

5.2.5路基压实标准

根据XXxx中XX铁路XXxx南站XX货车检修车间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原则,路基压实标准按下表5-1执行。

表5-1中南铁路XX(I级铁路)路基压实标准

部位

项目

压实标准

改良细粒土

砂类土

碎石类

块石类

基床以下

路堤

地基系数K30(MPa/m)

≥80

≥110

≥120

≥130

孔隙率n(%)

<32

压实系数K

≥0.90

基床底层

≥90

≥100

≥150

≥0.91

<31

基床表层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5

<28

5.3施工放样

采用全站仪定出路基设计中心线,每10米钉一木桩,据高程测量结果定出边线,洒白灰线标识,为保证路基边坡的压实,路基两侧分别宽铺50cm,竣工时刷坡整平,路面宽度应大于设计值。

根据试验段试验计算的松铺系数和运输车每车运土量,洒白灰方格线,方格大小为6m×

6m。

基床以下路堤顶面高程、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见表5-2。

表5-2基床以下路堤外形尺寸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高程

±

50mm

水准仪测量

中线至边缘距离

尺量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横坡

0.5%

平整度

土质路堤顶面30mm,填石路堤顶面100mm

2.5m直尺量测

5.4路堤填筑

按照事先打好的方格,由专人指挥卸车,以达到松铺厚度的目的。

检修车间路基施工采用挖掘机挖装土,自卸车运输。

施工中应检查核对填料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应另取样作土工试验进行鉴定。

填料复查应符合表5-3的要求。

表5-3填料的检验项目、检验数量

填料种类

颗粒级配

相对密度

液、塑限

击实试验

大于5mm颗粒的单位体积重

大于20mm颗粒的单位体积重

大于40mm颗粒的单位体积重

粗粒土(除粉砂、黏砂外)

每10000m3

-

5.5摊铺整平

首先检测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并设4%的人字排水坡。

人工配合推土机大致推平,然后用平地机刮平,保证填筑层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匀,每层松铺厚度基床以下不大于45cm,基床底层不大于35cm,基床表层不大于23cm。

当平地机刮平整后测松铺高程。

5.6碾压

摊铺平整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采用自重22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先静压一遍,弱振压1遍,然后进行强振,强振3遍后静压一遍。

压路机行走速度不超过4km/小时,振动频度先弱后强,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行间轮迹重叠为后轮宽度的1/2,横向接头处重叠0.4~0.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压路机碾压不到的边角处用小型夯实工具进行夯实。

6施工方案

6.1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检修车间路基填筑施工程序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序施工。

图6-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6.2地基处理

6.2.1地基挖除换填

地基挖除换填土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换填深度,将设计范围内软弱土层全部或分段清除,整平底部,再比照路堤相应部位规定的填料土、压实标准和填筑工艺进行回填。

图6-2地基处理流程图

1、施工准备:

施工放样,确定需进行原地面处理或者是换填的范围,设置临时防排水设施,在开工前对现场需处理范围、深度进行复查;

备足换填材料。

2、对于需换填处理的情况采用机械挖除换填深度内土层,达到设计标高;

采用自卸汽车将挖除的土壤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对于原地面处理的情况,采用推土机推除表层需清除的松软土、腐植土、植被等,斜坡陡于1:

5的地段,采用人工划定台阶范围,挖土机进行开挖,形成台阶,沿线路横向台阶宽度、高度符合设计要求,纵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换填厚度按照路基填筑要求进行。

3、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进场,后倾法卸料,推土机进行初摊铺,平整,压路机碾压。

4、根据换填层所处路堤部位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

在原地面处理之后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核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

6.2.2片石碾压

对于采用直接挖除淤泥有困难的水塘段路基,应采用抛填片石挤淤的办法进行处理。

抛填时应大小石块均匀分布,底层应先填筑一层大块石,用挖掘机压入淤泥中,大块石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较小的片石填实。

然后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地基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片石使用不易风化石料,其大小视软土液性指数而定,一般直径不宜小于0.3m。

当软土底地层平坦时,抛投应自地基中部向两侧逐步进行,以便将淤泥从两旁挤出。

软土底横坡陡于1:

10时,应自高侧向低侧抛投;

并在低侧边部加多抛投,使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

片石抛出水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用重型机械碾(夯)紧密,然后铺设反滤层及填土。

6.3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

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2、路堤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两边向中部填筑。

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50cm,竣工时刷坡整平,路面宽度应大于设计值。

3、分层填筑厚度应严格控制,一般应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并实行网格法倒料。

对于基床以下路堤,采用块石类填筑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50cm,对于碎石类和砾石类填料填筑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对砂类土和改良土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对于基床底层,填筑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对于基床表层A组填料填筑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2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4、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每一水平层的全宽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小于50cm。

当上下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及颗粒条件的填料时。

5、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对于基床底层宜实行标高挂网人工配合整平;

填层面目视XX,并做成两侧不小于4%横向排水坡。

6、用细粒土或含细粒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填料的含水率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

填料含水率较低时,及时采用洒水措施,洒水可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搅拌的方法。

填料含水率过大时,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7、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最后静压收面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2-4km/h。

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

6.4基床底层填筑

1、基床底层填筑前根据所选的机械及计划使用的填料种类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

路基试验段的长度不小于120m。

2、基床底层填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2)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6.5基床表层施工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使之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基床表层采用A组料时,松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各项施工参数由工艺性试验确定,同时满足表5-1《中南铁路XX(I级铁路)路基压实标准》。

6.6过渡段施工

6.6.1过渡段基底处理

1、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宜同时进行,在桥涵基础施工之前完成。

2、过渡段基底范围及其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符合设计,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永临结合施做,防止浸泡过渡段基底。

3、过渡段基底原地面整平后,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填筑厚度大于基床厚度时,其压实质量满足K30≥130Mpa/m;

小于基床厚度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或同部位的压实标准要求。

4、桥台后和横向结构物两侧过渡段基坑回填。

如基坑底部为岩层时采取C15混凝土回填至岩面,如基坑底部为土质,则采用原状土回填至地面。

6.6.2XX过渡段填筑

1、XX过渡段设置采取倒梯形的结构形式,过渡段纵向长度不小于2倍基床表层以下台尾路堤高度+5m,且不少于20m。

2、过渡段A组填料宜与其相连的路堤及锥体同步施工,否则严格控制开挖水平台阶并做好衔接施做;

填料差别较大采用合适填料或土工格栅过渡,避免出现新的过渡段。

3、台后2m范围以外的大型压路机能压到的部位,具体的摊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由工艺试验确定,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台后2m范围以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20cm,并保证压实密度。

6.7路堤及过渡段施工要求

6.7.1施工控制

1、对于采用细粒土或含细粒土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含水率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范围。

含水量较低,采取洒水措施;

含水量过大,采取翻松凉晒措施,以保证其可压实性。

2、填筑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基床底层处理及质量检验根据所处路堤部位的要求进行。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采取良好的渗水填料进行换填。

3、在填筑摊铺、平整过程中,特别对于基床底层和表层禁止粗细集料离析或集料窝的出现,否则人工配合进行处理,以保证填料的均匀性。

4、路堤填筑的每一层应均需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边坡随时保持平整;

对于细粒土、砂类土及改良土宜冲刷的边坡,填筑基本完成的路段采取路肩间隔集中边坡排水方式。

6.7.2过渡段排水要求

1、过渡段施工前,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2、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3、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4、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5、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符合设计要求。

6、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

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7、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8、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9、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通过试验段确定。

6.8路基防排水工程

1、铁路排水应形成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

注意路基排水沟、桥涵、站场排水等排水工程间的顺接,杜绝排水系统存在局部的堵塞、突变、急陡、急拐等现象,临时排水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