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7597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29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

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

②运动主力:

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③时间起止:

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

④领导人: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2.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项目

反殖斗争史实

史料实证

情感体验

北部

地区

史实1:

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

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措施深得人心,鼓舞

士气

以人为本,体现人权与民主思想

史实2: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

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克难奋进、英勇无畏

史实3:

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建立美洲各国联盟、

团结联合斗争

高瞻远瞩、着眼未来

史实4:

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州的独立运动

继续斗争、完全胜利

斗争到底、不居功守成

南部

史实5:

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教师可链接圣马丁与玻利瓦尔瓜亚基尔会议后隐退史料)

团结协作、联合作战

不迷恋权位名利,急流勇退的无私奉献精神

评价

由于功勋卓著,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

同时依据史实,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情感。

3.拓展延伸:

在阅读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基础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战争的正义性;

(2)有利的国际条件——美法革命的客观支持;

(3)有一批杰出领袖:

海地的杜桑·

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

(4)革命措施正确,如玻利瓦尔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

(5)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

(6)参战将士英勇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目标导学三: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2.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基础上,展示下图归纳总结原因。

目标导学四: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1.从历史要素角度,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

教师列表归纳:

(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要素

印度民族大起义历程

领导人代表

时间

1857—1859年

章西女王

领导者

封建王公

主力

土兵

阶层

土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

结果

起义被镇压

影响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拓展延伸:

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展示:

英国武器先进,实力强大。

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镇压起义,甚至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回印度。

由于各地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起义城市先后失陷,起义失败。

(1)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了,所以逐渐退出起义;

(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敌人分化瓦解;

(3)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上;

(4)缺乏统一指挥、发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

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

②同是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拉美人民团结协作、联合抗战,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

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最终起义失败。

它告诉我们:

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比如在问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

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

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

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

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类别

措施

作用(由学生归纳)

军事上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政治上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固了沙皇统治

经济上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

文教上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

社会习俗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4.读教材

说一说:

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

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

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材料展示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

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

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

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

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

图一 彼得一世倡图二 中国军人强

导的某一习俗改革行给行人剪辫子

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

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

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

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

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剪胡须;

辛亥革命;

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

1.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俄国经济落后;

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

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读史料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译文:

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到了(如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

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

农民“解放”的实质:

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性质:

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拓展延伸:

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学史为是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

第3课 美国内战

知道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意义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文件

引导学生阅读《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认识这两部法律在内战中的作用;

结合林肯的历史活动,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同时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美国有线电视C-SPAN分别于2000年、2009年和2017年对一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

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

“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

”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

为什么特朗普说“你没法超越林肯”?

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1.读教材和“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政治上:

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

②领土扩张;

③经济上:

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

南北矛盾的表现:

①关税之争;

②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

③废奴运动;

④南北双方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归纳总结:

(1)根本原因: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南北矛盾焦点: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

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1.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内战初期的战争形势,理解“两部法律”出台的重要性。

(1)时间:

1861年4月;

(2)军事失利;

(3)民众诉求。

2.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列表归纳林肯态度的演变:

阶段

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竞选总统前

他同情奴隶,反对奴隶制,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由平等原则

当选总统初期

主张用和平的方法,逐步废除奴隶制,最终达到废除奴隶制的目的

内战初期

幻想以保留南方奴隶制为条件,使南方各蓄奴州停止叛乱

初战失利

站在人民一边,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材料二:

1863年元月1日起,凡是当地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法令?

该法令的颁布有何作用?

(1)《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

1.读教材,总结林肯在内战中的主要活动。

2.马克思说: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国家独立;

战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北美人民称他为“合众国之父”。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美国内战的意义

1.引导学生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

美国内战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战争

性质

依据

独立战争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美国内战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2.读教材,帮助学生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拓展】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比较

不同

内战

根源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目的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领导人

华盛顿

林肯

文件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北方取得胜利

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这场战争,美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激励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同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美国,如果没有150多年前的那场南北战争,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它的历史将改写,资本主义经济史或许也将改写。

《美国内战》一课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内战期间的作用,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内战的起因。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知识基础,要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还在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

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能会向学生介绍一大堆的历史背景资料,再让学生总结出一二三四几点原因。

这种较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让他们感性地、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了解日本的幕府统治,知道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入侵,倒幕运动及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进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点

明治维新。

难点

明治维新的影响。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武士道精神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幕府统治,知道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入侵,倒幕运动及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进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统治之下。

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德川幕府推行政策,只同中国、进行有限的贸易。

(3)1853年和1854年,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2.倒幕运动

(1)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破产。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上的处境不断恶化。

(2)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的策略,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运动。

(3)1868年,日本结束了幕府统治,睦仁天皇改年号为“”。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

3.明治维新

(1)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

(2)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四、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总结。

一.阅读“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思考问题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哪个幕府统治之下?

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有什么特点?

德川幕府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

锁国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幕府统治时期日本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危机?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不久,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阅读“倒幕运动”思考问题

1.为什么日本会发生倒幕运动?

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

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大量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

2.倒幕运动的中坚力量是哪些人?

一部分中下级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