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74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除杂题型.doc

除杂题、鉴别题

(  )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测pH

加肥皂水搅拌

B

铝丝和银丝

观察颜色

浸入硫酸铜溶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闻气味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D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加水溶解测pH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2.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点燃

闻气味

食盐水和水

测pH

蒸发结晶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加水溶解

加入盐酸

镁条和铝条

在空气中点燃

加入稀硫酸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3.下表是小江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需鉴别物质

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并搅拌

B

碳酸氢铵和氯化钾

加熟石灰研磨并闻气味

加水溶解

C

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稀硫酸

灼烧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4.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NaOH)

稀盐酸

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NaC1(Na2CO3)

BaC12溶液

加入适量的BaC12溶液,

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KC1(KC1O3)

MnO2

加MnO2,加热后冷却

D

H2(CO2)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7.要将待提纯的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l2(FeCl2)

铜片

过滤

B

CaO(CaCO3)

盐酸

蒸发

C

Cu(Fe)

硫酸铜溶液

过滤,洗涤

D

NaOH溶液(Na2SO4)

氯化钡溶液

过滤

()8.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选用的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铜固体

浓硫酸

硫酸钠溶液

部分装置

()9.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下列有关浓硫酸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稀释浓硫酸

取少量浓硫酸放入烧杯中,缓慢倒入水,并用玻璃棒搅拌

证明脱水性

取少量浓硫酸,滴在纸张或木片上

证明吸水性

取少量浓硫酸,向其中加入水,变成稀硫酸

除氧气中水分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1.下图中直线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A

Ca(OH)2

CO2

NaOH

CuSO4

B

Na2CO3

BaCl2

HCl

Ca(OH)2

C

Zn

HCl

CuCl2

NaOH

D

H2

O2

HCl

CuO

()12.如右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内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

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烧杯乙

烧杯丙

观察到的现象

A.

浓盐酸

紫色石蕊

丙中液体慢慢变红

B.

浓氨水

无色酚酞

丙中液体慢慢变红

C.

浓硫酸

氯化钡

丙中产生白色沉

D.

浓盐酸

硝酸银

丙中产生白色沉淀

()13.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B

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

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14.下面右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15.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升高硫酸溶液pH的三种方法

B.化学之最

加水稀释 

加入碳酸钾溶液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现象解释

D.物质分类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气体易被压缩—气态物质中分子之间间隔较大 

缉毒犬能嗅出毒品—分子在不断运动

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 

常见碱—烧碱、纯碱 

常见合金—不锈钢、生铁

()1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下列各组中,有错误的组合是

选项

乙、丙、丁

A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

B

常见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C

常见还原性物质

木炭、氢气、一氧化碳

D

常见合金

不锈钢、黄铜、生铁

() 17.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I中加入一定量固体和过量液体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且溶液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Ⅰ中液体流入Ⅱ中,Ⅱ中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I

石灰石、

稀盐酸

纯碱、

稀盐酸

锌片、

稀盐酸

二氧化锰、

H2O2溶液

NaOH

Ca(OH)2

Ca(OH)2

NaOH

I

()18.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形成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