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718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方案Word格式.docx

全镇所有应急分队全部出动,政府机关工作全面暂停,全员转入防火应急状态。

火情发生村居的应急分队与群众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扑救工作,各村居抵场的应急分队转编为扑救小组,镇防火指挥部成员转任各村居扑救小组的组长,在现场指挥长的统一调度下,各小组按划定区域或方向全力开展抢险扑救工作。

橙色等级:

较大火情,过火面积较大且火情不易控制。

火情发生村居的应急分队与群众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扑救工作,镇应急分队与农服中心职工立即赶往现场支援。

与火情发生地相邻的村居或与火情发生地间隔距离小于2公里的周边村居立即转入联动应急状态并组织应急分队赶往现场参与扑救或待命。

黄色等级:

一般或较小火情,过火面积较小且火情易于控制。

火情发生后,所在村居的应急分队与群众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扑救工作,镇农服中心职工立即赶往现场支援。

镇应急分队和火情点相邻村居的应急分队转入应急待命状态直至火情解除。

蓝色等级:

轻微火情,过火面积小或火情位于可控区域内。

火情发生后,所在村居的应急分队与群众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扑救工作,镇农服中心立即赶往现场支援。

镇应急分队转入应急待命状态直至火情解除。

四、演练时间及地点

演练时间:

2013年7月。

演练地点:

天城镇付沟村2组(黄告老屋)。

五、应急演练的组织

(一)成立森林火灾应急演练指挥部

演练指挥长:

程万青。

副指挥长:

谭人清、鲁炳江。

成员:

镇班子成员,派出所、卫生院负责人。

(二)参演单位及人员

天城镇全体职工,镇派出所,镇卫生院,各村居

(三)演练设计

阶段一:

7月某日,天城镇付沟村2组突发森林火情,政府值班室接报后,通过电话中对火情的初步研判,设定为橙色火情等级,立即启动镇、村两级防火预案,向付沟村、镇农服中心、镇防火领导小组、镇民兵应急分队负责人发布火情通报,付沟村干部、村应急分队和当地群众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扑救,政府值班室拉响森林防火警铃(一长三短铃声),镇民兵应急分队在武装部长鲁炳江集结带领下、镇农服中心全体职工在谭人清带领下,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支援。

镇火情应急指挥部成立,设置于镇值班室,镇长程万青进驻指挥部办公,并向火情周边村居下达应急分队集结待命命令,政府外出车辆和驾驶员返回政府集结。

阶段二:

镇民兵应急分队和农服中心职工抵场。

谭人清接管现场协调指挥工作,并第一时间向镇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

农服中心林业组根据现场情况,设置火场监控点(员)四名,对火场进行全面布控监测,并随时向现场指挥员报告火情、风向等发展趋势,为现场指挥员的火情研判、力量调度、人员安全提供及时信息。

阶段三:

受地势和风向影响,火情有继续漫延的倾向,现场指挥员谭人清立即向镇指挥部通报情况,镇指挥部立即向火情周边村居迅速下达应急支援命令,向全镇其他村居下达应急分队集结待命命令。

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镇干部防火应急队在副镇长谭人清集结带领下立即赶往现场,镇派出所、卫生院立即组织力量投入保障工作,镇应急指挥部迅速转移至现场抵近指挥,抵场后由程万青镇长接管现场指挥工作,由班子成员分任各应急分队队长,在指挥部统一调度下开展火情扑救。

后方后勤保障组和通讯联络组设置于镇值班室内,负责与各方的联络及后勤保障调度工作,并第一时间向区防火办报告火情,进行上下联络通报。

阶段四:

经全力扑救,明火被扑灭。

各应急扑救队对余烬进行人墙式推排确认,各应急分队队长在确认完成扑救任务后,向现场指挥长报告扑救任务完成,指挥长确认后下达应急响应解除命令和火场监测命令。

由镇林业组、村干部和村应急分队组成余火监测组,按火场地势和面积分片设置监测警戒点,对火场进行3小时以上不间断监测布控(演练时缩短为10分钟),并向区防火办通报火情扑灭。

镇纪委、镇农服中心、村干部联合组成火情调查处置组,立即开展火情损失统计和调查工作。

其它单位在完成对本次应急扑救参与人员、物资投入和损失统计后,依次撤场带回。

阶段五:

现场点评。

演练结束。

(四)组织分工

本分工既是本次演练中各站、所、办、中心的任务分工,也是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正式响应中的长期分工。

为确保森林防火应急响应工作中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有序展开,特设置以下应急工作组(部)。

1、火情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

程万青

谭人清鲁炳江

职责任务:

负责应急抢险的全面指挥协调工作。

启动条件:

火情达黄色及以上等级时自动成立。

撤除条件:

火情扑灭且余火监测结束后。

2、应急抢险组

组长:

鲁炳江

镇、村应急分队、全体职工、参援群众。

负责应急抢险工作的力量组织和实施。

余火监测结束后。

3、通讯联系组(责任科室:

党政办)

郭伦华副组长:

熊仁富

党政办职工2名

负责应急抢险中的上下联系、指令传达。

4、后勤保障组(责任科室:

党政办、财政所)

黄思维副组长:

财政所、党政办抽调

负责应急抢险中的车辆调度、物资调度、后勤供给、财务保障。

5、交通管制组(责任科室:

安办)

张世明

安办职工2名,派出所民警1名,村干部1名。

负责应急抢险工作中现场的交通指挥和道路安全疏导工作,确保抢险通道畅通,并负责向后期抵达的救援人员指示火场通行道路。

参扑车辆全部撤离后。

6、医疗救助组(责任单位:

镇卫生院)

周钺副组长:

刘德奎

镇卫生院医疗人员。

负责应急抢险工作中迅速组织医疗力量赶赴现场,确保受伤群众、抢险人员能及时得到救护或后送治疗。

火情扑灭后。

7、火情监测组(责任单位:

镇农服中心)

谭人清副组长:

朱德志

镇农服中心职工,村干部,村应急分队。

负责火情发生后的现场火情态势监测、报告和火情扑灭后的余火监控防复燃工作。

8、调查处置组(责任单位:

镇纪委、农服中心)

张明副组长:

镇纪委、农服中心林业组、派出所干警

负责对火情响应单位和人员的统计,物资损耗、财产损失的统计,对火灾事故责任的调查处置。

并出具火情调查处置报告和统计表。

火情扑灭后成立。

调查结束并出具调查处置报告后。

9、宣传维稳组(责任单位:

综治办、社事办)

宋光成副组长:

谭婷

综治办及社事办职工、派出所干警

负责对因火受灾(伤)群众的安抚稳定工作,并按森林火灾宣传报道的规定,对扑火救灾的情况进行合理宣传报道,协调新闻单位的采访报道要求并提供信息。

确保善后工作结束,无稳定隐患后。

10、演练考核组

谈祖伟

镇班子成员

负责对演练全过程的评定考核。

六、演练程序

(一)演练准备

1、演练开始四天前,召开演练动员会,布置演练任务。

(1)下达演练指挥部组建命令和演练实施命令。

(2)宣布演练流程和要求。

(3)下达科室和人员的演练任务。

(4)演练场地准备:

安排专人负责提前设置火源地,准备引火物资,并确保火场的隔离带等安全防护措施做好。

(5)演练物资准备:

火场导向牌、各应急组现场标志牌、镇和相关村居扑火工具的点验配置、其它保障物资。

(二)演练开始

1、场景:

镇值班室。

6月某日上午,付沟村2组群众来电报告发生火情,值班人员X某接电,迅速记录并询问火情的目测态势,经询问得知火情当前较小,且火场通行条件良好,按镇火情分级,初步研判为镇黄色火情等级。

(1)值班员电话通知顺序:

向付沟村委会发布黄色火情应急响应通知,向镇林业分管领导谭人清、镇农服中心主任朱德志发布黄色火情应急响应通知,向民兵应急分队负责人鲁炳江发布黄色火情应急响应通知,向镇长程万青汇报发生镇内黄色等级火情,向党政办通报发生黄色等级火情,向区防火办上报发生镇黄色等级火情。

(2)接值班员通知后流程:

镇长程万青:

接报后镇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自动成立。

办公地转移至镇值班室,实时掌握火情和布置应急工作。

付沟村:

接政府(或群众)通知后,立即启动响应预案。

村干部和村应急分队迅速集结并赶往现场,同时村防火专干立即通知火场所在和周边队的队长组织在家群众前往扑救。

抵达火场后,立即向镇指挥部报告。

农服中心:

接报后,中心林业组在黄旺带领下立即先期赶往火场,进行火情监测和布控,其余中心职工迅速集结,在谭人清、朱德志的带领下携带扑火工具快速赶往火场。

抵达后,立即向指挥长程万青报告。

镇民兵应急分队:

鲁炳江接报后,立即集结镇民兵应急分队待命,并迅速进行车辆和工具的准备工作,扑火水枪进行充水作业。

完成准备工作后立即向指挥长程万青报告。

党政办:

接报后,立即向火情周边村居发布各村居应急分队集结待命通知,向各站所办负责人通报火情并统计在岗职工数量,向政府外出车辆下达返回待命通知并统计可临时调用的职工车辆数量,立即向镇派出所、卫生院通报火情,做好一旦火情等级提升后的应急响应准备工作。

完成后立即向指挥长程万青报告。

2、场景:

火场。

(1)付沟村干部、村应急分队及周边群众抵达火场,由村主任(或书记)负责,对火场进行分片或重点部位扑救,村防火专干立即安排1-3名村民,对进入火场的道路进行沿线值守,主要负责对后期抵达的扑救队伍、人员进行道路指引,同时对不符合扑救条件的老、弱、残、幼人员进行劝返。

(2)林业组抵达现场后,由黄旺负责,立即在火场设置3-4名监测员。

农服中心扑救人员抵达现场后,由谭人清接任现场指挥员,黄旺及现场村干部负责人立即向指挥员谭人清简要汇报情况,指挥员根据现场火情,立即对扑救力量进行整合分配,全力展开联合扑救工作。

现场监测人员全面观察火情、风向变化,随时向指挥员和扑救人员提供火情引导、隔离带设置和人员安全保障等信息。

现场指挥员谭人清同时向镇指挥部及时报告现场情况。

3、场景:

镇政府。

15分钟后。

受风向、地势、植被条件影响,某段火势突然增大并开始漫延,经全力突击扑救无效,现场指挥员立即调整安排力量外扩隔离火道,同时迅速向镇指挥部报告,提升火情等级至橙色。

如遇火势可能逼近民居、工厂等区域时,现场指挥员还应立即安排村干部1名配合农服中心抽调的职工组成疏散组,进行群众疏导和物资转移工作。

(1)接橙色火情等级报告后,镇指挥长程万青立即下达橙色火情响应命令。

镇指挥部拉响橙色以上火情应急响应警铃(一长三短)。

警铃拉响后,按预案要求,各应急响应工作组自动成立。

①应急抢险组:

镇民兵应急分队在鲁炳江带领下立即赶往火场支援,同时将扑火器材随车带往现场(随车将应急指挥部标牌同时带往现场);

②指挥部工作人员立即向火情周边村居和镇派出所、卫生院下达应急响应命令,各村居应急分队迅速前往支援,卫生院、派出所应急车辆和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派出所同时承担沿途疏导交通、保障通行的任务,必要时应在重要路段设置干警执勤保畅;

③镇班子成员、各站所办负责人立即向镇火情应急指挥部报到,接受任务;

同时全体职工立即整理着装和工具,在政府大楼前集中等待登车;

④交通管制组组长张世明向指挥长程万青报到后,立即带领管制人员赶往现场,对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和疏导,确立停车区和禁停区,保障所有应急车辆顺利通行;

⑤通讯联络组立即向区防火办通报火情并承担上下联络和信息通报任务;

同时向其他未参战村居、单位发布应急响应待命通知,以确保火情一旦继续发展后能及时支援。

⑥后勤保障组立即对政府车辆进行调度安排,所有被调车辆驾驶员全部登车待命,并由后勤保障组快速协调车序和分配乘员,避免无序捅堵;

(2)完成上述响应工作后,各应急工作组立即按预案要求全面快速实施。

镇火情应急指挥部立即向火场进行前移指挥。

由镇政府全体职工组成的扑火应急队伍也立即按车序登车,在镇火情应急指挥部车辆开道引导下,快速赶往火场进行支援(所有被调车辆应打开双闪跟车前进,禁止随意超车、并行)。

4、场景:

①镇火情应急指挥部和镇应急队伍未抵场前,各先期抵场的支援队伍、人员由现场指挥员谭人清负责指挥,指挥长抵场后,由指挥长接替指挥。

②应急抢险组组长鲁炳江率队到场后,应立即与现场指挥员谭人清取得联系,并将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快速力量投放;

同时选择便于观察指挥的位置,将天城镇火情应急指挥部的标牌设置在明显位置,以便扑救工作中各村、各单位、各工作组能快速发现并与指挥部取得联系。

③交通管制组抵场后,应迅速与村里安排的道路值守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第一时间建立起现场的车辆停放区和禁停区,同时与后勤保障组取得联系,了解应急车辆数量,为抵场后车辆的停放、撤场工作进行合理预估安排。

所有车辆抵场后,驾驶人员若进入火场参与扑救的,应将车钥匙交付交通管制组统一管理,以便必要时挪移疏通道路。

④镇火情应急指挥部和政府应急支援队伍抵场后,迅速进入火场,以应急指挥部的现场标牌为集结区域。

指挥长迅速到达指挥部所在地并接手现场指挥工作,现场指挥员谭人清应立即向抵场的指挥长报到并说明火场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站所办职工由各自负责人带队快速汇拢,镇班子成员立即向指挥部报到并接受分组,随后带领分组的职工和划定区域全速开展扑救工作。

各组负责人每15分钟或出现火情重大变化时应向指挥长报告一次分片火情扑救情况,以便指挥员及时进行力量调度。

如所分片区火情扑灭,则该组自动向紧临片区火场进行扩展扑救,直至火情全部扑灭为止。

⑤镇卫生院医疗救助人员抵场后,应立即在道路周边择地建立临时医疗救助点,并设置明显的医疗救助点标志牌;

⑥后方的后勤保障组在镇指挥部和应急队伍出发后,应立即转入后勤应急保障工作,快速计算参战人员的饮用水、食物等物资需求量,并与通信联络组建立信息交换,根据现场情况和不同时段需要,及时将保障物资送往现场。

必要时,可抽调塘坊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物资保障和输送工作。

5、场景:

①经过全力扑救,火情最终得到控制,现场明火全部打灭。

在接到各组火情扑灭报告后,现场指挥长下达火场排查指令,各组按所划片区,进行人墙式推排,确保无余烬暗火存在。

排查结束后,各组长向现场指挥长报告。

②根据排查结果,指挥长下达火情解除命令和余火监测命令。

由副镇长谭人清牵头,镇林业组、村干部和村应急分队组成余火监测组,按火场地势和面积分片设置监测警戒点,对火场进行3小时以上不间断监测布控(演练时缩短为10分钟),并向区防火办通报火情扑灭。

由纪委书记张明牵头,镇纪委、镇农服中心、村干部联合组成火情调查处置组,立即开展火情损失统计和调查工作。

各组撤离时间按工作组设置中规定的撤离条件执行。

③余火监测任务完成后,监测组负责人向指挥长报告监测任务完成。

本次火情应急响应工作正式结束(调查处置组及宣传维稳组工作以实际结束时间为准)。

七、演练结束

1、本次演练的所有参战人员、单位在演练撤场后,由各站所办和单位负责人带到X地(需选择满足集中的场地)集中,进行本次应急演练的考核点评工作。

2、应急演练指挥长宣布演练结束。

各单位解散带回。

3、进行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4、及时编制下发本次应急演练的通报和修订完善后的应急预案。

2013年6月

附件: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日常适用)

为保证天城镇森林防火工作有序开展和防火控火工作的常抓不懈,快速有效的进行各类突发火情的处置与控制,特制定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天城镇森林防火日常工作。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按照“早发现、早出动、指挥强、方法对”的基本要求,努力控制各类森林火情(灾),最大限度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指挥机构

镇政府设立常年性森林防火指挥部。

由镇长程万青任指挥长,副镇长谭仁清、武装部长鲁炳江为副指挥长。

镇领导班子为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设置在镇党政办公室内,电话:

58412155。

三、力量准备

根据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机制的要求,镇、村各级单位应建立起常年性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具体要求如下:

1.镇扑火应急分队100人(含民兵应急分队30人),由镇人武部长鲁炳江负责。

2.8个有林村建立扑火应急分队。

分队总人数370人:

老岩村50人,绿茶村50人,万河村50人,付沟村50人,高寨村50人,工农村30人,陈家居委会30人,小湾居委会30人,塘坊村30人。

其它各村居根据实际情况,也须建立起不少于20人的防火应急队伍。

对确实不能保证应急分队人员长期性在岗在家的村居,应保证至少达到50%以上常设人员+50%临时可召集人员的条件,在重大节假日或火险高危期内,常设和临召人员必须提前准备充分并上报镇防火指挥部备案。

3.各村居必须坚持常年性巡山护林工作。

镇农服中心每月不少于4次防火巡查;

村居每周不少于二次防火巡查;

护林员必须每日进行防火巡查。

各次巡查必须登记到巡查台帐并由镇政府不定期检查。

四、应急处置

按照“早发现、早出动、指挥强、方法对”的基本要求,建立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机制和火情等级划分。

一旦发生火情,按照火情等级的不同和镇防火指挥部的要求,有序的开展森林防火应急处置工作。

1、应急等级划分:

2、各等级标准和应急方案。

严重火情,过火面积大且火情漫延难以控制,或火情发生地逼近居住区、化工厂、有毒物质、易燃易爆品储存地时。

火情等级的判定:

镇、村居接报火情后,应问清火情发生地的基本状况和火情态势,初步研判火情等级,并启动对应的应急预案;

镇农服中心林业专干必须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同时通过现场火情监控,随时向镇防火指挥部提出火情等级修正或维持意见。

对火情有直观观测和掌握的现场村居干部、护林员,在镇林业干部和指挥人员未到达现场前,可根据火势情况直接提请镇防火指挥部启动对应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应急预案。

3、联动应急机制

为确保森林火情的应急处置及时高效,实现发生火情打早打了,天城镇对镇内各村居实行森林防火联动应急机制。

联动主体的划分:

按照各村居行政边界的区划,界边相邻的村居为森林防火联动单位;

按照与火情发生点的相隔距离,距火情发生点2公里以内且具备通过条件的邻近村居为联动单位。

发生火情后,联动单位必须立即转入联动状态并集合应急分队待命,同时积极主动的与镇指挥部或火情发生村居取得联系,一旦确认需要支援或可视火情明显较(转)大时,必须立即赶往现场参与扑救。

四、森林防火应急处置流程

见附图:

天城镇森林防火应急处置流程图

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