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713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音乐欣赏文档格式.docx

早期的学堂乐歌以旧曲题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3、《樱花谣》

樱花是日本人民最热爱的一种花,它和富士山一样,被视为日本名族的象征。

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是日本樱花盛开的时节,这时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观赏。

日本有许多赞赏樱花的歌,最为世界人民所熟悉的是《樱花谣》。

这首歌曲采用了日本特有的都节调式,这种调式以两个结构相同的三音列构成,它的第一音与第二音是小二度,第二音与第三音是大三度关系,核心音为3和7,各乐句的落音分别为743,这些都是改歌曲的特点。

歌曲的旋律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日本民歌色彩。

背景资料:

公元7世纪时,持统天皇开始到奈良的吉野去赏樱。

到了300年前的德川幕府时代,赏樱逐渐从达官贵人的圈子普及到一般百姓,形成了每年的4月的樱花节。

这时,全家老少或亲朋好友,一齐聚会在花满枝头的樱花树下,席地而坐,弹起三弦琴,唱起优美的《樱花谣》。

欢乐之余,再美餐一顿,其乐融融。

相关文化——日本及日本音乐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隔海相望。

全境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几百个小岛组成。

日本是个多山国家,著名的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

日本各地均有方言,通用的语言是日本语。

宗教以佛教和神道为主。

在各种节日中,元旦与盂兰盆会最受重视,跟盂兰盆节有关的民歌也特别多。

日本的民歌起源较早,在公元六七世纪的文献中就有了歌谣的记载,有文学家认为,这是最早的古代民歌。

现存的、有规律的日本民歌,绝大部分是17世纪的产物。

柳田国男根据民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将日本民歌进行了分类:

田歌、场地歌、山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祭奠歌、祝仪歌、娱乐歌、儿歌。

4、《山村来了售货员》(唢呐独奏)

这首唢呐独奏曲由张晓峰作于1972年。

乐曲分为:

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等部分,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段所要表达的内容,描写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欢闹情景。

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节奏轻快、曲调诙谐,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第一段“赶路”,节奏鲜明,伴以“三音云锣”叮当之声,描述乐观、风趣的售货员肩挑货担向山区赶路的形象。

第一段结束后,以“咔腔”吹奏技法奏出“卖货喽”的吆喝声,紧接着笛子轻声模仿山谷回声。

“选购”这一段,唢呐与乐队互相对答,妙趣横生,描绘出人们踊跃购货的生动场景。

最后再次出现“卖货喽”的吆喝声,乐队的伴奏轻快活泼,表现售货员告别山村,正往新的目的地前进。

作者介绍:

张晓峰1931出生于江苏太仓,扬琴演奏家。

他18岁时任上海沪剧团伴奏演员,后调至上海歌剧院。

在演奏上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曾把扬琴改为按五声音阶排列,同时还吸收古筝等乐器吟、揉、掳、轮的技巧,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张晓峰热情地投入到民族器乐曲的创作之中,创作了扬琴独奏曲《边塞之歌》、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琵琶小协奏曲《琵琶行》、吹打乐《迎宾曲》等构思新颖、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的作品。

在1980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出了他根据杜甫名诗《新婚别》创作的同名二胡叙事曲,获得好评。

编著有《扬琴曲集》、《扬琴演奏基础》等书。

5、《蓝花花》(女声独唱)(钢琴独奏)

作品分析:

陕北民歌《蓝花花》以甜美流畅、开阔悠扬的信天游曲调咏唱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

全曲采用了叙事的手法,分节歌的形式、口语化的歌词、舒缓自由的节奏,较为成功地塑造了蓝花花勇于冲破封建礼数,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形象。

根据这首民歌改编的钢琴独奏曲,采用主题变奏的发展手法,有层次地集中刻画蓝花花的美丽与坚强。

作品背景介绍:

---------关于“蓝花花”的传说

据民间传说,蓝花花是陕西固临县临镇某村的一位女子,长得美丽,渴望幸福,但却被迫嫁给了一位姓周的地主——“猴老子”。

蓝花花不甘于封建势力的压迫,自找“情哥哥”,并敢于信誓旦旦地宣布:

“咱们俩死活长在一搭。

”民歌不仅鞭挞了封建买卖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赞扬了蓝花花勇于冲破封建礼数、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由于“蓝花花”的故事深沉、真挚,内容情节十分感人,故许多艺术家都曾以其作蓝本进行艺术创作,写成了艺术歌曲、电影剧本、大型歌剧与舞剧。

6、《欢乐歌》(民乐合奏)

此曲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

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

结构富有层次,由慢而快,渐次高涨,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巧,首先呈现由母曲《欢乐歌》发展而来的慢板和中板段落,以母曲为末段,结构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也就是说据以发展的主题在后,因此有人称它为“倒装变奏曲”。

放慢加花是将母曲的结构成倍地扩大,演奏速度放慢,并将旋律加花装饰,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辨,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

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相关文化介绍-------江南丝竹

古人云:

“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江南丝竹音乐,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

它小、轻、细、雅,具有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优美的特征,所以广受人民群众喜爱。

江南丝竹:

流行在江苏、浙江以及上海一带,盛行于江苏南部,是一个著名的乐种。

江南丝竹乐队的主要乐器有二胡、琵琶、小三弦、扬琴、笛、箫、笙等。

“江南丝竹”约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地在江苏太仓,与昆曲的产生几乎是同时同地。

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年)《秘传鞠氏琵琶谱》的手抄本中已载有《四合》一曲。

据研究,《四合》这一套曲自成一体,现在流行的江南《行街四合》、原板《三六》、《云庆》都与它有不少曲调联系。

江南丝竹通常号称有八大名曲,它们是《行街》、《慢六板》、《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云庆》、《欢乐歌》、《四合如意》。

演奏江南丝竹时,所有乐器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相互配合,相互交错,增添了乐曲的厚度,有一种多声部的效果,从而丰富和加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有人称之为“中国式的轻音乐、室内乐”。

7《波兰舞曲》钢琴独奏,波兰肖邦。

作品介绍:

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别名《军队》,这是由于曲中的第一、二两主题旋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之故。

这是肖邦所写的最精华、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

传统的波兰舞曲就是以风格雄浑,豪放而著称,显示出波兰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

在这首波兰舞曲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观点。

欣赏这首波兰舞曲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勇士们那强健的体魄,感受到他们豁达的胸怀。

音符间无时不闪烁着骑士们无畏得到精神火花。

乐曲的结构为“A-B-A”三段体:

第一段:

A大调。

在这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配战刀,雄赳赳大步向前的形象。

第二段:

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洪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

调性从D大调降至B大调又到C大调,转调频繁。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

这首波兰舞曲无比辉煌、壮丽,具有高贵的气质,此外,这一舞曲还具有戏剧性的色彩,她的每一个音都闪烁着生命与力的光辉。

弗里德里克·

弗朗索瓦·

肖邦(F.F.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8《天鹅湖组曲》(管弦乐)(俄国)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组曲》是有舞曲《天鹅湖》中的七首乐曲组成,教材中选取了其中的两个片段。

第一段是舞剧第一幕的终场音乐,也是第二幕的前奏曲。

密林环绕着的湖面上,倒映着皎洁的明月,一群洁白天鹅静静地悠游。

乐曲的开始是竖琴的琶音和小提琴的颤音,接着双簧管奏出天鹅的主题。

这个主题旋律优美,既有哀怨、忧伤的情调,也表现出天鹅洁白无瑕、高贵庄重的神态,这是舞剧主人公奥吉塔公主的音乐形象。

第二段选自舞剧第二幕中天鹅在湖畔嬉戏时,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乐曲由单三步曲式构成,开始时大管奏出短促的顿音作为背景,随即两支双簧管按三度关系叠置奏出主题,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小天鹅纯洁、天真的形象。

这部歌剧取材与俄罗斯民间故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曲家姆宙斯的童话《天鹅湖》,由柴可夫斯基作曲,完成于1876年。

舞剧于1877年2月的20日在莫斯科皇家大剧院首演,由于当时的导演、指挥不能理解柴可夫斯基这部作品,而未获成功。

直到柴可夫斯基逝世后的1895年,经法国舞剧编导彼季帕、俄国舞剧编导伊凡诺夫再度排练公演,其艺术价值开始为人们所认识,成为世界舞剧中的经典作品。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

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

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

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

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

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

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

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9、《密西西比河》

这首美国黑人歌曲是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插曲,密西西比河是黑人的母亲河,她的哀伤和呜咽是黑人心灵的旋律,。

这首歌带有“布鲁斯”的色彩,情感压抑,悲伤。

这首歌有四个规矩的乐句组成,速度偏慢,并频繁地运用附点和切分节奏表现出一种沉重的压抑的情绪,使人感受到黑人在沉重压迫下的痛苦心情。

歌曲主要运用暗淡的小调来表现这种痛苦的感情,然而在第三乐句中,却在歌曲的高音区出现了以大调主和弦构成的旋律,是压抑低沉的旋律显露出一种潜在的刚强和力量。

紧接着通过布鲁斯式的将三级音的出现再转入小调式,结束于愁绪不尽的痛苦情感中,在影片中,这首歌配合画面出现了四次,每一次都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印象。

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简介:

是一部根据美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改编的影片。

影片是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牢黑奴汤姆的遭遇,深刻反映了美国白人奴隶主对黑奴的残酷压迫和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影片音乐带有强烈的黑人音乐特点,尤其是插曲音乐《密西西河》对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起了很大作用。

汤姆叔叔和黑人奴隶戴着锁链,步履沉重地登上了沿密西西比河南去的轮船,他们同羊群、货物挤在一起,在黑人贩子李格里的皮鞭逼迫下唱起了深沉悲伤的歌。

在影片中,这首歌配合画面出现了四次,每次都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0、《将军令》

《将军令》是戏曲中为摆阵等场面伴奏或作开场音乐的曲牌,民间艺人也常在喜庆场合吹奏此曲来渲染气氛。

它是一种粗吹锣鼓曲,常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场面。

乐曲一开始,号筒和号角声与庄重的大鼓、海锣声交替出现,似先锋引路。

继而鼓号齐鸣,乐声大振,洪亮的大唢呐和振奋人心的锣鼓齐奏,气魄宏伟,犹如千军万马簇拥主帅胜利归来。

接着乐曲进入主体部分。

乐曲的速度多变,时而慢起,时而渐快,节奏时散时整,宫调多变,音浪跌宕起伏。

唢呐连续不断的循环换气演奏与笛、笙的断奏相对比;

打击乐器以闷击与放音敲击相对比,使音乐抑扬顿挫,音浪错落有致。

乐曲尾部,号角频吹,锣鼓齐奏,将情绪推向异常热烈的高潮。

相关资料:

1、苏南吹打

吹打是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的组合,苏南吹打乐是流行于江苏南部苏州、无锡、宜兴一带的吹打音乐。

它与明清著述中所记录的江南“十番鼓”、“十番锣鼓”相关。

其代表作品《满庭芳》、《甘州歌》等乐曲均以独奏的鼓段为中心。

鼓段又有慢鼓段、中鼓段和快鼓段之分。

鼓套子丰富、演奏难度高,这种形式在现存的吹打音乐中很罕见,其历史悠久。

苏南吹打套头结构庞大,组织有序,锣鼓段的编排很有规律,是我们研究吹打音乐至为重要的乐种。

2、粗吹细吹

“粗吹”的乐器配备有大唢呐、绰板、单堂等。

它以两支大唢呐为主奏,打击乐伴奏。

代表曲目有:

《将军令》、《一枝花》、《月儿高》等。

“细吹”以曲笛为主奏,其他丝竹乐与打击乐为辅。

《到春来》、《雁儿落》、《谱天乐》、《山坡羊》等。

“粗吹”与“细吹”在情绪表现上各有特色,一般情况下“粗吹”显得比较庄严、高昂,而“细吹”则比较典雅、柔和。

11、《北风吹》

教材相关资料:

《北风吹》女生独唱,选自歌剧《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

它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它是以1940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为依据而创作的。

该剧通过穷苦农民杨白劳及喜儿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

全剧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反映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农民的艰难生活,歌颂人民军队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让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功绩。

音乐采取了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并加以改编和创作,塑造了喜儿、杨白劳、大春等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和人物性格。

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

歌剧《白毛女》是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

作者根据河北民歌《青羊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表现了喜儿的天真和期待。

12《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何占豪、陈钢为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梁祝”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于1959年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从原故事中择期“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音乐情景逐步展开的线索。

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凄美动人的民间传说:

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文才。

在这封建包办的婚姻囚笼中,梁山伯不久即悲愤死去。

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来到梁山伯的坟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梁山伯的坟前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坟中,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

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形式,很好地表现了戏曲性的矛盾冲突。

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

该协奏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末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用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

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

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

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13、《孤独的牧羊人》

《孤独的牧羊人》是曾经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

它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表现影片中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玩木偶戏时的情景。

演唱形式为表演唱。

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叙述了一个牧羊人与老山羊、小山羊的对话,曲调生动活泼。

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凑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较舒缓。

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567i)上下八度节奏变化而成的。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诙谐、有趣。

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是此歌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之一。

旋律中大跳音程的运用,以及上行模进等手法的运用,加上演唱者惟妙惟肖的声音模仿,使歌曲诙谐而又风趣。

14、《戏谑曲》

选自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二首第七曲。

巴赫一生的作品浩如烟海,他本人比较喜欢这首《戏谑曲》。

本曲的曲名来源于法文“Badinerie”一词,原意为“开玩笑”。

从18世纪起,戏谑曲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体裁,而且经常作为古典组曲的一个乐章。

很多古典乐派的作曲家还把这种体裁应用到了交响乐中,一般作为第三乐章的主题出现。

巴赫《戏谑曲》采用了二部曲式,b小调,快板,四二拍。

该乐曲主题具有明显的快速舞曲特点。

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旋律,长笛明快、轻巧的演奏表现出生动与活泼的情绪,滞缓的弦乐在低音区与之呼应,使乐曲显得诙谐而轻快。

巴赫(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出身于爱森那赫城的一个著名音乐世家。

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敛,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16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达到了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顶峰。

其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故此巴赫有着“西方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仅流传下来的就有500多首。

主要作品有:

200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弥撒曲》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大型声乐套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宗教改革运动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

器乐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平均律钢琴曲集》两集、《托卡塔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赋格的艺术》一集、《音乐的奉献》一集、《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六首等。

15、《水上音乐》

又称《水乐》、《船乐》,是一部管弦乐组曲,由亨德尔作于1717年。

据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

全部组曲由20首小曲组成,现在我们演奏和听到的《水上音乐》已经不是亨德尔的原作,是改编后的6个乐章版本:

快板、布莱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曲(一种古代的三拍子舞曲)、行板、坚决的快板。

由于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而流传后世。

第一乐章为庄严的序曲。

乐曲气氛活泼热烈,开始由圆号与弦乐器共同奏出轻盈的反复同音和华美的颤音,相互对答。

第二乐章为舞曲般的旋律,气氛轻松舒展。

这里选录的第二主题为小调,抒情性很强。

第六乐章为坚决的快板,威武雄壮。

这部分是全曲最为精彩的篇章。

亨德尔(1685~1759)著名作曲大师,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

亨德尔一生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46部歌剧,共写了32部清唱剧。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其中《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于伦敦。

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优秀作品:

交响曲《英雄》、《命运》;

序曲《哀格蒙特》;

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26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被尊称为“乐圣”。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

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

门德尔松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8册48首。

交响乐队乐器分为五组:

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器组和色彩乐器组。

弦乐组: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16《在灿烂阳光下》

《在灿烂阳光下》(合唱)这是一首由军旅音乐家印青走去的合唱歌曲,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

A段是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

B段是进行曲风格,演唱速度稍快;

A’段重复A段,引用了象征性的曲调将乐曲推向高潮。

歌词通过开国大典、香港回归、国庆检阅等几个经典的画面,展现了新中国成长的历程。

演唱形式丰富,有童声齐唱、男声领唱、合唱等。

印青:

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军旅作曲家。

1970年考入江苏省军区某部业余演出队,成为一名小提琴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