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7117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

《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地质Word文档格式.docx

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24、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及其结果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25、按风化产物物质成分、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碎屑物质、残余物质、溶解物质。

26、剥蚀作用:

自然界中各种地质营力,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27、按地质营力的形式,剥蚀作用分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湖泊的剥蚀作用、海洋的剥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和风的吹蚀作用等。

28、河流:

是指陆地表面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水流,是地面流水的主体部分。

29、根据河流流量的变化,河流分为常年有水的常流河和仅在雨季才有流水的间歇河两种类型。

30、地下水:

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裂隙和孔洞中的水及土壤和其它松散沉积物中的水。

31、按地下水在地下的产状和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层间水两种。

32、搬运作用:

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通过流动的水体、冰川、风力及生物等动力,将它们从原地搬到沉积地区的作用称之为搬运作用。

33、搬运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机械的、化学的及生物的三种方式。

34、沉积作用:

母岩的风化、剥蚀产物在外地质营力的搬运过程中,当搬运能力减弱或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时,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35、根据沉积作用的方式不同,沉积作用可分为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三种类型。

36、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随着水流速度由大到小有规律的变化,碎屑物质根据其粒度、密度、形状和矿物成分的不同,在重力的影响下,按一定顺序沉积的现象,称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37、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是指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

沉积过程中,根据其化学元素的活泼性或溶解度的不同,按一定的顺序沉积下来,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或化学分异作用。

38、成岩作用:

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所经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

39、成岩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压固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40、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1)矿物成分变化: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稳定性成分增多,不稳定性成分减少。

2)圆度、球度: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圆度、球度逐渐变好

3)分选性变好: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分选性变好

4)颗粒粒度: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颗粒由粗到细,依次为砾石—砂—粉砂—粘土

4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一般规律:

1)按粒度分异:

从物源区由近到远依次是砾石—砂—粉砂—粘土

2)按密度分异:

密度大的先沉积,密度小的后沉积

3)按形状分异:

粒状先沉积,片状后沉积

4)按矿物成分:

不稳定成分先沉积,稳定成分后沉积

42、论述:

试论述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区别和联系。

1)从概念: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加以区别

2)物理风化不断扩大和加深岩石的裂隙,并使岩石由大块崩解为小碎块,这样不仅有利于水、气体和微生物渗入岩石之中,而且因岩石碎裂是表面积增大,为化学风化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

所以物理风化是化学风化的前驱和必要条件。

3)物理风化一般只能使岩石破碎到中—细沙粒级,化学风化却能进一步使颗粒分解破碎到更细小的颗粒,直到胶体溶液与真溶液。

所以:

化学风化是物理风化的继续和深入,使岩石矿物分解更彻底。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第二章矿物

1、矿物:

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2、自然界中,矿物有三种存在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矿物的存在状态并非是不变的,只要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它们就随之改变。

3、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的外部特征。

包括单个晶体的形态和集合体的形态。

4、根据矿物内部的构造特点,可将矿物分为结晶质和非结晶质两类。

5、结晶习性:

由于结晶构造的特点,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有趋向于某一形态的习惯,晶体的这种习惯称结晶习性或简称晶习。

6、根据晶体在空间上的三个方向发育程度不同,可将结晶习性分为三类:

一向延长型(柱状)、二向延长型(板状)、三向延长型(等轴状)。

7、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由同种矿物的若干单体或晶粒聚集成各种各样的形态。

8、常见的矿物集合体的形态有:

1)粒状、块状集合体2)片状、鳞片状集合体3)纤维状集合体4)放射状集合体5)鲕状集合体6)晶簇7)结核状集合体8)钟乳状集合体9)土状集合体

9、矿物的光学性质:

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线的吸收、折射、反射等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10、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

11、根据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颜色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12、条痕的作用是:

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

13、透明度:

是指矿物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

14、矿物按透明程度分为三类:

1)透明矿物2)半透明矿物3)不透明矿物

15、光泽:

是指矿物新鲜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

16、矿物的力学性质:

是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

17、矿物的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断口。

其次还有脆性、延展性、挠性、弹性等。

18、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机械作用(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或程度)。

19、解理:

矿物被打击后,总是沿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的平面,这种性质称为解理。

20、根据解理发育程度(破开难易,解理面平滑程度),一般将解理分为如下几种:

(1)极完全解理

(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4)不完全解理(5)无解理

21、断口:

矿物被打击后,不以一定结晶方向发生破裂而形成的断开面,称为断口。

22、常见的断口形态有下几种:

(1)贝壳状断口

(2)锯齿状断口(3)参差状断口(4)平坦状断口

23、矿物的相对密度:

是指纯净、均匀单矿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与同体积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

24、矿物按其比重的大小可分为三级:

(1)轻矿物

(2)中等相对密度矿物(3)重矿物

25、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将矿物归纳为五大类:

1、自然元素类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3、卤化物类4、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5、含氧酸盐类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1、岩浆:

是指地壳下具有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物质。

2、岩浆作用:

是指从岩浆的形成、活动直到冷凝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

3、岩浆的喷出作用:

是指岩浆在向地壳的薄弱地带挤入过程中,如果岩浆内部压力大到足以使其穿过上部的岩层,而喷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喷发,这种活动称为岩浆的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

4、岩浆的侵入作用:

是指岩浆在向地壳的薄弱地带挤入过程中,岩浆没有上升至地表,而是侵入到地下一定深度的岩层中就凝固了,这种活动则称为岩浆的侵入作用。

5、岩浆的侵入作用按侵入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和浅成侵入作用。

6、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主要呈岩基、岩株产出。

7、浅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包括岩盘、岩盆、岩床、岩墙和岩脉。

8、火山喷发基本上可以分为猛烈式和宁静式两种。

9、岩浆岩:

是指岩浆在一定地质作用下,由地壳深处沿着裂隙侵入地壳附近或喷出地表,经

过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10、岩浆岩的物质成分是指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11、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岩石中所含矿物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矿物之间组合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12、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可分为:

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玻璃质结构

13、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1)等粒结构2)不等粒结构3)斑状结构4)似斑状结构

14、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的绝对大小可分为:

1)粗粒结构2)中粒结构3)细粒结构4)微粒结构

15、岩浆岩的结构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及其结合方式可分为:

1)自形结构2)半自形结构3)他形结构

16、岩浆岩的构造:

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和其它组成部分的空间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

17、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类型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及杏仁构造、带状构造等。

18、根据岩浆岩的产状可以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三大成因类型。

第四章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1、变质作用是指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引起岩石的结构、构造或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的一种地质作用。

2、岩石是否发生变质要看其有无重结晶现象或有无变质矿物出现为标志。

3、岩石的变质作用是在固态状况下进行的,即固体的岩石或矿物不经过熔融或溶解阶段而直接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4、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5、温度是引起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随地壳的深度而增加的地热,二是由于岩浆活动而产生的岩浆热,三是由地壳运动的动能转化的热能,即动力热能。

6、压力是控制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其物理性质,可分静压力和定向压力两种。

7、变质作用的类型有:

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8、接触变质作用:

是指发生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的变质作用。

9、根据引起接触变质接触主要因素和方式,接触变质作用可进一步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两种情况。

10、动力变质作用:

是指岩石受定向压力(动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破碎、变形、重结晶的变质作用。

11、根据变质环境和方式不同,动力变质作用又可分为碎裂变质和韧性变形两种类型。

12、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在大范围内,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变质作用。

13、根据变质的程度和深浅的不同,区域变质作用可分为浅变质带、中变质带和深变质带。

14、变质岩是指已经形成的岩石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15、根据变质前原岩的不同,变质岩可分两大类。

其中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称为正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称为副变质岩。

16、变质岩的结构:

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结合方式。

17、根据岩石特点和结构的成因,可把变质岩的结构分为变晶结构、变余结构以及压碎结构等。

18、变晶结构根据变晶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1)等粒变晶结构2)不等粒变晶结构

3)斑状变晶结构

19、变晶结构根据变晶矿物粒度绝对大小可分为:

1)粗粒变晶结构2)中粒变晶结构3)细粒变晶结构

20、变晶结构根据岩石中矿物的形态又可分为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状变晶结构以及纤维状变晶结构等。

21、变质岩中常见的变余结构有变余花岗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泥质结构等

22、压碎结构是变质作用较为典型的结构,根据矿物的机械破碎程度分为碎裂结构和糜棱结构。

23、变质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中的各种矿物在空间分布和排列的方式。

24、变质岩的构造能反映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可为分定向构造和无定向构造两大类。

25、常见的变质岩定向构造有:

1)板状构造2)千枚状构造3)片状构造4)片麻状构

造5)眼球状构造

26、常见的变质岩无定向构造有:

1)块状构造2)斑点构造

27、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可把变质岩分为以下几类:

(1)接触变质岩;

(2)动力变质岩;

(3)区域变质岩

第五章沉积岩

1、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颜色是沉积岩重要的直观特征,它不仅反映岩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的次生变化,对鉴定岩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3、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4、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充填方式。

一般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和层内构造。

5、层理:

是由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等在垂直于沉积层方向上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构造现象。

6、层理是沉积岩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岩浆岩的主要标志。

7、层理由细层、层系、层系组等要素组成。

8、常见的层理构造有下列几种类型:

1)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2)波状层理3)交错层理(斜层理)4)递变层理5)透镜状层理和压扁层理6)韵律层理和沉积旋回7)块状层(均匀层理)

9、层面构造是指岩层表面呈现出的各种构造痕迹,沉积岩中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冲刷痕迹、泥裂等。

10、沉积岩的层内构造有结核、缝合线等。

11、沉积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的大小、结晶程度、形态及其排列方式等微观特征。

12、沉积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三类:

1.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2.化学结构3、生物结构

13、沉积岩可划分为:

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14、碎屑岩:

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15、碎屑岩的物质成分取决于母岩的成分,主要由碎屑物质、杂基和胶结物构成。

16、碎屑物质是碎屑岩中最主要的组分,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亦称陆源碎屑。

它是由母岩继承下来的,陆源碎屑可分为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简称岩屑)。

17、杂基是与砂、砾等碎屑一起以机械方式沉积下来的细粒碎屑物质,杂基对碎屑可起胶结作用,但与胶结物不同,它不是化学成因的。

18、胶结物是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碎屑粒间孔隙中起胶结作用的沉积物质。

19、在碎屑岩中,杂基和胶结物都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作为孔隙的充填物,故杂基和胶结物合称填隙物。

20、碎屑岩的结构包括碎屑颗粒的大小(粒径)、形状(圆度、球度)、分选性和胶结类型等。

21、碎屑岩命名原则:

将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为主名;

含量在25%~50%者称“质”,写在主名之前;

含量在10%~25%者称“含”,放在最前面;

若碎屑岩中没有一个粒级含量大于或等于50%,含量在50%~25%的粒级又不只一个,则以“XX—XX”岩的形式复合命名,含量多的写在后面。

22、碎屑岩的粒度及其分布特征不仅与储油物性密切相关,而且可反映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依据。

23、圆度:

即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圆的程度,一般分为四级:

颗粒具尖锐棱角的为棱角状;

棱角稍有磨蚀的为次棱角状;

棱角明显磨蚀的为次圆状;

棱角已消失的为圆状。

一般来说,随搬运距离和时间加长,颗粒的圆度变好。

24、球度:

即碎屑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通常分为球状、扁球状、椭球状和不规则状四类。

25、碎屑岩中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

通常分为三级:

若岩石中某一粒级含量大于或等于75%,说明岩石中颗粒大小均匀,为分选好;

某一粒级含量为50%~75%,为分选中等;

任何粒级的含量都小于50%,为分选差。

26、碎屑岩的胶结类型:

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27、胶结类型通常可分四种即:

1)基底胶结2)孔隙胶结3)接触胶结4)镶嵌胶结

28、储油物性: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统称为储油物性。

29、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

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分选好、堆积疏松、圆度好、胶结物少的碎屑岩,储油物性较好。

如孔隙胶结和接触胶结的、颗粒较大的、分选较好的砂岩具有较高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

而基底胶结和镶嵌胶结的,胶结物为硅质、铁质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储油物性较差。

30、砾岩:

主要由砾石构成的粗碎屑岩称为砾岩。

31、砂岩:

主要由砂粒(其含量大于50%)组成的碎屑岩称为砂岩。

32、砂岩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岩。

良好的砂岩储集层多数是中砂岩和细砂岩,其次是粗砂岩和粗粉砂岩,个别地区有砾质砂岩和细砾岩。

从砂岩的储油物性看,石英砂岩最好,其次是长石砂岩。

岩屑砂岩因渗透率低,一般不是良好的储集岩。

33、粉砂岩:

主要由粉砂级碎屑颗粒(含量大于50%)组成的细碎屑岩称为粉砂岩。

34、粘土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0.01mm,且主要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叫粘土岩。

35、粘土岩的研究意义:

1.黑色页(泥)岩、油页岩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

2.具有一定厚度的粘土岩又可作为油、气的良好盖层;

3.在少数情况下,当粘土岩中的裂缝发育时,也可作为储油(气)层;

4.蒙脱石粘土岩可用作石油化工产品和其它工业产品的净化剂以及石油钻井液的原料;

5.高岭石粘土岩还是陶瓷工业、耐火工业的重要原料。

36、碳酸盐岩:

是指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

37、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相对含量,碳酸盐岩可分为两大类:

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为白云岩类。

38、简述沉积岩与油气的关系?

答:

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三种类型。

1)粗粒的碎屑岩孔隙性、渗透性较好可作为良好的储集层,细粒的向粘土岩过渡的粉砂岩富含有机质时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2)具有一定厚度的粘土岩又可作为良好的盖层;

黑色泥页岩、油页岩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在少数情况下当粘土岩中的裂缝发育时也可作为储集层。

3)碳酸盐岩孔隙较发育,可作为良好的储集层,当碳酸盐岩中富含有机质时又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胶结致密的碳酸盐岩又可作为良好的盖层。

第六章沉积相

1、沉积相:

所谓沉积相就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是指:

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等。

3、沉积岩特征包括:

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4、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通常也称相标志。

5、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沉积相的分类为:

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

6、山麓—洪积相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气候干热,二是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

7、河流的类型:

按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幼年期河流、壮年期河流和老年期河流;

按地形及坡降可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

根据河流的平面几何形态的不同,可将河流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8、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河流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及牛轭湖亚相。

9、研究河流相的意义:

河流相的分布很广,有大型的河流相砂岩体发育,河流相砂岩体若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储集层。

它的储油物性较好,一般为泥质填隙物,胶结疏松,孔隙性和渗透性都比较好。

河流砂岩体岩性变化大,内部非均质性较明显,其储油物性在垂向上以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边滩或心滩砂质岩最好,向上逐渐变差;

在横向上,透镜体中部较好,向两侧变差。

10、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区,也是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

11、湖泊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通常以湖水含盐度以及沉积物的特点来划分。

按含盐度的不同,可将湖泊分为淡水湖泊(含盐度小于3.5%)和盐湖(含盐度大于3.5%);

按沉积物的特征,可将湖泊分为碎屑沉积湖泊和化学沉积湖泊。

12、根据沉积物特点和水体深度,碎屑湖泊相可分为湖成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和深湖亚相。

13、研究湖泊相的意义:

碎屑湖泊相沉积,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常形成陆相类型的油气田。

其油源岩系以半深湖一深湖亚相暗色粘土岩为主,储集岩系以湖成三角洲砂岩体为主。

湖泊沉积在垂向剖面上往往是油源岩、储集岩有规律地分布,形成完整的甚至是多套的生储盖组合。

湖泊在大幅度下沉的背景下伴随有周期性的振荡运动,形成砂岩、泥岩交替,幅度大而分异明显的沉积旋回,有利于生储盖组合的形成。

湖盆下沉形成以粘土岩为主的油源层或盖层,湖盆上升收缩,可以形成以碎屑岩为主的储集层。

振荡运动随着湖盆的发展,垂向上可形成多个沉积旋回和多套生储盖组合,而且第一个组合的盖层可成为第二个组合的油源层,导致生储盖组合的重叠性,这对油气藏的形成十分有利。

14、根据海水深度的不同,结合海底地势特点,可将现代海洋划分为四个区:

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及深海相。

15、海相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滨岸相中碎屑岩发育,有各种类型的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大陆坡的沉积物比大陆架更细,含有大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乏氧水体中有机物易于保存,加之大陆坡及其外缘可有浊流砂体的分布,故半深海也应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条件。

在现代陆坡外缘的深海陆隆之下,有很厚的沉积物,可能含有大量的油源岩,并具有通向封闭油藏的可渗透性的迁移路径。

深海相浊流沉积具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条件,总之,海相组中可发育一系列生、储、盖组合,其中:

①油源层主要为浅海相暗色粘土岩和碳酸盐岩,含大量化石,有机质丰富。

②储集层为海相砂岩体和具有孔隙、溶洞、裂缝的海相碳酸盐岩,特别是生物礁石灰岩其储油特点是储量大、产量高。

③盖层为海相粘土岩、泥灰岩、石膏以及巨厚的致密块状石灰岩等。

16、海陆过渡相组是界于海相组与陆相组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海陆过渡相组包括三角洲相、泻湖相、障壁岛相、潮坪相与河口湾相。

17、三角洲相位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18、三角洲的发育一般经历下述两个阶段:

1.河口沙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2.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19、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汐洋作用的相对强弱程度,可将三角洲分为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河控三角洲、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浪控三角洲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控三角洲。

20、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

21、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石油勘探的结果表明,世界上许多油气田与三角洲相有关,前三角洲亚相粘土岩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富,是具有良好生油条件的相带。

三角洲前缘亚相有河口沙坝、远沙坝和席状砂体,砂质纯净,分选好,储油物性良好,与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离油源区近,是储集条件有利的相带。

在海进过程中形成的破坏相海进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