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557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

《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囚绿记教案Word下载.docx

2、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多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他真挚、淳朴心灵的闪光。

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

①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

“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

“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四、释题

“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文章起名为《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搭配不当?

还有疑问就是:

他为什么囚绿?

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

《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

“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叙事性散文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写作手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朗读全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

嵌(qià

n)瞥(piē)见了(liǎo)截涸辙(hé

zhé

移徙(xǐ)揠(yà

)苗助长婆娑(suō)猗(yī)郁蕈(xù

n)菌   

2、词语解释:

【丈、尺】长度单位,10尺等于1丈。

一尺等于1/3米。

【可畏】可怕。

【瞥见】一眼看见。

【了截】明了简单。

【慰安】使人心情安适。

【涸辙的鱼】在干涸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

枯竭。

语出《庄子·

外物》。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至宝】最好的宝物。

【移徙】移动;

迁移。

【缘引】引导。

【揠苗助长】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物弄糟。

揠,拔。

【婆娑】盘旋舞蹈的样子。

【抑郁】心情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猗郁】茂盛的样子。

【攀缘】沿着物攀爬。

【变更】改变。

【烽烟四逼】战争四起。

【开释】打开释放。

3、学生自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1)文章题目是“囚绿”,那文章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

(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

(3)通过浏览课文,同学们体会到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绿怀有怎样的情感?

(感情基调)

(1——4段):

“遇绿”

(5——7段):

“赏绿”

(8——12段):

“囚绿”对绿的喜爱之情

(13自然段):

“放绿”

(14自然段):

“思绿”

六、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

①作者为什么囚绿?

(因为他爱绿)

②他把绿“囚”牢了吗?

(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③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

(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七、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把握《囚绿记》这篇课文的整体脉络。

下堂课我们将进行重点赏析,课后请同学们熟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见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字词

2、指读课文

二、导入本课

三、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

1、默读遇绿(1—4)思考: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为什么自成一段?

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

(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房中有一片常春藤的绿影,“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

(4)写伙计都感觉到惊奇有什么作用?

(更加衬托我的选择出人意料,突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2、感情朗读第5—7自然段。

(1)、作者对如何爱绿的?

说说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A、直抒胸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

B、通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对绿的喜爱:

(内心喜欢而满足)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留恋于这片绿色”“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因为绿娇嫩、葱郁、生命力旺盛

(2)、“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焦”字好在哪里?

(“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

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3、默读8—12自然段,思考问题:

作者被绿滋润了那颗等焦的心,使他感悟到了绿色对处在逆境中人的重要性。

他已经已经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愉快,甚至留恋于这片绿色,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

4、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

(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5、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但是“绿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

(没有)

6、在作者眼中,绿有着怎样的特点?

(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

它是柔美的,“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

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当作人来写的。

7、“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

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而这种固执、恼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8、我为什么又要放绿?

(13)

常春藤这种不甘被困,追求光明的性格使作者照见了自己。

另外“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要回到南方去,所以最后“我”又让“绿”恢复了自由,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9、我是如何放绿的?

理解其深刻含义。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点出文章的主旨。

10、末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抒发了对绿的怀念,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结构上呼应开头,使结构严谨

四、探究思考:

1、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谈谈你的看法。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

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讨论明确:

三种理解既有同又有异。

第一种的主题似乎包容太多了,第二种没有从特定的写作背景去理解,第三种理解比较到位。

2、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以“囚绿”来给文章命名,与文章的主题有关。

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

“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3、写作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试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借物抒情,即小见大。

——作者旅居北平时的几个生活小细节,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

五、总结全文

课文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以“遇绿”、“赏绿”、“囚绿”、“放绿”,“思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借物抒怀,以小见大。

常春藤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也引发了我们对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六、课后作业:

《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囚绿记》作业设计1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陆蠡(lǐ)涸(hé

)辙揠(yà

n)苗助长淅(xī)沥

B.猗(yī)郁抑(yì

)郁蕈(xù

n)菌婆娑(suō)

C.瞥(piē)见茎(jǐng)叶纤(xiān)细脉络(luò

D.移徙(xǐ)葱茏(ló

ng)囚系(jì

)嵌(qià

n)着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B.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恋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需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3.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看出战士们的苦心①他们是用手电筒灯泡涂了红漆,做成小白兔的眼睛②把瓶口切下来,镶上花瓷碗片,做成了蝴蝶翅上的花点③就是在那漱口池里,也砌了红日、雄鸡和“早晨好”的祝词④正象战士诗里说的“园地道路作锦绸,摆花好似坐绣楼⑤这里的一花一叶,都渗透着战士们的汗水和深情。

①②③④⑤

A。

”,

B:

C:

D:

”。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终身教育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拿了毕业证并不意味着学习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____。

③没有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A.终止蜕化体验B.中止退化体验

C.中止蜕化体味D.终止退化体味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与这个有杀父之仇的敌人展开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斗争。

B.现在,我国打出自由撰稿人招牌的作家依然寥若星辰。

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D.在学习中遇到关键问题不求甚解是要吃苦头的。

6.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谷城先生早年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B.我们一定要上好语文课,因为语文课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C.金秋八月,丹桂飘香,美丽的北戴河海滨张开她热情的臂膀,迎来了宇航夏令营的少年朋友。

D.“春兰杯”第十届亚洲象棋锦标赛昨日在江苏泰州落幕,中国男队笑捧金杯,夺得十连冠。

参考答案:

1.B(A揠yà

苗助长C茎jīng叶D囚系xì

2.C(留连、须得)

3.D

4.D(中止:

中途停止。

终止:

停止、结束。

第一句结合前面的“终身教育”,应填“终止”。

体验:

用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其中有“经验”的意思。

体味:

仔细体会,其中含有“品味”的意思。

第三句横线后面有“人生的苦辣”,应当用“体味”才能搭配。

蜕化:

蛇虫类脱皮,引申为腐化堕落。

退化:

引申为事物由优就劣,由好就坏)

5.D(A“不共戴天”应作“你死我活”。

B“寥若星辰”应作“寥若晨星”C“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6.D(A项无因果关系,B项搭配不当,C项“金秋八月”与“夏令营”矛盾)

《囚绿记》作业设计2

类文阅读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子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

鲜花罕有,绿叶为多。

渐渐的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

但得不到我的照顾。

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

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

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

几棵年轻又旺足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

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糊糊地捂住。

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

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唧唧喳喳地飞了进来。

我怕惊吓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

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

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

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

绿萝是最淘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

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

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

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

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

于是,在我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儿,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以前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像,只有离开写作才能回到现实来。

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往往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享受到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我被它折服了。

并把这种感受告诉一位朋友。

朋友说:

“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

你们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

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

这因为你们天生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

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节选自2007年第12期《读者》)

1.“我”本来是想把这间木屋作为新辟的书房,但坐在那里却写不出东西,你帮作者解释一下原因。

2.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试举例进行具体说明。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的含义。

4.作者对待花草的态度是顺其自然,由此得到的收获是什么?

陆蠡“囚绿”的结果是什么?

1.因为作者到了那里就觉得是一种享受,被大自然的美所陶醉,因此无心写作。

2.动词的运用,如“蹿”字写出了绿萝旺盛的生命力。

拟人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

”表现了“我”的喜爱之情。

3.提示:

根据朋友的话来回答。

意思接近即可。

4.收获是“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

陆蠡出于对绿的喜爱,想把它们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所以才“囚绿”,但结果是“绿”总是想出去,而且长势越来越糟糕。

板书设计

《囚绿记》

陆蠡

遇绿(1—4)      热切追求

赏绿(5—7)喜欢满足

囚绿(8—12)爱绿至极

放绿(13)点明主旨

思绿(14)惦念牵挂

主题:

顽强抗争,向往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