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522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报告Word下载.docx

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

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

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

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

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

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中风病:

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

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1周:

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2周:

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

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l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

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

听觉过敏加听宫。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一10针),留针30分钟。

(2)恢复期

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

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

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

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

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

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

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

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

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

随证配穴:

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

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

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

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

2.电针

适用于面肌萎软瘫痪者。

一般选取阳白一太阳、下关一巨髎、颊车一地仓三对穴位。

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

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

电针时间约30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

每次施灸约20分钟。

4.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

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髎、地仓、颊车等穴位。

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根据病情,亦可辨证选取面部以外的穴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

5.割治治疗

采用本专业名老中医孙学全经验方:

患侧口腔粘膜轻微割刺,少量出血,以祛邪通络,主要用于急性期。

6.穴位贴敷治疗

辩证选用院内制剂“紫苏正容膏”穴位贴敷以温经散寒通络。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袭络证

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组成:

炙麻黄9g熟附子6g细辛3g荆芥12g

防风12g白芷10g藁本12g桂枝15g

甘草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风热袭络证

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大秦艽汤加减。

组成:

秦艽15g当归12g蝉蜕10g赤白芍各15g

金银花9g连翘10g防风10g板蓝根9g

地龙6g生地15g石膏20g

特色协定方:

采用本科自拟“正容三花汤”加减:

菊花10g银花20g红花10g防风30g

薄荷10g,羌活10g蔓荆子10g党参20g

茯苓20g夏枯草30g甘草3g

3.风痰阻络证

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牵正散加减。

白附子9g白芥子3g僵蚕6g全蝎6g

防风12g白芷12g天麻15g胆南星6g

陈皮9g

4.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20g当归12g赤芍10g地龙6g

川芎12g桃仁12g红花9g全蝎6g

僵蚕10g

(三)辨证选择中成药

根据辩证选择大活络丸、芪龙胶囊、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灯盏花等中成药口服或静滴。

(四)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亦可采用微波、激光等疗法。

五、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

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

1级:

面部运动功能正常,没有无力及联带运动。

2级:

面部运动功能仅有轻度不对称,可能有轻度的联带运动。

3级:

有明显的不对称及明显的继发性缺陷(即并发症),但是额部有运动,额部运动的出现表示神经功能没有完全变性。

4级:

明显不对称,没有额部运动,面部无力伴有毁容性联带运动或集团性运动。

5级:

面部仅有轻微的运动,额部没有运动,面部功能没有恢复到出现继发性缺陷。

6级:

患面部没有任何的运动或肌张力消失。

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

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3.面部残障(FDI)评分法。

六、难点分析:

面瘫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在中医古籍中,面瘫病(面神经炎)属“口僻”、“口眼喎斜”、“吊线风”、“卒口僻”等范畴。

《灵枢.经脉》记载:

“足阳明之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

”也即《诸病源候论》所谓“偏风口,是体虚受风,使其筋急而不调故令人口僻也。

”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

“口眼歪斜是经非窍”论,从发病部位上指出本病与中风病的不同,强调本病主要损伤手阳明经和足太阳经。

明·

楼英在《医学纲目·

口眼喎斜》中说:

“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喁斜,亦有无半身不遂而喁斜者。

”从临床表现对本病与中风病进行了鉴别。

古代医家认为:

风邪客脉或者气血不足体虚受风可导致面瘫。

《灵枢.经筋》云:

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即足阳明经筋被热邪壅滞使筋肉弛缓,不能收持,致使口眼偏斜。

《扁鹊心书》谓:

“贼风入耳,口眼歪斜。

”《类证治裁》云:

“口眼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

综上所述,面瘫多由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本病临床治疗难点及解决思路如下:

难点一:

重症面瘫患者由于病位较深,或者前期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恢复较慢。

解决思路与措施:

患侧面部连续闪罐法,口腔内割治疗法(民间特色疗法)、远端穴位刺络拔罐等特色疗法,增加局部的活血化瘀通络作用。

难点二:

面瘫日久或者是由于早期失治、误治,致面肌倒错等面瘫后遗症。

依据其正气亏虚、余邪阻滞、经络不通的基本病机,采用000主任医师的通经排刺针法以增温经通络之效,使“气至病所”,发挥针刺“通经脉,调气血”的作用。

难点三:

针灸治疗面部取穴较多,疗程较长时治疗疼痛明显,部分患者惧怕针刺治疗。

做好解释工作,针刺手法轻柔,远道取穴等,开发无创替代疗法,如艾灸、穴位贴敷等,并充分使用现代科技成果,如微波、激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