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75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学计划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

4.8-4.14

电影的始祖——皮影

8

4.15-4.21

设计《西游记》人物

9

4.22-4.28

弯弯的小路

10

4.29-5.5

光与影

11

5.6-5.12

植物写生

12

5.13-5.19

运动鞋写生

13

5.20-5.26

自行车写生

14

5.27-6.2

椅子的构成

15

6.3-6.9

圆筒造型

16

6.10-6.16

请柬设计

17

6.17-6.23

手绘校园招贴

18

6.24-6.30

映日荷花别样红

19

7.1-7.7

暑假开始

教师备课签(课时教案)

课题

1.画家故居

课型

欣赏·

评述

本教案第一个上课班级时间

第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

“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

”“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

”“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

”(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

“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

“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

”(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

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

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

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

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

“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

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

(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

(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

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

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

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

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四、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创新。

教师小结:

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

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五、拓展延伸。

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练习

作业

教学

后记

作业典型问题记载

 

2.风筝风筝飞上天

综合·

探索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

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

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谜底:

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

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

高鼎在《村居》中写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

(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

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

为什么?

(4)教师小结:

风筝的造型特点:

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

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

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

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2)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1)备骨架:

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扎骨架:

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要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

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3)糊风筝:

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

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4)绘风筝:

绘制风筝图样。

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

提示:

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

要求:

(1)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2)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请学生尝试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

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3.木版年画

造型·

表现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掌握制版技术。

学会拓印方法。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

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学生答:

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

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年画,古称“门神画”。

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

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

《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

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

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

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

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

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

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

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3)课件展示:

年画的制作过程。

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

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

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

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

红加绿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

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

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

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

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

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

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4.剪纹样

设计·

应用

1.使学生掌握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折剪出纹样。

纹样的设计。

一、欣赏,导入新课

1.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纹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纹样。

板书课题:

剪纹样;

3.出示范图三:

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

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

注意;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板书课题:

3.出示范图三:

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

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

展开既成。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

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

动物纹样,植物纹样。

(请学生欣赏纹样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二、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种不同的纹样,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评议

师总结:

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5.剪纸人物

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

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一个或一组动态的人物。

剪纸人物的细部刻画。

一、谈话,引入课题。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门楣上等等。

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内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剪法。

1.打开教材,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

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

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

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

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

刻的时候,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

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范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

三、示范,学习剪法。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剪法。

1.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背面更好);

2.处理剪刻方法。

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

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

3.选好与剪纸颜色相配的底纸进行粘贴,粘贴时浆糊不能太多,而且要相当的耐心细致。

四、练习,尝试剪法。

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

大胆构思,轻描图样,精心剪刻,小心粘贴。

(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

6.剪纸中的故事

1.了解剪纸故事的形式和特点,掌握剪、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习剪纸形象从个体到组合的设计以及表现方法。

3.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多个人物组合,道具、背景线线相连。

画面背景、道具与人物的相应联系以及连接。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画面)

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

(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

花纹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

(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

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

——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

——添加背景、道具等。

(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7、电影的始祖——皮影

1.欣赏皮影艺术作品,了解皮影的造型、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皮影人物并进行皮影戏表演。

3.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兴趣,树立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的意识。

了解皮影相关知识,学做简单的皮影人物。

皮影人物的制作。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喜欢看春节晚会吗?

下面播放的这段视频,就是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片断,我们一起来欣赏。

这段舞蹈的编排借鉴了中国哪一种戏曲艺术形式?

引出课题:

《电影的始祖——皮影》

二、探究学习:

1.提问:

你看过皮影戏吗?

你对皮影有哪些了解?

看过《西游记》等。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人物的通称,最初用牛皮或驴皮做成等。

2.教师简述皮影的历史:

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3.请学生给皮影人物摆造型

通过你的观察,告诉大家皮影人物为什么能动?

两个学生给皮影人物摆一个造型。

告诉大家,皮影人物是靠身上的关节活动的。

4欣赏各地皮影人物,了解其特点:

陕西皮影:

纤巧秀丽,色彩鲜艳

北京皮影:

脸谱京剧化,富有京味文化

现代皮影:

人物更真实

5.引导学生探究:

1)皮影人物造型时采用了哪些装饰手法?

学生观看课件,交流回答问题:

造型时采用了夸张、简化、添加等手法。

2)皮影身上有哪些传统图案、线条?

观察、交流回答:

有牡丹、龙祥云等图案,有直线、折线、波浪线等

6.教师示范皮影人物表现方法,提问利用线条装饰皮影人物时,线条需要怎样变化?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回答线条要有粗细、疏密等变化。

三、欣赏作品

学生简单交流对作品的感受。

四、艺术实践:

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

线条细致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空洞

五、展示评价

设计多个小奖项:

最美造型奖,最美线条奖,最美色彩奖,最美构思奖,最佳表现奖,引导学生从技能、情感等方面对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作品发表看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

展示皮影剪纸、皮影雕塑等艺术形式。

激发学生了解皮影艺术的热情。

8.设计《西游记》人物

1、运用各种创作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造型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