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481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6Word下载.docx

⑤西风古道,大漠边关,多少思念在流淌。

一轮残阳,落在马致远的眼前,勾起他天涯漂泊的羁旅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一杯烈酒,斟于范仲淹的案前,引发他思家与报国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5.名著阅读(5分)

(1)下列有关《水浒传》内容的理解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在结构上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又线索分明。

B.豹子头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

经过野猪林的风波后,他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而奋起反抗,杀人报仇后雪夜上了梁山。

C.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九纹龙史进,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

D.《水浒》中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如不守清规戒律却疾恶如仇的鲁智深叫“花和尚”,景阳冈打死凶猛的老虎而名震天下的武松叫“打虎将”,为人仗义孤身跳楼劫法场的石秀叫“拼命三郎”。

E.《智取生辰纲》是水浒英雄走上联合斗争的开始,第一个送来生辰纲消息的是赤发鬼刘唐,领导者是晁盖,定计策者是吴用;

白胜扮成卖酒的,其余人扮成贩枣的客商稳住对方,刘唐佯争酒引诱对方,吴用巧下药麻倒对方,最终智取成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

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

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都杀了!

说这话的是谁?

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2分)

姓名(或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级开展“寻找古诗词中的科学”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5分)

【说古诗】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前搜集到的两句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说说其中隐含的科学知识。

A.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辑古诗】活动结束后,大家决定将搜集到的含有科学知识的古诗收录整理成一本诗集,请你给诗集命名。

(1分)

诗集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寄语】仿照前面的例句,在空行处各续写一个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能让我们拥抱美妙的世界;

读古诗,也能让我们领略丰富的科学知识。

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

为什么一江春水向东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秘密是什么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是谁在施展魔术呢?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你对这些诗词中的问题感到好奇,就请翻开这本书,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探索诗词中蕴含的科学奥秘吧!

二、阅读理解(共34分)

(一)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4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

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7.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2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12分)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

“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

“宋先生其来乎?

”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

“其阻风乎?

”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

“其有疾乎?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

“后何为食蔬?

”曰:

“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

“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⑩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

“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

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注】①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

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

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

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

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

登。

⑦踬:

跌倒。

⑧稽首:

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

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

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⑩慎:

人名,指宋慎。

8.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为蔬食()②遽起()

③会前使阻风钱塘江()④濂教太子诸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例句:

宋先生其来乎?

A.其反激之力B.不能名其一处也C.其船背稍夷D.其真无马耶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

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___________________等缺点。

(三)阅读梁衡的《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完成12—14题。

(6分)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

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

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

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

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

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

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

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

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

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

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

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

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了。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

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

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

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

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

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

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2.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分)

1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徐风的《回家》,完成第15-18题。

(1)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

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

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2)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3)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

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4)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5)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

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6)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

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7)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

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

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

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

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8)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

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9)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

我咋向他爸妈交代?

老天爷啊!

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10)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11)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12)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13)真悬哪!

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14)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

咋了?

到底说啥了?

(15)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

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16)咱咋就没想到呢?

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17)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18)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19)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

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20)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

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21)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

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22)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

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23)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

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24)还没错呢?

奶奶又举起巴掌。

(25)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

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26)警察抱起苗苗,笑说:

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

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

多乖,多懂事。

(27)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28)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15.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

请简要回答。

16.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17.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18.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

你同意哪一种?

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

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

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

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请以“这一次,不一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字数不少于600字。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8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参考答案】

1.凝徒炼苍2.D3.A4.略

5.

(1)BD(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

(2)李逵(黑旋风),鲁莽率直,嫉恶如仇,具有反抗精神。

6.【说古诗】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是说船要停在江心必须提前抛锚,等到江心处再抛锚很难停下;

到了悬崖处再勒马就已经迟了,马还要向前继续运动。

B.蕴含着物候学的知识:

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植物要达到一定的气温才会开花;

2.山区的气温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降的,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就比山下的开得晚。

【辑古诗】示例:

《古诗探秘》《诗中有科学》

【写寄语】两处都必须引用含科学知识的诗句,前一句以“为什么”开头,引文在后,与前句构成排比,如“为什么千里江陵一日还?

”后一句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文在后,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哪个的杰作?

”。

7.

(1)B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

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8.

(1)①所以②立即,匆忙③适逢,正赶上④众,各

(2)D

9.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10.略

11.尊老敬老(或:

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

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

从朱元璋还是给辞官回家的宋濂和以前一样的待遇,可知其尊老敬老;

从宋濂未来后,他不断询问,关心他是否受大风阻扰,可知其体贴臣子、尊老敬老;

从“上感悟,速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可知其知错就改、善于纳谏;

从“命即其家斩之”可知朱元璋非常的残暴、残忍。

【参考译文】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丈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

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他)登台阶时跌倒了。

皇上说:

“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

”宋濂跪拜谢恩。

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

“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

”(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

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上)说:

“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

”(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还是)没到。

(皇上)又说:

“他是不是生病了?

”(皇上)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

不久,(皇上)回宫了。

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身边,皇上问:

“皇后为什么只吃(或“安排”)蔬菜?

”皇后答:

“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或“安排”)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

”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

‘藩濂罪不及死。

”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

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皇上)将要杀他。

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

“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

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

”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

12.(2分)

(1)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2)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

(3)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

(4)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一点0.5分)

13.(3分)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1分)然后进行论证。

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1分),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1分)。

14.(1分)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

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

(一点0.5分)

15.(3分)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

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

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

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

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

(任意三点即可)

16.(2分)①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

②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

17.(4分)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

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

18.(3分)示例: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

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

苗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