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4514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1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Word文档格式.docx

1793年5月

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上台

1793年6月

国民公会通过1793年宪法,规定法兰西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他们(指革命者)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

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

……专制制度使得连革命者都无可避免地打上专制的深深烙印。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2)就大革命与旧制度的关系,归纳材料二中托克维尔的观点,并以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典

型事例论证该观点。

XK]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建国之初,多数州要求选民必须是有地产的白人成年男性。

19世纪30年代,多数州取消了对白人男性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1870年宪法第15条修正案,成年男性黑人获得选举权。

1920年宪法第19条修正案,成年女性获得选举权。

1971年宪法第26条修正案,选举权年龄资格降至18岁。

——摘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近代以来,美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的近代民主政治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选举资格规定变化的原因。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凡民间通行之教科,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

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

《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法律的作用,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

(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一个其有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

(3)资产阶级宪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施。

——摘编自张晋落《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原则对当时社会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

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而只是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

(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

(3)从近代

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立下的遗嘱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

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最近主张开国

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

是所至嘱!

”而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却说: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二 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时说:

“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强调‘要内

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尚未成功”的遗留问题和毛泽东认为“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孙中山先生“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新创”的民主思想的内容。

易错起源1、近代西方重要的民主政治文献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2: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

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1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2)材料2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

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文献

背景

内容

影响

《独立宣言》

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

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

提出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理论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提出“自然权利”说;

认为“最高权力属

于人民”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

(1)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卢梭的“主权在民”说,被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

易错起源2、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例2、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

实现.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异同

1.康有为与梁启超:

(1)相同:

主张君主立宪制.

(2)不同:

梁启超的思想比康有为更为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后来更进一步接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2.康有为与孙中山: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2)不同:

康有为主张保留君主,通过改良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国家;

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3.梁启超与孙中山:

①相同:

吸收启蒙思想的学说,民权思想比较突出.②不同:

梁启超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

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近代以来工人运动的阶段特点

(1)19世纪初期,自发的武装斗争,以破坏机器为手段,主要以经济斗争为主要特点.

(2)19世纪三四十年

代,开始走向经济、政治联合斗争,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度,但起义先后走向失败,表明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3)19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目标更加明确,开始走向联合.

易错起源3、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斗争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三十条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1946年1月2

8日)

(1)概括指出材料1、2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1、2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实现政治民主的探索尝试

中共在抗日战

争胜利前的民

主尝试

(1)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尝试,如三三制政权、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

(3)参加国民党参政会工作,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抗战胜利后

争取民主和

平的努力

(1)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倡导和平建国;

参加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

》,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等

抗战胜利前后争取民主的斗争

(1)“三三制”原则的实行

①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性质:

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②实行“三三制”原则的目的:

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③意义:

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认同,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性,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①背景

a.国际: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美国扶蒋反共.b.国内:

和平、民主、团结是人民的强烈愿望;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②意义:

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国统区和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局面,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

(3)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1月),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

纲领》.

(4)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运动,形成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5)新政协召开:

1949年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

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

德·

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第一条:

女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

社会地位的差异,只能根据对公益所做的贡献来评定。

第二条:

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

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尤其是反抗压迫权。

第三条:

国家的主权的本原,实质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联合而成的国民。

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不同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洛克在他的主要的政治思想著作《政府论》中论证英国资产阶级有权推翻封建专制君主的时候,提出每个人都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个人权利的主张。

他认为政府的唯一目的就是保障这些天赋的权利,当这些权利受到君主的蹂躏而不是维护时,社会契约便遭到破坏,人们就有权推翻统治者。

——曾尔恕:

《独立宣言》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创新

材料二尽管《独立宣言》的思想来自洛克,但是宣言所述与洛克所述仍然有所区别……洛克的理论多以上帝为出发点,《独立宣言》虽也有宗教色彩,却是为人世设计的、世俗的。

……洛克将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当成人的自然权利,杰斐逊却只把生命权和自由权作为“天赋人权”写入《独立宣言》,把财产权改成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李涛《美国的梦想》

(1)据材料一,概括洛克政治思想中的主要政治主张。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所表现的政治思想与洛克的政治思想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原则?

据此,你认为两者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为什么?

(2)简要概括两部宪法在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

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

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

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

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

……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

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

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然则鼓民力奈何?

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

……中国礼俗。

其贻害民力……而沿习至深,害效最著者,莫若吸食鸦片、女子缠足二事……孰知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yu,粗劣、懒惰),胥于此焉。

材料二其开民智奈何……是故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西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途,而废八股试贴策论诸制科不可。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贻害民力最甚的“礼俗”是什么?

有什么危害?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为什么提倡“开民智”?

据材料二指出他认为“开民智”的具体措施。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吾因之以求我所谓中国魂者,皇皇然大索之于四百余州,而杳不可得。

吁嗟乎伤哉!

天下岂有无魂之国哉!

吾为此惧……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

中国魂者何?

兵魂是也。

有有魂之兵,斯为有魂之国。

夫所谓爱国心与自爱心者,则兵之魂也。

而将欲制造之,则不可无其药料与其机器。

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药料也,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机器也。

——梁启超《中国魂安在乎》

(1)梁启超提出的“制造国魂之药料”和“制造国魂之机器”分别是什么?

(2)这段关于中国魂的论述既保存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涵,又赋予其时代精神的内涵。

这里的“传统思想文化”“时代精神”分别是什么?

(3)简要评价材料中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

8.从当时的实际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得有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临时约法》的“约”的第一个内涵是“约定”,即与国民的约定。

材料二《临时约法》反映了较为浓重的人治色彩。

因人立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于保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共和政权建立之初首开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之风,深刻显现了在近代宪政的词语之下,向法文化传统认同的倾向。

——陈晓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

材料三必须承认,约法本身存在漏洞。

如其在第三章《参议院》中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又在第十九条中规定了参议院的十一条职权,包括弹劾总统的权力,却没有解散国会的规定。

——《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失》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

国民“约定”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因人立法,法随人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其主要目的何在?

(3)从理论上讲,材料三提到的这个“漏洞”会产生什么后果?

不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