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4440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主题丛书教材配套难忘历史五上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词语积累

荒无人烟满不在乎忍饥挨饿

2飞夺泸定桥

※彭加伦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

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

“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_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他们都被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

:

“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

“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shà

)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钩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

“同志们!

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能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阅读思考

本文标题为“飞夺泸定桥”,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是“飞夺”?

3草帽计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白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

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

那时,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

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jiā) 

背。

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

贺龙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

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

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

“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

”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

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

命令,都面面相觑(qù

),感到莫名其妙。

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

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

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

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

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不得不把草帽统统仍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

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这时,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从后面急急赶来。

白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喜从天降,一窝蜂似的上前抢草帽。

白军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

这支白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白军毫不介意,知道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

可敌人的飞机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

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

这一回,一看地上的军队都戴着草帽,草帽上都印有红五星,顿时喜出望外。

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地俯冲下来,对着这批“红军”,轰隆隆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团白军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拍手叫绝,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本文运用了很多成语,请你思考一下运用这些成语的好处。

4菩萨兵

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体整一段时间。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得(děi)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我去找找他们吧。

”那位翻译对朱总司令说。

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过了大半天才回来。

他对朱德同志说: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朱总司令说: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tà

)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菩萨和兵是怎么联系到一块的?

菩萨兵是指什么样的兵?

为什么叫菩萨兵?

5翻越大雪山

1935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了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

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

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

那里天气变幻莫测:

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

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

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

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

12月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

长长的队伍迤逦(yǐIǐ)而行。

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

大家爬到山腰,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

这里的地形十分险峻。

雪山的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

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

雪坡高高低低,随处都有一些雪坑。

一不小心,踩滑了脚,就摔进雪坑里。

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立刻把木棍伸过去,把绑腿撂(lià

o)下去,帮助战友爬上来。

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

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

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

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喘一阵。

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

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

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

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

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

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lià

ngqià

ng),一头

栽倒在雪地上。

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

“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

“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

“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

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

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

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

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雪山,银装素裹;

再低头看去,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阅读思考

本文第五自然段有很详细的动作描写,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6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

“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

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shǎn)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

“别把人看扁了!

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

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

”他问我。

“金寨(zhà

i)斑竹园!

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

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

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

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

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shēn)”。

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

“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

“我嘛,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

”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儿走啊!

你看,太阳快落山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

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là

)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

“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

这一下他可火了:

“别磨蹭(cè

ng)了!

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

”不容分说,他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

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

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可他怎么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小鬼,快离开我!

”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

这时候。

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项,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

“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xī)牲!

......要......要记住革命!

......”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

他陷下去了,已经没(mò

)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jiǎo)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多么坚强的同志!

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

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

“要记住革命!

”—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

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黑暗”,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谈你的

看法。

7红军为什么没有三方面军

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由折的过程。

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还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

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是各行其是的。

1930年1月,中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红军编为一至八军,同年6、7月间,中央又按地域将红军编成一、二、三军团,但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同年8月,朱德、毛泽东所领导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所率的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镇会师,随即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需要,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自发组成了第一方面军。

中央在得知此情况后,仍然没有发出组织方面军的指示,并且有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

1931年11月,红四军和新成立的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成立了第四方面军,其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

1931年底,中央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按照该计划,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将基本上被编入第一、二方面军,并计划将四方面军的番号变为二方面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实行。

尽管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已成事实。

在那个年代,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因而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

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些事实。

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大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

1936年7月,这两个军团遵照中央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于是,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

部队番号

番号是部队的编制名称,一般按照部队的性质、编制序列授予,如步兵第X团、航空兵第X师等。

部队番号属于军队机密,仅限于内部掌握使用。

在中国,部队番号一般仅在内部使用,对外公开的只是其代号。

知识链接

“红军”的称号是什么时候提出和使用的?

马执斌

红军是中国现代史上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统一称号。

但是,在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武昌起义的时候,人民军队使用的仍旧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

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的旗号是工农革命军。

那么,红军的称号是什么时候提出和使用的呢?

1927年11月13日,共产党人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起义。

14日清晨,农民自卫军解放了黄安县城,活捉了伪县长贺守忠等贪官污吏多人,反动政权被摧毁。

18日,新生的黄安县城披上节日的盛装,热烈庆祝黄安县农民政府诞生。

黄安县农民政府主席曹学楷宣布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施政纲领》。

这个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实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起来,推翻豪绅地主统治,建立工农政权;

实行民主自由,改善劳苦群众生活;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

保护商业贸易,保护小商人:

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随后,中国共产党鄂东特委负责人宣布:

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纪律严明,爱憎分明,积极支持农民群众捕捉土豪劣绅,没收地主财产,打击反动“民团”和“红枪会"

深受工农群众的爱戴。

人们在黄安县衙大门贴上一副新对联:

“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

克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

这样,工农群众第一次喊出了“红军”的称号。

8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zhēn)等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在广州举行起义。

起义军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帜。

叶挺和叶剑英被任命为“工农红军”正、副总指挥。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928年5月25日,中央发布了《中央通告第51号--军事工作大纲》,其中明确指示:

“可正式命名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不久,中央正式通知毛泽东和朱德:

“关于你们的军队,可正式改称红军。

”根据中央指示信的精神,毛泽东和朱德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随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相继奉命改称“红军”了。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为很高很陡的意思。

夹金山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qió

ng)崃山脉,横亘(gè

n)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市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

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

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就是对这里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磺(qiāo 

)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

这次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如今,该县充分利用夹金山原始古朴的生态资源,以四姑娘山景区为核心进行旅游开发,将这里申报建立了方圆20700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 

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强强融合,必将更加有力地促进该县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资料链接

长征组歌(节选)

肖华

过雪山草地

雪皑(á

i)皑,野茫茫,高原寒,炊( 

chuī)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zhān 

)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jì

)。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xié

)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可爱的中国

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名字。

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是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如日中天的祖国。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生生不息的脉搏,祖国有壮丽秀美的山川,祖国有历史悠久的文化。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也留下了一篇又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

9中国人自己的美

※严文川

我能听见同伴呼唤我的声音,我活在活着的中国人当中。

我还能听见那些遥远处模糊的独白和对话,那些是死去的中国人的声音。

他们停止了呼吸,留下了永远也不会消逝的反复的回声。

我也活在死去的中国人当中。

我只能是一个中国人,这个逻辑非常通情达理。

我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已经行走了若干年,而且正在行走着。

如果可能,还要继续走下去。

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心,一致重复地告诉我:

中国人有自己的美。

虽然她有些害羞,有些躲躲闪闪。

她就在那儿,不用怀疑。

我看见了前人和同行者的许多足迹,常常是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和泥泞中。

那就是一幅幅画,并不难懂。

凌乱的足迹,夹杂着整齐的足迹,在前面,又在面前。

我听见前人和同行者的呼吸声音,常常是显现在狂暴的西北风中。

那实际是喘气。

然而这些喘气就是一个最美的歌曲引子,在前面,又在面前。

我们这许多年,说不上是两百年,两千年,还是多少年,并不都顺利。

可能今后还会有许多不顺利。

可是不能抱怨这片土地和她生育的子女。

当一只乌鸦向我们闪动翅膀的时候,正是因为它在叫嚣(xiāo),自鸣得意,我就更加相信中国美的生命力。

她的存在又一次得到了证实,她将继续存在又一次得到了预示。

我们活着的中国人

还要在我们

这片土地上

继续走下去

走下去!

阅读欣赏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身份证, 

一个国家的文化地位与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息息相关。

从纵横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