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4237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棵树高,另一棵树矮、)

2.让学生联系周围物体比较。

学校里同学多,老师少;

高年级同学大,低年级同学小;

这条绳

子长,另一条绳子短;

这幢楼房高,另一幢楼房矮等等。

(五)学习分类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说说编书阿姨为什么这样分?

2.小级合作将四人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品分成若干类。

(六)课堂小结

今天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材分析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一般孩子在学前已会效10以内的数,甚至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法、本单元的学习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0以内数的认识;

10以内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这些内容都是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对进一步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认数与计算结合,加法与减法穿插和适当分段,相对集中的原则编排的。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个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能正确地、工整地写l-10各数。

3.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回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会根据国画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5.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l)10以内数的组成。

因为它是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从数的重要内容。

(2)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因为它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2教学难点:

(l)写数字。

因为初学时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分辨,特别是数字0、2、3、6、8、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因为计算过程中要求记住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再进行第二步计算,小朋友易忘或记错,会造成计算错误。

l、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l、2、3”的认识

课本第1页,《课堂作业》第1页[1]。

1.能正确地数、读、写1、2、3。

2.掌握2和3的组成;

知道l-3各教的顺序,大小。

3.能整齐匀称地书写数字,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熊猫图投影片,小棒、图片等。

6根小棒。

(-)复习

指名学生回答:

1.找出两支粉笔中较短的一支。

2.指出XX同学与XX哪个个子高。

3.说出皮球与乒乓球哪个大。

4.数出6根小棒放在桌子右上角(备用)。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要学习“l、2、3”。

2.数熊猫、数点子,认识1、2、3。

(1)出示第一幅图:

1只熊猫,1个点子……这些物品都可以用“l”来表示(教师板书“l”)。

(2)出示第二幅图:

原来有1只熊猫,又走来1只,数一数现在有几只熊猫?

(现在有2只熊猫)l个点子,添上1个点子,一共有几个点子?

(一共有2个点子)……这些物品的个数都可以用“2”来表示(板书“2”)。

1只熊猫又来一只是2只;

l个点子再添一个是2个,就是说,2比1多1,也可以说,l比2少l。

(3)出示第三幅图:

原来有2只熊猫,又走来1只,数一数现在有几只熊猫?

(现在有3只熊猫)2个点子再添上一个点子,数一数是几个点子?

(是3个点子)它们都可以用“3”来表示(板书“3”)。

2只熊猫再来一只是3只,2个点子再添一个是3个,就是说3比2多1,也可以说2比3少1。

(4)出示实物或图,指名学生数一数,然后要求学生选用l、2、3中的一个数来表示。

如:

两本书一个书包三支铅笔

1、②、3①、2.31、2、③

(5)每个学生各自数出1根小棒,2根小棒,3根小棒(边数边

摆)。

指出:

△有三条边,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并指导学生把3根小棒摆成一个△。

3.指导书写1、2、3。

(1)出示铅笔图、鸭子图、耳朵图,指着黑板上的“l、2、3”问:

“1”字像什么?

“2”字像什么?

“3”字像什么?

(2)怎么写数字“1”?

先教师边讲边写,再指导学生书空,然后描写、仿写、独立书写。

(3)怎么写数字“2”?

怎么写数字“3”?

过程与上同:

范写书空描写仿写独立写。

发现学生书写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4.教学2、3的组成。

(l)教师出示2支铅笔,指名学生上来分拿在两只手上,有几种拿法?

(每只手1根)教师概括:

可写成,还可写成

它表示:

2可分成1和1,或1和1合起来是2。

(2)教师出示3支铅笔.指名学生上来分拿在两只手上,有几种拿法?

(左手1根,右手2根;

或左手2根,右手1根。

)教师概括:

可写成、,还可写成。

它表示3可分成2和1或(1和2),l和2合起来是3。

(3)指导学生看书上2和3的组成图意。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认识了l、2、3。

会数、会写l、2、3,知

道2和3的组成。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第1页[l]。

第二课时:

“4、5”的认识

课本第3页,《课堂作业》第2页[l]。

1.能正确地数、读“4、5”。

2.掌握“4、5’的组成;

知道它们的顺序、大小。

3.能整齐匀称地书写数字“4、5”,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鹿图投影片及有关实物和图片,2只笔筒,5支铅笔。

小棒若干根。

1.指名学生数出3根小棒。

问:

“2”在哪个数的后面,所以2

比1多几?

“2”的后面是几?

所以2比3少几?

2.填数。

1.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2、3”,知道1的后面是2,2的后面是3。

那么,3的后面又是几呢?

今天就要来学习“4和5”。

2.数小鹿,数点子,认读4和5。

(1)出示第1幅图。

原来有3只小鹿,又来了1只,数一数现在有几只小鹿?

(现在有4只小鹿)3个点子,再添上一个点子,数一数是几个点子?

(4个点子)……它们的个数都可以用“4”来表示(板书“4”)。

3只小鹿又来1只是4只小鹿,3个点子再添1个是4个点子,我们就说4比3多1,或说3比4少l。

(2)出示第2幅图,数读“5”。

(教学过程与“4”的认识同)

(3)出示实物或图片,指名学生数一数,然后要求学生选用“4、5”中一个数来表示。

5只鸟五圆连环圈4面小旗

4、⑤4.⑤④、5

(4)要学生分别数出4根小棒和5根小棒,并指导用4根小棒

摆成一个正方形,用5根小棒摆一个五边形。

3.指导书写4、5。

(l)出示小旗图、秤钩图,问:

“4”字像什么?

“5”字像什么?

(2)指导写数字“4”。

先教师范写“4”(边讲边写,突出写的笔划和笔倾:

撇折竖),再指导学生书空,然后让学生描写、仿写、独生写。

教师巡回指导写数字4。

(3)指导写数字“5”。

教学过程同上。

要突出书写的笔划(2笔)和笔顺:

竖折弯钩横。

然后小结:

4、5都由2笔组成。

要记住第一笔写什么,第二笔写什么。

4.教学4、5的组成。

(1)教师出示4根小棒,指名学生上来分放在两个笔筒里,有几种放法?

接着让学生用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

然后教师概括:

可以用数字表示成或接着让学生口述数的组成:

4可分成2和2(或1和3),2和2(或1和3)合起来是4。

(2)与上同法教学5的组成。

5.做拍手游戏进行巩固练习。

(1)拍手数数。

(同桌两人,一个轻轻拍手,一个报结果,然后调换进行。

(2)拍手组数。

(老师拍X下,学生拍X下,要求合起来是4下或5下,并指名学生说句几和几组成几”。

《课堂作业》第2页[l]。

第三课时:

“>”“=”“<’的认识

课本第5页,《课堂作业》第3页[3]。

理解相等、多和少的意义,认识大于号、等号、小于号;

会正确书写等号、大于号、小于号;

并能运用所学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图片、鼓、投影、数字卡片、小棒。

圆片、数字卡片、白纸。

(-)初步认识大于号、等号、小于号

l.“=”的认识。

(1)小白兔和小灰兔进行劳动比赛(出示小白兔和小灰免)第一场是运球比赛,看它们各运了多少个球?

出示。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

,讲述:

小白兔和小灰兔

运球的个数同样多,我们可以在2和2中间写上一个等号,板书

=。

强调两横要齐平。

然后教师用彩色粉笔把添画成,

“=”表示它们运的球同样多。

(3)学生齐读等号和算式并书空。

(4)练习:

出示4颗杨梅和4颗枇杷的图,要求数一数,它们各有几颗?

谁多谁少?

你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

还有其他方法吗?

(一一对应)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与同桌讨论)

(5)请学生拿出学具,自己一边摆一边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6)你还知道几等于几吗?

2.“>”的认识。

(1)第二场是拔萝卜比赛。

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白兔和小灰兔,比一比,谁拔的萝卜多?

(听鼓声,其余同学为他们加油)

(2)小白兔、小灰兔各拔了几个?

(板书31)

(3)现在它们之间还可以用等号吗?

为什么?

(4)你们能“发明”出一个新的符号吗?

(小组讨论)

(5)反馈,教师板书,知道这种符号叫大于号,再来完成板书31。

(6)让每位小朋友试着写写“>”,并说说自己观察出来的大于

号的形状。

(7)练习苹果和梨图,并读一读。

(8)如果添上一个苹果,拿去一个梨又该怎样表示?

(与同桌

讨论后再反馈)

3.“<”的认识。

(l)第三场是进行采蘑菇比赛(同前面,略)。

(2)根据采的结果各为2个、3个,分组学习到底该用什么符

号?

叫什么名字?

怎样表示?

连起来怎么读?

(3)反馈。

(4)你还知道几小于几吗?

4.从刚才小白兔与小灰兔的三场比赛中,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

(二)进一步认识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1.三种符号的书写。

(1)观察板书,问:

你认为黑板上哪一个符号写得最好?

哪个不够好?

你能写得更好吗?

(大家点评)

(2)写“>””<”,通过学生自己评价,然后再写一写,比一比。

(3)在日字格中书写“>”“<”。

(要求学生边写边想它们有什

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体会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

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张开的口子总是对着大数,尖头对着小数。

(2)不同:

大于号张开的口子朝左边,小于号张开的口子朝右边;

大数在前面的时候用大于号,小数在前面的时候用小于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2.灵活运用大于号、小于号。

(1)出示小棒图////////问:

左右两边各有几根小律?

你能用大于号来表示吗?

还会用小于号吗?

小结:

5和3比较,可以说5>3,也可以说3<5

(2)听鼓声,说出两个式子。

(3)师生举卡片游戏。

如师:

我出2,生:

我出4;

师:

2小于4,生:

4大于2。

(4)同桌练习。

(5)有3、4、5三个数,用大于号、小于号灵活地表示几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一比哪组写得式于多?

(分组写)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第3页[3]

第四课时得数是2、3、4的加法

课本第7页,《课堂作业》第4页[4]。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

2.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地读写加法算式。

3.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4的加法。

教具:

小猴推木块图投影片,有关图片c

1.填数,并说一说“几和几组成几’或“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2学生把例[1]前的准备题填写在书本上。

1.例[1]教学。

(1)加法的含义。

出示小猴推木块投影片。

教师边演示边口述图意:

原有2块木块,小猴子又推来1块,一共有几块木块?

接着请一名学生复述题意,然后教师指出:

要求一共是多少块木块,就是把原来的2块和后来的1块合并在一起,一共是3块,也就是把2和1合起来是3。

计算这类问题我们用加法来计算(板书“加法”)

(2)列加法算式“2和1合起来一共是3”,可以写成:

2+1=3

式中的“2”表示原来的木块,“1”表示又推来的木块,“3”表示一共的木块。

读作:

二加一等于三。

(3)加法的计算方法。

2+l=3是怎样想出来的?

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加1等于3。

学生跟读:

“2加1等于3。

2.出示松鼠图。

(1)教师解释图意,说明求一共有几只松鼠要用加法算。

(2)学生写出加法算式,说出得数及口算过程(因为2和2组成4,所以2加2等于4)。

3.出示鸡图,请学生说图意,列加法算式并口算得数。

4.看书上第7页的点子图,把结果写在书上。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问题给子讲评。

(三)巩固练习

1.理解加法含义的练习。

(1)“练一练”第l题(看囹计算)。

根据题意,在加法算式后面填得数。

(2)“练一练”第2题(看算式画图)。

先填得数,再在方框里画图表示加法算式的含义。

2.写加法算式的练习。

“练一练”第3题(学写加法算式)。

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仿写。

再独立在书上写。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口算如法练习。

“练一练”第4题(要求算得又对又快)。

得数写在书上算式后

面,并抽几题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计算时,把一个数写在加号的前面,另一个数写在加号的后面,合起来的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五)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第4页〔4〕。

第五课时得数是5的加法

课本第9页,《课堂作业》第5页[5]。

l、熟练地掌握得数是5的加法口算。

2、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是一样的。

3、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能具体区分几和第几。

西瓜图投影片,口算卡片,数的组成卡片,有关图片。

l、卡片视算(开火车口答得数,并说说口算过程)。

l+12+12+21+31+2

2、填得数,说说“几和几组成几”。

1、例[2]教学。

(1)出示西瓜图投影片,说明图意后讨论:

①两个小朋友列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加号前后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②两个加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因为1和4组成5,所以4+l=5,l+4=5,得数相同。

教师小结:

调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

以后计算时,知道“4+l=5”,便知“l+4=5”。

(2)同桌两位小朋友,1个先摆2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

另一个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分别求出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再互相比一比,加法算式有何不同?

得数一样吗?

说明了什么?

2、看书上第9页“摆一摆”要求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1、“练一练”第1题。

(先算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加法算式连结起来。

2、“练一练”第2题。

(做成口算卡片,以开火车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并抽几题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练一练”第4题。

(初步了解序数含义)

有哪些动物参加赛跑?

什么动物跑在最前面得第一名?

小鹿跑第几?

小兔、乌龟、蜗牛各是第几?

4、做游戏。

“练一练”第3题。

(1)对口令。

(怎样的两个加法算式的得数相同)如:

教师说:

3+l=4,学生说:

1+3=4;

4+l二5,学生说:

l+4=5。

(2)听口令。

如,第2行的5位同学站起来!

(看着是否全站起来)由前往后数,第5个同学请坐下!

(看看是否只有第5个同学坐下。

)然后讨论:

5个同学与第5个同学有何不同?

(5个同学是指第2行的同学总人数,第5个同学是指按由前往后顺序数的最后那个同学。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得数是5的加法;

知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结果是一样的;

了解第几的含义。

《课堂作业》第5页[5]。

第六课时2、3、4减几

课本第9页,《课堂作业》第3页(5〕。

1、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知道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

少用减法算。

2、认识减号.能正确地读写减法算式。

3、能熟练地口算2、3、4减几的减法。

米老鼠图投影片,计算卡片,有关图片。

(一)复习

l、教师出示加法卡片,学生口答得数。

3+21+42+34+12+23+11+1

2、回答数的分解。

引导学生口述:

2可分成1和几?

4可分成几和2?

………

1、初步认识减法的含义。

出示米老鼠图投影片,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

原有3块面包,米老鼠搬走了1块,还剩几块?

接着,让一名学生边演示边复述图意。

然后教师指出:

从3块面包中搬走1块,求还剩几块,就是求从3里去掉1,还剩几,要用减法计算。

2、减法算式的写法。

“从3里去掉1,还剩2”写成算式就是3-l=2

        减号

算式中的“3”表示原有的面包数,“l”表示搬走的面包数,“2”表示还剩下的面包数。

“3-l=2”读作3减1等于2。

(学生跟读)

3、减法和口算方法。

“3-l= ”是怎么想出来的?

因为3可分成1和2,所以3减1等于2。

4、引导学生观察第11页的燕子图,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列式计算。

原来有2只燕子,飞走了1只,还剩几只?

列式为2-l=l。

5、由学生说出第11页鹅图的图意,把算出的得数填在书本上。

1、“练一练”第l题。

先算出得数,再划圈表示减法算式的具体含义。

2、“练一练”第2题。

写上得数,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练一练”第3题。

做成算式卡片;

开火车看哪个小组算得

又对又快。

4、“练一练”第4题。

根据要求,把第几个圈涂上颜色,以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个数,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写减法算式时,把总数写在减号前面,去掉的数写在减号的后面。

再根据数的组成(或分解)求出还剩的数,写在等号后面。

《课堂作业》第6页[6]。

第七课时5减几

课本第13页,《课堂作业》第7页[7]。

1、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具体地理解从总数里减去部分数等于另一部分数;

能熟练地口算5减几。

2、结合减法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讲卫生、爱劳动的教育。

搞卫生图投影片,有关图片、卡片。

1、视算。

(先集体算一遍.再分组开火车。

2-13-14-14-23-24-3

算后,指名学生口述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2、复习5的组成。

答后,让学生口述5的组成。

(说成3和2组成5,也可说成5能分解成3和2。

《二)教学新课

1、例[4]教学。

出示投影片,问:

(1)图片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结合实际进行讲卫生,做好事的教育。

(2)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搞卫生?

其中扫地的几人?

打水的几个?

(3)如果知道扫地的有3人,问打水的有几人?

搞卫生的总人数去掉扫地的人数就是打水的人数。

5-3=2

(4)如果知道打水的有2人;

问扫地的有几人?

搞卫生的总人数去掉打水的人数就是扫地的人数。

5-2=3

(5)教师小结。

搞卫生的总人数是由扫地的和打水的两部分人数合并而成的。

因此,搞卫生的总人数减去扫地的人数等于打水的人数,搞卫生的总人数减去打水的人数等于扫地的人数。

2、教学剪花图。

“练一练”第1题。

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然后各自独立列式计算。

3、教学“摆~摆”。

把得数填在书上,并口述得数是怎样想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

l、“练一练”第2题。

(让3个学生板演,其余的做在书上。

2、“练一练”第3题。

(用卡片出示题目,让学生抢答。

3、“练一统”第4题。

(通过涂色,分清几和第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个与第几的不同含义。

4、“练一练”第5题。

游戏:

送信。

(四)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重点地讲解。

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第7页[7]。

第八课时:

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计算

课本第15页,《课堂作业》第8页[8]。

1、认识0,知道当一个物体也没有时可用0表示,能正确地读写0。

2、能熟练地进行有关0的加减口算。

教学准备:

金鱼图投影片,有关图片。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比5少1是几?

比4少1是几?

比2少1是几?

比1少1是什么数?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0”。

1、认识0。

(l)出示金鱼图投影片,要求看图填数,使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第1个金鱼缸里有几条金鱼?

用几表示?

(用2表示)第2个金鱼缸里有几条金鱼?

(用1表示)第3个金鱼缸里一条金鱼也没有,怎么表示?

(用0表示。

板书“0”,读作“零”。

(2)教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