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标XJ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4单元全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
《最新课标XJ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4单元全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课标XJ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4单元全章教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类型一】对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的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根据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可判断只有D选项正确.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是解题的基础.
【类型二】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的运用
如图,如果CD∥AB,CE∥AB,那么C,D,E三点是否共线?
你能说明理由吗?
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
解:
C,D,E三点共线.理由如下:
因为过直线AB外一点C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平行,CD、DE都经过点C且与AB平行,所以点C、D、E三点共线.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是我们后续学习中证明平行线的原始依据.
三、板书设计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和推论.本节课重在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时注意结合图形
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重点)
2.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能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重点、难点)
如图,两条相交的公路构成四个角,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顶角的识别
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
观察∠1与∠2的位置特征,只有C中∠1和∠2同时满足有公共顶点,且∠1的两边是另一个角∠2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故选C.
判断对顶角只看两点:
①有公共顶点;
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的性质
【类型一】直接求角度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
,∠BOC=110°
,求∠2的度数.
结合图形,由∠1和∠BOC求得∠BOF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2的度数.
因为∠1=40°
(已知),所以∠BOF=∠BOC-∠1=110°
-40°
=70°
.因为∠BOF=∠2(对顶角相等),所以∠2=70°
(等量代换).
两条相交直线可构成对顶角,这时应注意“对顶角相等”这一隐含的结论.在图形中正确找到对顶角,利用角的和差及平角等关系找到角的等量关系,然后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转化.
【类型二】结合方程思想求角度
如图,直线AC,EF相交于点O,OD是∠AOB的平分线,OE在∠BOC内,∠BOE=
∠EOC,∠DOE=72°
,求∠AOF的度数.
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较复杂,所以想到列方程解答,根据观察可设∠BOE=x,则∠AOF=∠EOC=2x,则可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
设∠BOE=x,则∠AOF=∠EOC=2x.∵∠AOB与∠BOC互为邻补角,∴∠AOB=180°
-3x.∵OD平分∠AOB,∴∠DOB=
∠AOB=90°
-
x.∵∠DOE=72°
,∴90°
x+x=72°
,解得x=36°
.∴∠AOF=2x=72°
.
在相交线中求角的度数时,就要考虑使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的性质.若已知关系较复杂,比如出现比例或倍分关系时,可列方程解决角度问题.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如图,找出图中∠DEA,∠ADE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结合图形,找出“三线八角”.
图中∠DEA的同位角为∠C、内错角为∠BDE、同旁内角为∠A或∠ADE;
∠ADE的同位角为∠B、内错角为∠CED、同旁内角为∠AED或∠A.
两个角的公共边所在直线为截线,其余两边所在直线是被截的两直线,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旁找内错角.
1.对顶角
(1)概念;
(2)性质:
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名称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基本
图形
与截线的
位置关系
同旁
两旁
与被截
线的位
置关系
同一方向
内部
图象
形状
“F”型
“Z”型
“U”型
本节课学习了两个内容:
对顶角及其性质和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画这些角,结合图形说出这些角的特征.“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是难点也是易错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纠错,不断进步
4.2 平 移
1.通过实例了解平移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平移的性质;
(重点、难点)
3.能按要求作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
如图,高铁在笔直的铁轨上向前运行,它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吗?
平移的概念
【类型一】生活中的平移
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 )
A.摆动的钟摆
B.在笔直的铁路上行驶的火车
C.随风摆动的旗帜
D.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
选项A、C、D中图形的所有点不是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以不是平移.选项B符合平移的条件,故选B.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注意平移是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图形绕某一点的旋转不是平移.
【类型二】图形平移的判断
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选项A、B、D是由图形通过旋转得到,只有选项C是平移得到的,故选C.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同学们容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以致选错.
【类型三】求平移的距离
如图,三角形ABC沿BC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的位置,若EF=7cm,CE=3cm,求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线段CF的长.
观察图形可知,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线段CF的长.因为EF=7cm,CE=3cm,所以平移的距离为CF=EF-EC=7-3=4(cm).
平移既能产生线段相等,又能产生线段平行,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平移的性质
(2015·
湘潭县期末)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6,BC的长为8,现将△ABC沿BC向右平移m个单位到△A′B′C′的位置.若四边形ABB′A′的面积为20,求m的值.
首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BC的边BC上的高;
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BB′的值,即可求出m的值.
设△ABC的边BC上的高为h,则平行四边形ABB′A′的边BB′上的高为h.∵△ABC的面积为16,BC=8,∴
×
BC×
h=16,∴
8×
h=16,解得h=4.又∵四边形ABB′A′的面积为20,∴BB′×
4=20,∴BB′=20÷
4=5,∴m=BB′=5,即m的值是5.
(1)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2)此题还考查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平移的作图
将图中的三角形ABC向右平移6格.
分别作出点A、B、C三点向右平移6格后的对应点A′、B′、C′,再顺次连接即可.
如图所示.
(1)平移的作图要注意两个方面:
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作直线型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关键是作出平移后的关键点的对应点.
平移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的概念,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得出平移的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平移的作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让学生加强训练,结合解题中的错误分析原因
4.3 平行线的性质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重点、难点)
窗户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
【类型一】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度
已知:
如图,AB∥CD,BE∥DF,∠B=65°
,求∠D的度数.
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可求出结论.
∵AB∥CD,∴∠BED=∠B=65°
.∵BE∥FD,∴∠BED+∠D=180°
,∴∠D=180°
-∠BED=180°
-65°
=115°
已知平行线求角度,应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转化.
【类型二】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综合求角度
如图,DB∥FG∥EC,∠ACE=36°
,AP平分∠BAC,∠PAG=12°
,求∠ABD的度数.
先利用GF∥CE,易求∠CAG,而∠PAG=12°
,易求∠PAC.AP是∠BAC的角平分线,可求∠BAP,从而可求∠BAG=36°
+12°
=60°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ABD.
∵FG∥EC,∴∠ACE=∠CAG=36°
.∵∠PAC=∠CAG+∠PAG,∴∠PAC=36°
=48°
.∵AP平分∠BAC,∴∠PAC=∠BAP=48°
.∵DB∥FG,∴∠ABD=∠BAG=∠BAP+∠PAG=48°
(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出角之间的相等关系或互补关系,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得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
(2)求角的度数,可把一个角转化为一个与它相等的角或转化为已知角的和差.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类型一】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长方形的折叠问题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D′、C′的位置上,如图所示,若∠EFG=55°
,求∠1与∠2的度数.
由∠1+∠3+∠4=180°
和∠3=∠4=∠EFG=55°
,可求∠1.由AD∥BC,得∠1+∠2=180°
,可求∠2.
由题意可得∠3=∠4.因为∠EFG=55°
,AD∥BC,所以∠3=∠4=∠EFG=55°
,所以∠1=180°
-∠3-∠4=180°
-55°
2=70°
.又因为AD∥BC,所以∠1+∠2=180°
,所以∠2=180°
-∠1=180°
-70°
=110°
本题考查图形折叠的性质与平行线性质的应用.由图形的折叠能够得到对应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也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之间的关系.
【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的实际应用问题
一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E=90°
,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________°
过B作BF∥AE,则CD∥BF∥AE,∴∠BCD+∠1=180°
.又∵∠BAE=90°
,BF∥AE,∴∠BAE+∠ABF=180°
,∴∠ABF=90°
.∴∠ABC+∠BCD=90°
+180°
=270°
.故答案为270.
解本题时既可以过点B作BF∥AE,也可以过点C作CM∥AB,方法不唯一.
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数学
4.4 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1.掌握基本事实: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果已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EF相交于点G、H,若∠1=70°
,∠2=70°
,试说明:
AB∥CD.
要说明AB∥CD,可转化为说明∠1与其同位角相等,∠1的同位角又是∠2的对顶角.
因为∠2=∠EHD(对顶角相等),∠2=70°
,所以∠EHD=70°
.因为∠1=70°
,所以∠EHD=∠1,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要说明两条直线平行,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同位角相等;
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或推论.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如图,已知AB∥DC,∠D=125°
,∠CBE=55°
,AD与BC平行吗?
为什么?
根据AB∥DC及∠D=125°
,可求出∠A的度数,从而说明∠A=∠CBE.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
AD∥BC.理由如下:
因为AB∥DC(已知),所以∠A+∠D=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D=125°
(已知),所以∠A=180°
-∠D=180°
-125°
=55°
.因为∠CBE=55°
(已知),所以∠A=∠CBE,所以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题综合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旁内角互补(这是平行线的性质),从而说明同位角相等,得到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解题时不可混淆了性质和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几何题时,重在分析,应结合图形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学生容易混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应着重强调.由角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
由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这是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1.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难点)
2.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证明两直线平行.(重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果有内错角相等,这时两条直线平行吗?
同旁内角互补呢?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类型一】利用一次判定证明平行
如图,BE平分∠ABC,且∠1=∠2,DE∥BC吗?
结合已知条件说明∠2=∠EBC,从而可得DE∥BC.
DE∥BC.因为BE平分∠ABC,所以∠1=∠EBC.因为∠1=∠2,所以∠2=∠EBC,所以DE∥BC.
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说明两直线平行,有三种方法: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解题时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三线八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
【类型二】利用两次判定证明平行
兴平期末)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由∠A=∠F,根据“内错角相等,得两条直线平行”,即AC∥D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C=∠CEF,借助等量代换可以证明∠D=∠CEF,从而根据同位角相等,证明BD∥CE.
∵∠A=∠F(已知),∴AC∥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已知),∴∠D=∠CEF(等量代换),∴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比较简单.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如图,已知∠A=∠F,∠DBA+∠DEC=180°
.试问BD是否与CE平行?
先由∠A=∠F可推出DF∥A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得到∠DBA=∠C,进而判断出BD∥EC.
BD∥EC.理由如下:
因为∠A=∠F,所以DF∥AC,所以∠DEC+∠C=180°
.又因为∠DBA+∠DEC=180°
,所以∠DBA=∠C,所以BD∥EC.
由两条直线平行只能得到相应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而要判定两直线平行,只能根据相应的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
本节课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初学时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做到言必有据,书写时应体现几何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让学生从例题和练习中不断感悟
第1课时 垂 线
1.理解垂线、垂直的概念;
2.掌握垂线的两条性质,并会运用.(重点、难点)
如图是我们教室的一幅图片,黑板相邻两边的夹角等于多少度?
这样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垂线
【类型一】垂直与方程综合求角的度数
如图,MO⊥NO,OG平分∠MOP,∠PON=3∠MOG,求∠GOP的度数.
由于∠PON=3∠MOG,若设∠MOG=x°
,则∠PON=3x°
.OG平分∠MOP可得∠POG=x°
.又由于MO⊥NO,利用∠MON+∠MOG+∠GOP+∠PON=360°
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从而求得x的值,进而解决问题.
设∠MOG=x°
,则∠PON=3∠MOG=3x°
.因为MO⊥NO,所以∠MON=90°
.因为OG平分∠MOP,所以∠GOP=∠MOG=x°
.因为∠MON+∠MOG+∠GOP+∠PON=360°
,所以90+x+x+3x=360,解得x=54.所以∠GOP=54°
当题目中出现形如“∠α=k∠β”,“∠α∶∠β=k∶1”这类等式的时候,常考虑设未知数,然后设法找出一个相等关系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类型二】利用垂线的概念判断直线垂直
如图所示,已知OA⊥OC于点O,∠AOB=∠COD,试判断OB和O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由于OA⊥OC,根据垂直的定义,可知∠AOC=90°
,即∠AOB+∠BOC=90°
.又∵∠AOB=∠COD,则∠COD+∠BOC=90°
,即∠BOD=90°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OB⊥OD.
OB⊥OD.理由如下:
因为OA⊥OC,所以∠AOC=90°
.因为∠AOB=∠COD,所以∠COD+∠BOC=90°
,所以∠BOD=90°
,所以OB⊥OD.
由垂直这一条件可得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四个角为直角,反过来,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角为直角,可得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判断两条直线垂直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说明这两条直线的夹角等于90°
垂线的性质
【类型一】利用垂线的性质判断两直线平行
如图,CD⊥AB于D,点E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EF⊥AB于F,且∠1=∠2,那么BC与DG平行吗?
请说明理由.
要说明BC∥DG,可说明∠2=∠BCD,而∠1=∠2,故只需说明∠1=∠BCD,这可由EF与CD都与AB垂直,从而得出EF与CD平行而得到.
BC∥DG.理由如下:
因为CD⊥AB,EF⊥AB,所以CD∥EF,所以∠1=∠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1=∠2(已知),所以∠2=∠BCD,所以BC∥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要说明两直线平行,除可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外,还可由垂线的性质得到平行.
【类型二】利用垂线的性质判断两直线垂直
如图,DG⊥BC,AC⊥BC,EF⊥AB,∠1=∠2,试说明:
CD⊥AB.
由DG⊥BC,AC⊥BC可得DG∥AC,再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出EF∥DC,而EF⊥AB,从而有CD⊥AB.
∵DG⊥BC,AC⊥BC,∴DG∥AC,∴∠2=∠3.∵∠1=∠2,∴∠1=∠3,∴EF∥DC.∵EF⊥AB,∴DC⊥AB.
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有两种:
①根据垂直的定义,说明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
②利用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
本节课学习了垂线的概念和垂线的性质,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说明两条相交线的位置关系,一般都是垂直(如本节课的例2).垂线的两条性质中,不要遗漏条件“在同一平面内”,以保证定理的精确性.对于垂线的概念和性质,要让学生理解记忆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1.掌握垂线的基本事实: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重点、难点)
如图,要想从图中的点P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相连,应怎样修才能使路程最短?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扶沟县期中)如图,已知ON垂直于直线l,OM垂直于直线l,所以OM与ON重合,其理由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A.点M、N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但不可以确定三点O、M、N都在直线l的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