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141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

《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复习基本知识要点归纳0522文档格式.docx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氧气具有氧化性、助燃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等。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的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酒精的挥发、玻璃杯破碎等。

(2)化学变化的概念: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如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气燃烧、钢铁生锈等。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在化学反应中,还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常以吸热、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5.化学反应的种类

(1)按照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数目分为四类基本反应: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如氧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

②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如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和红色的铜;

④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只有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都溶于水,且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2)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

①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在反应中提供氧(失去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②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能夺取氧(得到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6.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一定变”、“不变”与“可能变”:

①五个“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②两个“一定变”:

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③—个“可能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7.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从微观上分析,构成混合物的微粒有多种,没有统一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从微观上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一种,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注意:

①组成混合物的物质有两种或多种,但组成混合物的元素可能只有一种,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②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既有固定的组成,也有一定的性质。

9.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①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②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③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④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0.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SO2、A12O3、Fe2O3等都是氧化物。

根据另一组成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氧化物可再分为金属氧化物(如CuO、CaO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2等)

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KClO3、CH3CH2OH等虽都含有氧元素,但不能称为氧化物。

11.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但CO2、CO、H2CO3、CaCO3和其他碳酸盐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因为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具有相似性而被归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有如下性质:

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

易燃烧,受热易分解;

不导电;

熔点低等.

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如H2SO4、NaOH、Na2CO3等大部分的酸、碱、盐。

无机化合物具有如下的性质:

多数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熔点高,不易燃烧,大多数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导电.

12.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含义:

表示一种_____或_____的结构,如

是某氧离子的示意图,圆圈代表原子核,+8代表带正电的质子数,弧线代表电子层,2,8代表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3.物质组成用语:

(1)元素符号:

①写法: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②意义:

①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

②微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③还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原子团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组合而成,在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好像一个原子一样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3)离子符号: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粒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

如F一表示氟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Mg2+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①表示该种离子;

②表示每个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4)化学式:

①化学式是指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注意:

每种纯净物的组成固定不变,因此只有纯净物才有一定且唯一的化学式】

①表示该种物质,如:

O2表示氧气;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如P2O5这种物质由氧元素和磷元素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如H2O表示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每个分子中的原子构成,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⑤表示组成该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及质量比,如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

12:

48.

14.物质变化用语——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是指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2点燃2H2O.

(2)意义:

①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3)书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5.化学量:

(1)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C12原子的质量的l/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2)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16.元素相互化合用语——化合价:

(1)含义:

表示在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数目

(2)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

(3)原则: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4)应用:

利用已知化合价求化学式(一排序二标价三交叉四约简);

利用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

l7.溶液

(1)溶液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久放置,不析出溶质,也不分层。

(3)注意;

①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②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③溶液里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但一定是溶解的;

④溶液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4)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①溶解过程发生两种变化:

扩散过程是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之间的过程,要吸热;

水合过程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要放热。

②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反之,溶液温度降低.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必须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为前提,且相对某种溶质而言.如某温度下的NaCl的饱和溶液,再加入NaCl晶体不会溶解,若加入KNO3晶体就会溶解,故对KNO3来说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对于不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A看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是否还能溶解,若能继续溶解则不饱和,若不能继续溶解则饱和。

B从外观看:

固液共存则肯定饱和;

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也肯定饱和。

③转化

18.溶解度(S)

(1)固体溶解度:

①概念: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该概念时.要抓住条件、标准、状态、单位四要素。

影响固体的溶解度的内因:

溶质的性质;

外因:

主要是溶剂。

②相对大小:

在室温(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用数轴表示如下:

(2)气体的溶解度;

是指这种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大气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溶解度曲线上点、线、面的意义

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线:

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①陡升型(大部分固体物质,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物质,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如Ca(OH)2).

面:

①曲线下的平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曲线上的平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5.溶质的质量分数

(1)数学表达式:

(1)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所需仪器:

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水、胶头滴管.

第二章物质与社会知识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氮气占78%;

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稀有气体是对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广泛的应用是保护气、电光源、氦气可作制冷剂、氙气可作医疗麻醉。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污染源:

一是有害气体:

SO2、CO、NO2等;

二是烟尘(可吸入粉尘颗粒物).

(2)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科学史: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实验原理:

选择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通常选用红磷。

(3)实验现象;

①有大量白烟生成;

②放出热量

(4)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红磷要过量;

②气密性要好;

③生成物为固体;

④充分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二、氧气

l.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能与非金属反应。

如:

S+O2点燃SO2、C+O2点燃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与金属反应。

3Fe+2O2点燃Fe3O4、2Mg+O2点燃2Mg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与化合物反应。

CH4+2O2点燃CO2+2H2O、C2H5OH+3O2点燃2CO2+3H2O、________________

(3)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冶炼钢铁、气割等.

(4)制法。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

实验室制法

1用H2O2制氧气(装置: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装置.注意: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2H2O2MnO22H2O+O2↑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固-固加热制气装置;

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2KMnO4△K2MnO4+MnO2+O2↑

③用氯酸钾制氧气(装置:

固-固加热制气装置;

收集方法:

2KClO3MnO2△2KCl++3O2↑

三、水

l.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

(1)现象:

出现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

负极产生的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色。

V负极:

V正极=2:

1

(2)化学方程式:

2H2O通电2H2↑+O2↑

(3)结论:

从宏观角度: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角度: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水的净化

(1)方法:

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等.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源水→静置→絮状沉淀→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生活用水。

(3)硬水和软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检验:

用肥皂水(硬水浮渣多泡沫少)

③硬水的软化方法如反应除去钙、镁化合物、煮沸水等.

3.爱护水资源

(1)水资源储量是丰富的.但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还不到地球总储水量的1%。

(2)方法:

一要节约用水,二要防止水体污染。

(3)水体污染来源:

①工业污染②农业污染③生活污染

预防与治理:

提高水的利用率;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改变习惯;

污水处理循环使用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几种碳单质的比较

(1)金刚石:

立体网状结构,无色透明,硬度最大,可切割玻璃,制造钻头、装饰品。

(2)石墨:

平面网状结构,深灰色,熔点高,质软,可导热,滑腻;

可作铅笔芯、电极、润滑剂、坩埚。

(3)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疏松多孔结构,黑色,可做燃料、吸附剂、净水剂、脱色剂等。

(4)C60,形似足球的C单质。

注意:

(1)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2)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2.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常温下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

氧气的浓度决定生成物(CO2、CO)

(3)还原性:

能夺取氧化物(CuO、Fe2O3、H2O、CO2等)中的氧,用于冶炼金属、制取煤气等。

3.CO2和CO的比较

(1)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极易溶于水,固态时称为“干冰”。

能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能使石蕊变红色)、碱溶液反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是会使人窒息。

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检验方法是将它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致冷剂进行舞台造云或人工降雨,还可制造汽水。

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引起呼吸困难。

(2)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不能与水、碱溶液反应;

能燃烧(蓝色火焰),可作燃料;

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有剧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引发煤气中毒事故。

五、金属和金属材料

1.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都是固体(除汞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

有延展性,密度大,熔点高.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4Al+3O2点燃2Al2O3;

2Mg+O2点燃2MgO、________________;

(2)与酸反应.如:

Fe+2HCl=FeCl2+H2↑;

e+H2SO4=FeSO4+H2↑、________________;

(3)与盐反应.如:

Fe+CuSO4=FeSO4+Cu、________________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3.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产品。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它们熔点高。

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抗腐蚀性能非常好.

4.生铁和钢

生铁和钢就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的合金,生铁含碳量为2~4.3%(还含Si、Ma和少量S、P),钢的含碳量为0.03~2%

5.铁的冶炼

(1)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原理:

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CO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Fe2O3+3CO高温2Fe+3CO2).

(3)设备:

高炉

6.铁的锈蚀与防护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锈

(2)防锈方法:

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洁净.

(3)防锈措施:

①保持表面干燥;

②在表面涂保护膜(油、漆);

③电镀.

7.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

防止金属腐蚀、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等.

六、常见的酸和碱

1.盐酸与硫酸的对比

纯净的浓盐酸是没有颜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白雾;

盐酸可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还可以帮助消化和制取某些试剂、药物.

纯净的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酸的通性(除1外,写出1个化学方程式)

(1)跟酸碱指示剂反应(石酸红,酚酸无)

(2)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Zn+H2SO4-

(3)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5)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特性

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其中的水蒸气而逐步溶解,因此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同时,它还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钛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具有腐蚀作用。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碱的通性

(1)跟酸碱指示剂反应(石碱蓝,酚碱红)

(2)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CO2—

(3)跟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2SO4—

(4)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Ca(OH)2+Na2CO3—

5.酸、碱各自都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填粒子符号),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填粒子符号),所以碱也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6.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物理量,溶液的pH通常在0~14之间.pH<

7,溶液显酸性;

pH>

7,溶液显碱性;

pH=7,溶液显中性。

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7.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测定人体内或排出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测定雨水的pH(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状况;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需要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8.中和反应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在农业生产上,运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酸化后可以使用适量的熟石灰来中和其酸性;

在工业生产上,排放的污水如果含有碱性物质,就可以应用酸性物质来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的胃酸过多,就可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七常见的盐和化学肥料

l.生活中常见的盐(并非只有食盐才是盐)

(1)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可作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农业选种,化工原料,腌渍食品,融雪剂等。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一般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进行提纯。

(2)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3)碳酸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是糕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物。

(4)碳酸钙(CaCO3),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大量用于建筑业,还可作补钙剂。

2.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把握规律,事半功倍

酸:

初中范围内认识的酸有:

盐酸、硫酸、硝酸、碳酸、醋酸(CH3COOH).

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溶,氯氧化钙微溶;

其余如氢氧化铜等不溶

盐: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于水;

盐酸盐(即氯化物)中AgCl不溶;

硫酸盐中BaSO4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余不溶于水;

碳酸盐中只有钾盐、钠盐、铵盐可溶,其余均不溶.AgCl,BaSO4都不溶于稀硝酸

3.盐的化学性质(以常见的盐为例,书写化学方程式):

(1)与金属反应:

Fe+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某些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某些碱反应:

(4)与某些盐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既要看反应物的种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