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1680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Word文档格式.docx

主导主体设计理论是将二者优势互补,使两大理论取长补短。

因此,“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是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也是作为本文设计理论的原因。

这两种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注重德育过程的交互性和教师学生角色变化,这种变化更符合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

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模式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系统化的原则,二是开放性的原则,三是多元化的原则。

3、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模式的目的及意义

4、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模式的步骤

4.1构建德育模式的维度

构建德育模式应该在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指导下完成,一般从两个维度来考虑:

一是按照德育规律对德育模式进行定性分析,使德育过程理论化、框架化。

这种方式通常对德育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使德育理论、内容等具有自身的框架,变成一种可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模式。

从这个维度来看,德育理论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主观推定,所以定性分析方法更适合于模式的构建。

二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描述德育规律和过程的一种方法,称之为定量建模方式。

定量建模能客观、理性,能清晰地、准确地描述被模拟对象的特征。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模式应从两个维度结合来考虑,既要将德育规律和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又要能够让人直观地了解构建环节。

4.2构建德育模式的程序

按照德育模式包含的六个要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模式包括六个环节:

教育者特征分析、德育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德育环境分析、德育模式构建、德育效果评价。

模式的构建流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1.教育者特征分析

在一般的教学模式构建要素里面并不把教育者特征分析列入进来,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对教育者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于教育者的角色从绝对的教授地位变成了学习者的学习伙伴或者说是主导作用,因此,教育者的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德育素养能否达到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道德实践的水平,是影响德育效果的直接因素。

所以,对教育者的特征分析是有必要的。

2.德育目标分析

德育目标分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相应德育目标的缘由,即:

德育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是构建模式的起点,不是源于问题的模式是没有针对性的、盲目的模式。

对问题的确定意味着对模式所包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确定,它要求问题必须是对本质的把握。

二是确定德育目标。

可以通过两个方式:

一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细化,提取出可以作为目标的内容,用适当地语言表述成目标;

另一种是通过了解学习需求确定目标,即了解受教育者的实际道德状况与预期状况间的差距来确定德育目标。

3.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认为,为了能设计出最有利于学习者的德育模式,对学习者各方面特征的了解是必要的。

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时,重在了解对构建德育模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一般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现阶段所具备的能力和道德知识、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等。

学习者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其在特定阶段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特征。

对现阶段能力和知识的分析是指对学习者从事学科的学习己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了解,是确定德育起点的依据;

学习动机分析意义在于激励和指导学生将道德实践变成自身建设的一种需要,学习风格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个别化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热点,它的意义在于区别对待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

4.德育环境分析

德育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软环境,包括德育内容、德育方式以及教育者、学习者的特征等;

二是硬环境,包括德育媒介、硬件设施等。

(1)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德育环境中的核心要素,德育内容的确定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德育实践是否成功的关键。

它是教育者道德知识和思想的体现,如果不具备成熟的、系统的与模式相匹配的内容,也不能使模式发挥应有的功能。

(2)德育方式。

德育方式是老师和学生为了达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效果,由德育原则作为指导,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它是执行教育者意图的最重要的因素。

(3)德育媒介。

德育媒介是指完成德育目标的过程中连接各个要素的介质。

在信息技术环境通常是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

(4)硬件设施。

这属于学习资源的范畴,包括教学场所、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网络通讯技术保障等。

(5)教育者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属于德育环境的要分析的内容,要由于其特殊地位性,将其单独作为一个环节。

这里就不在叙述。

5.德育模式和策略选择

(1)确定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模式的内容构成和呈现方式

确定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的内容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德育内容构成方式,二是德育内容呈现方式。

在第二章中分析过传统德育内容的构成存在理想化和失现实的缺陷,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内容的构成要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现实性,要符合党和国家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需人才的道德需要,二是符合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

三是具有生动形象和可接受性。

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其呈现方式趋于单项化和死板化。

以往的德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研究道德的人”,而非“有道德的人”。

这种德育缺乏鲜活的生命气息。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内容呈现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网络的传播方式来呈现。

可以借助超文本、超媒体和流媒体三种媒体组织形式为教学服务一种是以活动为载体来呈现。

由于生活中的道德是一种“实践态度”,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因此,要把德育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相联系,使学习者视道德为生活的构成性因素,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和整理,使他们在德育教育中和现实生活的互动与融通中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2)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某种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的特点和教师、学生僧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的策略可有:

活动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

活动式教学策略侧重于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完成道德实践的实施和反馈,它的主要过程包括设定活动内容、目标,学生参与活动,运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根据统计结果不断地改进自己参加活动的质量和数量。

它分为活动组织者、活动参与者和统计工具三部分,这种教学策略来源于“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

抛锚式教学策略分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很适合网络德育的方式。

网络德育效果在于其宣传效果和交互程度。

此种教学策略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效果止血药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3)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进而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一般来说,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

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自学),小组相互作用。

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要依据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的选用和搭配教学组织形式。

(4)组织实施

这是教学程序是上述三部分确定的基础上,对理论模型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它一方面要忠实地落实理论模型的每一步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网络条件,使各项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确定教学程序的重点在于遵循教学的内部机制。

6.德育效果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是德育模式中的最会一个环节,他肩负着对模式进行评估和反馈的重任。

这是德育效果最终提高的有力保障者。

评估的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是对德育效果的评估,二是对模式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的评估。

对德育效果的评价是抽象的,从评价的发展来看,评价的取向有两种:

过程取向评价和多元主体取向评价。

前一种强调德育的全部过程都纳入评价范围和评价者与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否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每个环节中,若参与进来了,那么可以认为达到德育效果。

后一种评价是一种全民性评价方式,将家长、社会和相关人员的意见作为评价依据,大家说好就好,大家说坏就坏。

5、德育网站的建设与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包含的重要工具就是德育网站,其强大的宣传和交互作用是德育效果的强有力保障。

德育网站作为德育实践的有力工具和德育内容的承载者,具备了衔接德育内容和德育实践的桥梁作用。

所以网站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有必要的评价体系。

5.1建设德育网站的原则

1.教育专业性原则。

德育网站应以德育为主,所以德育网站的定位、功能、内容均要以德育为中心,其他栏目并应过于繁多而影响德育的进行。

2.互动性原则。

教育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因此网站的建设要考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方式。

创建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指网站的教学资源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对变化,即:

德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和人的思想素质形成规律。

其内容要及时更新,保持德育内容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要为发放的协作学习、在线交流、学习反馈搭建平台,使德育方式具有开放性。

4.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是要求网站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德育和德育模式的要素,研究其关联性,可以提高网站德育模式的功效。

5.2德育网站的评价

德育网站的评价体系是在德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德育规律,对德育内容、目标、环境、过程、介质及结果进行科学评判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检验德育网站的科学性、时效性,并通过评估对德育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网络德育评估包括硬件评估和软件评估两部分。

1.评估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坚持客观性原则是评估结果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在评估过程中不能收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或执行力度的限制,否则评估数据不但不能促进德育模式的完善,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抑制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全面性原则

由于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德育网站承载的不仅仅是德育内容。

他更体现信息社会教育思想、理论、方式的改变。

因此,在设定评估指标是,要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

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去看问题,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个评估指标,也不能遗漏任何重要因素,才能抓住事情的本质,做出真实的评估。

(3)科学性原则

对于评估指标的设定必须讲究科学性。

在前面论述道,德育效果的评价有两种取向。

针对这两种取向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就要对学生的道德过程进行细致的考核与评价,从不同角度上设定能够反映学生思想、品德、行动上的变化的指标。

2.评估的内容

网络德育评估包括硬件评估和软件评估两部分

(1)硬件评估

硬件指标是指网络德育实施的硬件基础,主要评估内容包括:

①实施网络德育的信息采集、编辑、储存设备,包括DC、DV、复印机、扫描仪、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

②负责开发、设计、管理、维护网络德育的专业队伍,包括对他们的知识水平、工作态度、工作热情、专业技能等的评估。

③固定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施。

(2)软件评估

乌美娜教授的“五性”编制原则是本文设置评估指标的基础,但网络德育的评估又有了新的要求,在分析国内高校德育网站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

教育性、技术性、互动性、艺术性、实用性。

另每个指标下面又分别具有二级指标。

通过分值的方式综合评价网站德育效果。

①教育性

教育性下设4个二级指标:

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

②技术性

技术性下设3个二级指标:

网站开发技术、网络管理技术、页面设计技术。

③互动性

互动性下设3个指标:

教师访问量、学生访问量、交流工具

④艺术性

艺术性分为2个指标:

网站界面整体性、独特性

⑤实用性

实用性下设4个指标:

德育效益、网站社会影响、网站更新速度、用户增长率

评价项

评价标准

分值

教育性

30

德育思想

1、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网络德育,符合党和国家人才培养需要

2、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3

2

1

德育目标

1、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2、目标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3、目标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

9

6

德育内容

1、内容丰富,具有多媒体形式的教育资源

2、符合知识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结构

3、能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具有形象性

4、运行效果好,能满足教学需要

德育方式

1、有科学的德育模式

2、有科学的理论体系

3、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能有效地提高德育效果

技术性

15

网站开发技术

1、网站规模、功能,主题定位准确

2、网站易记,站内导航明确

3、站内结构合理,各部分功能强,分工明确

4

网络管理技术

1、内容更新及时,无垃圾信息

2、网站访问速度快、安全无毒,服务器性能和稳定性强

页面设计技术

1、布局合理,色彩鲜明,不枯燥,有吸引力

2、内容清晰,信息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3、连接合理,符合人的一般习惯

7

互动性

20

教师访问量

1、能够及时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能够定时访问相关网页

学生访问量

1、能够积极参与互动话题的讨论

2、能够根据获得德育信息进行道德实践

3、能够及时反馈和交流遇到的问题

交流工具

1、站内设置在线调查、留言板、论坛、即时通讯、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方便学生跟老师交流

2、及时反馈访问者提出的问题

8

艺术性

整体性

1、突出重点,布局合理,符合审美标准

2、颜色不单调也不繁冗

3、站标颜色搭配合理,有吸引力

7.5

独特性

1、网站创意鲜明,符合社会发展特点

2、能够使访问者情感、兴趣、话题产生共鸣

实用性

德育效益

1、拥有固定的用户,能够不断发展用户

2、注册用户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用户满意度高

3、能够真正达到德育效果

网站社会影响

1、社会知名度高,有较好的声誉

2、在同类德育网站中排名较高

5

网站更新速度

1、网站内容每天更新

2、清除不良信息

用户增长率

1、固定用户访问量大

2、潜在用户有注册的愿望

3、用户点击率高

表5-2德育网站评估指标

3.网络德育评估的步骤

网络评估分为三步走:

一是评估前的准备阶段,二是组织实施阶段,三是评估总结分析阶段。

(1)评估准备

评估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

①确立评估对象确立评估对象就是要明确评估的内容;

②制定评估方案;

③评估的组织与设备准备。

(2)评估的实施

这一阶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采集整理与模式相关的信息。

二是统计分析信息。

三是运用评估方法获取结论。

(3)评估总结分析

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写出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总体上要反映出被评估模式各个环节的客观情况,并结合评估指标给出整改意见。

另外还要考虑评估方案合理性。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德育模式,即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环境下,教育者为完成德育目标,而采取的由一系列原则、策略、途径等构成的理论体系。

它是是信息技术和德育有机结合的产物,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的德育方式变革趋势。

本文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德育模式为研究对象,从德育及信息技术环境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入手,着重分析德育过程相关理论,重点阐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模式的“主导—主体”设计理论和实践方式。

以期通过此研究,加快我国高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德育工作的新模式的步伐,达到增强德育工作时代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授: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电化教育研究,2000。

7。

[2]何克抗教授:

关于“ME”命题的论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3]李克东教授:

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4]张立新教授:

教育技术学(专著),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5]:

中国德育网

[6]: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支持

[7]游五洋、陶青著:

《信息化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8]汪向东著:

《信息化:

中国21世纪的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版。

[9]吕新奎著:

《中国信息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版.

[10]张跃进: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辽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第2期。

[11]刁丽梅:

《因势利导,探索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