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统一考试请理论联系实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统一考试请理论联系实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统一考试请理论联系实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二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
黄素庵、甄炳禧把20世纪9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称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李景治、向文华等人也持此观点。
他们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资本加速向国际化发展,到90年代则呈现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向全球拓展,当代资本主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三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
法国学者德罗奈持此观点。
他认为,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金融垄断资本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最高统治,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使资本主义实现了历史性进步。
4、四是社会资本主义的观点。
这是高放的观点。
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结构到社会生活,从内部关系到国际关系,社会化的程度都越来越高,范围都越来越广,层次都越来越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在逐步增长,所以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即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比之其他名称更为恰当、更为准确。
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
20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等技术接踵诞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80年代后半期,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宇航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所有这一切,仿佛巨大的羽翼,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2、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大大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目前已达到2/3左右。
第三产业的领头雁是高科技产业,而雁头就是信息产业,它们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和1/6左右。
与此相随,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
非知识型工人减少,从事信息处理的知识型工人增多。
近年来,在美国数百万新的就业者中,知识型工人约占90%左右。
工人阶级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战后,银行信用体系膨胀,金融组织不再仅有商业银行,而且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
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进一步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金融资本,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
股份公司进一步发展,吸收的社会资本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更加严密,垄断资本可以用更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进而垄断市场,榨取更多的利润。
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新型公司异军突起。
公司兼并之风此起彼伏,资本日益集中和垄断,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联翩涌现。
从某个方面来看,企业组织形式的这些变化,增强了垄断资本抵御风险、增殖自身的能力。
4、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
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
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
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5、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
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巩固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以至整个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把广大第三世界变成它们的廉价资源供应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从而造成了西方财富的不断增加。
无偿利用巨额世界资本,是国际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研究者由于分析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强调的方面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三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现代科技革命推动论。
这种观点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去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
2、第二种观点可以概括为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论。
这种观点认为,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众多变化中,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并决定着其他变化的性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加强“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
其次,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
通过反对垄断,鼓励和保护自由竞争,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
自我调节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内在动因。
3、第三种观点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发展潜力论。
一些研究者强调,当代资本主义并未像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估计的已经“垂死”,自身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
奚广庆、钟沛璋持此观点,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尽管矛盾重重,改革和高新技术发展使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论述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
参考答案: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先明确地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成果也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和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取得的。
毛泽东曾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中国人民取得政权后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而不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当新民主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转向社会主义。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但取得政权后,刚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就提出转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要消灭一切私有制,建立“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1958年,又刮“共产风”,要通过建立人民公社奔向共产主义。
事实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的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作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的起点模式。
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人为拔高生产关系,事与愿违,反而损害了我国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顺利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认真总结新中国历史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指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并把它作为我党制定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之后至今,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始终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
马恩列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
二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要“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
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此,要坚持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但发展生产力只是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还需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制度保证。
在私有制下,生产力无论发展到多高程度,都会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这一基本原理,无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需要坚持。
从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改革与发展的一切战略举措都不能超越这个发展阶段。
在我国生产力还相对落后的初级阶段,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不搞单一的公有制,要探寻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私营、外资企业实行按要素所有权分配,始终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一起来。
通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等多种途径,推动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快速发展生产力和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自觉地始终一贯地统一起来。
这是总结新中国近70年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科学结论。
概括地讲,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发生过两种偏误:
一种是片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一种是片面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而忽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完善。
还有人宣传唯生产力论,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现阶段,既要着力于快速发展生产力,又要自觉地着力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一方面,切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在更高层次上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
另一方面,坚持做优做强做大国有经济,推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着力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朝着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要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二者虽有交叉,但不能等同。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将经历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最后达到高级阶段,即成熟发达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阶段,而不仅停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将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并且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因此,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同于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恰当的。
虽然,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但是,在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我国仍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将发展得更好更快,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将显著增强,劳动者在国家、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和各项权利将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最终将全面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并且,伴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大幅提高,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将为向共产主义过渡提供日益成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