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1258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适当示范。

3、体验环节

(1)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

互相欣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2)教师指导

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盛开的鲜花

1、教学目标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2、教学设计

(学生)鲜花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鲜花图片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

(1)教师谈话导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

(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

小结:

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

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

(1)师生共同分析鲜花的基本结构。

(2)欣赏不同形态的鲜花,尝试表现喜欢的鲜花。

(3)欣赏不同颜色的鲜花,分析鲜花的色彩规律,分析自然界一部分鲜花花瓣的色彩是渐变色的。

(4)渐变色分为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

(1)同桌合作探究,动手尝试。

(2)师生交流探究的结果。

(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

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

5、评价与拓展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选出最美的花。

(2)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渐变色

(3)总结:

学会用色彩表现美,善于用心灵发现美。

3、田园风光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绘画工具等

示范作品等

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1)田园风光美,农家趣事多

学生回忆交流感受,夸夸农家的田园美。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田园风光。

2、讲解示范。

(1)看课本,说一说:

从高空俯瞰时,田野有什么形状特点?

(2)如果把作业纸当作一块未开垦的土地,请用线条画下你记忆中田园的样子。

(3)学当农民,以笔代犁,以线代路,教师示范画田地分割线。

(4)学生进行田园分割的构图练习。

3.名画欣赏P10作品:

《湘西水田》和《播种者》谈谈画家在构图和色彩上的独特之处

4.讨论研究P11作品,

(1)分析第11页左上角作品简笔图所表达的意思

(2)比较第11页中间和上下作品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3)教师示范画农作物或景物

5.提出创作要求;

在已有的构图上加景物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1、组织教学

2、欣赏导入

(1)欣赏作品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观察窗外景物,讲解画图步骤:

观察——选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3、实地写生。

(1)取景构图,实地写生

(2)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评

5、总结

6、拓展活动:

读一读田园风光的诗作或美文

4、我的爱心卡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的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

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

1、游戏导入。

(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

(2)导入爱心传递的片段,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爱心的传递、爱的奉献等。

(3)互相探讨,什么时候需要奉献我们的爱心?

2、探究

(1)说一说爸爸妈妈平时怎样关心自己,,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话?

(2)同伴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作一张爱心贺卡,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4)拓展思维,除了把爱心卡送给亲人和朋友,你还愿意把爱心卡送给哪些人?

3、赏析

(1)课件演示制作贺卡的材料以及步骤。

(2)仔细观察爱心卡片,说出特点。

突出爱心卡的特别之处。

(3)启发创作欲望

4、学生创作

构思贺卡的内容包括:

要写给谁;

要写什么话;

自己的名字;

日期

提出要求,完成作业。

尝试使用综合材料装饰爱心卡;

用多种形式制作爱心卡

教师辅导

5、展评

6、拓展。

选择合适的方式将贺卡送给对方

5、折剪蝴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

二、课前准备

剪刀、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课件示范用的彩纸、剪刀和纸蝴蝶范例等。

三、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欣赏蝴蝶的外形,感受蝴蝶的美丽,激情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蝴蝶外形的对称特征,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表现方法。

4、欣赏范例和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纸蝴蝶表现方法,拓宽设计思路。

5、提出作业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漂亮而独特的纸蝴蝶。

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讨论。

8、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可爱的小鸟。

6、小画框

1、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二、课前准备

剪刀、双面胶、彩纸、画笔等

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等

三、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

(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

(3)课题揭示:

《小画框》

2、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画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

(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

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4、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7、笔筒设计

1、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的能力。

3、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

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课件、笔筒实物若干件

教学设计: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认识笔筒,初步了解笔筒的造型、材料和装饰特点,并感受笔筒文化。

2、引导学生在欣赏笔筒时讨论笔筒的设计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筒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独特的笔筒。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种笔筒的材质,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

5、启发学生观察、研究各种笔筒的装饰手法,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6、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

请学生大胆设计一只笔筒,要求尽可能详尽地表现出笔筒的形状、材质和装饰特点。

7、学生在进行笔筒设计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9、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寻找适合制作自己设计的笔筒所需要的材料。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张、各种纸盒、铁丝、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笔筒实物若干件。

1、展示并表扬第一课时设计稿完整或者设计有新意的学生作业。

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步骤,探究交流制作笔筒的方法:

一种是利用已有的物体进行改造、添加和装饰;

另一种是完全由自己来制作,包括基本形状的设计和各种装饰美化。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笔筒制作的多种方法。

4、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

根据设计稿选取身边易找的材料,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只笔筒。

5、学生在制作笔筒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工具材料的安全使用。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笔筒作品,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笔筒、欣赏笔筒、研究笔筒。

8、倒影

1、认识对印的基本方法,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在感受倒影之美的基础上,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前收集各种倒影的图片,带好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水彩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美术课件。

1、猜想表演导入。

(1)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

谁能只画一遍就能画出两张一样的画?

(2)在此基础上,教师表演水粉对印全过程引出学习主题:

《倒影》

2、探究不同的倒影。

(1)出示平静的水面、微波的水面和夜色灯光里的水面中的不同倒影,思考:

这些倒影有什么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倒影图片资料,比较景物与倒影的异同,发现不同的倒影之美。

除了这些图片中的倒影,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

用丰富的倒影艺术和即时回忆,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3、尝试倒影表现。

(1)发给每位学生一张作业纸,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自己喜欢的一个事物,并交流一下尝试中发现的心得,总结一下需要避免的问题,如颜色不能调得太稀等。

(2)师生共同小结:

确定表现主题;

对折绘画纸张;

调好所需颜色;

先绘画,再对印;

合理添加想象。

4、欣赏倒影作品。

(1)欣赏作品《山山水水》

(2)童画欣赏: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

5、学生创意作品,师巡视指导

6、赏评

9、印印画画

一、教材分析 

《印印画画》是选自浙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4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用树叶拓印,使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有了第3册的指印画的基础,再与《倒影》、《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印画是美术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在原有的物体外形和特征上进行艺术创造,让学生在印印画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习在树叶上涂色并印画的技能,能巧用树叶纹理,初步对拓印产生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探索利用树叶的形、纹,采用印、画巧妙组合成有趣图形,理解美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巧用材料的乐趣,培养学生喜欢美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验不同纸张、颜色浓度不同对精选的树叶正反面拓印,巧妙组合及添画后的乐趣。

难点:

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七、教学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画笔、放大镜、铅画纸、生宣纸、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代表性的树叶若干、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美术工具材料、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欣赏认知树叶之美

1、组织教学 

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表扬他们课外材料收集认真。

2、导入新课 

(1)请一些同学上台介绍自己搜集的落叶。

(2)课件出示有针对性形状的树叶。

学生欣赏实物投影上展示的叶子和课件出示的叶子,并在铅画纸上画出几种自己喜欢树叶简单的图形,写出像什么,或什么形状。

【学生对将要表现的物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出示树叶拼贴画。

师:

叶子不但为自然增添了色彩与美丽,释放出新鲜空气,还可以作画呢!

(4)出示拓印树叶的范作。

这幅作品与树叶拼贴画制作方法的异同?

【欣赏、辨别不同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体会到美术的表现手段、材料既丰富又多样性。

同时了解到学生的知识面。

3、板书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树叶等材料来 

印印画画。

(二)初次尝试,体验树叶拓印技法

1.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叶子正反面的叶脉,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用放大镜来观察,摸一摸叶子正反面有什么感觉,对比不同叶子的叶脉纹理之美。

(3)请学生看书中的拓印步骤图示,你知道了什么?

2.试拓印

(1)对比水粉颜色稠与稀的拓印效果有什么不同?

(2)树叶正反面,也分别在宣纸与铅画纸上拓印,对比拓印出来的叶脉纹路哪面更清晰?

3.交流心得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培养让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事物的方法和能力,相互交流,启发学生借鉴别人成功之处,鼓励大胆创新。

为创作树叶拓印作品达到最好的效果作好铺垫。

(三)激发想象,训练思维拓展

1.欣赏作品

(1)课件出示书上的“瓢虫”和“金鱼”的树叶拓印作品。

(2)学生欣赏,小组讨论出书上的“瓢虫”和“金鱼”的制作方法和说说作品的巧妙构思。

2.方法引导

(1)将树叶转动,看到有什么不同?

(2)把树叶修剪,可以变成你想象的图形!

(3)拓印树叶在纸上后,联想、添加、组合会更有趣。

3.演示拓印

说明印树叶拓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叶子上铺纸用手轻磨、卫生等情况传达给学生。

【欣赏讨论,启发构思,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鼓励创新设计,激发想象,拓展思维,解决拓印的难点。

教师直观演示,解决学生操作的困难,提高作画成功率。

(四)学生创作,关注个性辅导

1.小组合作创作

(1)组内的同学互相帮助,调剂收集的叶子,展开想象,在脑中勾画出草图。

(2)根据叶子形状,拓印、添画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2.巡视辅导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创作,发挥合作的力量,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作业展评,感受成功的喜悦

1.作业展评

(1)黑板贴示“有趣、精美、创新、巧妙”4个作品展示区。

让学生上台,自己选择合适的展区贴上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2)师生共同评选出各展区的最佳作品2—3幅。

(3)表扬部分上课积极参与、有作品创新的学生和保持室内整洁的学生。

(4)提问:

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说说创作心得,成功与失败。

【通过展示、介绍、评价、欣赏,指出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六)课后延伸,拓展美术兴趣

1.总结拓展

(1)师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2)课件展示民间的树叶画

(3)拓印的方法还有哪些?

上网查资料。

(4)你还会寻找哪些新材料进行大胆的拓印创作?

【领会大自然处处皆美,自然之物的纹理美,同时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10.纸版画人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

2.通过拓印、摹印练习,学习制作人像纸版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纸版画材料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掌握人像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理解并合理进行底板中撕纸人像的拼摆。

(学生)画纸、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或水粉颜料、水粉逼或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纸版画人像范作若干、画纸、胶水、剪刀、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油墨和滚筒、水粉颜料盒水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一组纸版画人像的作品图片。

(2)教师提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3)揭示课题:

《纸版画人像》。

2.探究。

(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纸版画人像设计制作要点。

(2)围绕纸版画人像底板的设计制作欣赏讨论。

(3)围绕摹印和拓印的不同制作方法欣赏讨论。

(4)出示课件中的相关制作步骤图,教师示范用颜料拓印的方法制作人像。

(5)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纸版画人物的多样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3.创作表现。

(1)作业建议:

用摹印或拓印的方法制作纸版画。

4.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5.课后拓展:

欣赏其他的一些版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

11.民间年画

1.欣赏我国典型的民间年画作品,了解部分民间年画的表现内容,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造型的色彩特点。

2.了解民间年画的制作工艺,对套色水印技法在民间年画中的运用有初步印象,尝试临摹一至两个年画人物形象。

3.通过欣赏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民间年画,并能对民间年画进行简单的评述。

通过对民间年画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对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准确的简要评述。

(学生)彩笔或颜料、画纸。

(教师)课件、年画范作、绘画材料。

1.故事导入。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因噩梦致病,每到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心神不宁,寝食不安。

有位大臣对他说:

“派大将守门,一定能赶走魔鬼。

”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全幅披挂,艺人持锏,一人持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唐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

太宗大喜,但想到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计,就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

后人仿效太宗,将两位将军画于纸或木板上刻印而盛行于世。

由于秦琼和尉迟恭二人都是将军,座椅唐朝时的门神多以威武的将军形象出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义的基础上,对他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所以逐渐演变成为年画“门神”。

出示年画《门神》,导入课题:

《民间年画》。

2.欣赏年画,了解特点。

(1)仔细观察两位门神,他们的表情、动作、服饰有什么特点?

可以请一组同学模仿,其他同学描述。

身着盔甲、手握金鞭、双目圆睁。

但整体感觉并不凶狠,而是给人可爱、喜庆的感觉。

(2)他们的服饰看上去色彩斑斓,画师究竟用了哪几种颜色?

一起数一数,说一说。

红、黄、绿、紫、黑。

色彩艳丽,对比鲜明。

(3)想一想:

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要将这样的年画贴在大门口?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

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驱魔、辟邪、祈福、保平安。

(4)年画除了表现门神,还有别的内容吗?

出示或分组发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年画图片。

提问:

这些年画表现了什么?

人物形象和色彩有哪些特点?

人们为什么要贴这样的年画?

学生讨论,分组表述。

(要点:

人物形象、色彩特点、内容寓意。

教师小结:

在这些年画中,人物形象大多比较可爱、喜气、色彩鲜艳明快,通常不会超过五种颜色,内容大多含有喜庆、吉祥、祝福的寓意。

所以在民间艺人中流传着年画的三句

要诀: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厌;

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

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

3.探究技法,临摹尝试。

(1)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民间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古代民间年画一般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

画、刻、印各自分开。

出示木板年画的制作步骤图,介绍所需工具材料,对各步骤进行简要讲解,示范木板水印技法。

(2)有没有用其他方法制作的年画呢?

如四川绵竹年画分“红货”和“黑货”,红货就是用各种颜色彩绘出来的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如《门神》。

黑货就是用烟熏火朱砂拓印的木板年画。

天津呢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如《十不闲》。

苏州桃花坞年画,兼用着色和彩色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如《花开富贵》。

山东杨家埠年画,以木板套色为主,色彩艳丽、醒目,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十子闹春》。

(3)比较用不同技法制作的年画,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4)请学生运用彩绘的方法尝试临摹一个或两个年画中的人物形象。

注意画出人物“俊秀”的样子。

(教师可示范画出人物的眼睛或嘴巴等局部。

4.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年画的题目、人物特点和内容寓意。

6.拓展延伸。

(1)我国明清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年画产地,除杨柳青、杨家埠、绵竹、桃花坞外,还有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西新绛等等。

通过查找资料欣赏不同地域的年画,尝试比较各地民间年画的异同。

(2)当代机器印刷的商业年画与传统手工制作的民间年画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

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12.闪闪的星星

1.了解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简单的动画玩具。

2.能根据同一制作原理,设计不同创意的玩具,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3.能将美术和科学结合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玩具。

巧妙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玩具。

(学生)卡纸或信封、彩色笔、胶水或双面胶、小棒或铅笔。

(教师)课件、范作。

1.激起导入。

(1)教师出示“闪闪的星星”玩具,并旋转玩具,引起学生兴趣。

想不想得到这样的玩具?

你能尝试动手制作吗?

(3)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探究新知。

(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是怎样制作出的。

(2)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及步骤。

①在一张对折的纸(或信封)上,分别画上星星及光芒。

②将小棒或铅笔固定在画纸的中间。

③转动小棒,就出现“闪闪的星星”。

(3)师生共同研究制作难点,讨论解决方法。

①教师提问:

日和是玩具的正面和反面相互呼应。

②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