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094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Word下载.docx

9.1涉海工程环境管理18

9.2海洋生态补偿18

9.3海洋生态修复18

9.4海域和海岛使用管理18

9.5海洋专项执法行动19

1概述

2010年舟山海域共布设各类监测站位240个,动用各类监测船只近170船次,总航程近7000海里,获取各类监测数据近70000个。

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我市海洋环境质量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水环境质量较上年明显下降,水质超四类标准的海域占舟山海域面积的62%,较上年增加50%。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差,个别区域石油类和滴滴涕含量超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部分区域铜超一类标准;

贝类生物质量较差;

朱家尖南沙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区环境状况优良;

4个监测的养殖区环境质量良好,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好;

倾倒区水下地形较上年无明显变化;

朱家尖千沙沙滩较清洁;

朱家尖东沙和南沙沙滩海砂量变化不明显,处于平稳状态。

全年共发现海洋赤潮6次,累计面积1650平方千米,较上年减少32%,赤潮主要发生区域位于朱家尖东部和嵊泗海域;

全年我市受三次风暴潮影响,影响较小,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灾害性海浪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或失踪)。

2010年,共计对60余个海洋工程进行了监视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了环境违规行为。

2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2.1海水环境质量

2010年我市海域水环境质量较上年明显下降,水质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下同)海域面积为12796平方千米,占舟山海域面积的62%,较上年增加50%;

符合四类标准的海域面积为2591平方千米,占12%,较上年减少34%;

符合三类标准的海域面积为2311平方千米,占11%,较上年减少59%;

符合二类标准的海域面积为3101平方千米,占15%,较上年增加19%。

水质超四类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清洁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

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较清洁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轻度污染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三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

中度污染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仅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严重污染海域:

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

2010年舟山海域水质分布图

Ø

定海海域

水质全部超四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普陀海域

水质超四类标准的海域面积为2840平方千米,占普陀海域面积的43.6%,符合四类、三类和二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占22.9%、21.5%和12.0%。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岱山海域

水质超四类标准的海域面积为4510平方千米,占岱山海域面积的82.3%,符合四类、三类和二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占5.5%、3.8%和8.4%。

嵊泗海域

水质超四类标准的海域面积为4350平方千米,占嵊泗海域面积的56.4%,符合四类、三类和二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占10.4%、9.1%和24.1%。

2.2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

2010年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差,个别区域石油类和滴滴涕超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下同),部分区域铜超一类标准。

2.3近岸海域贝类生物质量

2010年继续实施贝类生物质量监测,监测地点为嵊泗、岱山高亭、岱山东沙、普陀六横、定海马目等,监测的贝类品种主要有缢蛏、紫贻贝、泥蚶、牡蛎和花蛤等。

监测结果表明:

贝类生物质量较差。

贝类的石油烃、砷和粪大肠菌群含量基本超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下同),66.7%贝类铅含量超一类标准,44.4%贝类镉含量超一类标准,33.3%贝类滴滴涕含量超一类标准,牡蛎的铜和锌含量超一类标准;

贝类总汞、铬和六六六含量均符合一类标准,未检出多氯联苯、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

3入海污染源及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

2010年继续对3个重点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和6个一般入海排污口实施了监测。

3.1入海污染源排污状况

2010年继续对普陀区勾山污水处理厂、展茅污水处理厂、定海污水处理厂3个重点排污口和6个一般排污口进行监测。

排放污水的主要超标因子为CODCr、总磷、氨氮等,除英博啤酒有限公司排污口未超标排放,其它排污口均存在超标排放现象。

评价结果表明:

沈家门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对邻近海域的环境压力较高,浙江大洋水产有限公司排污口和英博啤酒有限公司排污口对邻近海域的环境压力分别为较低和低,其它6个排污口对邻近海域的环境压力均为中等。

2010年舟山市监测的排污口排污状况评价结果

入海排污口

名称

监测类别

排污

类型

超标因子

对邻近海域的环境压力

舟山市普陀区勾山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重点

工业

CODCr、总磷、氨氮

中等

定海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市政

悬浮物、粪大肠菌群

展茅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CODCr、总磷、悬浮物

沈家门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

一般

CODCr、氨氮、悬浮物、铅、铬

较高

舟山金鹰有限公司排污口

CODCr、总磷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排污口

其它

总磷、氨氮

东方印染有限公司排污口

CODCr

浙江大洋水产有限公司

排污口

CODCr、氨氮

较低

英博啤酒有限公司排污口

达标

3.2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

2010年继续对普陀区勾山污水处理厂、展茅污水处理厂和定海污水处理厂3个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和底栖生物进行监测。

3个重点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均超四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沉积物和生物质量良好,满足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

底栖生物多样性和种类较上年升高,但种类数仍较低,种群结构简单,缺少底栖贝类。

综合评定,展茅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为差,其它两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4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4.1海水浴场环境状况

2010年继续对国家重点海水浴场—朱家尖南沙海水浴场开展环境质量监测预报工作。

自6月24日至10月7日,通过中央电视台、国家海洋局政府网、人民网、新浪网、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门户网站、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网站等公众媒体及时发布海水浴场的水质状况和24小时及未来3天的健康指数、游泳适宜度和最佳游泳时段预报。

2010年朱家尖南沙海水浴场监测期间水质均为优良;

健康指数为优,平均为96分;

适宜游泳和较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为89%,不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为11%,不适宜游泳的主要原因是风浪偏大和中等强度以上的降水。

4.2滨海风景名胜区环境状况

2010年继续开展普陀和嵊泗列岛2个重点滨海风景名胜区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并进行海上浏览旅游适宜性评价。

普陀风景名胜区全年非常适宜、适宜和较适宜海上浏览旅游的天数占70.7%;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全年非常适宜、适宜和较适宜海上浏览旅游的天数占65.2%;

不适宜海上浏览旅游的主要原因是风浪偏大。

2010年舟山市重点风景名胜区环境状况

风景名胜区

非常适宜和适宜

海上浏览旅游天数

较适宜海上浏览

旅游天数

不太适宜和不适宜海上浏览旅游天数

普陀风景名胜区

141

117

107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

129

109

127

4.3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

2010年继续开展嵊泗列岛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监测预报工作,并通过旅游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公众媒体发布环境状况指数和专项休闲(观光)活动指数,监测时间为4月24日至10月7日。

水质状况2010年嵊泗列岛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优良,年平均水质指数为5.0。

海面状况海面状况是表征滨海旅游度假区水文和气象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

2010年嵊泗列岛滨海旅游度假区平均海面状况指数为3.7,海面状况良好,影响海面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水温偏低、降水和海雾。

环境状况指数(包括水质指数和海面状况指数)和各类休闲(观光)指数的赋分分级说明(满分为5.0):

5.0-4.5:

环境状况极佳,非常适宜开展休闲(观光)活动;

4.4-3.5:

优良,很适宜开展休闲(观光)活动;

3.4-2.5:

良好,适宜开展休闲(观光)活动;

2.4-1.5:

一般,基本适宜开展休闲(观光)活动;

1.4-1.0:

较差,不适宜开展休闲(观光)活动。

专项休闲(观光)活动指数2010年嵊泗列岛滨海旅游度假区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为3.8,很适宜开展休闲(观光)活动,尤以开展沙滩娱乐、滨海观光和海钓活动为佳。

4.4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2010年5月、8月和10月份继续对嵊泗海水增养殖区、嵊山海水增养殖区、岱山海水增养殖区和普陀海水增养殖区进行环境监测。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根据水质、沉积物和生物质量监测结果,采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养殖区环境质量均为良好。

水质状况:

4个海水增养殖区水质均超二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沉积物质量:

普陀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质量良好,其它3个养殖区铬超一类标准。

养殖生物质量:

对紫贻贝进行检测,生物质量一般,镉,铅,粪大肠菌群超一类标准。

赤潮发生状况:

嵊山海水增养殖区发现2次无毒赤潮,未对养殖生物造成损害。

病害发生状况:

岱山养殖区养殖生物在养殖期间发生寄生虫病害,受害面积30公顷,经济损失约10万元。

海水增养殖区养殖概况和环境质量

养殖区

名称

海域位置

养殖面积

(公顷)

主要养殖种类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环境质

量等级

嵊泗海水增养殖区

嵊泗绿华山海域

425

大黄鱼、紫贻贝

87

良好

嵊山海水增养殖区

嵊山岛和枸杞岛之间海域

2004

紫贻贝、大黄鱼

81

岱山海水增养殖区

岱山丁嘴门海域

145

三疣梭子蟹、黑鲷

90

普陀海水增养殖区

中街山列岛海域

53

紫贻贝、海带、大黄鱼、黄姑鱼、鲈鱼、黑鲷

91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OI)分级说明:

100~95:

优良,环境质量状况均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94~80:

良好,环境质量状况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79~65:

较好,环境质量状况一般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64~45:

及格,环境质量状况基本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44~0:

较差,环境质量状况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4.5海洋特别保护区环境状况

2010年继续对嵊泗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普陀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进行环境监测。

嵊泗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嵊泗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549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530平方千米。

保护区水质超四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

沉积物质量良好,符合一类标准;

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4种、浮游动物30种、底栖生物17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3、1.31和1.11;

潮间带生物数量和种类较上年无明显变化,其中,绿华岛共记录潮间带生物22种,多样性指数为2.37,以软体动物为主,优势种为鳞笠藤壶、日本笠藤壶、短滨螺和粒结节滨螺;

嵊山岛共记录潮间带生物21种,多样性指数为2.19,以软体动物为主,优势种为粒结节滨螺、日本笠藤壶、鳞笠藤壶和紫贻贝。

普陀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普陀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总面积203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192平方千米。

保护区水质符合二类标准;

共监测到浮游植物54种,浮游动物30种,底栖生物17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3、2.15和1.45;

潮间带生物数量和种类较上年无明显变化,其中,黄兴岛共记录潮间

带生物33种,庙子湖岛共记录潮间带生物32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1和2.13,均以软体动物和藻类为主,优势种为粒结节滨螺、厚壳贻贝和鳞笠藤壶,庙子湖岛潮间带生物优势种还有带偏顶蛤。

4.6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

2010年对定海西蟹峙、定海东岠岛、普陀水老鼠礁、虾峙门口外和嵊泗洋山5个临时海洋倾倒区实施了监测。

5个倾倒区水下地形较上年均无明显变化;

水质均超四类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锌、铅含量符合二类标准;

虾峙门口外倾倒区底栖生物种类和密度较高,洋山倾倒区和水老鼠礁倾倒区底栖生物种类和密度较低,与去年相比,虾峙门口外和洋山倾倒区底栖生物种类和密度略有升高,其它倾倒区则未有明显变化。

5海洋灾害和海洋污染事件

5.1赤潮

2010年继续利用卫星遥感、航空监视监测、船舶监测及赤潮志愿者监视等手段,对舟山全海域进行赤潮常规监视监测,并对嵊泗、岱山2个国家级赤潮监控区和普陀省级赤潮监控区实施高密度、高频率的业务化监视监测,做到赤潮及时发现、及时监测、及时报告。

发生时间

发生海域

面积

(平方千米)

赤潮优势藻种

颜色

5月11日-17日

嵊山岛西南海域

(嵊泗赤潮监控区)

60

东海原甲藻

深绿色

5月14日-27日

舟山东部海域

1040

红褐色

5月30日~6月1日

舟山以南海域

220

6月8日-11日

嵊泗泗礁岛东北部海域

300

中肋骨条藻

浅褐色

7月7日-12日

嵊泗枸杞岛西北侧海域

30

圆海链藻

9月13日

东福山东部海域

/

锥状斯克里普藻

2010年舟山海域赤潮发现情况一览表

2010年舟山海域赤潮发现次数和面积较上年均下降。

全年共发现赤潮6起,其中,嵊泗赤潮监控区发现赤潮2起。

赤潮累计面积1650平方千米,较上年降低32%,赤潮主要发生区域位于朱家尖东部和嵊泗海域,赤潮生物主要种类为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均为无毒)。

由于信息及时、防范得力,赤潮未对我市的海洋产业造成损失。

5月和8月采集嵊泗、岱山、普陀贝类生物进行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检测,5月份嵊泗厚壳贻贝和黄口荔枝螺检出腹泻性贝毒,但未超赤潮毒素警戒标准浓度(《赤潮监测技术规程》(HY/T069-2005)),其它贝类均未检出。

5.2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

风暴潮灾害

2010年,我市共有3次风暴潮增水过程,受台风影响2次,受冷空气影响1次,由于影响较弱,未造成重大灾情。

其中,10月22日至27日间受强冷空气影响造成的温带风暴潮增水最为明显。

10月25日,沈家门白天形成最高潮位259厘米(85黄海高程),超警戒潮位29厘米,定海海滨公园部分低洼地带遭受海水淹没。

灾害性海浪

2010年舟山海域出现4米以上巨浪的天数为6天,与往年相比明显偏少。

其中,受台风影响为1天,受冷空气影响为5天。

2010年海浪造成的主要灾害有3起:

3月6日,“浙岱渔02666”船从渔场返航时在北纬32°

44′、东经122°

44′处遭遇风浪侧翻沉没,9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4月14日,“普渔1413”船在六横磨盘洋地生产时,受大风浪影响失踪,2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

12月11日,“浙嵊86368”船途经嵊泗中心渔港东门口附近时,由于海上风浪较大,货舱进水沉没,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

5.3海洋污染事件

2010年舟山海域未发现重大海洋污染事件。

6海洋垃圾分布状况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

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由于海洋垃圾具跨界移动性,宏观世界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比预想的要更严重,涉及的范围也更广。

开展海洋垃圾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海洋垃圾的种类、数量和来源,并评估其演变趋势;

在监测的同时清除海洋垃圾,并加强公众教育。

2010年对朱家尖千沙沙滩进行了海滩垃圾监测,结果表明:

沙滩较清洁,垃圾较少,种类主要有木制品类、聚苯乙烯泡沫类、塑料类,3类垃圾占垃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9%、22%和16%,木制品类密度最大,为0.87克/平方米。

7海砂动态变化状况

为依法管理海砂开采行为,科学评估采砂对滨海旅游区沙滩海砂资源产生的影响,全面掌握沙滩砂量的变化情况,2010年我市对朱家尖东沙和南沙沙滩进行了海砂动态变化监测。

在沙滩的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各设置观测站位,进行每季度一次的高程测量。

观测结果表明:

2010年,朱家尖东沙和南沙沙滩海砂量变化不明显,总体处于平稳状态。

8海洋工程环境监视监管与监测

8.1海洋工程环境监视监管

2010年,我市监视监管的海洋工程共计60余个,共赴现场监视监管227次,481人次。

通过监视监管发现,海洋工程施工单位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施工工艺方面,基本能够按照批准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作业时间,按照相关法律要求避开海域生态敏感期。

在污染防治措施方面,海上施工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施工船舶油污水铅封管理、海上作业固体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方面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实行洒水抑尘等措施加强对扬尘的防治,基本实现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施工和生活污水等的集中收集和及时处理;

海上爆破作业按要求设置明显警戒标志,清渣作业基本能做到合法倾倒。

但也发现了一些海洋工程环境违规问题,个别海洋工程存在无证填海或擅自改变围填海的施工工艺、泥浆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海、在鱼类产卵期实施爆破、擅自增加工程内容等。

对发现的问题均及时进行了处置。

8.2海洋工程环境监测

2010年我市对17个海洋工程(包括武港舟山凉潭岛矿石中转码头建设和舟山发电厂温排水2个国管工程)进行了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共布设监测站位近100个,动用各类监测船只20余航次,总航程近1000海里。

监测结果表明,海洋工程施工对邻近海域的环境影响基本在环评报告书预测范围内,如炸礁等爆破作业使海洋生物资源损失,疏浚工程破坏了原有的底栖生物系统,码头建设和围填海工程则引起局部海域的冲淤变化,造成局部底栖生物永久消失。

9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9.1涉海工程环境管理

继续推进涉海工程项目环境全过程管理。

全年共审核、核准涉海工程项目35个,审核、核准率100%。

举行听证会12场,组织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项目5个。

9.2海洋生态补偿

2010年海洋生态补偿工作有序进行,共有30个海洋工程项目落实了海洋生态补偿。

补偿资金400多万元,全部用于海洋生态修复。

9.3海洋生态修复

2010年海洋生态修复工作主要包括海洋资源增殖放流、海岛生态修复工程、海洋牧场建设及推广大型海藻养殖等。

全年海洋资源增殖放流资金共支出401.734万元,历经4个多月,放流13批次,放流鱼、贝、蟹类等9个品种上亿尾(粒)。

6月份在岱山县大衢桥梁山岛建立国家海岛生态修复示范基地,这是浙江省首个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工程。

另外,设立了舟山市白沙岛和嵊泗县马鞍列岛2个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活动,以改善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

通过苗种款补助等形式,在普陀东极、嵊泗等海域推广海带、羊栖菜等大型海藻养殖,对改善局部海域富营养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9.4海域和海岛使用管理

2010年起,国家海洋局对围填海实施计划总量控制,围填海行为由无度到有计划,有效地促进了海洋环境保护。

2010年3月1日《海岛保护法》施行,10月中旬我市开始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截止年底,完成了定海区、普陀区普查外业作业,嵊泗县和岱山县的普查工作已启动。

9.5海洋专项执法行动

以开展“海盾2010”、“碧海2010”专项执法行动为契机,重点针对围填海、海洋倾废、采砂等行为开展了专项执法,在海洋自然保护区、重点排污口、重点海岛等区域开展了巡视检查,严厉打击和依法查处重大海洋违法行为。

全市全年共实施执法检查661次,立案28起,结案26起,其中办理“海盾”案3起,“碧海”案6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