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051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

《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复习指南2014秋.doc

管理的含义(概念、简答)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要义如下:

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目标。

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

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共同劳动,也就不需要管理。

目标不明朗,管理就会无的放矢。

2.管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任何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目标就必须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与过程,这些是一切管理者在任何管理实践中都要履行的管理职能。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要实现目标,就必须使资源与职能活动协调,所有的管理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协调问题。

4.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它强调了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所有的资源与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管理,最主要的是对人的管理。

管理的系统(概念、简答)

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有三部分:

人、组织、环境。

管理的职能(概念、简答)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功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基本职能。

1.计划

计划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

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

管理者的首要职责就是做计划。

2.组织

组织目标一经确定,决策与计划一旦制定,为了保证目标与计划的高效实现,管理者就必须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整合这个架构中不同员工在不同时空的工作并使之转换成对组织有用的贡献。

3.领导

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它包含行使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实行监督和控制,但更主要的是通过领导者个人依据组织环境,运用领导技能,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行为,团结和带领职工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控制

管理学中的控制概念是指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测量,发现偏差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程。

管理的方法(概念)

管理方法是指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有目的运作的方式、手段、办法、措施、途径的总和。

具体包括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学心理学方法四个常用方法。

管理者的角色、素质与技能(概念、简答、论述)

管理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体系内从事各种活动时的立场、行为表现等的—种特性归纳。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与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管理者的技能是指管理者把各种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用于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通常而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个方面。

以上三种技能对任何管理者来说都是应当具备的,但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由于所处的位置、作用和职责不同,对管理技能的需要也有差异性。

对高层管理者而言,由于其面对的问题是全局性的,更具有复杂性,牵扯的因素多、范围广,所以更需要概念技能,而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就相对低一些。

概念技能的高低应该成为衡量高层管理者素质高低的最重要尺度。

对基层管理者来说,由于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现场指挥和监督,如果不能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就难以胜任管理工作,因此,基层管理者更注重的是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不是太高。

另外,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人,因此,人际技能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重要的。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没有人际技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的。

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图2-4不同层次对管理技能需要比例

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简答)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泰罗首先提出,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分析研究工人的操作,选用最合理的劳动工具,制定出各种工作的标准操作方法。

除了使工作人员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以外,还要求把工人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及作业环境标准化。

2.科学利用工时,通过对工人工时消耗的分析研究,规定完成合理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3.实行计件工资,为鼓励工人完成工作定额,主张实行有差别的、具有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对于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发工资。

4.管理职能专业化,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作业职能,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调查、计划、控制及对操作者进行指导,逐步实现管理人员专业化。

5.实行例外原则,泰罗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进行组织管理,还必须应用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6.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

泰罗主张劳资合作,通过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向管理要效益,使劳资双方均从中获益。

由于泰罗在科学管理理论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成就,他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提出管理可以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5个方面的职能,从而使管理有了比较完善的概念。

提出了闻名管理界的14项管理原则。

具体包括分工原则、权威和责任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命令统一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个人报酬原则、集中原则、等级链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个人任期稳定原则、创新精神和集体精神等方面。

2.韦伯的管理理论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在管理学上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模式。

组织的运行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个人感情的支配。

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简答)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即人是社会动物,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

工人的“士气”是调动人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梅奥认为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而且,还存在着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共同的感情而构成一个体系),他们有着自己的规范、感情和倾向,并且左右着团体内每个成员的行为。

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西蒙和马奇。

西蒙等人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方案后选择并做出合理决策、付诸行动的过程,也就是说,管理就是决策。

经验主义理论学派

经验主义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德鲁克和戴尔。

德鲁克等人认为,传统管理、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管理理论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要想让管理理论能真正指导管理实践,必须通过研究一个组织或一个管理者的实际经验,进而向其他组织或管理者提供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方法。

4.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代表人物有劳伦斯、洛尔施、卢桑斯等。

该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三、目标的分解(简答)

目标分解,就是将总体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展开,在纵向、横向和时序上分解到各级、各部门以至个人,形成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的过程。

它将总体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再将部门目标分解为小组目标,最后将小组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

这个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1.管理者向下属说明团队和自身的工作目标

2.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3.确立下级的目标

4.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共同制定组织的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然后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的一种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各个组织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过程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都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目标实施

目标分解

目标制定

信息反馈处理

目标成果评价

图4-4目标管理流程图

1.目标制定,包括制定组织的总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同时要制定完成目标的标准,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等。

2.目标分解,建立目标网络,形成目标体系,通过目标体系把各个部门的目标信息显示出来,任何人看到目标网络图就知道工作目标是什么,遇到问题时由哪个部门来支持。

.目标实施,要经常检查和控制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看看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偏差。

4.目标成果评价,对目标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看是否按要求完成。

5.信息反馈处理,对目标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调整和反馈。

二、计划编制程序(简答)

1.估量机会,估量机会就是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机会做出现实的判断。

2.确定目标,确定开发费用的控制、每年的生产量、投入的人员和资金等目标,以及各部门的工作和分目标。

3.确定前提条件,组织实现计划的内外部环境的假定条件,即执行计划时的预期环境。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一个计划往往同时有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对一些最有希望的方案进行分析。

5.评价各种方案,根据组织的目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

6.选择方案,计划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做出决策的主要环节。

7.制订派生计划,围绕总目标制订招聘计划、员工培训计划、购置原料和设备的计划、产品营销和推广计划,以及产品销售计划等派生计划。

8.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根据销售预测,确定收入和利润的预算情况,编制生产预算、直接材料和直接工人的预算,以及更为详细的管理费用预算和公司财务分析预算等。

三、计划编制方法

一、滚动计划法;二、网络计划法

合理授权

授权是指将一个管理者职责内的任务转移到一个部属的身上,在托付完成工作的同时,也一并授予他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权限与责任,但管理者保留并承担其管理行为责任,这是不能授权的。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组织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规范以及活动方式等的综合体。

组织文化的层次(论述)

一般认为,组织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潜层次的精神层、表层的制度文化层和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

1.潜层次的精神层,这是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成员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

它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表现为成员共性的目标、责任、观念、态度和习惯传统等。

2.表层的制度系统,这是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成员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内部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

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这是物质层,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的外在显现。

既包括组织物质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产品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施、团队等。

显现层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

组织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精神文化决定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又决定物质文化。

物质层

显现层

制度层

表层

潜层次

精神层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概念)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约束功能;5.辐射功能

一、组织变革的含义和内容(概念)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这种变革包括组织的各个方面,如人员方面,结构方面,技术和任务方面等。

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程序简答、论述)

(一)组织变革过程

组织变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心理学家勒温从变革的一般特征出发,总结出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解冻、变革和再冻结。

1.解冻阶段

由于任何一项组织变革或多或少会面临来自组织自身及其成员的一定程度的抵制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