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985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发展食用菌生产不仅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高效种植模式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施避灾农业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在我省一些以山区、老区、易旱地区为共同特点的贫困地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对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不仅顺应了世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而且符合我国农业开发的相关政策,符合我国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要求。

食用菌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我院食用菌产业的研究水平,提高我院食用菌产业在全省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都将产生良好的效果,对促进我省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开发、转化、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

当前,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向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整个生产过程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国际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1947年荷兰首先采用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栽培双孢蘑菇,由此开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的先河,之后,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蘑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立了金针菇等木腐菌的瓶栽和袋栽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了周年化生产。

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引进了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趋成熟。

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市场原因和管理因数等,除了山东九发能够成功运作外,其他都被迫停产放弃,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再次掀起了建设食用菌工厂化的热潮,上海浦东厨业有限公司、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等均获得了成功。

同时,全国各地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生产模式更是不断涌现,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建设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实际上是食用菌产业技术与工程设施的一种最佳组合,与传统的食用菌生产相比,他有两个显著的优点:

一是先进的环境设施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食用菌栽培的全天候作业、周年化生产、反季节供应。

二是高效的机械装备和作业技术,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例如食用菌的制种环节,采用了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层流空气过滤净化技术和自动化接种设备,整个生产在完全密闭净化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使菌种污染率降到了最低点。

四、依托单位技术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

我所在食用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近年来,在院所两级的资助下,投资20万多元购置了荧光倒置生物显微镜、人工气候箱、数码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研究必需的仪器设备,为开展食用菌实验研究创造了一定条件。

2007年又根据试验研究的需要,在小店区三元灯农业园区租赁了两栋温室,初步建立了食用菌中试基地。

我所食用菌科研工作一直在国内处于较高的研究水平,已主持完成了省部级研究项目12项,在研的项目有三项。

在《菌物学报》《食用菌学报》《中国食用菌》《食用菌》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

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成果三项,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一项,山西省农业博览会银奖一项,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

其中“肥鳞伞的人工选育与驯化栽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2004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成果是从五台山野生台蘑资源中经过不断纯化选育,先后完成了22个大项,30多个小项的相关试验,在野生株分离纯化,纯菌株复壮,优质高产菌株选育,生育条件试验,人工基质配比,栽培生产措施,综合配套技术的建立和指标优化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白灵菇培养基发酵处理及配套栽培技术”2006年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该项目实现了不用化学药剂控制病虫害,提高白灵菇产品质量的目的,具有投资少、节约能源、菌丝生长快、栽培周期短等优点,在污染率控制和生物学效率上达到了熟料栽培的水平。

创立了白灵菇高温发酵、中温发菌、低温出菇的新的栽培模式,建立了促温发酵不低于65℃、酸碱度(pH值)恒稳在7~8的发酵指标,以及控温发菌不高于23℃、出菇温度不高于18℃的培菌和出菇管理的低温刺激,光温控制与小袋出菇的综合配套技术,在核心技术和创造性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所食用菌研究室相继选育和引进了平菇、香菇、金针菇、灵芝、鸡腿菇、黑木耳等山西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同时,高档珍稀食用菌白灵菇和杏鲍菇等选育工作也有较大发展,野生珍稀食用菌黄伞大面积栽培成功,这些新品种已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了山西食用菌新品种以前一直依赖购种的被动局面。

我所食用菌学科带头人潘保华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长期从事食用菌的栽培与遗传学研究,并负责指导了山西省平陆、五台等食用菌基地县的食用菌生产和产品的开发工作,既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又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经验,既主持了省科技攻关高水平的研究,也负责进行了大面积食用菌生产的技术指导。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野生菌的驯化栽培和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工作,为我省的食用菌生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组建工程中心的目标、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目标

食用菌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总体目标是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应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积极开拓市场,通过技术辐射带动农民共同开发,不断提高产业化规模和水平,逐步形成生产技术水平先进,质量管理与国内、国际标准化体系接轨的无公害食用菌绿色产品基地。

(二)发展方向

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带动农民共同富裕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发展方向要建立起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加工与销售一体化的技术产品型企业。

(三)主要任务

食用菌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食用菌新品种的引进、品比试验、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推广。

开展对我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考察采集、分类鉴定、分离培养及驯化栽培。

开展对菌种质量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加强良种化建设,保证食用菌一、二、三级菌种的质量,把“中心”建设成为我省食用菌菌种的保存、繁育和推广基地。

开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成套实用新技术,新模式以及保鲜、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开展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的研究,建立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加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推行力度。

开展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推广高效低毒新型农药及施用技术。

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我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食用菌技术人才。

开展食用菌产品消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根据不同层次消费群的需要,细分市场,为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信息,向市场投放食用安全方便,价格适宜的优质产品。

“中心”建成后,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立足我省,面向全国,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创新和高起点的研究工作,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从以下几方面加速优秀人材的培养:

1.鼓励年轻科技人员涉足学科的前沿领域,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担任部门的领导。

2.对优势学科课题组和重大科研任务组,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增设以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的流动人员。

3.鼓励和推出有水平、有能力的青年人参与项目的申请。

4.加大年轻研究人员的高职聘任力度,对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优秀青年人才优先聘任。

5.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给有科研实力拟回国的青年人员和将毕业的博士生预留岗位。

6.坚持和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科技人员攻读更高学位。

7.对新聘人才给予一定的的启动经费,用于课题项目的予研究。

8.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有计划地派人出去培训和参加合作研究、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来讲学和工作。

对于“中心”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中心”实施进度拟定具体详细的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集中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对择优录用的企业员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每个员工的基本技能达到独立操作,并能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水平。

对于基地农户的技术培训,通过集中示范培训和现场指导两种培训方式,开展广泛的技术、技能培训,采取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观看生产过程录象,现场示范指导,亲自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灵活多样的培训,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深入农户进行重点指导,加强食用菌出菇前后的无公害管理,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提高菇农的科学种菇水平,确保每个农户中至少有1人接受正规专业技术培训,使之对每个生产环节都了如指掌,并对一些常见问题能做事前处理

六、工程中心的组建方案

(一)组建方案

根据我院整体搬迁方案,我所已在我院新址获得100亩土地使用权,因此,“中心”获批后计划在我院新址进行建设,目前“中心”暂在我所办公楼办公。

(二)运行机制

“中心”的运行与管理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设置组织机构,实行所级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

(三)“中心”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

“中心”设一个综合办公室,全面负责对内对外业务。

综合办公室下设内务财务部、营销中心、技术中心三个部门,其职能如下:

1、内务财务部:

⑴负责处理内部各项事务,协助处理各部门各项法律业务,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集中管理公司各种对外关系,处理日常的对内关系及行政事务,保障“中心”正常合法运转。

⑵负责维护“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数据综合归纳分析,数据仓库的建设以及数据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建设分析平台,根据各部门要求进行综合归纳。

⑶ 建立“中心”的财务体系,制定财务目标、政策及操作方法;

监控“中心”总体的财务运作状况,并在运作中发现创造价值的机会;

负责“中心”的资产与资本管理。

⑷ 实施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经济责任、投资及其他重大专项事件等进行检查、审核、证实与评价。

⑸ 对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服务、监控、协调。

⑹检查采购业务的执行,物资材质要求的确定,负责采购物资的质量控制和改进,负责对合格供应商复审,供应商的调查、审核、评估、批准。

会同相关部门解决物资因质量问题的退货与索赔,负责供应商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落实“中心”采购成本。

2、 营销中心

⑴ 负责“中心”广告和促销计划,建立品牌战略,销售策略,拓展国内外消费市场。

了解消费需求,根据市场细分及评价来确定产品投放,价格调整。

⑵ 负责与各地大公司、大客商、大市场或其它营销组织与中介销售合同的签订,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并切实按照合同履行。

⑶ 负责管理销售代表,加强对销售代表的业务管理,保证资金回笼。

3、技术中心

⑴ 制定“中心”的科技发展蓝图,根据新品开发计划进行排序,并组织科技力量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⑵ 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及降低成本,抓好产品质量的检查和监督,为生产厂解决生产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⑶ 收集国内外产品和技术情报,研究国内外最新动态,建立技术档案。

⑷ 与合作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进行协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研究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⑸ 制定培训计划,对“中心”内部员工和基地农户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

“中心”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凡经“中心”录用的员工均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按劳动法对员工进行安全保护,依法确保员工的利益和“中心”的利益不受侵害。

在材料库堆积的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原材料,均易存放在较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在材料库特别要注意消防问题,严禁吸烟或明火作业,同时要配备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如消防通道、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消火栓及灭火器等。

(四)拟转化、产业化的重要科技成果

根据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推广:

⑴珍贵野生食用菌的保护与开发:

对我省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广泛的考察,收集和整理,建立野生食用菌资源谱,提出我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对名贵野生食用菌如羊肚菌、白雷蘑、大杯伞等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⑵食用菌名特优新品种推广:

选择适应我省气候和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我省优良品种的使用率。

⑶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推广:

包括多品种、多模式、多层次,顺季栽培与反季节栽培相连接的综合配套栽培周年性生产技术推广。

⑷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

开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专用品种的选育,工厂化标准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以及以克服连作障碍为目标的安全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应用等。

通过对投入和产出的核算,节约成本费用,提高产出水平。

⑸食用菌产品保鲜技术及加工技术:

特别是开展对中药融合栽培基质和中药渣资源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开发,定向开发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功能性食用菌。

⑹无公害生产环境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的筛选和施用技术及生物防治技术。

(五)配套基建

建设规模约占地6000M2,包括实验室、接种室、菌种培养室、工厂化生产车间、节能温室、加工车间、产品库、原材料库等。

主要建设内容

⑴建设一、二、三级菌种的选育和扩繁制作基地,三级菌种的制作能力达到年产50万包。

⑵建设工厂化栽培全自动低温出菇房,达到年产100吨的生产能力。

⑶建设出菇菌袋培养,鲜菇收购分级,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出菇菌袋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00万袋。

表1土建投资及构成

序号

建筑物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单价(元)

估算值(万元)

1

实验室

M2

50

2000

10

2

菌种室

3

工厂化出菇车间

500

100

4

节能温室

120

24

5

加工车间

6

其它工程设施

M2 

100 

800

8

合计

170

(六)设备添置

表2新购设备投资及构成明细表

设备名称

单位

/台(套)

单价(元)

数量

运、安费

(元)

总价

(万元)

空气净化器

2200

300

10.0

自动装瓶机

55000

1400

3.2

自动接种机

(套)

1800

5.0

湿帘通风装置

65000

4000

5.5

自动挖瓶机

3900

1.0

钢构菌袋搁置架

3100

600

16000

56.0

7

双级并联制冷机组

24000

3000

95.0

高压喷雾系统

15

4.3

180

七、经费预算

总投资350万元,其中单位自筹100万元,部门配套100万元,申请其它渠道拨款150万元。

八、“中心”组建年度计划进度

根据任务要求,项目批准落实后,计划在2年内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具体实施分3个阶段:

2009.1~2009.12,前期准备工作,对“中心”建设各方面的安排进行充分调研,选择最佳建设方案。

2010.1~2010.12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安装、调试,试生产。

2010.1~2010.6对试运行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继续完善配套建设,适时进行工程验收。

九、“中心”建成后的预期成果

(一)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

根据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开展一下几方面的研究:

⑴野生珍贵食用菌的研究:

⑵食用菌优种选育的研究:

采用有性杂交、诱变选育、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育种方法,选育适应我省气候和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我省优良品种的使用率。

⑶菌种种性保持与保藏技术的研究:

通过对食用菌一级母种保藏技术的研究,保持菌种的种性和栽培性状,建立我省食用菌品种保藏中心,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

⑷一、二、三级菌种质量与检测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菌种纯度、长势、色泽、菌龄等几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完善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建立一、二、三级菌种质量保证体系。

⑸栽培技术体系的综合研究:

包括多品种、多模式、多层次,顺季栽培与反季节栽培相连接的综合配套栽培周年性生产技术研究。

⑹代料栽培综合利用的研究

代料栽培食用菌的综合利用,包括不同基物的产前、产后和转化中的生理、生化研究,特别是酶学在食用菌栽培与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⑺工厂化高产技术及其经济核算的研究

⑻食用菌产品营养成分分析、保鲜技术及加工技术的研究:

特别是开展对中药融合栽培基质和中药渣资源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定向开发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功能性食用菌。

⑼无公害生产环境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的筛选和施用技术及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菇类病毒病特征及特异性反应检测技术的研究。

(二)开放服务能力

把科技合作与经济合作相结合,要在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进出口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输出我们的专有技术,促进技术双向转移。

科技合作要为经济合作工作服务,以科技合作为纽带,推动与国内外企业界、产业界在更广泛领域的合作。

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有计划地派人出国培训和参加合作研究、邀请外国同行专家来所讲学和工作。

要加强与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合作,尽快在食用菌深加工方面取得突破。

要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参加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拓宽思路。

(三)运行管理、经济效益及自我发展能力

“中心”建成后,应用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食用菌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技术辐射带动农民共同开发,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产品的深度加工,不断扩大栽培规模,促进我省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以“中心+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经营,采取“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经营管理方法,不断开发和延伸产业链,产值和销售利润将大幅度增长,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将产生良好的作用。

在产品生产上要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实现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要充分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