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9310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文档格式.docx

”以人为本”与”持续改进”……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

危险预警、检测与应急救援体系……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1.系统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子系统,全员、全面、全过程;

动态发展管理,整体规划、分级管理(整分合),闭环管理,(信息)反馈原则

2.以人为本原理与原则:

人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人是管理系统动力(物质、精神、信息)的基本动力,

单位和个人的能级,激发人内在潜力的激励原则 

3.预防原理与原则:

预防为主原理;

事故的随机和难以预测的偶然损失原则,多因素互为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对策、法制对策)及本质安全化原则

4.强制原理与原则:

绝对服从的强制原理;

生产和其它工作服从安全的安全第一原则,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政府对企业生产中守法和执法进行监督的原则

三、系统安全理论;

*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只注重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观念,改进物的可靠性,来避免事故;

*事物都潜伏着危险因素,一般说的安全、危险是主观判断;

*危险源不可能根除,但能够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人的认识有限,不可能认识所有危险源和风险,且危险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目标是控制危险源和风险,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控制、降低伤害和损失;

安全管理

四、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

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尽量不发生;

*事故控制:

经过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的严重度和后果尽可能减小;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三节 

中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一、中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中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

形成了四级安全监督、监察管理体系;

安全检测、监测仪器、设备技术有所提高;

引入了”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理念,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总的有改进、有提高,但依然水平低、事故多、管理差。

二、中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其含义。

<

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中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就是以人为本,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它目标。

”预防为主”,主要不是在事故后去抢救、调查、处理分析,而是事前研究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预防事故发生、将其消灭在萌芽中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体现了”纵向到人”—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和”横向到边”—各职能部门,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用制度的形式明确安全管理的规定。

企业有很多规章制度,从”安全是生产的保证”的角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达到的要求;

1.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适时修订。

2.与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可操作,防止形式主义。

4.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保障落实。

5.同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特别要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 

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1.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其它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

3.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人员,做好组织及落实等本职工作

4.班组长的工作是关键。

负责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带头遵守和督促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三不违”

5.岗位工人,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安全生存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本岗位直接责任人(特种作业按规定)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设置机构和工作职责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

根据危险性大小、从业人员多少、生产经营规模大小等因素确定人员配置

*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和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

300人以上…… 

300人以下……

安全生产投入

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

适当资金…用于改进…条件,对资金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防火、通风、…设备、仪器…、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教育、培训……,其它预防及应急等

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行业还是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本质安全。

要掌握”编制”原则

1.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2.利用现有设备装置挖掘潜力,讲究实效勤俭节约的原则 

3.按影响大小、危险性大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的原则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方法。

无论是用PDCA的方法还是用5w1H的方法,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关键是落实实施和验收。

1.与生产计划同时编制;

与”三同时”、”技术改造”同时编制

2.内容、目的、实施部门、配合部门、计划完成时间、经费、编制、审批、下发……

3.验收

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

依据: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其它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

(监管人字[]123号)和<

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

(安监管字[]124号)

……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1.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规章、标准…,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安全技术…,重大事故管理、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预案编制……

(主要负责人48小时、再培训16小时)

(其它负责人24小时、8小时) 

2.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规章、标准…,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安全文化知识…,工伤保险政策、法律法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调查、处理,事故现场勘验技术,重大事故管理、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预案编制……

(48小时、再培训16小时,其它管理人员24小时、8小时)

 3.新从业人员: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方法等”三级安全教育”。

(一般人员24小时、危险性较大岗位48小时)

  4.调整岗位或重新上岗人员:

一般说的”换岗”和”复岗” 

人员的再培训

5.特种作业人员:

上岗前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考试合格、获得证书后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的范围;

操作考核及复审的周期、内容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可采用讲课、操作演练、案例研讨、学习指导、宣传娱乐等多种方法;

以及班前(后)会、安全生产例会、事故现场会、安全日活动、安全文化知识竞赛、讲座或培训班、安全画展、标语标志等多种灵活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第五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

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

劳动法>

、<

职业病防治法>

以及原劳动部颁布的<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3号令)、<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管理办法>

(10号令)、<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

(11号令) 

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

*”三同时”定义:

*”三同时”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初步设计及”劳动安全卫生专篇”、按设计要求和图纸施工、竣工验收报告及”验收评价报告”、验收审批……

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内容;

类型:

定期检查、日常检查、专业检查、综合检查……

内容:

硬件——设备设施、安全仪器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救护防护设施及用品、通风除尘设备设施、作业现场……;

软件——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检测报告、统计资料……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方法:

常规(传统)检查、检查表、仪器设备检查、体系审核……

*程序:

检查准备、检查实施、分析判断、处理——”隐患整改书”、”不符合报告”、复查确认(关闭)……

*”分级”……

第七节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一、 

特种设备的范围;

需了解——略

二、特种设备的使用、检测等安全管理规定。

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略

*使用:

使用前注册登记,使用中制定并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技术档案管理、操作规程、常规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检验、应急措施、报废处理……

*检测:

定期向当地监督检验机构申请检验(设备及安全装置),及时更换安全检验报告中的有关内容,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禁止使用……

第八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按防护部位分:

头部、面部、手部、脚部用品……等

按用途分:

防坠落用品、防触电、防机械外伤、防酸碱……、防尘、防毒、防噪声、防辐射……等用品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选用依据: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1651—1989)

选用原则:

根据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根据作业环境、劳动强度、有毒有害因素的情况;

安全、舒适、方便、美观

发放依据:

根据<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用)>

(国经贸安全[]189号)规定的116个典型工种的配备标准发放

发放要求:

免费提供;

特种防护用品需到定点或生产单位购买有”三证”(许可证、合格证、鉴定证)的产品;

安全管理部门验收检查;

员工会检查、使用、保养;

及时更换、报废;

档案…

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前外观检查,有无缺陷损坏、组件是否严密、是否灵活、对有害因素的防护效能……;

*在性能范围内、不得超限使用;

*未经国家指定、监测认可的和检测达不到标准的不得使用;

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

*严格按照<

使用说明书>

正确使用;

第九节 

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概念:

国家经过立法手段保证实施的,对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含职业病) 

的职工或遗属提供补偿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原则:

强制实施的原则;

无责任赔偿原则;

个人不缴费原则;

损失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资格和待遇给付;

*区分”工伤”、”视同工伤”和不得认定为”工伤”

*待遇:

医疗待遇、工伤津贴、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抚恤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葬补助金、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每一项都有具体标准)

三、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

范围:

用人单位——中国境内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职工(雇工)——与企业(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另规定

四、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预防的关系。

1.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2.保险基金的组成和征收办法有利于工伤预防

3.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4.实行安全生产奖励机制

5.工伤保险机构开展事故预防的教育、宣传、咨询

第三章 

安全评价

第一节安全评价的分类

一、安全评价的分类;

1.预评价

2.验收评价

3.现状综合评价

4.专项安全评价

  二、安全预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项目建设前,根据可研报告内容,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度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三、安全验收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

对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情况检测、考察,查找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  

  四、现状安全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或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在用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综合的安全评价

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危险辨识、量化安全状况参数;

对可能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事故模拟、预测影响范围、分析最大损失及事故概率;

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出评价报告

  五、专项安全评价的概念及内容。

针对一项活动或场所,针对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的专项安全评价。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评价风险等级,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危险化学品评价属于专项评价

第三章 

安全评价的程序

一、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

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与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二、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现场勘察、明确评价对象、范围,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资料,收集工程项目有关资料;

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途径及变化的规律;

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对事故可能性、严重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消除、削弱危害的技术、管理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的建议;

安全评价

第三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及辨识方法;

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3861—1992)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分为”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等6大类37小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分为”物体打击”等20类

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法:

对照经验法;

类比法;

2.系统安全分析法: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因此,要全面有序,防止遗漏(平面图、流程、管理…)

二、安全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按流程:

工艺流、生产流、物流、人流……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

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

(P57)

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

定性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

2.推理过程分类法:

3.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

事故致因因素安评法;

危险性分级安评法;

事故后果安评法

其它

二、常见安全评价的方法。

安全检查表方法(SCA);

危险指数方法(RR);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I);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事件树分析(ETA);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定量风险评价法(QRA)……

安全评价报告

一、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概述(评价依据、建设单位情况、工程项目情况);

生产工艺简介;

评价方法简介和评价单元确定;

定性、定量评价及结果分析;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评价结论

二、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封面;

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著录项;

目录;

编制说明;

前言;

正文;

附件;

附录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中国国家标准<

(GB18218—)也有类似的阐述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

依据<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1990),用GB18218—标准对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的危险物品特性及临界量进行辨识和计算。

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的有关数据和计算公式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一、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采用<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

提出的评价方法 

(P80—85)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宏观的监控与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仿真和计算机通信等高科技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