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930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4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1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

第三章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分析17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23

第五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25

第六章建设方案31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54

第八章劳动安全、消防与节能59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65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70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2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77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88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

某室内滑冰馆建设工程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单位:

某文体广电局

项目负责人:

某(局长)

建设规模:

该项目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60平方米。

其中主场馆11200平方米,附属用房5000平方米,辅助工程560平方米。

场区道路及停车场6000平方米,场区绿化3000平方米。

购置制冰设备和铺设制冷管道。

建成国家冰上训练基地。

建设地点:

某温泉街。

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979.09万元,申请国家投资3183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自筹796.09万元,占总投资的20%。

建设年限:

2年

一、某概况

某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8′——121°23′,北纬46°39′——47°39′,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某东邻呼伦贝尔市所辖扎兰屯市和兴安盟扎赉特旗,南至兴安盟科右前旗,西与蒙古国接壤,北和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自治旗毗邻。

东西长142公里,南北长118公里,总面积7408.7平方公里,辖区内中蒙边境线长93.434公里。

全市人口5.6万人,由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13个民族组成,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某前身是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一个建制镇,1992年12月5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某经济开发区,实行计划单列,1996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市。

市辖白狼、五岔沟、天池三个镇和温泉、新城、林海三个街道,辖区内还有66056部队、某森工公司、五岔沟林业局、白狼林业局等县团级单位。

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9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79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250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100万元。

是兴安盟旅游业的龙头,先后荣膺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市、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国家“兴边富民”重点市和自治区革命老区,并跻身于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二、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某城市总体规划》;

(4)《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GB19079);

(5)工业与民用建筑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要求;

(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2、编制原则

(1)适用安全,经济合理,节约资源,有利发展。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3)既有建筑在条件许可时,可利用其改建、扩建。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3、编制范围

本项目编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功能与利用分析、建设方案、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

三、项目概况

1、建设地点

该项目拟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某温泉街五里泉南,加油站北实施。

2、建设规模与目标

该项目为某室内滑冰馆,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60平方米。

其中主场馆11200平方米(冰面总面积5596平方米)。

附属用房5000平方米,包括裁判休息室、办公室、抽签室、接待厅、消防控制室、音控室、广播室、扫冰车库、融雪室、商品部、餐厅等;辅助工程560平方米,包括锅炉房、制冷机房、消防泵房。

场区道路及停车场6000平方米,场区绿化3000平方米。

购置制冰设备和铺设制冷管道。

建成国家冰上训练基地。

3、主要建设条件

(1)项目符合某城市发展规划。

本项目拟在某温泉街进行建设。

某政府已批准该项目列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2)市场容量大。

发展冬季旅游已成为某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已成为促进某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项目。

冰雪体育旅游是某独特的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将为体育产业拓展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旅游业提供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动力。

(3)城市依托条件好。

本项目公用工程和后勤服务基本依托某温泉街,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节省投资。

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979.09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3183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自筹796.09万元,占总投资的20%。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1所示。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占地面积

30000

2

建筑面积

16760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3979.09

4

资金来源

万元

3979.09

4.1

国家投资

万元

3183

4.2

地方自筹

万元

796.09

5

旅游人次

万人次/年

100

其中滑冰人次

人次/年

10

6

营业收入

万元

1696

7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112.95

8

利润总额

万元

760.20

9

财务内部收益率

14.52

10

投资回收期

7.92

11

盈亏平衡点

23.44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冰雪旅游的特点

冰雪旅游是以冰雪与气候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体育旅游和冰雪观光为主要旅游形式的度假旅游,即以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为内涵,以冰雪观赏为外延,具有很强的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刺激性。

对旅游者而言,冰雪旅游是以户外运动、冰雪观赏、健体强身、回归自然、增长阅历与知识、寻求异质文化享受为主要旅游动机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对旅游经营者而言,冰雪旅游是以气候旅游资源—冰雪资源为依托和主要旅游吸引物,以“六大要素”综合服务为主要内涵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

冰雪旅游是“冬季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在夏季开展室内滑冰运动,则将为某的运动休闲旅游增添更多的内涵和亮色,

(1)冰雪文化博大精深。

冰雪旅游是文化含量很高的一种旅游形式。

所谓冰雪文化是指人们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生活,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采取的或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

冰雪文化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其存在条件,人们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创造着独特的文化情境和模式,并形成北纬40°线以北辽阔的文化布局。

从文化形式和文化形态上看,冰雪文化内容丰富,繁杂,并具有很大的跨度。

(2)观赏性与参与性兼备,静态观赏与动态参与相结合。

对于生活在北方以外的旅游者而言,特别是在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茫茫林海、皑皑白雪、蜿蜒起伏的山地、零下15—30℃左右的低温,构成了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对于久居都市、生活在快节奏环境下的现代人而言,参与冰雪旅游需要凭借勇气、体力和技巧,利用专用器具和场所,完成一定的运动过程,并借此达到健体强身、检验和锤炼自我、放松身心的目的。

(3)回归自然,陶冶情操,增强环保意识。

参与冰雪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方式,滑雪旅游者置身林海雪原,可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玉洁冰清”的冰雪环境,可净化自我,陶冶情操,促使人们正确认识人生。

(4)内涵丰富,外延范围广阔。

冰雪旅游者在参与滑雪运动、冰上运动的同时,还有观光、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为,如游览冰雕雪塑和参与冰雪旅游节庆活动。

除滑雪场、冰雪馆、滑冰场、以及冰鞋雪具、缆车索道及其他专用设施外,资源依托还应包括冰雪旅游接待地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

某的温泉文化、民俗风情等均为冰雪旅游中不可或缺的旅游吸引物。

(5)客源市场稳定发展,游客再访率高。

由于冰雪旅游需要特定的环境气候条件,冰雪旅游接待地存在着广义上的不可替代性,即垄断性。

就中国国内客源市场而言,近程市场与中、远程市场均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冰雪旅游者,特别是近程冰雪旅游者,受其特殊旅游动机支配,会在整个冬季多次重复自己的旅游行为,再访率高。

在客源市场的总量上,冰雪旅游客源市场表现出典型的动态特征,随着年龄的变化,在一部分老年冰雪旅游者退出的同时,新的一代冰雪旅游者随之加入,周而往复。

2、冰雪旅游发展现状

(1)世界冰雪旅游现状

从海外冰雪旅游现状看,雪上运动是主要构成要素,冰上运动是重要的补充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滑冰、冰上芭蕾舞、冰壶、冰球等均相当普及。

在冰雪旅游活动中,作为主题旅游吸引物,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主要表现在冰上运动、冰上游乐与冰雕艺术展示方面,而冰雪资源又是难以分割的整体,具有相互烘衬的作用。

滑雪旅游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中极具发展前景的冬季旅游项目。

欧洲和北美是滑雪旅游发展建设最成熟的地区,10%以上的冬季旅游者参与滑雪运动。

世界滑雪人口约在2亿人左右。

2000年,世界著名滑雪胜地奥地利所接待的滑雪旅游者在该国各滑雪场共留宿1.13亿夜次,据该国经济研究所的测算,滑雪旅游所带来的外汇收入约合850亿先令,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42.5%。

国外的冰上运动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900年的挪威,那时,猎人们已经可以利用原始的“冰鞋”--兽骨在冰面上与猎物一决高低了。

这一溜滑技巧逐渐传至欧洲其他国家,铁制冰刀逐步代替了兽骨,真正意义上的冰上运动开始形成。

1842年,第一座室内人工冰场在伦敦开放,滑冰运动不必等到冬季进行,使这项运动得到了迅速地普及与推广。

1829年,由欧洲和美洲的13个国家组成国际滑冰联盟,自此,滑冰成为国际性的一种体育运动赛事和大众型的体育运动。

目前,冰上运动及冰上赛事主要包括:

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以及冰上舞蹈等。

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除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冰场外,室内冰场亦十分先进,四季可用,冰上运动十分普及。

另外,冰壶作为一种冰上娱乐活动,受到中、青年人的青睐,与保龄球运动相似,国外一些国家经常举办冰壶赛事。

冰上运动为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世界滑雪旅游发展的总体现状是:

滑雪已成为大众化的冬季体育活动项目,老、中、青、少踊跃参与;传统的滑雪旅游接待地不断完善设备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新的滑雪旅游接待地瞄准客源市场需求,推出不同档次的滑雪场;供求关系更加合理,价格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经营冰雪旅游的旅游接待体系已经形成,专项旅行社特色明显;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提供了诸多便利,为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滑雪设施的管理日趋完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中国冰雪旅游现状

从资源依托条件看,中国是亚洲具备建设滑雪场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滑雪运动的发展历史也要比其他亚洲国家悠久,中国唐朝已经有“在北方的邻国有一个驾乘木马的民族”等记述,《山海经》中也有滑行等记述。

但真正意义上的滑雪旅游则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初期,“滑雪旅游”才初见端倪。

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国家旅游局首次将“冰雪风光游”列为中国14个专项旅游产品之一,由此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冰雪旅游开发的序幕。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开发冰雪旅游的“滩头阵地”。

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中国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发、滑雪旅游接待地建设、滑雪旅游产品的设计均有了长足的发展,滑雪旅游的产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逐渐显露。

冰雪旅游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亦不断得到扩展。

冰雪旅游从以冰雕雪塑为主题的冰雪观光,迅速向以滑雪运动为主题的冬季旅游转化,中国著名滑雪场包括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