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911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津蓟高速20合同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4本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18cm厚石灰稳定土底基层1132㎡

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08323㎡

18cm石灰粉煤灰土20024㎡

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19521㎡

4cm改性玄武岩细粒式沥青砼733311㎡

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11826㎡

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594712㎡

25cm厚水泥混凝土面板7470㎡

18cm厚钢纤维砼12070㎡

二、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进场方法:

1.拟投入本路面工程施工的300人和机械及试验设备106台套,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组织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临时征地、场地硬化、电力增容、驻地等项建设,同时对各种路面材料进行样品采购、试验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后组织进场。

同时组织导线和高程测量、沿途水准点布设,路床的整修碾压,为底基层开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设备未进场前,完成设备砼基础的施工,并按照业主的工期要求陆续组织汽车调运设备进场,并一次吊装到位。

2.拟用于本工程的主要设备见附表3。

3.主要材料的采购运输和数量:

工程材料严格按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采购,考虑到蓟县山区矿藏比较丰富,地材品种较为齐全,如业主无特别指定,石灰、粉煤灰、砂、砂砾、碎石、水泥采用就地取材的原则,主要从蓟县采购,路面上面层玄武岩碎石从河北省承德地区采购。

运输方法依赖于汽运。

主要工程材料如下:

A、底基层、基层用碎石:

186372m3,粉煤灰:

3835m3,生石灰:

4028t,水泥:

16690t,砂59601m3。

B底面层、中面层、表面层、水泥面板路面碎石

玄武岩25795m3,路面碎石56879m3,矿粉16882t,中粗砂53027m3,石屑37350m3,改性沥青5169t,普通石油沥青11485t,水泥1595t。

三、施工总体部署及施工进度计划

1、总体布置

我公司为保证在13个月计划时间内完成此项工程,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本工程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和“责、权、利”三结合的管理进度,中标后组建津蓟高速公路第2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进行科学管理,协调组织,密切配合。

项目部上上下下责任到人,权利到位,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人员具体安排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徐鹏志(工程师)负责工程项目全面事务

总工程师李健(高级工程师)负责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质检工程师刘建民(工程师)负责工程质检工作

张可欣(工程师)

汪少营(工程师)

计划工程师常小兰(高级经济师)负责工程计量、计划合同管理工作

试验工程师王兆军(工程师)负责工程试验工作

刘伟(工程师)

道路工程师李洪刚(高级工程师)负责路面工程施工工作

徐文海(工程师)

樊大志(工程师)

沙春义(高级工程师)

栾红霞(高级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张学立(工程师)负责机械施工管理工作

李宗强(工程师)

项目经理由徐鹏志担任,负责全面工作,项目管理层设“四部二室”,即:

工程技术部、质量监控部、合同管理部、机械物资部、财务室和综合办公室。

作业层分设石灰稳定土施工作业队、石灰粉煤灰土施工作业队、石灰粉煤灰碎石施工作业队、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队、水泥砼施工作业队、沥青砼施工作业队、粒料拌和站等。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详见附表1)

考虑施工现场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环境诸多因素,施工驻地设在K87+000处,沿途临时占地50亩作为料场和拌和厂用地。

其中底基层、基层拌和厂设在K80+000处,占地30亩;

沥青砼拌和厂设在K87+000处,占地20亩。

2、劳动组织准备

我项目部根据工程规模大小、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本项目重点工序部位为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工序、石灰粉煤灰碎石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序以及沥青砼面层工程工序。

为此我公司根据上述工序层次按顺序将施工作业队伍划分为2个作业组,定员100余人,保进度,创质量。

整个项目部拟配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30余人,施工技术工人80余人,民工队伍100余人,预计工程施工高峰期达300人以上。

3、施工进度计划

我公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施工经历以及公司雄厚实力,我们有信心在13个月内圆满完成该项目工程建设。

在工程安排上,我们把整个工程按照工序先后实施总体顺序作业、分布流水作业、局部平行作业三种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使工程做到有章可循,合理节约。

具体安排如下:

分部工程项目开工日期完工日期

基础设施配套2002年9月1日2002年9月30日

底基层2002年9月15日2003年6月20日

其中2002年10月15日至2003年4月15日为备料

基层2003年5月1日2003年8月31日

沥青砼下面层2003年7月1日2003年7月31日

沥青砼中面层2003年8月1日2003年8月31日

沥青砼上面层2003年9月1日2003年9月25日

水泥砼面板2003年8月10日2003年9月10日

小构件预制2002年9月1日2002年11月30日

小构件预制安装2003年4月15日2003年8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重点工序施工尽量减少雨季不利季节的影响,做到确保工程质量。

否则将采取雨季防护、防汛等保证措施。

四、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准备

工程开工前及时做好驻地建设和场区场地硬化工作,做到保证“三通一平”,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奠定基础。

2.施工平面布置

2.1临时道路:

除考虑1KM临时便道以外,我公司拟充分利用原有乡村道路及原有路基施工便道作业。

2.2临时电、水设置:

生活用电采用当地电力设施,工程用电拟采用已有电力设施与发电机发电配合使用;

工程用水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水质,生活用水采用就近引水或打井的方法解决。

3.测量与试验:

3.1开工前依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控制点和相关资料对控制点进行复测并进行中线恢复测量,固定线路控制点,中桩加密,直线段每20米设置一个中桩,曲线段15米设置一个中桩,特别是在桥梁及结构物处增加布设控制点及水准点。

测设过程中如发现疑问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核准,线路测量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后作为测量依据。

3.2临时水准点测设,一般100米设一处临时水准点加固并保护,统一编号,定期复测。

3.3全线控制点,水准点标志、有水泥混凝土加固定期复测并做好各点之记录,复测后将复测结果及平差结果及时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认可。

3.4组建中心试验室,组建土工试验室,配置满足施工需要的常规仪器设备和试验工程师,在施工前陆续配齐并调试完毕,保证工程进行期间正常运转使用,对工程所用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抽检,承担施工配合比设计,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检测项目和频率开展施工中的检验抽查工作。

五、路面工程施工方法:

1.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

1)准备工作

(1)准备下承层

当石灰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在道胎上进行路拱度整修,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

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石灰稳定土层。

(2)备料

①集料。

采备集料前,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并在预定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采集集料,不宜分层采集,不应将不合格材料采集在一起。

如分层采集集料,则应将集料先分层堆放在一场地上,然后从前到后(上下层一起装入汽车),将料运到施工现场。

料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清除。

对于塑性指数小于15的粘性土,机械拌和时,可视土质和机械性能确定土是否需要过筛。

人工拌和时,应筛除1.5cm以上的土块。

②石灰。

石灰选在公路两侧宽敞而邻近水源且地势较高的场地集中堆放。

预计堆放时间较长时,应用土或其它材料覆盖封存,石灰堆放在集中拌和场地时,宜苫盖防止雨水侵蚀。

石灰应在使用前7~10d充分消解。

每吨石灰消解需用水量一般为500~800kg。

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过干飞扬,但也不能过湿成团。

消石灰宜过孔径10mm的筛,并尽快使用。

③材料用量。

根据各段石灰稳定土层的宽度、厚度确定压实系数(换算为压实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集料质量。

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和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根据石灰稳定土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容量及石灰剂量,计算每平方米石灰稳定土需用的石灰质量,并计算每车石灰的摊铺面积,如使用袋装生石灰粉,则计算每袋石灰的摊铺面积。

计算每车石灰的卸放位置,即纵向和横向间距,或计算每袋石灰的纵横间距。

2)运输及摊铺

(1)运料

运料时,要注意:

对预定堆料的下层在堆料前先洒水,使其湿润。

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

集料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料按计算的距离(间距)卸置于下承层中间或上侧。

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

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

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宜只提前1~2d;

在同料场集料做石灰稳定土时,如路肩用料与稳定土层用料不同,应采取培肩措施,先将两侧路肩培好。

路肩料层的压实厚度应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2)摊铺集料

在摊铺集料时,应注意:

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

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可参考下表的值;

在摊铺集料前,应先在未堆料的下承层上洒水使其湿润,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

摊铺集料应在摊铺石灰的前一天进行。

摊料长度应与施工日进度相同,以够次日加石灰、拌和、碾压成型为准。

用平地机或其它合适的机具将集料均匀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按规定保证路拱度。

摊铺过程中,应注意将残留的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

如集料中有较多土块,亦应进行粉碎;

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看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松铺厚度=压实厚度×

松铺系数)。

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3)摊铺石灰

摊铺石灰时,如粘性土过干,应事先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略小于最佳值。

细粒土宜闷料一夜;

中粒土和粗粒土,视细土含量的多少,可闷1~2h。

在人工摊铺的集料层上,用75马力推土机进行初排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密实度。

然后,按计算的每车石灰的纵横间距,用石灰在集料层上做卸置石灰的标记,同时划出摊铺石灰的边线,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将卸置的石灰均匀摊开。

石灰摊铺完后,表面应没有空白位置。

量测石灰的松铺厚度,根据石灰的含水量和松密度,计算石灰用量是否达到含灰剂量。

3)拌和与洒水

(1)集料应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拌和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

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除直接铺在土基上的一层外,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拌和应适当破坏(约1cm左右,不应过多)不承层的表面,以利上下层粘结。

通常应拌和两遍以上(如使用的是生石灰粉,宜先用平地机或多铧犁紧贴下承层表面翻拌一遍。

直接铺在土基上的拌和层也应避免“素土”夹层。

(2)在拌和过程中,及时检查含水量。

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洒水,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视土类而定可大1%左右)洒水车距离应长些。

水车起洒处和另一端调头处都应超出拌和段2m以上。

洒水车不应在正进行拌和的以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过大。

拌和机械应紧跟在洒水车后面进行拌和。

尤其在纵坡大的路段上更应配合紧密,减少水分流失。

(3)在洒水过程中,人工配合挑拣超尺寸颗粒,清除粗细石料“窝”,以及局部过湿之处。

拌和完成的标志是:

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石料“窝”,且水分合适均匀。

(4)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大的粘土时,由于粘土难以粉碎,宜采用两次拌和法。

即每一次加70%~100%预定剂量的石灰进行拌和,闷放一夜,然后补足石灰用量,再进行第二次拌和。

4)整形与碾压

(1)整形

平地机整形。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宜用推土机初排压后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

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

用人工拉线进行精整后,轮胎压路机稳压1~2遍。

(2)碾压

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

1%时(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立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

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的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一般需6~8遍。

压路机的方式同路基碾压。

碾压过程中,石灰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如表面水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它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

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留待铺筑面层时处理。

5)养生

(1)石灰稳定土在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

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d。

养生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洒水、覆盖砂、低塑性土或沥青膜等。

在养生期间石灰土表层不应忽干忽湿,应在养护期内长期保持潮湿状态。

(2)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石灰稳定土层上,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在采用覆盖措施的石灰稳定土层上,不能封闭交通时,应限制车速不得超过30km/h。

如石灰稳定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石灰稳定土碾压完后,可以立即在上铺筑另一层石灰稳定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

6)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采用对接形式。

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

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

拌和机械及其它机械不宜在已压成的石灰稳定土层上调头。

如必须在上进行调头,应采取措施(如覆盖10cm厚的砂或砂砾)保护调头部分,使石灰稳定土表层不受破坏。

(2)纵缝的处理

石灰稳定土层的施工应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一般情况下,纵缝可按下述方法处理。

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在铺筑另一幅时,或在养生结束时,拆除支撑木(或板)。

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施工工艺见表5施工工艺图框1。

2.二灰土底基层施工

二灰土底基层采用厂拌法与摊铺机铺筑相结合的方法施工。

1)材料要求:

本分项工程符合本工程图纸及《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并在开工前将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材料试验报告呈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验收,作为开工报告的组成部分。

⑴石灰:

石灰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每吨石灰消解用水量500~800公斤,但不得过湿成团,石灰的各项检测指标满足Ⅲ级以上石灰标准及《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

⑵粉煤灰:

所使用的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大于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超过20%;

粉煤灰的比面积宜大于2500cm2/g,施工中干粉煤灰和湿粉煤灰都可以使用。

将粉煤灰运至指定路段或指定场地堆放,运输及存放期间要保证粉煤灰有足够的含水量,防止飞扬,湿粉煤灰的含水量不宜超过35%。

使用时将凝固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筛,同时清除有害杂质。

⑶土:

采用塑性指数15~20的粘性土,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考虑厂拌法施工不予采用。

⑷水:

人畜可饮用的水。

2)施工方法:

施工放样:

测量人员分两组作业,一组用经纬仪放出中间带边线,每10米钉一根钢钎,用皮尺从中线桩延中线的垂直方向量测出路边线,打石灰点,每10米打一点,点连线再打出铺筑边线,与些同时,另一组用水准仪在已钉好的钢钎上,给出设计高程,以便挂钢丝。

上述两组作业完毕后,把钢丝挂在已给定标高的钢钎上。

二灰土的施工采用厂拌方法及摊铺机摊铺方法施工,将土、石灰、粉煤灰用装载机装入料斗仓。

操作人员按照试验室所给的筛分比进行上料拌和,计量控制在试拌时通过下设的变速皮带可调节开口进行调整。

试验人员到拌和厂对第一次出料进行检测,再由操作人员进行调试,使其符合设计的集料级配和混合料组成比例后,拌和机才开始满负荷正常作业,由拌缸流出的拌合混合料先进入临时贮料仓,这时运输车将自行停到装料位置,打开自动开启闸门将贮料仓内混合料卸到自卸汽车上,再运到施工现场。

运送、摊铺混合料:

自卸汽车将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后,倒行驶入作业段,这时摊铺机已行至作业段起点位置。

摊铺机的工作位置:

F18C、BB681型摊铺机熨平板全宽12米,为保证施工平整度用两台摊铺机同时进行,纵向接缝尽量控制在路中线上。

摊铺机的熨平板下部依据测量人员给定的设计高程(内含松铺系数值)垫上木方,电脑调控已提前接通好,传感杆搭在已经挂好的钢丝上,准备就绪后,自卸汽车倒行由施工人员引至摊铺机料半前将混合料卸至到料斗中,摊铺机开动搅拌叶将混合料充分填满铺料斗中,再推动自卸汽车前行开始铺料,摊铺作业的行进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1.5米。

二灰土及二灰碎石大面积施工前先在施工段落内选择一处不少与200米的路段做一段试验段,以便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碾压遍数、平整度、压实度、横坡度等指标,并将试验段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每隔20米测量一边横坡。

在摊铺机进行作业的过程中,配有两名施工人员对铺筑过的路段如有个别拌和不均和孔隙大的地方进行处理。

前后两台摊铺机的距离控制在5-8米之间。

碾压工序分为三步进行:

初压:

采用XT260及CP27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1.5km/h,碾压方式为:

纵向前行碾压约80米,倒车延原轮迹回压,在成型路段横向错后部一个胶轮宽度,再向前碾压,试验段地处直线路段,横向碾压由靠路肩一侧向路中心部位碾压。

碾压遍数为两遍。

复压:

采用YZC12振动式压路机加振上路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2km/h以内,碾压方式为:

纵向前行碾压至离初压路头约2~3米时,倒车延原轮迹回压,在成型路段横向错光轮1/2宽度,再向前碾压,碾压路头保持错位1~2米,试验段地处直线路段,横向碾压由靠路肩一侧向路中心部位碾压。

终压:

采用瑞典DYNAPACCC422双光轮振动式压路机加振上路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2km/h以内,碾压方式为:

纵向前行碾压至离复压路头约1~2米时,倒车延原轮迹回压,在成型路段横向错光轮1/3宽度,再向前碾压,碾压路头保持错位1~2米,试验段地处直线路段,横向碾压由靠路肩一侧向路中心部位碾压。

碾压工作完成的压路机,陆续停到后部已成型的路段,以待新的作业。

3)接缝处理:

纵向接缝:

⑴在纵向搭接时,用人工将纵向宽度为15cm的二灰土混合料清除边线刨直,随摊铺机前行搭铺。

搭铺时,新铺路面在已铺筑完毕的路面横向搭铺5~7cm。

⑵由于路段不长,我部用人工将此段的二灰土刨除,宽度约为15cm,再进行搭铺。

横向接缝:

此种接缝处理用于搭接已经碾压成型的路段继续摊铺作业,先由测量人员用皮尺和石灰,在需接缝部位,延中线的垂直方向打出一条直线,直线长度为摊铺机的铺筑宽度,再用人工将石灰线以外的二灰土刨除,在石灰线内用高度为6cm,宽度为10cm的木方,摆至在石灰线的内侧,此木方的高度为二灰土的松铺高度差,摊铺机倒行摆正机体,把熨平板放在木方上,开始准备前行铺料。

接缝处的碾压方式:

纵向接缝处的碾压,首先用YZC12振动压路机对此处进行加振碾压一遍后,再按正常的碾压顺序进行全作业面的碾压。

横向接缝处的碾压,首先用YZC12振动压路机对此处路段进行横向碾压,压路机至于已成型路段,前光轮搭到新铺路面上,进深30cm进行加振碾压一遍后,向新铺路面再进深错轮30cm进行加振碾压,以此方式进行碾压,直至YZC12的前光轮全部至于新铺路面后,再按正常的碾压方式进行全作业面的碾压。

4)养生:

洒水车在前道碾压工序进行第二路段时,对第一路段进行洒水养生,按洒水车的喷水宽度排列式洒水养生,洒水车的行进速度定为5km/h,洒水遍数为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增减,一次作业完毕后停靠于后部已成型的路段,待第一路段表面干燥后,再洒水一遍,以此方式向前推进作业,这样就使得二灰土的表面基本上保持湿润状态,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施工工艺见表5施工工艺图框2。

3.二灰碎石基层施工

二灰碎石基层根据本工程投标文件要求采用厂拌法与摊铺机铺筑相结合的方法施工。

本分项工程符合本工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所使用的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大于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