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8146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

《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初三化学实验精选 1Word下载.docx

(2)若用乙装置测定CO2的质量(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该实验设计中的缺陷是(答一点即可)。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

资料:

部分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OH–

Cl-

CO32-

SO42-

Ca2+

Mg2+

Fe3+

Cu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溶液M中的溶质是。

崇文

32.(8分)小明同学从资料中得知,金属过氧化物常用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

(1)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得知:

①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氧气;

②过氧化钠与水、盐酸等物质反应也能生成氧气;

③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

(2)小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氧气。

①设计A、B装置的目的是为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

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HCl,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②为了确定CO2与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要进行验证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

③能够证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小明提出猜想:

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

请你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该白色固体可能是,请依据你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3.(6分)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甲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可知废液中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提出问题】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两种盐的溶液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

【实验设计】小方用氯化钙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无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呈红色

呈碱性的物质可能的组成成分是

(几种情况请写全)。

(5)若甲实验改成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乙、丙实验不变。

当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另一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澄清并为无色。

则废液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是。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大兴

32.(5分)用固体草酸(化学式为H2C2O4·

2H2O)可以制取CO(CO难溶于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H2C2O4·

2H2O△CO↑+CO2↑+3H2O。

(1)若要制得纯净干燥的CO,可将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中的两个装置,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

所盛药品依次是、。

(2)右图所示装置用于获得均匀稳定气流。

下列对其原理分析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该装置也可用作暂时储存少量气体的储气装置

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该装置纯度不会受影响

实验中的HCl气体需要稳流,可直接将该装置连入实验中

当两活塞的开启大小一致时,从Y端流出气流的大小受装置中两液

面差的影响。

打开活塞时,由X端进入的不稳定气流靠漏斗内液面的升降调整压强大小而被缓冲

33.(7分)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

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碳酸钠的俗名是。

(2)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你的猜想是

(3)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

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5)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东城

32.(7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

图中的a、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

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

(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浓盐酸

④稀盐酸⑤澄清的石灰水⑥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

(所选的试剂均用序号表示)

⑴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试剂为,丙中试剂为。

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说明甲装置中反应是充分的。

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⑵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②或④,关闭活塞(填写序号,下同),打开活塞,再经过丙装置后即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此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33.(7分)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

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

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

(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 

(2)经过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设计】

(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目的

现象结论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

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知识拓展】

⑸若将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0%B.15%C.20%D.30%

房山

足量的

H202溶液

32.(5分)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可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称为“化学多米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试管中均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B、D中分别观察到的现象:

B中:

D中:

(4)检验E装置中气体的方法是。

33.(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A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写出实验中K2处于关闭状态下打开K1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实验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液体呈

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

酚酞、水和,还含有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

同学

们猜想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猜想】废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是:

A.只有氢氧化钠B.只有碳酸钠C.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猜想。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

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

【结论解释】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确切的结论。

(右图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填序号)

【表达与交流】请你分析他们能得出确切结论的理由

丰台

32.(5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时地冒出一些气泡,他们为了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甲同学在用木棍搅动水田中的淤泥,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的气泡上方,收集气

体,如此重复几次后集满了两瓶气体。

(2)乙同学将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玻璃片移开少许,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反复振

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有;

然后移开玻璃片,立即用燃着的

木条靠近瓶口,剩余气体燃烧起来,他认为该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甲烷的存在,原因

(3)为了验证这种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丙同学

把另一瓶气体组装为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旋开活塞放水到集

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的尖嘴处,气体燃烧起来。

紧接着的操作、现象和判断是:

①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

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碳元

素;

②。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

(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为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小组同学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进行后续研究。

33.(8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

市场上出现

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

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

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

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氢氧化钠固体④铁粉

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

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理由是

(4)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与解释

实验1

初步判断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该样品为白色固体。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形成白色浑浊液体,

试管壁发热。

结论与相关反应方程式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过滤实验2所得液体,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溶液变浑浊。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将滤渣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活动反思】

(5)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某同学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直接取原固体滴加酚酞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是否含有该物质,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海淀

33.(6分)某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

市售纯碱样品常混有氯化钠杂质。

资料卡: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市售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夹持装置已略去)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称量5.5g市售纯碱样品放入烧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从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④缓缓鼓入一定量的N2;

⑤称量B瓶及溶液的质量,发现增重2.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鼓入一定量的N2的目的是。

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换成浓盐酸,测试的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5)若用与上述实验反应原理不同的实验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原理。

门头沟

32.(5分)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可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A装置中的试剂足量,B、C、D中的试剂少量):

(1)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下,A中的反应方程式是。

(2)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C中开始和后来观察到的现象是。

(4)D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5)E中的现象是。

33.(8分)小明来到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五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想这五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

请你用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理:

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明猜想:

这五瓶NaOH溶液可能全部变质了,也可能。

通过查资料,小明知道:

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表中有横线的格。

现象

取第一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由无色变红色

取第二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白色沉淀

取第三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全部变质

取第四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放出

取第五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叙述整个过程出现的现象)

部分变质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石景山

33.(7分)实验课上,老师从碳酸钠、碳酸氢钠、食盐、氢氧化钠、碳酸钙、淀粉六种白色固

体中取出三种,从碘和高锰酸钾两种紫黑色固体中取出一种,让实验小组同学进行鉴别。

【相关资料】

①淀粉:

难溶于水。

②碘:

难溶于水;

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紫红色。

③碳酸钠、碳酸氢钠:

均易溶于水,水溶液均呈碱性;

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浑浊现象;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验证】

⑴实验小组同学实验验证过程如下,请填写相关内容:

①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四种固体,再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

固体均溶解,一支试管内溶液呈紫红色,其余三支试管内溶液均为无色

紫黑色固体是

白色固体一定不是

②向无色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白色固体之一是:

食盐

③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未被检验出的两种白色固体,再分别加入

一支试管内出现浑浊

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⑵通过上述实验过程,还有一种白色固体不能确定,请你设计检验第三种白色物质的实验方案。

顺义

32.(6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下图为一碳化学的一种简易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高炉尾气中的水蒸气与甲烷催化重整得到合成气,化学方程式为。

(2)课外小组的同学从上述流程中收集到一瓶“合成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研究(已知高温条件下,甲烷和氧化铁反应生成CO2和H2O,3H2+Fe2O3

3H2O+2Fe),以确定“合成气”的成分。

①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氢氧化钠颗粒,其作用是。

④实验测量D和E的质量反应后分别增加9.0g和8.8g,推测原混合气体的组成为(假设混合气在C装置中反应完全)(填字母)。

A.CO、H2、CO2B.CO、H2、CH4C.CO、H2、CH4、CO2D.CO2、H2、CH4

33.(5分)实验室里,试剂瓶的标签常因脱落或被腐蚀而丢失,现有失去标签的6瓶溶液,可能是NaCl、Na2CO3、NaOH、CaCl2、Ca(OH)2、HCl、CuSO4七种物质中的六种,老师将它们编号为A、B、C、D、E、F,让同学们鉴别这六种物质,请你参与下列鉴别过程。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观察各种溶液的颜色,其中C瓶为色,是硫酸铜溶液。

(2)做两两混合实验,E与其他四种物质混合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A

B

D

F

E

无现象

无色气泡

由此实验确定E是(写化学式),还能确定。

(3)若只用酚酞试液,进一步确定另外三种物质的成分,你的实验设计是(填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通州

33.(8分)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氢、氧、碳、铜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

中加入稀盐酸时,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蓝绿色的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

①可能是氢气;

②;

……

实验:

请针对你②和

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

有关实验方案如下:

操作Ⅰ的名称为;

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II中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

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的依据是

西城

32.(6分)有的化学反应伴随明显现象,有的化学反应则没有明显现象。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

明NaOH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若测得溶液的pH(填序号),则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a.逐渐增大并≥7b.逐渐减小并≤7c.始终不变并等于7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

某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动。

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方案三:

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再滴加稀盐酸,若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向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片刻,红色消失。

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

①可能是红色溶液与空气中的O2发生了反应,使红色消失。

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上述NaOH溶液,在液面上方滴些植物油,冷却后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片刻,红色消失。

红色消失的现象与空气中的O2无关。

②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了Na2CO3,使红色消失。

取少量Na2CO3溶液,

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一段时间后红色不消失。

红色消失的现象与空气中的CO2无关。

(1)在验证猜想①的实验中“煮沸”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2)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当选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就会

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上述方案中红色消失是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大所致。

你的实验方案是。

33.(9分)小波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

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对自救器内发生

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

他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Ⅰ:

探究CO2与超氧化钾(KO2)反应确实可以生成O2。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能与CO2、H2O反应生成O2;

未查到超氧化钾(KO2)能否与HCl气体反应的资料。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入的HCl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

是 

D装置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了得出结论,最后还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活动Ⅱ:

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只有氧气和某化合物。

【做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什么?

小波同学做出了三种猜想:

①是一种酸;

②是一种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