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81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doc

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

1、掌握管理和组织的涵义

2、理解管理的性质与特征

3、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

4、掌握管理者的涵义及分类

5、掌握管理者的角色分配与技能要求

6、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特征

(一)管理的定义

亨利•法约尔:

管理就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彼得•德鲁克:

管理是指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赫伯持•A•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管理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唐纳利:

管理指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泰罗: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周三多:

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芮明杰:

管理是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1)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它人,主要目的是通过其它人的收到工作效果。

(2)管理通过协调其它人的进行的。

(3)管理人员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其它人的活动,即其它人的工作;二是其它人,即人们。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指挥、控制等职能来优化配置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以有效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两重性原理。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三)管理的基本要素

1、管理主体:

管理者

(1)管理者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管理者的含义应是泛指所有执行管理职能,并对组织目标实现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2)管理者的分类

按管理人员所处的组织层次分①高层管理者②中层管理者③基层管理者

按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分①综合管理人员②专业管理人员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管理者的角色

①人际角色

②信息角色

③决策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

①专业技能

②人际技能

③概念技能

要成为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上述三种技能,缺一不可。

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最接近现场,专业技能格外重要。

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人际技能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重要的

2、管理客体:

被管理者即管理对象。

三对象说:

人、财、物。

四对象说:

人、财、物、事。

五对象说:

人、财、物、时间、信息。

六对象说:

人、财、物、时间、信息、事件。

七对象说: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事件。

3、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预期达到的成果。

它是管理工作的动因,管理活动的终点,是检验管理效果的依据。

管理目标具有启动行为、导向行为、调节行为、激励行为和聚合行为的作用。

(四)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实施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即管理者的职责和功能。

整个管理过程就是通过多个不同的管理职能而实现的。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计划

计划就是对组织对未来的活动以及为了的资源供给与使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筹划。

2、组织

组织是管理者创建一个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关系结构,以使组织成员能够共同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领导

领导是指管理者利用所赋予的职权和自身拥有的权利去指挥、影响、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科学的领导在管理职能中变得日益重要。

4、控制

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组织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是为了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的要求运作而实现目标。

二、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从管理学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

(1)生产力方面。

主要研究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问题。

(2)生产关系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3)上层建筑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

2、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

3、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

(二)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1、了解管理学学科的特性,理解全书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1)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4)管理学是一门艺术。

2、把握管理学学科的体系,逐步深入

3、明确学习管理学的方法,结合实际综合运用

(1)归纳法,又称实证研究

(2)演绎法

(3)比较研究法

(4)试验研究法

【复习思考题】

1.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请你给出一个管理的定义,看看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2.有人说研究不研究管理的性质对管理本身并没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3.学院的老师是管理者吗?

以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的观点进行讨论。

4.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要的技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6.某公司李总经理在听完张教授关于“管理与管理学”的讲课之后,产生了两个困惑:

①“管理有艺术性?

我在工作中怎么没发现?

②“既然管理学是不精确的,那它对实践还有指导意义吗?

你能帮他解决困惑吗?

【实训题】

1.分组就班级的管理现状进行讨论,列出班级管理的优缺点。

2.组织参观某一企业,围绕管理的基本内容访问相关管理人员。

并做好记录。

【案例分析】

汽车制造业的新一代管理者

第二部分 管理思想

一、我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内圣外王----孔子的管理思想

1、民为本----群体本位的管理着眼点

2、求稳定------孔子的管理目标

3、中庸之道-----通权变达的管理艺术

4、德治-----言传身教的管理实践

5、孔子的人才管理思想

(二)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思想

1、道:

管理原则的不懈追求

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3、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

4、软性管理------无为的管理模式

(三)法治天下------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1、事异备变------韩非子的变革管理思想

2、乱世重典------务法不务德的管理路线

3、入多与事功------韩非子的成本效益思想

4、治吏不治民------韩非子的分级管理体制

(四)兵法经营------《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1、未战庙算,以道为首------战略计划思想

2、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管理思想

3、因敌制胜,践墨随敌------灵活管理思想

4、上兵伐谋,出奇制胜------市场竞争谋略

孙子提出的竞争原则:

(1)出奇制胜

(2)兵贵神速

(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4)非利不动

(5)疾而有徐

二、西方古代管理思想

1、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创建了一种类似“公司”性质的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庙宇,并实现了把宗教礼仪活动与世俗话动分开各由一名高级祭司负责的双头控制制度。

2、埃及,则约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525年间建造了大批的金字塔。

3、古巴比伦人对管理思想的演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古希腊人倡导民主协商式的管理,而且古希腊人还利用音乐来规定工作节奏,以减轻人的疲劳程度,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5、古罗马人推行了集权与分权结合的统治方式。

6、马基雅维利(1469—1527)在《佛罗伦萨史》中渗透了大量的管理思想。

三、科学管理思想的萌芽

1、亚当•斯密(1723—1790)的管理思想

2、詹姆士•小瓦特〔1769—1819〕的管理思想

3、罗伯特•欧文(1771—1858)的管理思想。

4、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的管理思想

5、丹尼尔•麦卡拉姆的管理思想

6、亨利•普尔的管理思想

第三部分  管理理论

A.知识点:

1、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过程

2、理解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3、管理丛林时期的各个代表理论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4、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5、掌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6、掌握人际关系论的主要思想

7、掌握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泰罗(1856—1915),美国人,从工厂学徒干起,先后被提为工长、车间主任,直至总工程师。

泰罗结合工厂的实践,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劳动效率。

1911年,他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著作还有《计件工资制》和《车间管理》。

2、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1)科学管理的目的

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罗信为,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工厂主与工人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

它能使工人关心的较高的工资与工厂主关心的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从而使工厂主得到最高额的利润,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扩大再生产的兴趣,促进生产的继续发展,工厂主和工人的共同富裕。

第二,为了达到最高劳动生产率,用科学管理代替旧的传统的经验管理。

泰罗认为,完善的组织管理,虽然是无形的,但比有形的设备更为宝贵。

最完善的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要把科学的方法应用到一切管理活动中去,使管理制度化,建立明确的规定、条例,而不是寻找超人来管理业务。

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2)科学管理的实质

泰罗在1912年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发表证词时,针对当时社会上对科学管理的错误理解和各种谬误,对科学管理的实质作了全面的解释:

“科学管理不是任何一种效率措施,不是一种取得效率的措施,也不是一批或一组取得效率的措施。

它不是一种新的成本核算制度;它不是一种新的工资制度,它不是一种计件工资制度,它不是—种分红制度:

它不是一种奖金制度,它不是一种报酬职工的方式,它不是时间研究,它不是动作研究,也不是对工人动作的分析;它不是印刷大量的工作文件交给工人说:

‘这是你的制度,你必须执行’;它不是工长分工制,也不是职能工长制;它也不是普通工人在提到科学管理时就会想到的各种措施。

……但我强调指出这些措施都不是科学管理,它们是科学管理的有用附件,因而也是其他管理制度有用的附件。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在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责任,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在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对所有的日常工作问题责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①资方和工人双方都要把注意力从盈余的分配转到盈余的增加。

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

②用科学方法代替过去的经验方法。

(3)科学管理原理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

(4)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①工作定额

泰罗把每一个工作都分成尽可能多的简单的基本动作,把其中没用的动作去掉,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然后通过对最熟练工人每一个操作动作的观察,选择出每一个基本动作的最快和最好的方法,把时间记录下来。

再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的时间,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

这就是“合理的日工作量”,它构成了每个工作日标准定额的基础。

标准定额是对工作进行管理的依据。

②人事培训制度

科学地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并循序渐进地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