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718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后经过读书验证,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

既达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合情推理的能力。

  四、联系旧知识,渗透难点

  联系旧知,抓住概念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旧引新,得出新知,在联系中渗透重点难点,为引出概念打下伏笔,减轻学生理解概念的困难程度,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轻松有效。

例如本节课《成反比例的量》中重点和难点都是学生理解“成反比例”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的得出要从研究数量关系入手,实质上是对数量之间关系一种新的定义,一种新的内在揭示。

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应用题学习中是反复强调过的,本节课的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关系上,而是要从一个新的数学角度来加以研究,用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来加以理解,用一种新的数学语言来加以定义。

“成反比例的量”与数量关系是有本质联系的,都是研究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两种数量之间相乘的关系,因此在复习题中我让学生大量的复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并且联系教材复习了教材及练习中涉及到的一些数量关系,渗透了难点。

  总之,在本案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情感态度,以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猜想归纳,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各种能力,发展了积极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3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教学的,导入新课时出示三面国旗,并通过求长和宽比值,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发现什么?

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

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随堂练习:

  1、写出比值是1.5的比,并组成比例。

  2、练习八第一题。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区别比和比例,提出问题: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学生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

  课堂小结: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两种方法:

  1、求比值。

  2、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堂上安排了反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自学与讨论等活动,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两种类型练习。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能力目标: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问题。

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师问:

  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

(齐说)

  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

(指生回答)

  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

  说明:

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指生回答师板书)

  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

(国旗法规定:

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

2)

  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

2、4:

1、6和60:

40。

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

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

生:

相等。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

等号

  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

师板书:

1、6=60:

40

  ②如果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

或2、4/1、6=60/40

  ③根据我们写出的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

(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师小结:

请同学们观察板书的等式,揭示: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

比例)

  师:

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

(找3名同学回答)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出示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

板书:

比例的意义

  问题:

  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板书重点符号)

  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③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面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2、比例各部分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

同时思考(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

什么是比例的外项?

什么是比例的内项?

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

  做一做:

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观察:

2、4∶1、6=60∶40

  思考:

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可以相互讨论)

  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现: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

  下面我们计算2、4:

40的两个內项积与两个外项积,共同验证一下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

集体计算后师问:

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

你们发现这个规律了吗?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计算、验证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出示板书,指生读)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比例的基本性质)

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4/1、6=60/40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应该怎样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指生回答师小结:

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师课件

  演示2、4/1、6=60/40→2、4X40=1、6X60

  4、我们已经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

  课件出示:

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10:

2与2、5:

0、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讲解时可启发:

如果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哪两个数是內项,,哪两个数是外项,那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否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因为10X0、5=52X2、5=5,所以假设成立,10:

0、5能组成比例,即10:

2=2、5:

0、5

  5、你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

课件出示P34页做一做题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6、师:

学习到这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

两种。

一种是根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另一种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是否相等。

  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1、判断

  ①10∶5=2是比例。

()

  ②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內项的积的差是O、()

  2、填空

  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內项是1/9,则另一个內项是()

  ②2:

9=8:

  3、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P37页5题,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搜集生活中的比例,看看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

1、6=3/260:

40=3/2

40或2、4/1、6=60/4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6=5:

10/32、4;

1、6=15:

10

  5:

10/3=15:

105:

10/3=60:

  60:

40=15:

  2、4X40=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1、6X60=96个内项的积。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出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根据比值相等进行国旗法教育。

然后根据学校里两面国旗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

最后通过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其后通过四面国旗宽与长的比巩固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学生掌握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

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惯。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先观察比例式,在思考讨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计算、观察、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习题设计时,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

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于简单的谈话间,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

于不经意的诱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让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本节课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放在一起学习觉得内容较多,完成教学有些困难,同时比例的灵活应用题目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有些遗憾,同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多一些题目就好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让学生感受、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1、通过初步观察、计算感知概念。

  我将例1调整为学生较熟悉的单价、数量、总价的例子,再由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初步感受“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以及比值不变,为后面学生发现变化规律提供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堂学生表现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发现、归纳规律所有时间短了,语言组织也比较到位,教学反思《《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2、强化认识,正确建模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实际,自主开发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本学习形成补充和拓展。

  “成正比例的量”例1教学,我觉得不够,因为成正比例的量这个概念本来就很难理解,学生第一次这么短暂的接触难以很快正确建模,因此,补充时要有一定变化,所以补充了一个例2。

  通过例1和例2这两张表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观察并总结正比例的意义。

  3、找准把握概念的“关键词”,深化认识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运用概念,概念归纳出来后,引导学生找准把握概念的“关键词”非常必要,而且有效。

提出“要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哪几个条件”这个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后面运用概念作有利指导。

(1、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3、比值一定)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中,我在想:

到底怎样教学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如何让学生理解与发现。

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向面让学生理解:

1、如果学生从两个量的数量关系上来看是可以肯定的。

2、一种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但一定要强调“随着”,是一种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另一种量的变化,另一种量的变化一定是因为前一种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而不是单纯来看两种量都在变,就说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我觉得在教学中我在第2点上引导不够,因此造成后面练习中学生的困惑。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6

  正比例意义这一内容是在教学完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从内容上看,“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他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意义,还要学会判断两种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还要理解用字母公式来表示正比例关系,要渗透给学生一些函数的思想,为以后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个人认为正比例意义的教学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随着减少——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相同——这样的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根据教材和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先出示了一个时间和路程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表格,然后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去发现时间和路程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观察中发现:

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性,即时间增加,路程也随着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这两种量的变化方向相同。

进而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发现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是一样的,都是50千米。

让学生理解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都是50千米,从而初步突破了正比例关系的第二个难点,即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由于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之后,我又出示了两个表格,即数量和总价的变化情况表格、高度和体积变化情况表格,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三个表格都有共同的特点,即:

每个表格中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最后,在三个例题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成正比例量的意义,把这意义从局部的路程和时间、数量和总价以及高度和体积推广到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

然后,老师用例子说明,并且请学生互动找例子,最后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式。

  这堂课对教材中几个概念,在理解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什么样的两种量叫做相关量的两种量,课本上的概念是: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那么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算不算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有点相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不相关,比如人到长大以后开始发胖,身高不变,体重变化,这又怎么说呢?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7

  比例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自主性原则,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计算、比较等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这节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

一是歌曲情境引入;

二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

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

四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充分发扬自主。

  二、重组教材,活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

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

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

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例吗?

”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因此上完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一、猜想导课,激发探究愿望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牛顿说: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猜测两种量还可能成什么比例,学生很自然想到反比例,然后我问学生想学会反比例的哪些知识,再让学生猜测这些知识,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

这一环节设计巧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节课教材上的例题是由例一变化来的,教学正比例时,我也是自己重新编写了例题,因为我感觉利用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这三种量认识正、反比例对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不接近生活。

因此,我借鉴了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这一事例,学生感觉这就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亲切易懂,并且愿意在这个表格中找寻规律,进而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9

  昨天区教研员吴老师到我们学校来指导教案,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

耐心的吴老师,帮我把课的重点应该怎么突出,难点应该怎么化解讲了一遍。

细心的吴老师,还建议我去参考一下国标本中的相关内容。

匆匆忙忙不够认真的我,却忘记带笔和本子做记录,只能凭大脑记忆思路了,而我当时还没有备课(原本没打算上这课的)。

只好从一下班就开始加紧,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教案和课件才完成(先自我反省一下)。

  总体感觉这篇教学设计的思路比较有条理,一开始复习比的相关知识,由求比值引入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进行分类,从而得出比例的意义,而通过观察比例,发现组成比例的条件。

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到要求的比,再通过比例的意义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组成的是怎样的比例式,同时也让学生联系以前的内容对应找出比和比例的区别,使学生不仅能明确比和比例的不同之处,更能对比例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