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6881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教师用书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类型

特点

消费

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

较低层次,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⑦发展资料消费

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享受资料消费

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交易

方式

⑧贷款消费

预支未来收入

租赁消费

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让渡

提醒 消费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

同一种消费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类型。

因此,不能机械地理解消费类型。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⑩优化。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问题导引]

看漫画,运用消费的知识回答:

导致问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哪些?

[提示] 导致问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收入的增长,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物价的变化、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市场环境等。

[规律总结]

1.全面认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如何影响消费

经济发展水平

(根本因素)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当前可支配收入

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

反之,消费增幅也下降

未来收入预期

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人们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反之,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物价水平

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宏观政策

通过财政的收支和税收的增减影响社会总需求;

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影响消费

主观因素

消费心理

影响消费行为

消费观念

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

其他因素

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场秩序等消费环境

2.全面正确认识恩格尔系数

(1)计算公式:

食品支出金额/家庭消费总支出金额×

100%=恩格尔系数。

(2)从内涵看: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不能将投资支出(如购买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看作消费支出。

(3)从数值看: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量,是一个比例数,不是一个绝对量。

恩格尔系数降低不等于食品支出金额的减少。

(4)从意义看:

是衡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重要概念,恩格尔系数降低,一般表明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完善。

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正是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恩格尔系数不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的唯一指标。

消费的类型

小王与小李打算今年“十一”结婚。

他们刚工作没多久,手中积蓄不多,但他俩收入稳定,且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于是他们便贷款购买了一套新房,并商定结婚时租一辆轿车自己开车去北京旅游。

(1)小王和小李的贷款买房、租车外出旅游分别属于什么消费类型?

(2)你对小王和小李贷款买房和租车旅游怎么看?

[提示] 

(1)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2)①收入稳定,且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贷款买房可行。

②小王和小李暂时无力购买轿车,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

1.全面理解贷款消费

(1)贷款消费的特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即当所购商品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时,通过预支未来收入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

(2)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因为这些消费超出了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

(3)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

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

反过来,贷款消费对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法制观念都有积极作用。

(4)贷款消费无所谓好坏,应当因时、因人而异。

从社会经济角度讲,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贷款消费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

(5)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否则,就是超前消费。

(6)贷款消费主要针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人群。

对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人群则是不可取的。

(7)贷款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矛盾。

(8)贷款消费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贷款利率高低相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未来收入预期有关,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与投资理财的渠道及居民理财能力有关,与价格的变动有关。

2.正确理解消费结构

(1)不能将食品支出看作消费总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支出和其他消费支出。

也不能把消费支出等于家庭支出,家庭支出不仅包括家庭消费支出,还包括投资支出、债务支出、慈善支出、人情支出等。

(2)不能将投资支出(如购买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看作消费支出。

(3)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量和比值,不是一个绝对量。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降低。

它是衡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

(4)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逐渐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这也是衡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1 影响消费的因素

1.[真题体验](2014·

全国卷Ⅰ·

13)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本题的题眼是“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奢侈品”曲线“日用品”曲线。

图中“奢侈品”曲线呈大幅上升趋势,由原来的2%上升到接近14%,“日用品”曲线呈下降趋势,由原来的4%下降到2%左右,可以推断,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幅度小,但也是处在不断增长中,故③④符合题意,选D项;

图中数据变化未能体现消费行为和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一般用基尼系数来表述),①②不符合题意。

]

高考失分点:

混淆消费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提示:

生产决定消费;

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物价、消费心理等属于影响因素。

[纠正训练] 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

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改变了人们的收入预期

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C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知识。

题眼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预期收入持乐观态度,从而会扩大消费需求,C项符合题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项错误;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B项错误;

材料强调了社会保障影响消费需求,但不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D项不符合题意。

2.[高考预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上半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2.17万亿元,增长15.8%。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推断出

(  )【导学号:

97300011】

①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体

②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完善

③我国居民生存资料消费总量逐年下降

④居民收入提高是消费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C [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收入日益提高,享受资料消费增速较快,消费结构不断完善,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观点不符合实际。

[教师备用题] 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其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

下图中(Q:

需求量、I:

收入)正确反映液晶电视家庭轿车的消费需求量与收入关系的曲线是(  )

A.C曲线      B.A曲线

C.B曲线D.说不清

B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二者呈同方向变动,所以C曲线不符合题意,液晶电视、轿车属于高档耐用消费品,高收入者相对低收入者有着更高的消费需求和能力,所以A曲线更符合题意。

命题点2 消费类型与消费结构

3.[高考预测]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

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和17.1%。

材料表明(  )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

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

D [“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生活消费中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D符合题意。

在我国,第二产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A排除。

材料并没有反映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B不符合题意。

材料只是反映出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并没有反映出“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C不符合题意。

[教师备用题] 老张在某网上商城用信用卡购买了一台空调,花费了7000元。

使用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从消费类型上看,属于(  )

A.过度消费B.租赁消费

C.贷款消费D.生存资料的消费

C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

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三种,按照消费目的,生活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劳务消费,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属于贷款消费,所以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不符合题意。

4.[高考预测]为了实现百姓安居梦,我国着力构建“购租并举”房地产市场供应体系,同时,逐步实施“租购同权”,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

由此可见,“租购同权”落地后,租房人(  )

①获得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②获得房屋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③获得房屋一定期限的所有权

④增加发展资料消费的可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D [租房人只能获得房屋一定期限的使用权,而不能获得其所有权,①③错误,②正确;

实施“租购同权”,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由此可见,“租购同权”落地后,租房人有增加发展资料消费的可能,④正确。

考点2|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全国卷5年1考

2016·

卷Ⅲ·

该考点知识与居民生活消费紧密相连,高考一般依托生活情境素材,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考备考应注意结合居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理解正确的消费观的要求及其重要意义。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消费心理

表现

评价

①从众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优点: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端:

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消费

标新立异

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③攀比消费

夸耀性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不健康的心理

④求实消费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大力提倡

提醒 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

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2.消费行为:

量入为出,⑤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⑥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题金手指 1知识点“消费心理”,用于分析回答有关消费行为的原因。

2知识点“消费原则”,用于回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问题。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透析消费心理

漫画《推销良机》(见下图)中,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

推销员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想利用鲍威尔的什么消费心理?

如何区分不同的消费心理?

[提示] 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

在四种消费心理中,从众心理强调的是仿效性,求异心理强调的是与众不同,攀比心理强调的是夸耀性,求实心理强调的是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正确理解消费心理

(1)消费心理具有复杂性。

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只不过可能在某种消费行为中某一消费心理的作用更突出、表现得更鲜明罢了。

(2)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作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是分享经济的典型业态。

为了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2017年8月1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共享单车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要求:

如禁止向未满12周岁的儿童提供服务;

通过制定标准规范企业运营管理,加强停放管理,引导用户安全文明用车等;

《指导意见》也指出,要采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等措施实施鼓励发展政策。

从绿色消费的角度,说明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意义。

[提示] 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消费者身体健康。

1.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消费原则

要求

反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理性购物

盲目跟风和情绪化消费,只重物质而轻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合理消费,爱护生态环境

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崇尚节俭

铺张浪费、骄奢淫逸

[点拨] 关于消费认识的几个误区

(1)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从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经济实力出发,防止超前消费。

同时,又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有消费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

(2)倡导贷款消费,实质上就是鼓励超前消费。

合理的信贷消费是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经济收入及偿还能力基础上的适度超前消费;

而超前消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或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

(3)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

节俭是我们的美德,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也不是限制人们的消费。

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

2.从四方面综合理解合理消费的内涵

角度

内容

消费支出

与自身的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消费内容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合乎科学,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盲从、不攀比、不情绪化消费,提倡求实心理

适度、科学、环保、绿色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点拨]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及对企业的启示

(1)消费心理影响、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2)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在产品制造环节,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设计及个性化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等;

在产品销售环节,注重促销要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

命题点1 区分四种消费心理

1.[高考预测]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

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试客的购买行为(  )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D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仿效性、盲目性;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标新立异;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夸耀性、盲目性;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题中试客“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理性消费的表现,D项符合题意。

混淆不同的“消费心理”

(1)人有我有是从众,人有我异为求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攀比,注重实用为求实。

(2)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

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

[纠正训练] 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表中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企业高薪聘请影视明星做产品代言人 

企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

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利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

利用消费者的求实心理

D [聘请影视明星做产品代言人主要是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A不选;

企业个性化的产品设计主要是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B不选;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主要是利用消费者的求实心理,C不选;

企业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主要是利用消费者的求实心理,故选D。

2.[高考预测]目前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约占世界奢侈品购买总数的35%。

国内一些人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

国外一些厂商利用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洋“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

对此,我们应当(  )

【导学号:

97300012】

①培育求实心理,坚持理性消费 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③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④坚持量入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D [国内一些人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

对此,我们应当培育求实心理,坚持理性消费,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①③当选;

②中的“求异心理”没有体现;

④错在“逐步减少消费”。

命题点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高考预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

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

这警示我们(  )

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

B.要避免贷款消费

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D.要做理性消费者

D [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出现的消极后果,说明一些大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消费,这警示我们在贷款消费时一定要理性,D项符合题意;

对个性消费不能一概而论,不能都反对,A项排除;

“避免贷款消费”的说法错误,B项排除;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舍去。

[教师备用题] 近年来,各种“校园贷”广告充斥着高校校园。

这种贷款,主打“利率低”“审核快”,吸引了大批高校学生贷款。

校园贷往往许诺利息特别低,但实际上不是,利息经过反复测算之后很高。

一些学生在贷款后,由于信用观念和还款规划不足,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针对这种现象(  )

①大学生应树立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的观念

②大学生应学会投资理财,自觉抵制贷款消费

③监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依法取缔“校园贷”

④高校应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和预警机制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C [各种“校园贷”使大学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大学生来讲应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对高校来讲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和预警机制,①④正确。

大学生是否贷款消费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具体分析,抵制贷款消费、取缔“校园贷”做法不妥,排除②③。

故选C。

4.[高考预测]2017年7月5日,S省首批共享新能源电动汽车正式投放,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就可迅速完成网上约车、自助取车、中途锁车、网上支付等。

共享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投放(  )

①丰富了居民的出行方式

②旨在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③有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④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B [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就可迅速完成网上约车、自助取车、中途锁车、网上支付等。

这说明共享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投放丰富了居民的出行方式,有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①③符合题意;

②不是这样做的目的,排除;

本题强调正确消费观,不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B。

           

[命题特点]

高考试题常以文字材料或图表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某一消费现象的认识,常见的设问方式如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消费现象、这一消费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此类试题的难度通常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可能与生产与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等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

[典例导引]

   近几年,外卖成为人们的用餐新宠。

某青年打算开办一家外卖餐厅,为此进行市场调研。

(1)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该青年应该关注下面消费者调查问卷中的问题________和________,你选择这两个问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调查问卷

①您的职业是

□在校学生 □在职人员 □离退休人员 □其他

②选择外卖时,您可以接受的最远距离是

□<

1千米 □<

3千米 □<

5千米 □不考虑距离远近

③外卖平台或店家进行的价格促销活动,会影响您的消费选择吗?

□影响很大 □有一些影响 □没有影响

④您得到外卖商家信息的主要途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