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6824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

《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下载.docx

一、填空题

1.目前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的研究。

2.地幔是从界面到界面之间的内部圈层。

3.地幔的主要物质组成是,地核的组成成分以为主。

4.岩石按其成因分成岩、岩、岩三大类。

5.矿床按其成因分成矿床、矿床、矿床三类。

6.地震波有波和波之分,传播速度快的是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传播的是波。

二、选择题

1.软流层位于:

A.地壳内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上部D.地核内

2.在古登堡面,地震波传播的情况是:

A.纵波、横波消失B.纵波、横波加速

C.纵波减速、横波消失D.纵波消失、横波减速

3.下列各地中,地壳最厚处是: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太平洋底部D.巴西高原

4.关于地球的内部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B.上地幔物质状态为液态

C.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D.岩石圈是地壳的上层部分

5.组成地壳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是:

A.氧、硅、铝B.铁、镁、钙C.钠、钾、镁D.氧、铁、钠

6.在一定条件下,矿产富集的地段叫做:

A.矿物B.矿产

C.矿床D.岩石

7.如右图示的化石应在()地层中出现.

A.古生代变质岩

B.中生代沉积岩

C.古生代沉积岩

D.中生代变质岩

三、看图分析,地壳结构的突出特点有:

探究拓展

1.花岗岩主要由、、等矿物组成,大理岩主要由组成。

2.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圈。

3.大陆地壳平均厚约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约千米,整个地壳平均厚约千米。

4.根据地壳中和传播速度不同,地壳可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层,下层是层。

5.按照成因:

大庆油田属矿床,石灰岩属岩。

二、选择题

1.地震发生时,在海中游泳的人会感到:

A.上下颠簸B.左右摇晃C.先摇后颠D.先颠后摇

2.与外生矿床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是:

A.岩浆岩B.变质岩C.火成岩D.沉积岩

3.从地壳到地核的:

A.温度越来越低B.压力越来越大C.密度越来越小D.地震波速越来越快

4.下列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C.各类岩石都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5.沉积岩的显著特征是:

A.有层理B.有化石C.有片理D.有气孔

6.人们从岩层中找到了巨大的恐龙化石,对史前地球历史进行了研究:

()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泥沼

7.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地质构造B.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C.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D.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8.有关矿物、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英、云母、花岗岩是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B.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

C.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矿物D.玄武岩、花岗岩都是侵入岩

三、连线题

请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三大类岩石所对应的具体岩石、矿床以及主要矿产连线。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下列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B.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是6千米

C.海洋地壳较厚,大陆地壳较薄D.大陆地壳既有硅铝层又有硅镁层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的结构特点。

它有两个突出特点:

(1)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最厚处青藏高原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6千米。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

(2)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为双层结构,上层叫硅铝层,下层叫硅镁层,大洋地壳一般为单层结构(硅镁层普遍存在),而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①—⑤中,表示变质岩的是;

在A、B、C、E中,表示地壳运动的有。

(2)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类,图中D箭头表示的是作用;

D过程主要受自然界、(至少回答两项)等的影响而形成。

(3)地壳物质循环和水循环相比,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教材活动答案或提示

地球的内部结构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二三百万年,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有人说,如果我们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对直挖通,不就可以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了吗?

然而,这却是不可能的。

因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仅为地球半径的1/500,所以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33公里(大陆)或7公里(海洋)。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其间是康拉德面,在10公里左右。

上部地壳只有大陆有,海洋基本缺失。

上部地壳主要为花岗岩层,下部地壳主要为玄武岩层。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870公里左右。

地幔也分为上下两层,分界面约在1000公里左右。

上地幔主要由超基性岩组成。

下地幔主要由超高压矿物组成的超基性岩构成。

在上地幔分布着一个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其深度在60-400公里左右,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

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3473公里左右。

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

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是固体物质。

地核的物质成分同铁陨古相似,所有有时又叫“铁镍核心”。

地球的形状和地表形态

地球的形状呈梨形,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两极半径约为6356公里(见图)。

地表最主要地形区划是陆地和海洋。

陆地又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裂谷等地形单元。

海洋也分为洋脊、海沟、大洋盆地、岛屿与海山、大陆边缘等地形单元。

我们可以用直接观察和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地球的外部圈层,但对于地球的内部,采用直接观察和测量的方法是困难的。

目前世界上所钻的最深的井不超过13千米,而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因此所能获得的地球内部的直接资料只不过反映地球表面一薄层的情况。

现阶段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成分、状态和物理性质,主要是应用地球物理的资料,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重力学和导电率等方面的数据,特别是应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数据。

据实测地球内部有两个波速变化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是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地震波通过此界面后,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突然增加,这个界是由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故称“莫霍面”,另一个是在地下2900公里处,地震波通过该界面后,纵波波速突然减小,横波消失,这个界面是由美国地质学家古腾堡发现,故称“古腾堡面”。

根据这两个不连续面把地球内部分

为三个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

(一)地壳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

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

整个地壳平均厚33公里。

地壳具有双层结构,上层叫硅铝层,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铝,密度为2.7~2.8克/立方厘米,下层叫硅镁层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镁、铁和铝,密度为2.9~3.0克/立方厘米。

大陆地壳硅铝、硅镁层都有,而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只有硅镁层。

(二)地幔

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腾堡面之间,厚为2900公里。

以1000公里深度为界,地馒可分为上、下地慢。

上地幔主要由含铁、镁多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平均密度为3.5克/立方厘米。

由于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大约在离地表100~150公里范围内温度高,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圈”。

地震波通过软流圈时,波速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故该圈又称“低速带”。

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下地幔成分比较均一,与上地慢相似,但随深度增加,铁的含量增加,平均密度为5.1克/立方厘米。

(三)地核

从古腾堡面以下至地心部分,为地核,厚3473公里。

据推测地核物质由铁、镍组成,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密度大,可达9.98一13克/立方厘米。

地球内部结构

2005-11-1809:

04:

00     

  地球内部分为3个圈层:

  地壳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

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

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

  地幔

  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腾堡面之间,厚为2900公里。

以1000公里深度为界,地幔可分为上、下地幔。

上地幔主要由含铁、镁多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5克。

由于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大约在离地表100~150公里范围内温度高,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圈”。

  地核

  从古腾堡面以下至地心部分为地核,厚3473公里。

据推测地核物质由铁、镍组成,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密度大,可达每立方厘米9.98~13克。

1.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解】 

上地幔的上部(地下约60~250至40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2.莫霍面上下都由岩石组成,为什么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

岩石的化学物质组成不同。

地壳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地壳中有九十多种化学元素,其中____、____、____、____、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约占地壳总量的____;

其次是____,约占____。

1.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图4-3),写出地壳结构的特点。

【提示】 

从图4-3中,先找到莫霍面,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要求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

地壳结构有两个主要特点:

(1)地壳厚度不均:

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最厚处达60~70千米;

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

(2)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____层,下层叫____层。

大陆地壳为双层结构(硅铝层与硅镁层),大洋地壳一般为单层结构(硅镁层普遍存在),而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有关地壳的物质组成:

上层硅铝层,含硅铝成分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____岩类组成;

下层硅镁层,硅铝成分相对较少,铁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____岩类组成。

2.地壳中的矿物

(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叫____。

(2)矿物是构成____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造岩矿物有____、______、云母、方解石等。

可提取金属的矿物有赤铁矿、黄铜矿等。

(3)单质的矿物如石墨由碳组成、硫磺由硫组成;

化合物则有:

石英由硅和氧组成,食盐由氯和钠组成。

(4)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成分均为____,但是原子排列____,物理性质截然相反,金刚石是最硬的透明矿物,石墨则是非常软的不透明的矿物。

3.岩石和矿床

(1)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叫____。

(2)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____岩、____岩、变质岩三类。

(3)在岩石形成的过程中,一些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生产利用的要求,就是____。

矿产有金属矿和____矿产等。

(4)矿产的富集地段就是____。

按成因可分为三类:

内生矿床、_______、____。

一、地壳、地幔和地核

“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

纵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物质质点振动的方向与

波传播的方向平行,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横波在介质中传播

时,物质质点振动的方向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一般情况下,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

无论是纵波还是横波,在

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之间的界面时,还会发生

反射和折射。

利用地震波的这些性质,通过精确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地

球内部的结构。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

幔和地核三个主要的圈层。

三层之间的

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界面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发现并确认这两

个界面的南斯拉夫科学家莫霍洛维契奇

和德国科学家古登堡。

地壳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

薄的一层固体外壳。

在地壳中,地震波

传播的速度比较均匀。

但到了莫霍面,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突然增加,即地震波

速度的变化趋势是不连续的,所以称这

个界面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界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质学诞生初期,关于地壳的成因主要有两个大的学派:

水成学派和火成

学派。

根据地表广泛分布着沉积地层的事实,水成学派认为,地壳是由远古时期

的特大洪水冲刷岩浆岩及其碎屑物质而逐渐形成的。

后来岩浆的多次活动,则

形成了后期的岩浆岩和侵入岩。

火成学派则认为,原始地壳是岩浆直接冷凝而形成的。

当地壳冷却到一定

程度后,地球表面才有了水体。

水体出现后,有了水循环和与之相伴的风霜雨

雪的变化,地表才形成了沉积岩。

1.对两个学派的观点,你持什么看法?

说一说你的主要理由。

2.查阅资料,说明原始地壳形成的时间,并描述其形成的大致过程。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海洋地壳要薄一些,平均厚度

5-6千米。

大陆地壳要厚一些,平均厚度30-35千米: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除了氧元素外,在地壳

表层中,硅和铝的比重大一些,密度相对小一些,称为硅铝层;

在其下的地壳中,铝的成分相对减少,镁和铁的比重相对增加,

密度也比硅铝层要大,这个层次称为硅镁层。

硅镁层是连续的,

其上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是非常的薄-

厚度不均,硅铝层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的两个突出特征?

氧占地壳总质量的

46.60%,硅占地壳总质量的27.70%,其余几十种化学元素仅占地壳总质量

的25.70%。

也就是说,地壳中硅、铝、铁、钙、钠、钾、镁的氧化物,特

别是硅酸盐类矿物分布最为广泛。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其下界在2900千米

深处。

目前认为地幔又可以分为许多层:

最上层的地幔物质具

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

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在板块构造学说中,把地壳和地幔的上层

合在一起,叫作岩石圈,平均厚度100—110千米。

岩石圈之下

的地幔部分,称为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地核位于地球内部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距离地

球表面2900千米)所包围的球体。

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

度很大。

据推测,地核可能是由高压状态下富含铁、镍成分的

物质组成。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可分为内核和

外核两部分,其界面距离地表约5100千米。

横波不能在外核

中传播,科学家认为外核的物质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液态物质,

这种物质相对于地球的“流动”,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

因:

内核的物质则为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固态物质:

二、岩石圈中的矿物

目前,地球

上已经发现和确认的矿物超过3000种;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

长石、云母、方解石、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滑

石、石膏、磷灰石等。

不同的矿物,结晶形态、颜色、光泽、硬度等也不相同:

如,纯净的石英晶体是无色透明的六棱柱状,两端为六棱锥

状,硬度较高;

食盐(氯化钠)的晶体为五色透明的正方体;

方解石常常结晶为无色透明的斜方六面体,硬度较低:

化学成分相同,成矿条件不同,能形成不同的矿物:

方面典型的例子就是金刚石和石墨。

两者的化学成分都是碳

元素,但物理属性却有天壤之别,金刚石在高温高压下结晶,

形成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等形态,是已知最硬的天然矿物:

石墨是在温度和压力都小得多的条件下结晶,呈小鳞片状,

不透明,黑色,质地松软:

宝石

宝石是指颜色美丽、有光泽、透明度和硬度都比较高的矿物。

美丽、稀

少、神秘和永恒是宝石价值的四个基本要素。

在世界上约3000种矿物中,

宝石矿物名称

硬度

绿柱石

7.5~8.0

金绿宝石

8.5

刚玉

9.0

余刚石

10

长石

6.0—6.5

石榴子石

6.5—7.5

玉石

5.0—6.0

青金石

5.0—5.5

橄榄石

6.5~7.0

方石英(蛋白石)

5—5.5

石英

7.0

尖晶石

8.0

黄玉

电气石

7.0—7.5

绿松石

6.0

锆石

7.5

能够作为宝石的尚不足100种。

下表是16种重要的宝石矿物。

金刚石

金刚石的化学成分为碳。

常呈正八面体、

菱形十二面体形。

无色透明或带有蓝、黄、

褐、黑等色调,折射率高,密度3.51克/立

方厘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金刚石产

于金伯利岩中,或离原生矿床不远的砂矿

中。

根据用途,分为宝石金刚石和工业金刚

石。

宝石金刚石经人工琢磨成各种多面体后

成为“钻石”。

工业金刚石可作为高级切削

和研磨材料。

三、岩石和矿床

岩石是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至多种矿

物组成。

如,石灰岩、大理岩主要是方解石的集合体,花岗岩

则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集合而成。

根据成因,岩石

可分为三大类: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产是指地壳中富集的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如铜、云母、

煤等。

到20世纪末,一般认为自然界的矿产约150种。

矿床是

矿产的天然存在形态,指在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

并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

根据矿床的形

成过程,一般可划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三类:

(一)岩浆岩和内生矿床

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是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称为侵入岩。

花岗岩是最

常见的侵入岩。

组成花岗岩的矿物颗粒越大,冷凝时所处的位

置就越深。

后来的地壳运动使花岗岩露出地表,形成雄奇秀美

的山峦:

如,我国的华山、黄山、秦岭主峰太白山等,都是以

花岗岩为主的山地。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常见的有流纹

岩和玄武岩等:

K白山主峰

白头山多流纹岩分布,镜泊

湖和五大连池一带有大量的

玄武岩。

内生矿床是指在地球内

力的作用下,主要由岩浆活

动过程所形成的矿床,它与

岩浆岩关系密切:

大部分有

色金属、稀有金属的矿床都

是内生矿床:

某些非金属矿

床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也属于内生矿床:

(二)沉积岩和外生矿床

沉积岩是指自然界的碎屑和化学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固结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典型的沉积岩如石灰岩、页岩等—沉

积岩的主要特征是:

层理构造明

显,一部分地层中有化石分布: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

体或遗迹: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

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

年代:

沉积岩的组成物质和其中

的化石,是判定地层相对年龄和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沉积岩的命名

人们根据沉积岩的组成物质对其进行命名。

如,组成物质以小砾石为

主的称为砾岩,以砂粒为主的称为砂岩,由非常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并具

有页状构造的就称为页岩,以碳酸钙为主的沉积岩称为石灰岩,以碳酸钙

和碳酸镁矿物为主的沉积岩称为白云岩。

外牛矿床是因外力作用导致有用矿物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其中最重要的是沉积矿床,如赤铁矿、砂金矿床、金刚石沉积

矿床等:

还有一些是生物遗体堆积后发生生物化学变化所形成

的,如煤矿、石油等:

在—1:

旱气候条件下,溶解在水中的矿物结晶析出后也可以

形成矿床,如钾盐矿床、石膏矿床等?

(三)变质岩和变质矿床

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典型的变质岩如片麻岩、

大理岩、板岩、千枚岩等,当压力、温度等条件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