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637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docx

洛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

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3月18日市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

序言

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是根据中共中央和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从洛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编制的。

纲要阐明全市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目标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一、“十五”发展成就

“十五”时期,是洛阳历史上发展比较快、比较好、变化比较大、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时期。

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不放松,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全市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度提高。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11.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2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9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3.5%。

均提前一年实现了比2000年翻一番。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站到了新的战略起点上。

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行,全市国有大型企业完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分离,基本实行了“主辅分离”,部分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了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大部分企业建立了产权明晰,政企分开,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全市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03个,完成投资475.3亿元,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和优势品牌产品,主要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提升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电力能源、有色金属加工、石化工业等四大产业为主的工业格局。

企业发展的自主机制显著增强,工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了优质粮食、畜牧养殖、中药材、烟叶、林果、花卉等六大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扩大,40%以上的农户参与了产业化经营。

通过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和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快速增加。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道路、水利、供电、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程度不断提高。

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全面启动了洛阳新区开发,大规模进行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实现了“出形象、成规模、聚人气”的目标。

同时,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城市品位,洛阳相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称号,以洛河为轴心、南北对应的城市发展格局已经展现。

以交通为依托,城镇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全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干,市、县、乡、村通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658.6公里;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各中心县城和138个乡镇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市城市化水平比2000年提高8个百分点。

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龙头。

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景区,打响洛阳牡丹花会品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提升洛阳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对外界的吸引力。

洛阳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称号。

“十五”期间,我市新型商贸业态发展迅速,王府井百货等知名商家入驻洛阳。

大型百货、超市、连锁配送等经营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城乡市场更加活跃。

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比“九五”增长1.7倍和1.3倍。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普九”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到65%,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比2000年增长1.7倍;全市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四大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增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五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部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五年新增就业4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储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3%和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时期的发展,使我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全市上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奋发有为的精神,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十五”计划目标

“十五”完成

2005年目标

年均增长%

2005年实际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40

8.5

1111.5

13.5

第一产业(亿元)

45

4.0

110.5

6.7

第二产业(亿元)

350

9.0

648.4

15.2

其中:

工业(亿元)

310

9.2

566

16.7

第三产业(亿元)

245

11.0

352.6

12.4

人均生产总值(元)

9800

17400

12.9

三次产业结构

7:

53:

40

9.9:

58.3:

31.8

粮食总产量(万吨)

年均180

年均190.8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60.96

2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五年900

10.0

五年1354

26.5

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五年4

五年3.98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2—3.5

19.6

7.2

3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30

8.0

340.7

12.5

年末总人口(万人)

650

641.7

人口自然增长率(‰)

8.5

5.2

城镇化水平(%)

35

38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000

4.5

10175

12.3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500

5.5

2903

8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

60

41.8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7

45

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万人)

5.5

6.28

城镇登记失业率(%)

4.0

4.0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9

45.6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

6.5

12.1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60

60.1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3

93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171

221

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

440

687.5

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200

498.5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五年22

五年18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五年1040

注:

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计划目标为2000年价格,2005年数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今后五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为我们提供了总体稳定的发展环境;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全省加快中原城市群和郑洛城市工业走廊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经过“十五”的结构调整,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逐步形成,增强了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随着体制创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具活力。

同时,还要清醒的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任务很重;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服务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脱贫任务重,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就业、社会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各种社会矛盾凸显。

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只要紧紧抓住机遇,坚持发展不放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就能乘势而上,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更大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总原则,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关键问题;坚持统筹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洛、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把洛阳建设成为以新型工业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城市功能完善、科技教育发达、交通运输便捷、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进步的新洛阳。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的核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强城市聚合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促进经济集约化发展。

继续增加投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启动和提升城乡消费,实现投资、消费双拉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树立质量立市观念,促进品牌经济发展。

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