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卫生与急救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航空卫生与急救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卫生与急救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人体研究显示臭氧对肺功能毒性的试验结果,提出1.5~2.0ppm为臭氧允许浓度的上限。
对环境大气(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mg/m3
:
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
我们国家的标准规范也都是采用质量浓度单位(如:
mg/m3)
ppm
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
大部分气体检测仪器测得的气体浓度都是体积浓度(ppm)。
臭氧安全浓度:
目前已经停飞的协和超音速飞机,常巡航在臭氧浓度较高的高度,但研究发现因发动机较高压缩比,仓内臭氧浓度实际处于安全值范围内,就算在飞机下降过程中,发动机关闭舱内浓度可达到0.2-0.5ppm,但这一过程是很短时间,所以实际危害也非常有限。
飞行中的臭氧:
但实际情况是在存在较高臭氧浓度高度巡航的飞机,因空气被发动机压缩及加热,臭氧已被分解成正常的氧气,且极少超过安全值,但飞越极地航线的飞机可能存在超标,故应加装臭氧过滤器。
大气成分的变化
湿度降低:
虽然机舱内温度适当,但机舱内的空气是通过外界空气加压、加热获得的,虽然机舱内的气温处于较高水平,但实际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仍然较低。
脱水:
在这样干燥的空气中,人体大量水分经肺和皮肤丢失。
航班中饮料可产生利尿作用,增加肾脏对水分的排出,加重人体缺水的情况。
大气压力的分布:
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后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就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到760毫米高度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760毫米刻度之上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
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距地球表面近的地方,地球吸引力大,空气分子的密集程度高,撞击到物体表面的频率高,由此产生的大气压力就大。
距地球表面远的地方,地球吸引力小,空气分子的密集程度低,撞击到物体表面的频率也低,由此产生的大气压力就小。
因此在地球上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力是不同的,位置越高大气压力越小。
由于分子密集度的降低,单位体积内的氧气分子量也随着降低。
大气压的分布健康影响:
随着飞行高度增加,大气压也会发生变化,离地面越高,气压越低,在低气压环境中,储存在胃肠道内的气体会膨胀起来,引起胃肠胀气。
轻者引起腹胀和不适感;
重者产生腹痛、呼吸困难,出现面色苍白和出冷汗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航空性鼻窦炎或航空性牙痛。
若高度继续升高,机体组织内的气体释放出来,还会堵塞血管或压迫神经,形成高空气体栓塞症,对人体影响较大
第二节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
高空缺氧影响:
正常情况下飞机通过机械装置给吸入客舱空气内加压,以提高单位体积内的氧气含量。
且突发情况导致客舱失压时,应急氧气供应系统启动也将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
但在极端条件下设备故障,乘客直接暴露低氧环境下时将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发生。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一个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耗氧量为250ml/分,而人体氧的储备很少,共1500ml。
那么一旦缺氧超过6~8分钟人就会死于缺氧。
环境气体压力是影响肺泡气氧分压的关键因素。
由于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当飞机升至高空时,外界气压下降,此时人体呼吸时的氧分压和肺
泡气氧分压也下降。
这时体内血样浓度逐渐减小不足以维持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代谢需求。
暴发性高空缺氧:
指发展非常迅速、程度极其严重的高空缺氧,常在气密舱迅速减压、客舱增压系统失灵及呼吸供氧突然中断的极端情况下发生,出现肺泡氧分压迅速降低,静脉血液中的氧反向肺泡中弥散,身体代偿机能来不及发挥作用,突然发生意识丧失。
急性高空缺氧:
指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急性暴露于高空低气压环境所引起的缺氧。
因人体暴露的高度不同,缺氧的严重程度不同,分为:
急性缺氧的分度:
人几乎没有明显的痛苦感觉。
对于执行高高原机场飞行任务的飞行人员来说,若发生急性缺氧,这样的主观感觉会使飞行人员低估缺氧的危险性,甚至意识不到缺氧的存在,而没有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缓解身体的缺氧状况,进而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事态发生。
因此,是否采取供氧措施,不能根据飞行人员的主观感觉来定,而要依据飞行人员所暴露的海拔高度来决定。
缺氧对中枢系统:
脑重约为体重的2%,但脑耗氧量约为人体总耗氧量的23%;
脑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15%;
因此大脑对缺氧极敏感;
缺氧能迅速引起脑细胞内核酸分解代谢障碍,产生尿酸和自由基,损伤脑细胞膜结构,使脑细胞肿大、间质水肿,脑水肿加重,使颅内压迅速增高,延脑被挤出颅骨大孔,形成脑疝,使延脑呼吸-心血管活动中枢缺血坏死,故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和心脑衰竭。
由于脑细胞不能进行无氧酵解,只能靠糖的有氧代谢供给能量,故大脑供氧中断20秒钟引起先昏迷,随后皮肤发紫、全身抽搐,供氧中断6~10分钟可导致脑死亡。
缺氧对呼吸系统:
肺水肿:
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病人烦躁不安,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心率增快,两肺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及心脏骤停。
这时简单有效的办法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缺氧对安全的影响
:
缺氧是一种隐性的和累积式的情况,而且空勤人员几乎无法察觉。
你应该始终明白在没有足够的备份氧气的情况下,你将在对自己能力一直保持绝对信心的同时逐步丧失能力。
缺氧时人的主观感觉往往很轻微,甚至无任何不适,与客观实际的缺氧严重程度及身体的各种病理表现不一致。
这与大脑皮层的高级智力功能最先受到缺氧的侵袭,导致人体失去正常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有关。
为了飞行安全中国民航《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规定:
“在7600米(25000英尺)以上高度的飞行中服务的机组成员,应当接受下列内容的教育:
(1)呼吸原理;
(2)生理组织缺氧;
(3)高空不供氧情况下的有知觉持续时间;
(4)气体膨胀;
(5)气泡的形成;
(6)减压的物理现象和事件。
防治措施:
1.机组成员应熟悉不同高度下发生缺氧的主要表现、氧气装置的正确使用,飞行前检查氧气装置及密封增压系统的完好程度及氧气数量;
2.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缺氧耐力。
克服或避免降低缺氧耐力的因素,如抽烟、饮酒、疲劳、饥饿、失眠、疾病等;
3.合理用氧:
座舱高度超过3000米,飞行人员应该使用氧气;
4.减少不必要的动作。
低气压影响:
(1)空腔器官如胃肠道、中耳腔及鼻窦内含有气体。
环境压力降低时,腔内气体如不能及时排出,就根据器官壁的可扩张程度而发生体积膨胀或者出现器官腔内部压力相对升高的变化
(2)组织和体液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气体,环境压力降低到阀值时,这些溶解气体就可能离析出来,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这一现象称之为“体液沸腾”。
结构性影响:
1.高空胃肠道胀气:
通常情况下人体胃肠道内约含有1000ml气体,根据波义耳定律,温度一定时,气体的体积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增大,顾当飞行高度越高,大气压力越低,人体胃肠道内的气体膨胀越严重。
若气体无法正常排出时,胃肠壁扩增牵扯进一步出现腹痛。
所以若在飞行中想要排气的情况,千万别把自己给憋坏了。
2.航空性中耳炎:
指飞行上升或下降时外界大气压力发生骤然变化,中耳咽鼓管功能不能适应。
此变化导致中耳、内耳前庭及耳蜗损伤,主要发生于飞机下降过程中,引。
主要表现是耳内不适、双耳胀痛,耳鸣、眩晕及一过性听力下降,但若错过早期的诊治,使病程迁延而致粘连性中耳炎,则导致听力很难恢复。
3.航空性鼻窦炎:
指飞行上升或下降时外界大气压力发生骤然变化,鼻窦窦口阻塞不能平衡窦腔内外气压变化而引起的鼻窦气压性损伤,主要发生于飞机下降过程中,窦腔内负压增加,引起鼻窦黏膜充血、渗出、出血或血肿以及局部疼痛等。
气压骤降病:
1.高空减压病发病的阈值高度8000m,是指机体血液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氮气在低气压条件下呈过饱和溶解状态,离析出来形成气泡,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病饪。
最常表现为肌肉关节的疼痛,简称“屈肢痛”。
发病原因可能是肢体中氮气排出,压迫了神经末梢引发.
2.空气栓塞:
医疗工作中将让空气进入血液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医疗事故,但空气进入血管虽然引起气体栓塞,但要视进入气体量的多少而定如空气量小,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
或弥散至肺泡,随呼吸排出体外,因而不造成损害。
而血液中溶解气体含量是较大的,因气压的骤降解析出来的气体往往对身体健康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气压解析的气体不仅量大且比较迅速,由于心脏的搏动,将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当心收缩时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动脉可导致猝死。
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在100毫升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紫绀。
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循环系统:
不断增加的加速度,会影响人体因血液和其他体液的压力分布。
当人体迅速上升时,人体内的血液迅速向下部集中,使下部血管膨胀,血管壁受到压力,继而导致血管中的液体向四周的组织渗透漏,使下肢肿胀刺痛。
血液向下部集中,还将使心脏和头部出现缺血的现象,出现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时,甚至出现神志模糊。
为了避免这些后果出现,战斗机飞行员会穿着抗荷服装置来干扰血液的流动.重力会使血液向身体的下部流动,而这种装置可以避免血液在腿部过度集中。
噪音对人体的影响
1.干扰休息睡眠,影响工作效率,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地工作。
一般情况下,40dB的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难以入睡,或不能进入深度睡眠,70dB时,可使50%的人受影响;
突然的噪声可使人惊醒,突然噪声达40dB时,可使10%的人惊醒,60dB时可使70%的人惊醒。
2.对人体听力、视力影响: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这种损伤势积累性的。
如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1天,会产生暂时性的听力损伤,经过休息可以恢复;
但若长时期在强噪声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对视力也产生着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当噪音强度达到90dB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有近40%的人出现瞳孔扩大,视力模糊;
而噪声达到115dB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3.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超过85分贝的噪声会让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等病症,使人急躁、易怒,致使事故率升高
4.且可能还会对心血管、消化系统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加速度影响:
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如果按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来划分,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人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时是无感觉的,而且匀速运动的速度对人体也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例如地球基本是在匀速运动中(赤道上的自转速度为463m/s,地球平均公转速度为29800m/s),人类生存在地上,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
但是人处于变速运动状态时,身体则会受到速度变化的影响。
人经常处于变速运动状态,尤其是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不断提高,使人经常受到加速度的作用。
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循环系统:
航空急救
航空急救需要:
每当伤害、意外、疾病等突然发生时,把危急病人送达医院或医疗急救系统到达现场都有一段漫长的等候期。
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流血不止,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停止等症状,如果现场得不到正确恰当的急救,便会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因此具备正确的急救知识及技术非常重要。
根据医学知识和有关统计,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即4~6分钟),对伤员进行有效的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则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
救援任务注意事项:
1.不得给予患者皮下或肌肉注射,你没有承担医疗事故的义务与责任。
2.若有自称医生的乘客帮助,需进一步核对乘客信息及必要证件,掌握医生基本信息,如是哪科医生、年资及职称等。
3.很多慢性疾病患者随身携带有相关药物,可对患者进行询问,在患者同意或默认后,才能给患者口服药物。
4.在无法判断病情情况时,避免患者移动并保持合适姿势。
生命体征:
呼吸:
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呼吸过速-见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力衰竭等。
呼吸减慢-见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
呼吸浅快-见于呼吸肌麻痹、严重鼓肠、腹水和肥胖等,以及肺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呼吸深大-见于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时的酸中毒;
呼吸浅见于药物使用过量、肺气肿、电解质紊乱等。
脉搏增快(≥100次/分):
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
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脉搏减慢(≤60次/分):
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脉搏消失:
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及心脏骤停病等。
体温的测量:
口测法:
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腋测法:
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
擦干腋窝汗液,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夹紧,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肛测法:
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
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5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心肺复苏: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
Welcome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