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6223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检测Word下载.docx

滨州模拟)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

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

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

6.长翅红眼雄果蝇和长翅白眼雌果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果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A—长翅,a—残翅)和X染色体(B—红眼,b—白眼)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最不可能是(  )

7.(2017·

济南模拟)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8.(2017·

深圳模拟)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含核DNA为8个

B.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C.由图可知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造成基因重组

D.图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9.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所有DNA的两条链都被15N标记),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有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

A.2小时B.4小时

C.1.6小时D.1小时

10.(2017·

郑州模拟)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

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叙述是(  )

A.过程Ⅰ称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11.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12.下列关于遗传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正确的是(  )

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B.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细胞含5个染色体组

C.一个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DNA分子数为2n-2

D.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Y、Y

13.(2017·

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可以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或a2基因不可以突变为A基因

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

D.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14.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试剂及作用分别为:

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解离

B.该实验临时装片制作的程序为:

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原理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D.如果以洋葱幼苗为实验材料,该幼苗长成植物体之后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实现了加倍

15.(2017·

邯郸模拟)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  )

A.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B.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

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D.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16.(2017·

合肥模拟)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四倍体西瓜(4N)及四倍体产生花粉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其中秋水仙素作用于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②表示减数分裂产生花粉,③表示花粉经过有丝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

C.①②③过程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图中①和②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17.下图为某对夫妇的一对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该夫妇所生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

③该夫妇所生子女中不患病的概率为1/2

④甲、乙、丙三种病都可能在幼年期致死

⑤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一定低于甲病

A.一项    B.两项C.三项    D.都不正确

18.如图甲表示家系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乙是对发病基因的测定,已知致病基因(A、a)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则Ⅲ-2的有关基因组成最可能是图乙中的(  )

19.(2017·

广州模拟)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材料

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诱导使害虫抗药性增加

20.

研究显示,该图示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恐龙的化石不可以作为研究该种生物进化的依据

B.窃蛋龙的基因库与鸟类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窃蛋龙构成一个种群

D.在窃蛋龙的进化历程中,基因型频率逐渐发生改变是其进化的实质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

21.(2017·

山东齐鲁名校调研)(10分)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该图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__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________(填数字)。

(3)图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________,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________,图丙中Ⅱ→Ⅰ,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__段的变化。

(4)现有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________段。

如果用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袁隆平院士因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而闻名于世。

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与A→B→C表示的育种方法相比,后者的优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该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

如果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显性性状个体,则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

(用图中字母与箭头表示)

(5)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从来没有出现过抗旱类型,有人打算也培养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7·

山东济南一模)(10分)下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2)的某些基因在亲本细胞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

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

已知图示中母本高75cm,父本高45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母本产生卵细胞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

(2)上述亲本杂交子代F1的高度是________cm,若考虑图中所示全部基因,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55cm的植株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若基因E纯合会导致个体死亡,则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________。

(4)该种植物红花与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D、d位于1号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为A、a,且D控制色素的合成,A抑制色素的合成。

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第一步:

选择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

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________交,得到F2种子。

第三步:

种植F2种子,待其长出花朵,观察统计花的颜色及比例。

结果及结论:

①若F2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A、a不位于1号染色体上。

②若F2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A、a位于1号染色体上。

24.(2017·

聊城阶段检测)(10分)下图一为某动物毛色(由基因A/a控制)和眼色(由基因B/b)控制)的杂交实验。

图二为该动物细胞中X和Y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

其中Ⅰ表示X和Y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

Ⅱ-2和Ⅱ-1是非同源区域,其上分别含有X和Y特有的基因。

(1)由图一实验结果推断________性状可能由Ⅱ-2上的基因控制。

(2)F1的雌雄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

F2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和灰毛白眼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白毛白眼个体应占________。

(4)为验证

(1)中的结论是否正确,现提供若干只该动物的纯合个体,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该基因是位于Ⅱ-2区段上还是Ⅰ区段上。

请写出杂交组合的表现型:

________(♀)×

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Ⅱ-2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基因位于Ⅰ上。

25.(10分)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紫色玉米籽粒中两种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

请回答:

紫色素

①决定红色籽粒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籽粒中紫色籽粒占________。

(2)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植株窄叶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

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未分离。

④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

1.解析:

测交是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所做的实验,A错误;

假说内容是“性状是由细胞内的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由摩尔根等人发现的,B错误;

验证假说是否正确,需要进行测交实验,C错误;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D正确。

答案:

D

2.解析:

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子代出现灰色银狐,则白斑为显性,灰色为隐性。

但是两只白斑个体交配,子代出现了2∶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显性纯合致死,不可能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B

3.解析:

由1号和2号生出5号女患者,可以推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为杂合子(Aa)。

由于3号和4号为异卵孪生,且均表现正常,则基因型均可能是1/3AA或2/3Aa,按分步计数原理,可知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1/3×

1/3=1/9,B正确。

4.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I为白色、bbii为褐色、Bii为黑色。

现有褐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F1的基因型是BbIi,表现型为白色;

基因型相同的F1杂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为BI(白色)、Bii(黑色)、bbI(白色)、bbii(褐色),所以产生的F2中黑色∶白色=3∶12=1∶4,C正确。

C

5.解析:

血友病和红绿色盲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儿子的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均来自母亲,而且这两种致病基因位于两条X染色体上,不可能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故B正确。

6.解析:

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Y,可推测亲代长翅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长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长翅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或极体中没有B基因。

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7.解析:

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则在有丝分裂后期有一半的染色体上的DNA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另一半的染色体上的DNA均只含31P,只有含32P和31P的染色体都进入同一个子细胞,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才占1/2,由于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因此子细胞中往往都有31P和32P的染色体,此时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为1,A项错误;

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所有的子代DNA分子都含有32P,B项正确;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可能是有丝分裂也可能是减数分裂,C项错误;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项错误。

8.解析:

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故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为次级性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核DNA为8个,A正确;

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图乙为精细胞,据图分析,图乙细胞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错;

图甲中1条染色体含有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因而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

图乙所示细胞由于发生交叉互换,在次级性母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9.解析:

假设该细胞分裂了n次,则DNA分子复制了n次,由题意可得关系式:

2∶2n=1∶16,2n=32,n=5,即8小时细胞分裂了5次,因此该细胞分裂的周期是8÷

5=1.6小时。

故选C。

10.解析:

据图可知,过程Ⅰ是转录,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故A正确;

过程Ⅱ是翻译,在翻译过程中,rRNA、mRNA、tRNA三种RNA均发挥作用,故B错误;

基因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与T、T与A、G与C、C与G配对,而杂交分子是双链的RNA,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A与U、U与A、G与C、C与G,故C正确;

据图可知,杂交分子是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与反义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导致抑癌基因的mRNA不能发生翻译过程,使抑癌基因沉默,故D正确。

11.解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只有DNA进入,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35S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体内,进去的DNA分子以半保留的方式利用大肠杆菌提供的原料进行复制,因此产生的子代中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故D正确。

12.解析: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错误;

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B错误;

一个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DNA分子数为2n,C错误;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Y、Y,D正确。

13.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1或a2也可以突变为A,A错误;

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DNA上的生物技术是DNA分子重组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

害虫抗药性增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突变导致的,突变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14.解析:

D项中,只是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多数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故错误。

15.解析:

A项是对基因组进行研究,紧扣了遗传因素这一要点,故符合研究要求;

双胞胎有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两种,一般同卵双生的双胞胎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相同的部分是由相同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表现型不同的部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故B中通过研究双胞胎是否共同发病来判断该病的发生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是合理的;

C中调查患者的血型,血型直接取决于红细胞表面凝集原的种类,因此调查血型不能推知患者相应的遗传因素;

D中调查患者家系,了解其发病情况,再与整个人群中发病情况作比较,可以判断该病是否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

16.解析:

图中①表示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四倍体(4N)时所进行的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其中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A项错误;

花粉不会经过有丝分裂产生,所以②和③分别表示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B项错误;

①表示二倍体有丝分裂的过程,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②和③表示四倍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细胞中也存在同源染色体,C项正确;

①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而②过程是减数分裂的过程,没有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D项错误。

17.解析:

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错误;

该夫妇所生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4+1/4=1/2,②正确;

该夫妇所生子女中不患病的概率为1/4,③错误;

单独的致病基因可能使个体在幼年期死亡,④正确;

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不一定比甲病低,⑤错误。

18.解析:

由Ⅲ-3表现正常而其父母患病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且Ⅲ-3的基因型为XaXa,其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和XaYA,而Ⅲ-2(表现为患病)的基因型应为XAYA或XaYA;

又由于人的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比Y染色体长,故有关基因组成应为

,D项正确。

19.解析:

种群中由于突变的存在,使种群中存在许多变异类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A项正确;

施用农药后,通过生存斗争使种群的数量下降,故B项正确;

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淘汰抗药性弱的个体,剩下抗药性强的个体并不断积累,使种群的数量增多,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0.解析: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A错误;

因“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且该恐龙的前肢和尾巴都有羽毛,头顶有冠,所以窃蛋龙的基因库和鸟类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B正确;

种群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种类的窃蛋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C错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21.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