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560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i-28P-31S-32C1-35.5Ar-20Br-80Na-23Mg-24Al-27Ca-40Fe-56Cu-64Zn-65Ag-108Ba-137Mn-55

第Ⅰ卷(共50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

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原温度后溶液的pH增大

B.放入稀CuSO4溶液中:

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C.放入MgCl2溶液中:

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放入NH4NO3溶液中:

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答案】C

【解析】分析:

钠与水或酸碱盐的溶液反应,均可以看出钠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离子反应。

详解:

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消耗水,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有NaOH晶体析出,温度不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浓度不变,所以pH值不变,故A错误;B.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铜沉淀,为蓝色沉淀,故B错误;C.钠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白色氢氧化镁沉淀,故C正确;D.放入NH4NO3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气和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钠与水反应的本质。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FeCl2Fe(OH)2

B.SSO3H2SO4

C.CaCO3CaOCaSiO3

D.NH3NOHNO3

【答案】C

【解析】A.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A错误;B.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B错误;C.两步均能实现,C正确;D.NO不与H2O反应,D错误。

3.下列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必要时可加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蒸馏水鉴别乙二醇、甲苯、溴苯

B.用溴水鉴别苯、苯酚、2-己烯

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甲苯、正己烷

D.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甲酸、乙醛、乙酸

【答案】C

【解析】分析:

A.根据乙二醇、甲苯、溴苯密度和溶解性分析判断;B.根据苯、苯酚、2-己烯与溴水的反应现象和溶解性以及密度分析判断;C.根据苯、甲苯、正己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现象和溶解性以及密度分析判断;D.根据甲酸、乙醛、乙酸的酸性以及是否含有醛基分析判断。

详解:

A.乙二醇易溶于水,甲苯、溴苯都不溶于水,二者的密度不同,甲苯密度小于水、溴苯密度大于水,加入蒸馏水,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不选;B.苯不溶于水,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使溴水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不选;C.苯、正己烷都不与高锰酸钾反应,密度均小于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选;D.甲酸溶解氢氧化铜,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醛与氢氧化铜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可溶解氢氧化铜,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不选;故选C。

4.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B.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C.将Na2O2固体投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有无色气体放出,且溶液颜色褪去,说明Na2O2具有还原性

D.过氧化钠与SO2反应时,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答案】C

【解析】分析:

A、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B.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过氧化钠中氧元素为-1价,投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褪去,说明高锰酸钾被还原;D.Na2O2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

详解:

A、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二者产物不同,故A错误;B.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故B错误;C.过氧化钠中氧元素为-1价,将Na2O2固体投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有无色气体放出,且溶液颜色褪去,说明高锰酸钾被还原,体现Na2O2的还原性,故C正确;D.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与二氧化硫反应时,体现了Na2O2的氧化剂,故D错误;故选C。

5.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B.“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溶液)和“洁厕灵”(浓盐酸)混合放出氯气:

ClO-+Cl-+H+=Cl2↑+OH-

C.硫酸亚铁溶液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4Fe2++O2+2H2O=4Fe3++4OH-

D.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

Al3++3AlO2-+6H2O=4Al(OH)3↓

【答案】D

【解析】分析:

A.氨水不能溶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B.酸性溶液中不能生成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生成的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

详解:

A.氨水不能溶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A错误;B.“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溶液)和“沽厕灵”(浓HCl)混合放出氯气的离子反应为ClO-+Cl-+2H+=Cl2↑+H2O,故B错误;C.硫酸亚铁溶液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离子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故C错误;D.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A1O2-+6H2O=4A1(OH)3↓,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选项C为易错点,选项D为难点,AlCl3溶液水解显酸性、NaAlO2溶液水解显碱性,二者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大于0.3NA

B.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0.6NA

C.0.2molN2和0.6molH2混合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NA

D.0.5molHCHO和C2H2O3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的O2分子数目为0.5NA

【答案】D

【解析】A.Na2O2和Na2O均是由两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所以0.1mol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物质的量为0.3mol,个数为0.3NA,故A错误;B.乙醇溶液中除乙醇外,水也含氢原子,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0.1mol,故乙醇含有0.6mol氢原子,水的质量为10g−4.6g=5.4g,物质的量为0.3mol,故水含有0.6mol氢原子,则此溶液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个数为1.2NA,故B错误;C.因N2和 H2合成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0.2molN2和0.6mol H2不能完全转化为NH3,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1.2NA,故C错误;D.因1molHCHO和1molC2H2O3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所以0.5molHCHO和C2H2O3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分子数目为0.5NA,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物质结构特点、可逆反应特点等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C项,解题时要注意N2和 H2合成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0.2molN2和0.6mol H2发生反应时,不能完全转化为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应小于1.2NA。

7.由两种单体加聚而成的高聚物是

A.B.

C.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单体为2-甲基-1,3丁二烯,是一种单体,不选A;B、单体为1,3-丁二烯和丙烯,两种,正确,选B;C、单体为苯酚和甲醛,反应的缩聚反应,不选C;D、单体为乙二醇和乙二酸,是缩聚反应,不选D。

考点:

有机物的聚合反应

8.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蚕丝制品和羊毛制品

用灼烧方法验证,闻是否有烧焦羽毛气味

B

检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的还原性

取少量淀粉溶液,与稀硫酸共热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银镜

C

检验氯仿(CHCl3)中的氯元素

取少量氧仿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D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取出上层液体

 

A.AB.BC.CD.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蚕丝和羊毛的成分都为蛋白质,灼烧都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能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制品和羊毛制品,错误;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检验淀粉水解的还原性,可利用醛基的银镜反应,应先加碱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错误;C、氯仿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氯离子,不能采用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的方法检验其中的氯元素,错误;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醋酸钠进入水层,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且密度比水小,故可用该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有机物的性质。

9.分子式为C4H8O2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异构和醛类物质)有

A.2种B.4种C.6种D.8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某链状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若该有机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可能是羧酸、也可能是酯,对于羧酸而言,根据羧基位置异构可以得到两种丁酸;根据酯基位置异构和碳链异构可得:

甲酸丙酯2种(丙基2种异构)、乙酸乙酯1种、丙酸甲酯1种,共6种,故选C。

考点:

考查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根据官能团异构和位置异构和碳链异构来综合分析同分异构体的种数,难度不大,但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同分异构体。

某链状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若该有机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可能是羧酸、也可能是酯,对于羧酸而言,根据羧基位置异构可以得到丁酸的同分异构体;根据酯基位置异构和碳链异构可得酯的种类。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铁桶长时间存放硫酸铜溶液

D.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木垢

【答案】A

【解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故A正确;B、硬氢氧化钠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碱,能中和酸性物质,但其具有很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故B错误;C、铁能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因此不能用铁桶长时间存放硫酸铜溶液,故C错误;D、食盐水不能与水垢反应,因此不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故D错误;故选A。

11.伞形酮可用作荧光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

其合成方法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雷琐苯乙酮、苹果酸和伞形酮各1mol与足量Na反应生成H2体积之比为2:

3:

1

B.雷琐苯乙酮和伞形酮都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mol伞形酮跟足量H2反应,最多消耗4molH2

D.1mol伞形酮与足最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molNaOH

【答案】D

【解析】羟基、羧基都能与钠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