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364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docx

江苏省在历史上属缺林少绿的平原省份,林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江苏省的林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江苏省实施了“绿色江苏林业行动”,依靠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动和加工产业的拉动,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生机。

全省现有林业用地1691.7万亩,其中有林地1161.2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4073.2万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10.56%,200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183.2亿元。

两省对林业定位很准,林业发展空间很大。

大家通过对两省平原绿化、城市绿化、通道绿化、防护林建设、花卉苗木、木材加工等方面的实地参观考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二是加强了交流,了解了市场。

我们考察团分别与浙江省、江苏省林业局,有关市、县(区)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座谈,加强了交流。

通过对现场和企业的考察,了解了江浙两地的市场,为我省林业确定新目标、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江苏现有木材加工企业6640多家,年加工用材900万立方米,本省木材缺口近600万立方米/年。

这使我们看到了我省发展速丰林的市场空间。

还有花卉苗木、各类基地、森林旅游等,通过几个点的参观,我们也看出了他们的规模,为我们指导我省今后加快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是学到了经验,增强了忧患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跳出福建看福建,跳出林业看林业,我们深感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浙江省林业原来就有一定基础,这几年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江苏林业基础虽不是很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工作发展很快、发展很好。

两省的人造板产量(2002年浙江省为450万立方米,江苏省为250万立方米)、江苏省的造林面积均已超过我省。

浙江省2002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我省139.7亿元。

由于大力发展杨树,XX县的年木材采伐量已达20万立方米,照这样发展下去,若我省不采取措施大干快上,我省林业大省的地位将会受到动摇,这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强烈的忧患和危机意识。

两省发展林业观念的超前性、规划的科学性、机制的灵活性以及他们谋划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思维,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浙江省和苏南的城乡一体化绿化以园林化设计、工程化施工、企业化运作的理念来指导通道、平原、城市绿化,绿化水平和层次很高。

苏北把通道绿化、村庄城镇绿化与发展扬树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㈠政府重视,领导发动。

两省各级政府对林业工作空前重视。

1989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已先后3次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3次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扶持政策;

把每年的3月定为绿化造林月;

各级领导层层办绿化造林示范点;

新世纪提出了“建万里绿色通道,创千亿林业产值,造浙江秀美山川”的林业奋斗目标。

江苏省委、省政府“十五”期间,将杨树速丰林列为全省农村经济和15个主导产业之一,作为经济增长点来抓,今年年初,又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绿色江苏,切实加强了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许多市、县区成立了杨树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

XX县政府提出要“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抓造林绿化工作,把造林绿化做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

XX县委、县政府为落实雅而斯公司2002年工业原料林基地任务,县委副书记亲自4次去常熟等地协调落实有关事项,最终使工业原料林基地圆满签约。

XX市委书记上任第一天就研究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不到几个月就完成了长19.5公里的公路绿色通道建设。

江苏省重视林业机构建设,林业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

在全国上下精简机构的大环境下,于2002年5月成立了省林业局,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扬州、徐州等市先后成立了林业局或林牧渔业局,有20个县设立了林业局。

  ㈡更新观念,转变职能。

两省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认识到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变指挥员为服务员,变管理型为服务型,为林农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浙江省政府对企业的态度是:

“你发展,我支持;

你赚钱,我收税;

你破产,我同情;

你违法,我查处”。

政府及时地退出了生产领域,不干预私人和企业的经营,只是提供信息,进行指导,而不是命令,不与企业争市场、争资源,不与民争利,而是把重点集中于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上。

两省对于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实行国民待遇,从而促进了非公有制林业的飞速发展。

浙江省XX县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林业主管部门人员精干,服务优质,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黄岩林业局每周6天24小时提供办证服务,星期日开设固定联系电话,只要企业需要,都热情提供服务。

  ㈢大胆改革,创新机制。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两省各地大胆改革探索,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机制。

一是产权机制。

江苏省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来抓,基本形成了“不栽无主树,不栽姓公树”的林业发展新机制,顺应了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农民意愿,体现平原林业特色,有力促进掀起了造林绿化新高潮,开辟了平原林业发展的新天地。

二是利益调节机制。

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生态优先的提前下大胆引进利益驱动机制。

如浙江省XX市等地在绿色通道建设中,实行套种,以耕代抚,以苗养林,江苏省在海防林建设中实行林粮、林牧、林果结合,既确保了生态效益,又使林农有利可图,一举两得。

在产业建设中,本着“自愿互利、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合理调节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利益为纽带,完善规范合同制度,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形成企业与农户经济利益共同体。

三是经营机制。

大力发展订单林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契约式、“龙头+市场+企业+大户+农户”的松散式等多种形式。

如浙江省新昌丰岛集团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向农户收购杨桐、柃木枝条加工出口,5年收购额达2亿元,参与的农民人均年创收近4000元。

江苏省盐城XX市天丰公司向农户无偿提供苗木,并以合同形式确保树木成材后的最低收购价。

四是多元投入机制。

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增强了林业发展的后劲。

浙江省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工商业主投资林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分所有制,谁大谁优扶持谁”,有力促进了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形成。

近年来,先后已有7200多个省内外工商企业、老板投资发展效益林业,项目有800多个,累计投资额近90亿元;

共引进外资项目127个,利用外资11671万元。

江苏省非公有制造林近年来大幅增长,在苏北的一些平原市县,已占本地造林的80%到90%,全省新发展的经济林、农田林网、农林间作、非公有制成份已占95%。

五是风险保险机制。

建立政府风险基金和企业风险基金,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担风险的机制。

浙江省XX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信贷风险基金,解决农户小额贷款难的问题。

江苏省政府文件规定,“乡镇可从林权改制回收资金中提取5%设立林业风险资金,专户储存”。

  ㈣培育利用,相得益彰。

资源培育和木竹加工利用是促进两省林业加速发展的两个轮子。

一方面,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拉动了植树造林。

苏北地区种植杨树历史较长,但由于没有产业拉动,以前杨树大都只能当柴烧,近年来,由于中密度纤维板厂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对木材资源的需求加大,使木材的价格越来越高,极大地刺激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通过建立木材市场,解决了千家万户销售木材的问题。

木材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就业增加、财政增长、国土增绿的目标。

另一方面,资源培育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木材加工业的发展。

以江苏省中纤板为例,2000年全省仅8条生产线,年产量20万立方米,2001年达14条生产线,年产量达36万立方米,2002年生产线有21条,年产量达96万立方米,2003年预计有30条生产线投产,年产量达150万立方米。

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形成了农户(木材生产者)、木材市场(中介组织)、木材加工企业良好互动的发展机制。

  ㈤重点扶持,培育龙头。

两省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注意把现有的林业开发、加工、销售大户,培育成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

一方面,大力培育加工龙头。

着重培育农户参与面大、资源支撑面广、群众受益面宽的骨干企业。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市场龙头。

按照“政府培育市场、市场牵动产业、产业带动农户、农户带动开发”的发展思路,以城镇为依托,产品集散地为基础,建立特色专业市场,把市场建设作为林业产业化的突破口。

浙江省把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促进林业龙型经济发展作为加快林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

对省政府重点农(林)业龙头企业、省重点林业龙头企业由省财政每年拨出3500万元进行重点扶持培育,2002年全省林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左右。

  ㈥一县一品,特色明显。

充分发挥各地传统、区位等各种优势,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苏南大搞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景观生态林;

苏北结合平原绿化、村庄绿化和通道绿化,发展经济生态林。

浙江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路子。

林业生态条件好的地方打生态牌,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各类绿色产业;

竹木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竹木加工业;

有的以花卉苗木作为主导产业;

有的走“两头在外”的路子,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区域特色十分明显,实现了“一县一品”。

如嘉善、南浔、德清等地,虽没有森林资源,但他们具有“无中生有”的本领,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胶合板、木地板等产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引人注目的“零资源”发展产业的现象。

嘉善有胶合板企业247家,年产量335万立方米,占全国的1/3,总产值30多亿元。

南浔是全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基地,有生产企业300多家,年产实木地板4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实木地板产量的1/4。

东阳是全国最大的木线生产基地,云和是全国最大的木制玩具生产基地,龙泉是全国最大的木制太阳伞生产基地,遂昌、衢江是全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基地,丽水是中纤板生产中心,安吉的毛竹经营在全国闻名,萧山建立了中国花木城等。

  ㈦政策优惠,增加投入。

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浙委〔2001〕1号、浙委〔2002〕3号文件,制定政策,扶持林业产业化经营。

优先安排非农用地指标并免收级差地租,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优先贷款,用电、用水实行优惠,初加工暂免征收所得税,产品运输开通“绿色通道”、免缴过路(桥、隧道)费,缓征了农业特产税。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00〕29号),规定“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资不能减少,有关林业项目和林业扶持政策应保持不变。

对林地不得重复计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在造林、育林上给予政策扶持,金融部门要提供一些中长期贷款。

”苏政办发〔2003〕31号文件决定从200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将农业特产税全部改征农业税。

江苏省育林基金仅按木材销价5%征收,浙江省虽按15%(其中育林基金9%、更新改造资金6%)征收,但许多市(县)都不同程度减少了征收额。

江浙两省经济发达,近年来各级财政对林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如浙江省萧山市、XX市、江苏省XX市年投入城市绿化、通道绿化等林业资金均达1亿元以上。

江苏省张家港、浙江省XX市投入绿色通道建设资金每公里分别达520万元、130万元。

  ㈧立足发展,敢于突破。

江苏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杨树作为多年生的农作物来看待,这样就不受许多林业政策的限制。

对四旁和农田营造的速丰林采伐不纳入林业用地管理,不发放林权证(基本以契约或合同形式确定林木产权关系),不列入采伐限额管理,经营方案由业主自己编制,农民象经营庄稼那样经营林木,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杨树的积极性。

全省限额采伐管理每年限额只有89.2万立方米,其中木材生产计划为51.7万立方米、出材量为32万立方米木材生产计划,实际木材生产却达到300万立方米左右。

苏政办〔2003〕31号文明确规定:

“对利用非耕地、山坡地、山地等生产水果、干果等产品的农业税,实行定额征收”和“原木、原竹产品的农业税根据其种植面积以及正常年景砍伐、出售的数量、材质等,实行核定征收”等计征办法。

今年江苏省林业厅又出台了《关于调整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政策的通知》,对采伐年龄、基地林的采伐、抚育采伐、竹林采伐进一步给予放宽放活。

如规定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以后在非规划林地上新造的人工用材林,其林木的采伐年龄可参照林木所有者的建议确定。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没有造成乱砍滥伐,反而出现了越砍越多、越砍越好、森林覆盖率快速提高的喜人局面。

XX市大力推广林果、林茶、林农、林景、林牧等高效复合经营,在造林模式上取得了突破,有效地解决了林业与其它农作物的矛盾,实现了林业的长效与短效结合。

积极鼓励林业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创办实体,既增加了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又对产业的发展起引导、示范、带动作用。

  ㈨科教兴林,典型示范。

两省高度重视林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山区综合开发,推动了林业的集约经营。

注重加强优质材产品品种的选育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引进国内外良种,从优化品种入手提高林产品品质。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林业经营管理,推广省工节本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江苏省狠抓种苗突破,省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实施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乡土树种开发和珍稀树种的引进。

特别是杨树良种壮苗技术和培育技术得到突破,一棵杨树绿了一片大地,兴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林农。

十分注重典型示范作用,经常通过建立各类示范片的形式,普及推广科研成果和好经验、好做法,使林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如浙江省实施了“百万亩高效林业示范工程”。

江苏省张家港通过狠抓绿化示范林、特色村,典型引路,加快了全市村庄绿化步伐,全市已有600多个自然村全面启动了绿化改造工程。

  ㈩依法治林,保障权益。

一是不断加强林业立法,林业建设逐步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浙江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二是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加大打击力度。

浙江省十分重视本省森林资源保护,一方面,注重对本地资源采伐利用的管理,另一个方面,加强对木竹加工企业的管理,对木竹制成品仍实行凭证运输,并针对公路建设发展快,固定林业检查站难以监管的实际,自1999年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木材巡查和调整部分公路检查站设置问题的通知》(浙政发〔2000〕152号),和《浙江省林业局关于认真开展木材巡查和调整部分公路检查站设置工作的通知》(林资〔2000〕94号),开展了木材运输巡查工作。

加强林地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林地审批程序。

浙江省森林公安专项编制941人,全部实行公务员管理。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全面推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浙江省还成立了林火信息监测中心。

四是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工作,主要是抓重点、热点,化解矛盾,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注重从政策上、执法上保障林业生产经营者权益,对损害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做到发生一起及时查处一起,使经营者能一心一意谋发展、搞经营。

  

  

  三、对加快我省林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我省林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大胆借鉴江浙两省林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深化改革,从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解决林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

近年来,江浙林业发展很快,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江浙广大群众和林业干部职工思想解放,有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经商意识,归根到底是发展意识。

为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9号文件精神,深刻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在工作要上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要求,在检查上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检查,在工作考评上要把是否促进加快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单位工作的好坏、一个干部素质高低的标准,更加自觉地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实现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生态和产业全面发展。

  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林业机制创新步伐。

全面调整林业生产关系、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是中央9号文件的核心,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一定要深化林业改革,加大创新步伐。

一要坚定信心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江苏省从2000年以来大力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建立了“三个市场”,理顺了“四个关系”,实现了“五个转变”、产生了“五个变化”、达到了“五个目的”。

“三个市场”,即林地经营(拍卖)市场、林木种苗招标市场、活立木流转市场;

“四个关系”,即“土地”与“资金”的互补关系,“人”与“树”的隶属关系,“栽”与“管”的紧密关系,“投入”与“分配”的利益关系;

“五个转变”,即由行政推动向市场龙头拉动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由纯国有、集体林业向非公有制为主导的林业转变,由封闭林业向开放林业转变,由单纯林业向林业农业并重转变;

“五个变化”,即造林总量上的变化,造林绿化实现跨越式发展,1998年以前,全省每年造林面积大约28-30万亩,1999年100万亩,2002年、2003年均达200万亩,我们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树成行、林成网、绿成荫、果飘香;

造林质量上的变化,集约经营程度明显提高;

经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实现了造林绿化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资渠道的社会化;

营林方式上的变化,实现了先林改后栽树;

经济效益的显著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壮大。

“五个目的”,即“兴了林业”、“活了产业”、“富了农民”、“绿了大地”、“强了经济”。

江苏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林业产权制度是林业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林业加快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关键。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林权制度改革,省政府出台了文件,并召开了高规格的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目前总体进展顺利。

中共中央9号文件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因此,这项工作既符合中央精神,从江苏的实践看又能取得显著的实际效果,今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集中精力,积极稳妥地按照既定的目标扎实推进。

对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映的情况,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保障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同时要加快修订《福建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促进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规范流转。

二要深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探索两类林业管理的新机制。

对两类林业要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

对公益林业,要研究如何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

对生态公益林要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浙江省XX区正在探索建立从自来水中,拿出0.08-0.10元/吨用于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并可望最近通过决定开始实施。

我们可借鉴这一做法,在力争逐步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探索从水电收益、旅游收益等提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收入的多种实现形式。

对新造的商品林,在采伐管理上可借鉴江苏的经验,要进一步给予放活,放宽管理权限,简化管理手续,简化伐区调查设计方法,放宽低产林分改造条件尽量使农民可以像种庄稼一样种树,切实落实林业生产经营者对财产的处置权,确保林业生产经营者“有利可图”。

三要加快机制创新步伐。

浙江省XX县“零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苏北地区利用农地大规模种植杨树、XX市建设百万亩生态经济林的经验说明:

没有和较少资源的地方可以利用他人资源做大做强林产业;

生态林建设在强调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允许适当利用、立体开发,有了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确保生态效益。

因此,建议我省要继续抓好生态公益林利用试点,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探索引进利益驱动机制。

针对我省沿海防护林建设普遍存在由林业部门“包干”的问题,建议借鉴江浙以苗养林、以耕代抚、林农复合经营的经验,大胆探索建立沿海防护林建设管理的新机制,实现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实现由部门向社会建设沿海防护林的转变。

  ㈢要调整统一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非公有制林业是林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板块。

江浙林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主力军。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地位,在思想上放心放胆,在政策上放宽放活,在工作上放手放开,在服务上优质优先,旗帜鲜明地支持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鼓励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干部职工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体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

统一对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建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提出取消原木农业特产税,取消对林农和其他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多种不合理收费的方案;

提出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使征收的育林基金逐步全部返还给林业生产者,并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基层林业管理单位因此出现的经费缺口由财政解决的方案。

强调在政策适用上不分所有制,一视同仁,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宽松的竞争环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林业建设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㈣要扶持龙头,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

江浙两省十分注重扶持龙头企业建设,推动林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