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53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史考点训练含答案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扩张,使得每一个国家都更难不受到距离遥远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的影响。

在经历了25年的显著增长之后,1974年西方经济繁荣突然陷入停顿。

导致这次经济衰退的直接因素是

A.中东石油禁运,国际油价暴涨

B.国家干预经济,财政赤字剧增

C.建设福利国家,民生开支过大

D.技术革命兴起,经济深度调整

2.

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材料说明

A.一五计划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致农轻重比例不协调

C.借鉴苏联经验,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一五计划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

阅读1914-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趋势图(下图):

据此,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14年在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抓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1918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C.20世纪20年代前半段,民族工业发展放缓

D.1927年-1936年,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占据主导,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

4.

有学者说,19世纪晚期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是一次“跛足式的发展”。

这一说法针对的是

A.国家主导的排外性

B.“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C.民间私营力量的薄弱

D.官督商办的缺陷

5.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尽管冀鲁像三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

“冀鲁豫三省”的这一状况

A.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

B.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

C.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D.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6.

宋代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的地位也有了些变化,不再世代依附于某地主,隶属关系相对松弛。

宋代社会关系的这变化

A.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B.影响坊市制度的崩溃

C.使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7.

下图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

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A.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

B.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

C.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

D.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

8.

18世纪末,英国首相曾说:

“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

”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A.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D.注重经济立法活动

9.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

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10.

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

“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

”此人询问:

“西国有法能查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

”杂志社答复:

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

这折射出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11.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说明

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地域经济冲击了经济结构

12.

下表是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王国问题已解决

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13.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可见工业革命

A.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

B.造成社会人际关系紧张

C.加速贵族阶层的衰落

D.推动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

某学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生经历:

“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

”该学者的经历表明当时

A.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

B.中国的经济受制于冷战

C.“双百”方针仍未能恢复贯彻

D.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

15.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奥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

《坤與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

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16.

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

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

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

A.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

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

C.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17.

下图为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化统计图。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工业生产技术发展

C.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D.居民消费结构完善

18.

洋务运动早期,洋务派主要借助国家资金发展工业,到了晚期洋务派则转向了发挥私人资本和企业家的作用而着重发展轻工业。

这一转变反映了

A.市场竞争意识进步增强

B.工业化主导力量发生转移

C.实业救国的理念开始践行

D.民族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19.

北宋时,商税额在三万贯以上的城市有三十九个。

这些城市没有一个不是“州”的治所所在,其中还有很多是“路”的首府。

这说明

A.北宋统治者奉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C.商品经济发展需政治权力作为庇护

D.政治中心有发展商品经济的优势

20.

“这是人类意识在劳动方面的巨大觉醒,这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社会里才有可能”一一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

作者赞颂的是

A.苏联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

B.中国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

C.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D.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21.

十九世纪,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

1852年,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

这说明

A.交通是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决定因素

B.科学技术革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交通工具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格林尼治时间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

22.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后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

A.延续了传统文人画的绘画风格

B.反映土洋并存的社会生活特征

C.反映当时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是中国大多数城市面貌的缩影

23.

“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

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

“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

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A.“工商皆本”成为共识,社会分工日趋扩大

B.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

D.“团、行、市,作分”是政府加强管理的手段

24.

马克思曾经说:

“资本主义的农业,其前提并不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恰恰是剥夺其劳动条件,即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

”下列史实符合上面论述的是

A.英国圈地运动

B.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宅地法》的颁布

25.

新中国成立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

B.获得了自由发展与竞争的空间

C.受到国营经济的领导

D.消除了阶级剥削的因素

26.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巴黎协定》的有力支持体现了法国政府的全球主义立场,但极右翼政党利用了民众的心理,在竞选纲领中宣扬“法国人优先”的主张;默克尔也是全球主义的拥护者,但2018年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德国选择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大增。

这些现象反映出

A.国际社会对全球化普遍充满忧虑

B.全球化进程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C.欧洲放弃了自由贸易的传统政策

D.全球化受到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

27.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

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志、学者的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的相关著述等。

由此可推知

A.亲历者撰写的历史可信度较高

B.工厂与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

C.“三线建设”的研究比较混乱

D.历史书写的群体呈现多元化特点

28.

下图为建国初期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变化示意图(定基指数:

以1950年为100)。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工业增长主要来自重工业领域

B.因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国民经济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

D.工业建设布局逐步趋于合理

29.

1904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制,将资本银分为4万股,由户部认购2万股,其余2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新政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B.中国金融机构逐渐向近代转型

C.中国民族企业首次采用股份制

D.西方列强垄断户部银行管理权

30.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31.

明清时期的临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上”“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

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

A.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B.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32.

表:

概述了唐代相关制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制度

概述

均田制

计口授田,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

租庸调制

项目分明,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绢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

帐籍制

每岁一造(人口)帐,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异动,田亩还授,一一在册

A.固化社会分工,限制阶层流动

B.税则明确,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政策简单划一,忽视地方差异

D.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

33.

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