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24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文档格式.docx

⑶变质岩是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⑷三类岩石对应具体的岩石种类是考试常见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一定关注。

特别是沉积岩转化成变质岩,如石灰岩变质成,页岩变质成,花岗岩变质成。

3.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

四、典题剖析

[例1](2005年江苏高考题)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A.砂岩B.板岩C.玄武岩D.大理岩

[例2](2005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

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

[例3](2007上海)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1.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2.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3.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例4](2009江苏)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5~6题。

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

过程同属

()

A.②B.③C.④D.⑤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

过程是()

A.I——①B.Ⅱ——③

C.Ⅲ——⑤D.⑥——I

五、学后反思——心得体会(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不足、缺憾)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二)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3.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3.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4.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5.以某种常见地表形态为例,分析其形成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

6.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地貌的野外观察。

1.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背斜—岩层,在地貌上常形成;

地形倒置后,

褶皱在地貌上常形成,原因。

2.地质构造向斜—岩层,在地貌上常形成;

在地貌上常形成,原因。

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和

研究地质构造的指导意义: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中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等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

3.外力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

作用类型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

①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易形成或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和

风力作用

冰川作用

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辨证关系

2.背斜、向斜与地形的辨证关系

3.背斜、向斜倒置地形的原因辨析

4.背斜、向斜与矿产的辨证关系

5.外力作用(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的辨别

6.主要外力作用产生地貌景观的辨别(以课本插图为基础)

7.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可忽视

[例1](2008江苏必修测试)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例2](2008江苏)图l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项殊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第3题。

3.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4.(2008广东)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组织学生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是调节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大气成分,与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对流层:

主要直接热源是,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

3.平流层:

大气增温的原理,气温垂直变化规,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

4.高层大气:

该层80—500KM高空有,与人类关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了解几个概念:

⑴太阳辐射——能量集中在部分——属短波辐射

⑵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能量集中在部分——属长波辐射

⑶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的部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选择性表现:

紫外线被和吸收;

红外线被和吸收;

可见光被大气吸收得。

3.大气的受热过程

⑴地球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很少;

⑵低层大气热量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⑶大气受热过程(将右面四个环节正确排序,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地面增温

②太阳辐射③大气增温④地面辐射

(三)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1.近地面大气(主要是和)强烈吸收地面释放的;

2.大气通过把热量还给了地面,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1.水汽、二氧化碳、臭氧主要作用的辨析

2.对流层的特点的因果联系(主要直接热源—温度垂直变化—大气运动—天气状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源(主要热源、主要直接热源)的辨析

4.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重点理解热量传递的主要环节)

5.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抓住最关键环节---大气逆辐射)

6.影响大气逆辐射强弱的因素(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

7.辨证认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正常的“温室效应”和“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

8.辨析天气状况对气温的影响(例如:

昼晴夜晴温差较大)(关键分析云层的影响)

[例1](2003年辽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

(填写代表的英文字母)的存在,使大气具有“温

室效应”(保温效应)。

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表

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3.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

和。

[例2](2008江苏必修测试)读图4,完成1~2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C.③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B.②

[例3]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

的是()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二)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2.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在水平气压场中,空气水平运动方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三)热力环流

1.概念:

由而引起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2.读图2-2-6:

热力环流的过程:

⑴在右图中的括号里写上高压或低压

⑵给图中线条加上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⑶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的直接原因是

⑷引起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3.读图2-2-7:

⑴海洋与陆地之间存在热力差异,即海水的比热比陆地。

因此,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气压比海洋;

夜晚陆地气温比海洋,气压比海洋。

白天风从吹向,称为海风;

⑵近地面风向

夜晚风从吹向,称为陆风。

4.在下图中的气流上标出箭头,完成热力环流过程。

(四)大气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特点是。

在空气运动的开始,风向

3.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高空的风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

近地面的风受摩擦力作用,风向

1.热力环流系统中的易混点:

①气流运动原因不同:

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主要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才是造成的。

②气压比较:

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自流向;

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永远

同一地点的高空气压;

在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面)隆起的地方为,凹

陷的为,即高(起)高(压)低(凹陷)低(压)。

③等压线的空间位置不同:

热力环流系统中等压线表示气压的垂直变化,是垂直分布的;

而在多数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都是表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

压线。

2.热力环流的绘制和判读:

①热力环流的绘制步骤:

判断地面(下垫面)冷热----绘制气流的垂直运动----判断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绘出风向

②热力环流的判读线索:

近地面的冷暖(可据此判断气流的运动方向、气压高低等);

气流的运动方向(可据此判断近地面的冷暖、气压高低等);

气压高低(可据此判断气流的运动方向、近地面的冷暖等);

等压线(面)的形状(可据此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状况----高高低低、气流运动方向、近地面的冷暖等)

3.风向的画法:

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

判断风的偏转方向;

画风向(高空风:

偏转度,近地面风:

偏转大约450)。

4.有关风向的判断: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

5.风速达小的判断:

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的);

不同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单位距离的的大小)。

[例1](2006高考综合卷)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例2](2007海南)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

C.④或⑧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

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

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五)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1.全球气压带的分布

赤道附近为,南北纬30°

附近为

极地附近为,南北纬60°

2.地球上的风带

低纬信风带是由吹向的风,北半球是(风向),南半球是(风向);

中纬西风带是由吹向的风,北半球是

(风向),南半球是(风向);

高纬东风带是由吹向的风,北半球是(风向),南半球是(风向)。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⑴就北半球而言,季偏北,季偏南;

就南半球而言,

即7月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都偏;

1月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都偏。

⑵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是。

300

N

00

1.参照图2-2-11,在下图中写出全气压带的名称,并画出各风带的风向:

600

侧视图俯视图

2.判断气压带、风带的技巧:

⑴判断节气或季节的关键在于看“赤道低压带”与赤道的相对位置:

对于北半球而言,赤道低压带偏于赤道以北的为(节气)或(季节);

偏于赤道以南的为(节气)或;

跨赤道两侧的为。

⑵判断气压带、风带关键在于根据纬度或气流的垂直运动,举一反三。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什么气压带?

该图表示北半球(季节)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判断依据是什么?

⑶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关键看气流的运动方向。

气流上升或低压带控制时,气候,气流下沉或高压带控制时,气候;

风吹向高纬时,气候常,风吹向低纬时,气候常;

风吹向大陆时,气候常,风吹向海洋时,气候常。

3.地球上除了六个风带之外,还有三个无风带:

、、。

4.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偏移:

牢牢把握的移动规律。

[例1](2005江苏)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B.bC.cD.d

[例2](2008江苏)下图为“某月沿O°

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2-4题。

2.上述“某月”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3.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例3](2007江苏)上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5-6题。

5.a处位于()

A.太平洋B.亚洲大陆C.非洲大陆D.印度洋

6.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四)

季风环流

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2.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2.季风环流。

(六)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切断成,而南半球的气压带仍基本上呈。

这是因为北半球;

南半球。

2.海陆分布影响气压带分布的原因——海陆之间存在热力差异:

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形成,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形成。

3.大气活动中心:

亚欧大陆在冬季盛行(冷高压),在夏季盛行

(七)季风环流

1.季风的概念:

盛行风向随而改变的现象。

2.季风的类型:

东亚季风:

包括和(气候类型),冬季吹,夏季吹

南亚季风:

是(气候类型),冬季吹,夏季吹

3.季风的成因:

东亚季风主要是引起的,南亚季风则是由引起的。

(3)亚洲南部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

南半球的风北移越过,在力的影响下向偏转而成。

1.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换的辨析:

关键是把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不同季节的表现。

2.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换与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关系的辨析:

关键是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来理解。

3.季风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4.东亚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①成因:

②风向:

③气候特点:

[例1](2008江苏必修测试)图5所示时期,

我省大部分地区()

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

[例2](2008江苏必修测试)2008年1月底2月初,

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冰冻天气,其

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①交通严重受阻 

②电力供应部分中断

③引发地震 

④农作物普遍绝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3](高考题)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知道锋面的概念、类型。

3.运用图表,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4.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5.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影响本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并指导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一)锋面系统

的交界面,它是倾斜的,冷空气在,暖空气在

(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

冷锋——,

2.锋面的类型暖锋——,

准静止锋——

(二)气压系统

气流状况——→水平气流运动状况——→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天气

低压——()()()()

高压——()()()()

(三)锋面气旋

气旋有两种:

一类是热带气旋,其范围较小,强度较大,强烈时形成台风;

一类是温带气旋,其范围一般较大,锋面南侧为暖气团,锋面北侧为冷气团,南北温差较显著。

因此在气旋的东部和西部,常沿槽线发育成锋面:

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形成锋;

西部形成锋。

1.结合图2-2-17、18辨析:

①判断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依据是

②判断冷锋与暖锋的依据是

③锋面影响天气的原理是

④冷锋与暖锋的云雨区位置的不同特点是

相同特点是。

⑤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⑥锋面符号的区别:

锋线是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表示锋面在地面上的位置。

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系统:

是,如我国北方冬半年的寒潮、沙尘天气和

夏秋季的暴雨天气都是此系统造成的。

3.气旋、反气旋的辨析:

①下面的北半球气压场中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②判断的依据

③影响天气的原理

4.锋面气旋的判读:

高、低压判断---气旋、反气旋判断---槽线判断

---冷、暖气团位置的判断---结合气旋的旋转方向判断

锋面的类型---其它判断与气旋、锋面系统的判读方法一致

[例1](2006高考综合卷)2006年第一号台风“珍珠”于5月18日凌晨在我国广东沿海登陆。

以下能反映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例2](2006上海高考题)当上海受反气旋控制时,下列天气现象中最常出现的是()

A.气温上升B.气温下降C.空气干燥D.风向偏北

[例3](2008江苏必修测试)读下表,判断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日期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平均气温(℃)

2

-1

-2

-4

气压(百帕)

1002

1004

1006

1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