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22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总结Word格式.docx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

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

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

其观念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 

潜力学理论

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

我们的课题是在人文环境下,学生动手动脑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兴趣有了,习惯成了自然。

三、研究目标、方法和过程

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参与实验的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观、教学观、开放的教学思想,会取材、善设计、能组织,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取材,设计出学生需要的、乐于探究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开创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独具的课堂教学特色。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时空,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把学习当作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高自己的手段,积极经历数学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全面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品质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经验,推动数学课程和教学的改革。

探讨数学课堂优化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措施,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过程:

1、研究的对象

主要是初一(10)(12),和初一(3)(4)班有学生240人。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针对实验班级现有的课堂教学有效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2)资料文献法。

通过资料和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通过上网收集查询现如今类似课题的最新成果和经验,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方法,少走弯路。

(3)个案分析法。

经常上或听公开课,开教研会,找到一些典型案例,加以实践、反思再理论升华。

(4)观察法。

通过教育观察,对实验年级班级的学生采取抽样观察、追踪观察等观察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进展、问题、效果进行掌握、追踪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

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得到从实践中得到的有意义的经验,并加以应用、推广。

3、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实施细则,立项开题。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该阶段的研究主要通过、三部分进行:

第三阶段:

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1、 

整理实验数据

2、 

撰写实验报告

3、 

申请成果鉴定并做好实验的经验推广工作,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主要研究 

(一)调查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认识;

(二)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

(三)关于教学活动模式的研究

(四)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

(五)对高效课堂和低效课堂进行跟踪研究

有阐述如下

(一)调查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

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

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的重要力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您是如何看待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呢?

我们两次进行对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调查问卷

《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认识》调查表

请在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打勾,可以多选。

若您还有其它答案,请填在后面。

1.您对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的认识有多少?

A很了解   B知道一些   C一点儿也不了解   

   

2、在平日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难度吗?

A难度很大   B有一些难度   C没有难度   

    

3、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技能吗?

A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 B一般教师都能实现C不需要技能  

  

4、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了解有多少?

A知道很多方法  B了解一些   C了解甚少    

      

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

优化教学目标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C 

优化教学结构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 

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优化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6、面对新课程改革,上好一堂课,需做好以下哪几点?

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7、从哪些方面衡量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是否有效?

是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   

是否是促进数学学习的教学  

是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   

   

8、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只要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多大关系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分析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A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B学生行为的有效性;

C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D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E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F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G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10、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以学生的   发展为目的。

A个性发展   B全面发展   C终身发展    

11、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什么地方出发?

课程需求   

学生的兴趣爱好 C 

学生的需要出发 

12、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环境应遵守哪原则?

A 轻松舒适  

B有益于教与学 C宽畅、有足够的学习材料 

13 

在课堂数学学习的有效行为有哪些表现?

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中那些行为表现是无效的?

14、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与教的有效性的研究,您还有哪些新的认识?

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必答题)

两次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通过对全部学生的和部分教师综合调查,其基本结果为:

(1)您对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的认识由研究前的34%上升到94%,;

(2)在平日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难度由研究前的54%下降到14%,(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

掌握情况由研究前的28%上升到87%,(4)面对新课程改革,上好一堂课,需做好以下哪几点?

认为自己会做好的,由研究前43%上升到87%;

(5)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什么地方出发?

由研究前的45%上升到97%;

(5)在课堂数学学习的有效行为有哪些表现?

明确行为高效和无效的对比由研究前的 

42%,到95%;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发展指什么?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看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看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

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看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因此,人的发展或数学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和初中学生原有基础,设计有效的(静态、凝固、共性),(动态、流动、个性)即适合的,精细的教学目标。

在2010至2011第二学期应邀担任了交大附中初中数学评优课的评委,对听课及教学设计方案课例进行分析与思考,而在回顾、说课分析中,关于教学目标很少有人提起。

从这几年关于教学目标设计来看,预设盲目构思教学目标,走进课堂迷失教学目标,离开课堂忘记教学目标.在最应该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小结的地方,时常看不到教学目标的踪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想,我们在教学目标当堂达成的定量预设、实际达成方面缺乏定量研究.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研究旨在分析教学目标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研究,力图期望能够解决理念中的三维目标与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不匹配、摆在教案上的三维目标缺乏课堂针对性、不具课时操作性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

结论1:

恰当设计适合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首要核心;

结论2:

恰当设计精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效的重要保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回顾与反思

【1】教学目标设计不理想的现状回顾

1、对教学目标设计认识不足,应付了事;

多数教师在平时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或照抄课标或教材。

2.完成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指向不明,不利于测量、评价

3、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摆在教案上的三维目标缺乏课堂针对性

4.描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不规范,不具有课时操作性 

(举例)

5、不能准确定位知识目标,要求盲目扩充,盲目提高要求,降低学习效率

6.教学目标设计空泛化,将课时目标写成课程目标

【1】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低效的原因分析

表面看:

(1)没有建立正确的目标教育观;

(2)对教材的解读,、对课标的理解、对考试说明都钻研不够;

深层看:

(1)不能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

(2)对初中数学核心知识与思想的认识不到位。

关于结论1:

恰当设计适合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首要核心。

教育界知名人士朱慕菊说;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

因此恰当设计适合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首要核心,反思回顾之后,要想设计科学的、适合的教学目标,解决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目标的意义

(1)新课程数学的教育观,制约着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设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数学发展为本是教育目标的核心;

教学目标应本着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注重个性差异,追求数学教学质量和数学课堂效益;

目标应体现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体现基础教育性质的变化,这些应是设计数学教学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

(2)对数学教学目标的理解: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

(强调教学目标的预设性);

对数学教师来说是教的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学的标准。

这个教学目标可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策略等问题。

这些目标的标准要求应该是:

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

清楚的而不应该是模糊的;

可检测的而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

(3)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对教学内容精确分析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察的。

【二】重新认识数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功能与分类

数学教学目标确定的三大因素是初中学生、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初中课程资源。

而确定教学目标的三大领域包含

(1)情感、态度、价值观

(2)知识、技能(3)过程与方法。

(4)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即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

教学目标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功能;

教学目标有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目标主要分类

(1)教学目标的分类——三层级模型

第一层级:

主要是以记忆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

测试看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标准是:

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

第二层级;

主要是以理解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基本能力,测试看能否顺利地解决常规性、通用性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

测试标准是:

运用知识的水平,如正确、敏捷、灵活、深刻等。

第三层级:

主要成分以探究为主要标志,培养以评判为主的基本能力,测试看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即检验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其优劣。

标准是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独创性等。

(2)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主要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和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两种理论在指导教学目标设置时在划分上完全相同。

前者的“心因”指学习的结果,非先天的;

后者的“心因”指学习的结果,有些是先天的。

所不同的是认知领域内部各亚类的划分目的和标准不同。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但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学习的发生就缺乏依据。

学生无法依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学习要求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即导学和导教的功能无法顺利实现。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用知识阐明了学生习得的能力的本质。

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得以出现的过程和条件,以及其测量的行为指标。

不仅有助于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而且有助于导学和导教.

【三】重新审视教学目标设计的视角

从数学教学的价值论看,教学目标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教学的意义看,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从广义知识观看,现代知识观不仅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不仅包括知识的储存与提取,还包括了知识的应用过程。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个体已有经验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对学习者的学习十分重要,而认知能力则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统一。

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选择时,应努力地将知识的掌握与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1) 

目标指向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任务的实现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要求,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2)目标是可评估的 

如“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目标设置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

这样可测性和可比性都很差,不便于实际教学时的把握和评价时的运用,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3)从目标的主体和维度看 

传统教学目标所体现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而非学生,目标设置中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

新课程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的追求,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目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

目标要有层次性、全面性和明确性。

关于结论2:

恰当设计精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有效的重要保证。

知名学者顾泠沅说,“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

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对活动过程的“悠然心会”、“深得吾心”;

对数学思想的“怦然心动”、“浮想联翩”、对数学的探究的心灵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而设计精细的教学目标就是它有效的保证。

【一】必须注意教学目标设计时陈述

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基本上说知识技能目标的设计陈述比较到位,但

1、行为目标和过程目标陈述的要求 

行为目标预期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可能发生的行为变化,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

过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预期,注重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行为目标和过程目标的区别:

行为目标是结果性的,强调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过程目标是过程性的,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

行为目标关注内容的掌握。

过程目标关注学习过程。

如:

观察、推理、评价。

陈述时注意:

1、语言要清晰明确。

2、要以学生行为变化为目标。

3、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反映数学学科特点,反映当前学习内容本质。

5、可观测:

清楚陈述学习后有什么变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以往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比如,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

比如,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常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采用的行为动词一般较为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行为动词采用有

比如:

了解:

理解:

运用:

在“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领域,常应用体验性目标方式,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常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

案例2---北师版八上《一次函数》

在教学目标“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中。

这一陈述中,需要对“理解”的含义作具体界定,以使我们能准确把握学生是否已经达到“理解”。

实际上,“理解”的基本含义是学生能用概念作出判断。

因此可以 

改述为:

能给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具体例证和函数关系式特征;

能用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

【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

首先,尝试角色换位,站在课堂输出的角度,行为主体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为自己确定教学目标,从而解决教学目标描述中的“行为主体不明”问题;

其次,从构建课堂教学标准的角度定位教学目标,解决目标描述中的空泛罗列理念、一厢情愿地表述教学愿望、滥用行为动词的问题

第三,定量描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的课时操作性。

命制教学目标得小样题,确立当堂可观、可测、可评的层次化目标,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可评价的;

第四,教学目标适度化,因班因人,教学目标分层,具体可操作。

第五,从目标的陈述中注意,分领域分层次陈述、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行为的结果必须表达,而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数学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数学教与学得起点和终点,精彩的课堂要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高效的课堂欲使学生“悠然心会”、“深得吾心”;

要体现学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要体现学生的内心澄明与视界的敞亮,一切数学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的目标发展,显然,眼前的发展就是短效的教学目标,长遥的发展就是长效的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重视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策略,设计适合的精细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是一种力图完善、求精的过程,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用心,静下心来并潜心去进行数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用情,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进行目标的高效设计;

用力,要施展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去进行数学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设计。

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皆因围绕数学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活动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为I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