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207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docWord格式.docx

一、概论

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careunit,ICU)

历史:

麻醉恢复室、休克治疗室

特点:

疑难重危病例集中、监测细致、治疗积极且针对性强、护理水平高、工作效率高。

重要性:

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医疗质量,体现医疗水平。

发展:

综合、SICU、CCU、RCU。

基本设备:

多功能监测仪、心输出量测定仪、肺量计、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潮气末CO2测定仪、血气分析仪、呼吸器、氧治疗用具、除颤器、输液泵和各种急救用具等。

二、ICU的工作内容

(一)循环系统

1、循环监测

根据监测参数评估循环功能

数据和图形显示和记录;

趋势分析;

动脉血压(BP)与中心静脉压(CVP)关系:

2、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循环功能和决定治疗原则

判断心脏前负荷、后负荷以心肌收缩性的状态;

(1)PCWP(pulmonarycapilarywedgepressure)低于1.3kPa(10mmHg)时,表示前负荷降低,血容量不足。

补允晶体液、胶体液或全血。

在一定限度内,前负荷增加可增加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

当PCWP高于2.4kPa(18mmHg)时,可用利尿药或血管扩张药使其降低,可保护心肌。

(2)TPR(totalperipheralresistance)小于100kPa.s/L时,表示心脏后负荷降低,应先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药。

TPR大于200kPa.s/L时,后负荷升高,应用血管扩张药,使心搏出量(StrokeVolume,SV)和CO增加,降低心肌氧耗量。

(3)心肌收缩性降低:

心脏指数(cardiacindex,CI)和左心室排血做功指数(Leftventricularstrokeworkindex,LVSWI)降低;

正性心肌力药物。

3、根据CVPPCWP指导扩容治疗

(二)呼吸系统

1、呼吸功能监测

潮气量、呼吸频率、死腔量/潮气量、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内分流量、肺活量、最大吸气负压。

2、呼吸治疗

(1)氧治疗

 吸入氧浓度(FiO2)肺泡气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

供氧方法:

高流量系统:

FiO2可以稳定控制并调节。

文图里(Venturi)面罩。

  低流量系统:

吸入一定量的空气,FiO2不稳定、不易控制。

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带贮气囊面罩吸氧

(2)机械通气的应用

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受损而不能维持动脉血气在正常范围时,称呼吸衰竭。

换气功能衰竭:

由于肺部病变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面罩吸氧

PaO2<

9.3kPa(70mmHg),PaCO2正常或偏低,称为换气功能衰竭。

治疗:

原发病治疗、氧治疗、胸部物理治疗、机械通气等。

通气功能衰竭:

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PaCO2>

6.7kPa(50mmHg),同时pH<

7.30,合并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者。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预防性机械通气:

①长时间休克患者;

②术后恢复期病人、过度肥胖者、严重感染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胸腹部手术、明显代谢紊乱者。

③酸性物质误吸综合征

④恶病质

治疗性机械通气:

①心肺复苏后期治疗

②通气功能不全或衰竭

③换气功能衰竭

④呼吸机械功能失调或丧失

⑤非特异性衰弱者,不能代偿呼吸做功的增加。

常用通气模式

①控制通气(control-modeventilation,CMV):

不允许病人自主呼吸,呼吸做功完全由呼吸器承担。

主要呼吸参数由呼吸器控制。

②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modeventilation,A/CMV):

③间歇指令通气(intermittentmandatoryventilation,IMV):

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相结合,在两次正压通气之间允许病人自主呼吸。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intermittentmandatoryventilation,IMV):

与IMV的区别在于正压通气是在病人吸气力的触发上发生的。

④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supportventilation,PSV):

病人自主呼吸的吸气力可触发呼吸器送气,并使气道压迅速上升到预置值。

当吸气流速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则由吸气转为呼气。

⑤呼吸末正压(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

呼吸器的调置

模式:

IMV,A/C;

潮气量(VT)(ml/kg)10-15;

呼吸频率(RR,BPM)8-12吸入氧浓度(FiO2)0.4-1.0

吸/呼时间比(I:

E)1:

1.5~2.0吸气时间(秒)1~2

吸气停顿时间(秒)0~0.6PEEP(cmH2O)(kPA)2~5(0.2~0.5)

呼吸器的撤离

短期:

CPAPT管困难者:

IMVPSV

(三)肾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控

(五)营养支持

三、病情的评估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㈠定义:

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称为心肺脑复苏。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ion,CPCR)。

临床脑死亡期限一般为4-5分钟。

因此,关键是争分夺秒。

但这一时限可因致病原因和个体对缺氧的耐受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㈡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①意外事故:

如溺水、电(雷)击、车祸、缢死、药物中毒或过敏、各种严重创伤等。

②心脏病:

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最为常见。

③麻醉及手术意外:

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

⑤其他:

战伤

㈢诊断

①心脏完全停止跳动┐┌─意识突然消失

②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呼吸骤停┼─无呼吸动作

③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心律┘├─颈(股)动脉搏动摸不到

└─瞳孔散大(1分钟以上)

切不可因反复测血压、听心音、作心电图检查等而延误了抢救时机。

㈣分期:

┌初期复苏(basiclifesupport,BLS)

├后期复苏(advancedlifesupport,ALS)

└复苏后处理(post-resuscitationtreatment,PRT)

争分夺秒、普及教育

二、初期复苏(心肺复苏)

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

主要任务:

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复苏步骤: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

A(airway)指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初期复苏的前期工作(判断、体位、求助)

1、判断:

神志、看呼吸动作与听呼吸声、触摸动脉搏动

桡动脉:

〉80mmHg

股动脉:

〉70mmHg

颈动脉:

〉60mmHg

脑动静脉必须〉30-40mmHg,脑血流(CBF)〉50%才能维持和恢复意识;

〉20%,维持存活。

 2、求助。

(一)人工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人工呼吸(artificialrespiration)的先决条件。

昏迷病人很容易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呼吸道梗阻,其中最常见原因是舌后坠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引起呼吸道梗阻。

2、清除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托起下颌。

3、人工呼吸法:

(1)徒手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是最适于现场复苏。

  开始时可连续吹入3-4次,然后以每5秒钟吹气一次的频率进行。

正常人深吸气后,呼出气含约氧16%。

缺点是易疲劳。

(2)器械或特制呼吸器:

最佳的人工呼吸。

(二)心脏挤压

 心脏停搏的三种类型

心室停顿(ventricularstandstill)

心室纤颤(ventricularfibrillation)

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dissociation)

1、胸外心脏挤压

┌─心泵机制

原理┤

└─胸泵机制

病人必须平卧,背部垫一木板或平卧于地板上。

术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

手法:

一只手的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另一只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

肘关节伸直,利用体重和肩部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挤压,使胸骨下陷4~5cm,略作停顿后在原位放松。

要求:

有规则、平稳、不间断

次数:

每分钟80-100次

单人急救:

连续按压心脏15次后,口对口吹气2次。

双人急救:

每作5次心脏按压,口对口吹气1次。

禁忌:

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新鲜的肋骨骨折、心瓣膜置换术后。

并发症:

肋骨骨折。

谨慎:

老年人。

  

2、开胸心脏挤压(openchestcompresssion)

1874年:

Schiff第一个对氯仿引起实验动物心停跳进行开胸按压复苏获得成功

1878年:

Boechm第一次报道了胸外心脏按压

1960年:

Kouwenhoven开辟了胸外心脏按压新时代

实验结果表明血流动力学开胸按压明显优于胸外按压:

①更高的动脉压和低的静脉压

②心排量是胸外按压的2.5倍,舒张压比胸外按压大3倍

③脑血流量胸内按压接近正常,胸外按压仅为正常的30%

故:

在胸外心脏挤压无效时,应及早开胸进行胸内心脏挤压.

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佳并超过10分钟,只要具备开胸条件,应采用开胸心脏按压。

首选开胸心脏按压:

胸廓严重畸形,胸外伤引起的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

无菌条件,开胸的切口位于左侧第4肋间,起于距离胸骨左缘2-2.5cm处,止于左腋前线。

按压频率以60-80次/分为宜。

抢救效果的判断:

①出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②瞳孔由大缩小

③紫绀减退

④自主呼吸恢复

监测呼吸末CO2分压(etCO2)用于判断CPR的效果更为可靠。

三、后期复苏(advancedlifesupport,ALS)

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较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内容包括:

继续BLS、呼吸机、有效循环、心电监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等。

(一)呼吸道的管理

尽早采用机械人工呼吸

托下颌难以持久。

口咽和鼻咽导气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二)呼吸器的应用

简易呼吸器;

(呼吸囊-活瓣-面罩)是最简单且有效的人工呼吸器。

便携式呼吸器;

多功能呼吸器;

(三)监测:

尽快监测心电图。

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时,PaO2>

60mmHg,PaCO2=36-40mmHg.直接动脉压监测。

留置导尿管。

(四)药物治疗

目的:

激发心跳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调整急性酸硷失衡、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给药途径:

①静脉通道:

首选

②气管内给药:

稀释10ml

③心内注射:

慎用

心肌坏死、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心肌或冠状血管撕裂、暂停心脏挤

1、肾上腺素:

是心脏复苏时最常用、效果最好的药物。

首选。

(细颤-粗颤)

作用:

恢复心脏的心电活动;

细颤转为粗颤;

增加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灌注,增强心肌收缩力。

2、阿托品:

降低心肌迷走神经张力,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进房室传导。

尤其适用于有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低组织灌注或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者。

3、氯化钙:

石头心

4、利多卡因: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尤其适用于治疗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药物除颤.

5、碳酸氢钠:

纠正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药物。

一般当碱剩余(SBE)达-10mmol/L以上时,才以碳酸氢钠来纠正。

碳酸氢钠(mmol)=SBE*体重(kg)/4

宁酸勿碱;

仅用中度过度通气就可纠正酸中毒。

>

2-5分钟(未行CPR)或CPR>

10分钟。

6、其他

多巴胺:

1-3ug/kg/min对肾及内脏血管有扩张作用

3-10ug/kg/min可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10ug/kg/min以上明显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肾血管收缩、心动过速、心输出量降低。

去甲肾上腺素:

适用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合并明显低血压者;

异丙肾上腺素:

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溴苄铵(bretylium)主要用于顽固性室颤经多次电除颤无效者。

呼吸兴奋剂慎用,增加脑细胞耗氧量

(五)体液治疗

适当输入胶体,但一般不主张输血,除非有明显的出血。

血液稀释。

(六)心室纤颤和电除颤(defibrillation)

任何情况下如不能将细颤转变为粗颤,治疗即无法生效。

电除颤是目前治疗心室纤颤的唯一有效方法。

现今以直流电除颤使用最为广泛。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胸内除颤:

200J,小儿:

2J/kg

胸外除颤:

20-80J,小儿:

5-50J。

2、起搏治疗(Pacemaker)

起搏器是以人为的电刺激波去激发心肌收缩的仪器。

临时、永久。

四、复苏后治疗

(一)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判断:

肋骨骨折、气胸、肺水肿。

(二)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

监测:

血气(PaO2>

8kPa(60mmHg),PaCO2<

4.8-5.3kPa(36-40mmHg))

直接动脉压;

心电图;

导尿管(尿量、比重、镜检);

中心静脉压导管;

(三)防治肾衰竭

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肾的灌注压。

(四)脑复苏

脑是周身需氧最多而且最不能耐受缺氧的器官。

重量占体重的2%,耗氧量占周身耗氧量的20%以上。

脱水、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是现今较为行之有效的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措施。

①脱水:

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渗透性利尿药。

0.5-1.0g/kg,4-6次/日

脑水肿的发展一般都于第3-4日达到高峰,因此脱水治疗应持续5-7日.

②低温:

体温每降低1℃可使代谢(氧耗率)下降约5%-6%。

人工冬眠下,肛温维持在30~32℃;

时间以听力恢复为止。

降温辅助药应等复温后1~2天,才能停用。

肌松药的应用。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使神经胶质细胞的水肿缓解,对于已经形成的水肿的作用则难肯定。

(五)其他处理

防止褥疮、肋骨骨折的血气胸、营养、精神症状

第十章疼痛治疗

第一节概论

疼痛治疗学疼痛治疗专科止痛门诊

第二节疼痛对生理的影响

(一)痛觉感受器和致痛物质

游离神经末梢化学感觉器

致痛物质:

钾离子、氢离子、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

(二)痛觉的传入神经纤维

快痛或第一疼痛:

有髓鞘的Aδ类纤维,传导速度较快

慢痛或第二疼痛:

无髓鞘的C类纤维,传导速度较慢

细胞体在脊髓后根神经节

(三)痛觉冲动在中枢内的传导途径

①传导快痛的新脊丘束

②传导慢痛的旧脊丘束和旁中央上行系统

(四)内脏痛与牵涉痛

内脏痛多属慢痛。

传入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干的传入纤维,经后根进入脊髓,然后和躯体神经基本上走着同一上行途径。

食管、气管的疼痛是通过迷走神经传入;

部分来自盆腔脏器的疼痛则通过副交感神经传入。

牵涉痛:

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五)闸门控制学说

在脊髓后角胶样物质中,有着小型神经元(SG),其作用类似闸门,可抑制疼痛的传导。

传导触觉的Aβ纤维(直径约10-12u)是粗纤维,传导痛觉的Aδ和C纤维(直径分别约4-8u和1-2u)。

正是粗、细两类纤维传入活动的相对平衡和中枢的机能状态决定了痛的发生。

第三节慢性疼痛治疗

止痛门诊一般由麻醉科医生应诊,主要诊治慢性疼痛的疾病。

①头痛: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外伤性头痛;

②颈肩痛和腰腿痛:

颈椎病、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症、肩周炎、腰肌劳损、肌盘膜综合征;

③四肢慢性损伤性疾病:

滑囊炎、狭窄性腱鞘炎(常见的是弹响和弹响拇)、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④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灼痛、幻肢痛、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⑤周围血管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综合征;

⑥癌症疼痛。

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一、药物治疗

(一)解热消炎镇痛药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醋氨酚、朴热息痛)、保泰松、

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酮基布洛芬、

芬必得(布洛芬的缓释胶囊制剂)等。

机制: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而前列腺素使末梢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因子增敏,本身有致痛作用。

对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或关节痛的效果较好,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痛无效。

除对乙酰氨基酚(醋氨酚、朴热息痛)外,还有较强的消炎和抗风湿作用。

(二)麻醉性镇痛药

成瘾性,仅用于急性剧痛和生命有限的癌症晚期。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美散痛(美沙酮、非那酮)、可待因、二氢埃托啡镇痛新(成瘾性很小,不受“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的管制)

(三)催眠镇静药

反复应用后,可引起依赖性和耐药性,不宜使用过滥。

(四)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大仑丁)和酰胺咪嗪(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

(五)抗忧郁药

丙咪嗪、阿米替林(依拉维)

还可用于治疗幻肢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六)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三步阶梯给药方案:

第一步:

非麻醉性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第二步:

弱麻醉性镇痛药:

可待因

第三步:

强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

二、神经阻滞

阻滞用药一般用长效局麻药;

无水酒精或5-10%苯酚9石炭酸)。

许多疾病的疼痛与交感神经有关,可通过交感神经阻滞进行治疗。

如:

偏头痛、灼性神经痛、幻肢痛、雷诺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带状疱疹等。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

①局麻药毒性反应:

误入血管

②误入椎管内:

③气胸;

④膈神经麻痹

⑤喉返神经麻痹

(二)腰交感神经阻滞

①误入蛛网膜下腔;

②误入血管内。

三、椎管内注药

(一)局麻药

0.25%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手术后镇痛

硬膜外注射法急慢性疼痛

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

节段性镇痛区域;

吗啡并发症:

迟发性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

产科分娩镇痛:

麻醉性镇痛药与局麻药一起应用。

0.125%布比卡因10ml加芬太尼50ug,并加肾上腺素1:

80万。

(三)类固醇

注入硬膜外腔,主要治疗颈椎病以及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症。

常用:

甲基强的松龙(甲基氢泼尼松)或强的松龙(氢化泼尼松)混悬液。

(四)神经破坏性药物

恶性肿瘤伴剧痛病人;

蛛网膜下腔;

后根神经;

脱髓鞘作用。

1、苯酚

5~7%,重比重;

0.5ml

2、无水酒精

轻比重;

四、针刺止痛

(一)针刺方法

体针、耳针;

手法、电针疗法;

补法、泻法。

(二)选穴①近取法;

②远取法;

③远取与近取结合;

④随症取穴或辨证取穴。

(三)止痛原理

①闸门学说:

加强传入的粗神经纤维活动,减弱细纤维活动;

②针刺后脑内5-羟色胺和吗啡样物质增多,并启动中枢下行性抑制系统;

③中医“经络学说”

五、其他

(一)痛点注射

(二)推拿按摩

(三)物理疗法

(四)经鼻脑垂体破坏术_

小结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成人选择性手术,麻醉前小时禁食,小时禁饮,否则麻醉中有发生呕吐和误吸的危险。

2、吸入麻醉药在血液内溶解度愈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浓度愈控制,即可控性。

3、氟芬合剂,氟哌啶:

芬太尼=:

4、呼吸道梗阻,以为界,分上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

5、各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穿刺要点:

肌间沟径路为;

锁骨上径路为;

腋径路为。

6、各径路臂丛神经阻滞常出现阻滞不全区域,肌间沟径路为,锁骨上径路为,腋径路为。

7、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穿刺针要经过皮肤、、、、、、、、而进入。

8、椎管内,脊髓下端成人终止于下缘或上缘,新生儿在下缘。

9、和是骶管穿刺定位时的重要解剖标志。

10、测定麻醉平面的体胡解剖标志:

胸骨柄上缘为,两侧乳头联线为,剑突下为,季肋部肋缘为,平脐线为,耻骨联合上2~3cm为,大腿前面为。

11、两侧髂嵴之间连线与脊柱相交处为棘突或棘突间隙。

12、硬膜外血肿应争取在血肿形成后小时内进行椎板切开减压术,如超过小时则一般很难恢复。

13、一般低温为,中度低温为,深低温为以下。

14、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的先决条件。

15、是治疗粗颤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答案:

12、4;

易、好;

50、1;

声门;

异感、异感、针随动脉搏动;

尺神经、上臂内侧、肌皮神经;

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

L1L2L3;

骶裂孔骶角;

T2T4T6T8T10L1-3;

L4L3-4;

8;

24;

32-2828-2020;

人工呼吸;

电除颤)

三、A型题(只选一项)

1、心脏复苏时最常使用、效果最好的药物为:

A、利多卡因

B、阿托品

C、碳酸氢钠

D、氯化钙

E、以上都不是(E)

2、外伤性肝、脾破裂、内出血、休克患者,受伤前半小时曾吃稀饭一两,馒头半斤,需全麻下手术,除及时补充血容量外,针对“饱胃”宜:

A、置胃管抽吸,抽空胃内容物

B、考虑作清醒气管内插管

C、用药物或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