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36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doc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对人类而言,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森林等具有两重性:

它们(A)

A.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要素B.既是有限资源,又是无限资源

C.既是已被利用资源,又是潜在资源D.既是可更新资源,又是不可更新资源

  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具有两重性:

它们既是自然环境要素,又是自然资源。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包括(C)

A.污染防治法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C.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法D.污染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我国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人为分成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两大传统部分而各自单独立法,并且由不同部门分权分别执行和管理。

3.新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为(C)

A.1969年B.1972年C.1973年D.1989年

  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提上了国家管理的议事日程。

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雏形。

4.环境法中的总量控制的规定主要符合的生态规律是(C)

A.“协调稳定”律B.“能流物复”律C.“负载定额”律D.“时空有宜”律

“负载定额”律:

即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必须一方面使它供养的生物的数量不超过它的生物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需确保排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量不超过它的自净能力以及使冲击周期长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周期。

  以产(生物产量)定供(畜类或其他物种数量)的规定;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包括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规定和关于限制冲击周期,如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规定。

5.环境管理政策进入“综合防治”措施的时期是(D)

A.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一、第一阶段,早期限制时期:

从产业革命开始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早期的工业化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公害发生期。

当时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工业生产引起的第一代污染。

伦敦烟雾污染。

二、第二阶段,治理时期:

从20世纪初至60年代进入了公害发展与泛滥时期。

三、第三阶段,综合防治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四、第四阶段,制定发展与环境的总体战略,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到目前。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各国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

6.“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A)

A.立法指导原则B.基本原则C.基本制度D.主要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仅适用于立法的过程中,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方法论基础。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

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划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7.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主体是(B)

A.中央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省长、市长、区长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8.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是(C)

A.国土规划法B.城乡规划法C.土地管理法D.国土整治法

9.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是(D)

A.政府B.公众C.社会团体D.企业

  删除:

经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1995年8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开始施行。

其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

  ⑴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工艺;

  ⑵国家对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和对防治燃煤污染大气的控制对策和措施的规定。

10.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C)

A.自然资源许可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D.自然资源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是在地球人口日益膨胀、自然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是自然资源价值在法律上的体现和确认。

  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就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其次,它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最后,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我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即《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C.《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D.《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自1979年颁布实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主要是由下列:

海洋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以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等六方面的法律所组成。

12.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主要物质和因素有(D)

A.废气B.废渣C.恶臭气体D.爆炸物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3.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的单位是(B)

A.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B.受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已经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

C.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船舶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船舶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14.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排放标准的适用方面(D)

A.或者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者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B.既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也执行行业标准

C.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同时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统一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5.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污染源是(D)

A.机动车B.飞机C.船舶D.工厂

16.用水单位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时,应该缴纳(B)

A.水费B.水资源费C.生态补偿费D.水利建设费

实行取水许可制度:

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

实行用水收费:

对城市中直接从地下取水的单位,征收水资源费;其他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征收水资源费。

17.我国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是(B)

A.由环境与资源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B.政府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

C.政府和单一部门主管D.政府集中管理

18.我国下列法律中,鲜明地体现生态优先原则的法律是(A)

A.《退耕还林条例》B.《环境保护法》C.《水污染防治法》D.《森林法》

19.2000年1月29日,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订立的议定书是(B)

A.京都议定书B.卡塔赫纳议定书C.蒙特利尔议定书D.巴黎公约

20.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负责进行补偿的部门是(D)

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B.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D.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并按规定得到补偿。

21.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环境民事诉讼的主体必须是(C)

A.任何人B.社会团体C.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D.检察机关

  一般民事和行政诉讼,必须是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公民对污染与破坏环境(包括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2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D)

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许可制度C.浓度控制制度D.总量控制制度

23.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用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和建设项目

B.对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C.其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

D.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24.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向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应当获得(C)

A.紧急许可证B.普通许可证C.特别许可证D.特殊许可证

海洋倾废许可证,可分为:

紧急许可证、特别许可证、普通许可证。

1、对于禁止倾倒的废弃物,当出现紧急情况,在陆地上处置这类物质会严重危及人民健康时,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可获得紧急许可证,到指定的区域按指定的方法倾倒;

2、对于对海洋生物没有剧毒性,但能通过生物富集污染水产品或危害航行、渔业等活动的物质,倾倒时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3、对于不属于前两类物质的其它低毒或无毒的物质,倾倒时应事先获得普通许可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包括(BC)

A.高寒草原B.草山C.草地D.荒漠草原E.草甸草原

第七十四条本法第二条第二款中所称的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

26.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ABC)

A.预防和预警机制B.应急响应机制C.后期处置机制D.事先知情同意机制E.逐级上报机制

27.《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承担责任的方式有(AD)

A.排除危害B.恢复原状C.赔礼道歉D.处以罚款E.赔偿损失

第四十一条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28.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现分区保护,具体分为(CDE)

A.无人区B.教学实习区C.核心区D.缓冲区E.实验区

29.下列在国际环境法中属于“软法”的文件是(ACE)

A.《斯德哥尔摩宣言》B.《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