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湾真相.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358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豚湾真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豚湾真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豚湾真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豚湾真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豚湾真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豚湾真相.doc

《海豚湾真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豚湾真相.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豚湾真相.doc

论文题目: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

——纪录片《海豚湾》主题鉴赏

目录

1血色海豚湾 2

1.1日本饮食文化 2

1.2利益主导的血色烂漫 2

2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3渔民与海豚的“生存”孰是孰非 3

4尊重生命保护自然 3

5寻找解决之道 4

6结语 4

参考资料:

5

6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

——纪录片《海豚湾》主题鉴赏

摘要:

自2009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后,《海豚湾》便以迅猛之势横扫各大影展奖项,并且最终获得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从这部短短92分钟的记录片中,人们看到了由导演带领的制作团队如何与当地渔民、警察斗智斗勇。

也看到了无辜海豚被人类肆意捕杀,血腥的场景刺激着每一个观众的神经,更让人们用心去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学会如何去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这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

《海豚湾》反思尊重生命保护自然

在日本南部,拥有海豚路标和建筑的渔村太地町,并非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

相反,在这三面环海的美丽海湾,却更像是一个海豚的“集中营”。

每年9月至次年2月的捕鲸季,都会成为海豚的受难季。

日复一日的杀戮,会整整延续6个月,而在这期间,单就太地町每年会有两万多头海豚被屠杀。

1血色海豚湾

1.1日本饮食文化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本这一个国土面积较小而且四周都被海洋包围,1.26亿的人口却是相当大的压力。

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都是大陆国家,国民都以肉食为主,因为背靠广袤的大陆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对于海洋资源的依赖不是很大。

与这些大陆国家相比,日本是一个岛国,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就是日本人的粮食。

在古代日本人是很少吃肉的,只有在树林中打到野猪和鹿的时候才会食用。

虽然一些农户家中也饲养着牛和马耕地用,但是他们认为牛和马都很珍贵,是绝对不能为了食用而失去的重要家资,所以日本人并没有饲养牲畜杀来吃肉的习惯。

上帝是公平的,在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日本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在长期的发展中,渐渐用鲸肉这种无论质感和口感和牛羊肉相差不大的鱼肉取代。

日本家庭的煤气炉,中间有一个方格子是专门用来烤鱼的。

大多数日本人可以一个月不吃肉,但受不了一个星期不吃鱼。

所以即使反捕鲸激烈的时间,鲸肉依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1.2利益主导的血色烂漫

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他们是人类的朋友,并且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

海豚救人时常发生。

海豚是世上极为聪明的动物,它们的听力极好,能听到你的心跳,能听出你是否怀孕,等等。

在影片中拥有丰富经验的海豚驯养师里克·奥巴瑞也一直在强调它们是有自主意识的,有灵性的动物。

其实捕杀海豚早已有之。

17世纪初的江户时代,太地町的渔民们发明了长矛捕鲸法,“鲸鱼镇”太地町成为日本传统捕鲸法的发源地。

到了现代社会,捕鲸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很多人认为海豚是伙伴是朋友,但在日本渔民们的眼中,海豚就代表着利益。

一只死海豚能卖600美元,但能表演的海豚能卖到15万美元以上。

目前,日本国内约有近80家水族馆,其中近半数的园馆饲养着鲸类。

被抓来的海豚通常在两年里都会死去。

而落选的海豚,成了市民的盘中餐。

5000吨海豚肉出现在日本市场上,大多数普通市民却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吃过海豚肉,因为包装上写的是鲸鱼肉[1]。

而且日本是全世界海洋水族馆海豚的最大供应商。

在捕杀之前会将海豚驱赶进入一个海湾,在哪里等待全世界的海洋公园驯养师的挑选,被送进各大海洋公园进行表演。

落选的海豚就面临着被屠杀的命运。

就在这一个小小的海湾中,日本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制造了一场血腥的“盛宴”。

鲜血染红了海洋,也刺痛着一颗颗还略带人性的心。

2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人类从诞生到现在不过上万年,但带给地球的伤害却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是那么的理所应当,那么的直接了当。

《海豚湾》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认识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也许当人们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从没见过的动物或植物灭绝殆尽了。

人类的寿命较许多动植物来讲比较长,但是面对人口爆炸的环境,自然的承受是有限的,一旦越界就是一拍两散的结局。

历史不止一次的告诫人们,竭泽而渔的极端做法是行不通的。

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日本的这一做法无疑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一边成立着保护协会,一边又在大肆捕杀海豚,而且振振有词的说:

“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是啊,这的确实文化的一部分,但是面对着那些有着较高智商和情感的鲸鱼和海豚,他们的屠刀却又是那样的锋利。

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

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跟着破灭。

我们必须停止毁灭的行为,不仅为了地球,也为了我们自己的欲望及需要。

3渔民与海豚的“生存”孰是孰非

在观看《海豚湾》时,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憎恨与同情。

渔民为了生存,对海洋资源进行利用,捕获食物。

海豚为了生存每年都会沿着鱼群追逐,并在期间交配繁殖。

这本来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日本当地的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对金钱的欲望,便破坏了这本就微妙的平衡。

在利益的驱使下,渔民们都毫不犹豫地用铁矛刺杀掉一只又一只无辜的海豚。

这些渔民一切从个人的利益出发,丧失了对自然的伦理关爱[2]。

海洋保护协会的禁止捕鲸让本就已经尝到甜头的日本人更是难以理解。

海洋是大家,是整个人类的,日本人这种肆意捕杀的行为本就应该受到谴责和制止。

在渔民和海豚的“生存”问题上本就难以分解,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产品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不知道日本人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许当有一天人们都只能在照片里看见海豚时,才会理解到《海豚湾》原来是那么的“美丽”。

4尊重生命保护自然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指出:

“可能发生的、即将发生的最坏的事情,不是能源耗尽、经济崩溃、有限的核战争或是被一个极权主义的政府所征服。

对我们来说,这些灾难尽管可怕,但经过几代人就可以得到补救。

可是由于自然栖息地的毁灭而失去遗传物质和物种的多样性,这一进程要花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得以改正。

这是我们的子孙最不能原谅我们的蠢事。

”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尝试着改变环境。

但是在众所周知的“生物圈二号”失败后,人们才真正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海豚湾》中的主人公理查德·奥巴瑞被刻画成一位自我救赎式的英雄,这位资深的海豚训练师,靠训练5只雌性小海豚来表演,并凭借自1964年开始热播的节目《海豚的故事》而名声大振、日进斗金,享受着一年换一部保时捷跑车的优越生活。

然而10年后《海豚的故事》停播,5只海豚被送入迈阿密水族馆。

没过多久,一只名叫“凯西”的海豚因为情绪低落而自杀,他这才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开创的驯养海豚娱乐人类的方式,是对这种高智商的友善生灵犯下的罪孽[3]。

于是便开始了他的赎罪之路。

他告诉人们:

“我要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切的终结。

”的确如此,作为拥有着高智商的动物,海豚是有自我意识的。

它们在水族馆中的微笑是最善意的欺骗,那是对于自由的渴望却无法拥有的无奈。

这部影片在次强调了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尊重每一个智慧生物,因为它们同人一样有情感、有梦想。

“海豚湾”里的鲜红向人们述说着渔民的罪恶与贪婪,作为可能唯一拥有思考的人类,失去了底线和原则也就同禽兽无异了。

面对一群“禽兽”还有什么好讲的呢?

从《海豚湾》的故事中,反思人类自身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学会尊重其他生命,最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才不会孤单。

海豚是海里的智慧生物,智商与人相当,今天人们看着它们被日本人无情地屠杀而无动于衷,鲜血染红整个海湾,明天就会看到人们的鲜血染红江水,就像70年前那样!

牛羊谁喂养归谁,海豚是人类的共同资源,吃海豚是对全人类的抢劫,同样是吃,吃牛羊合法,因为吃了还有很多可以生产出来,吃海豚这种断子绝孙式做法必受全人类谴责。

世界所有沿海国家都象日本那样做估计一年海里就不在有海豚、鲨鱼和鲸了,但是全世界的人都吃牛羊的话,只会带动农牧业更快发展,所以学会利用资源时更要学会保护。

保护自然是一个永不枯竭的话题,因为人的贪婪和欲望是难以满足的,但更多的有志之士会站起来反对,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

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如果有天没有其他供应时,那么人类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其实保护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必须要做的。

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会得到有力的发展。

大自然是无尽的宝库,海洋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到目前为止也还有很多问题无法用科学解答。

人类现有技术也无法达到海豚的声呐系统那样的效果,所以学会利用和保护资源,也是为了人类长足的发展。

5寻找解决之道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渔民身上下手。

渔民是屠戮海豚的刽子手,因为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这样做。

也许他们中有对这样的屠杀怀有侧隐之心。

但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也需要人去做,如果他们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保证,怎么去保护可以让他们生存下去的环境呢?

所以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大规模的屠杀。

中国在这样的环境保护上也是有成功的案例的。

1994年,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开始和国际鹤类基金会联手,开展草海合作项目。

草海的村寨发展基金主要有国际鹤类基金会提供的4万美元和省环保局配套的1.32万美元。

和以往不同的是,项目资金的分配权和管理权是交给村民自己组织管理贷款、轮流放贷,开展小型项目。

用专家们的话来说,这是参与式管理,让村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找到人与鸟类和谐相处的办法。

草海模式的成功应用让很多人看到保护环境的希望,当然国情不同可能政策和方式也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致的——保护现有的环境。

6结语

《海豚湾》的影响不止于此,也不仅仅是让人们树立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

导演路易·西霍尤斯带领的团队更是为许多有识之士做出了榜样。

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不仅是这个团队的人的责任,也是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责任。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也不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大家在生活中传播的精神,并在行动上予以回应。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那个人愿意做坏人,但是周围的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在保护自然的道路中,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姚明在公益广告上如是说。

吃鲸肉是日本的传统,但过去有跟表妹结婚的传统,现在还有么?

日本传统那么多,到现在不是也一样系,当这样的利益牢不可破时任何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连拍摄团队在日本都有生命危险,那些阻止日本人捕杀的人们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社会需要更严明的法制才可以,要不然当金钱的权力大于法律时,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电影《海豚湾》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内心震撼,更批判了以日本太地为代表的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行径,批判了人性丧失,同时又昭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和自然和睦相处。

在面临巨大生态问题的当今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更为紧迫,在现代生态灾难的大语境下,电影《海豚湾》,对世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警戒式的生态预言。

参考资料:

[1]季节.一场血腥的屠戮《海豚湾》[J].电影评论,2010.

[2]付文中.生态伦理批评视阈中的《海豚湾》[J].电影评论,2010.

[3]江晗.纪录片《海豚湾》中的美式文化思维[J].电影文学,201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