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2873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语文词语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火车——一种交通工具

喜鹊:

一种飞鸟

四、比喻解释法

将词语和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解释的方法。

红色:

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绿色:

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血洗:

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杀人

人声鼎沸:

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车水马龙:

车子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五、功能解释法

对词语的使用功能进行解释的方法,“形容……”是常见形式。

马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

形容人非常多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水泄不通:

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

六、扩词解释法

将组成词语的字进行逐个扩词(组词)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

恳求:

诚恳请求

疾驰:

飞快奔跑

教导:

教育指导

幽香:

清幽香味

幽静:

幽雅寂静

圣洁:

神圣纯洁

诚实守信:

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德高望重:

品德高尚,名望重(大)

轻捷:

轻快敏捷

七、串字解释法

有些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字)的意思的总和。

肆虐:

肆,任意地干;

虐,残暴。

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

肃立:

肃,恭敬地,庄严地;

立,站着。

恭敬庄严地站着。

不毛之地:

毛,草木;

之,的;

地,地方。

不长草木的地方。

致敬:

致以敬意(表达敬意)。

遥望:

遥,远处;

望:

看。

向远处看。

暴毙荒野:

暴,突然;

毙,死;

荒野,荒郊野外。

突然死在荒郊野外。

八、以旧带新法

有些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可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

无价之宝:

无价,没有价钱。

之,的。

宝,宝贝。

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九、重新组合法

对互文词进行重新组合理解的方法。

心满意足:

心意满足

翻山越岭:

翻越山岭

风平浪静:

风浪平静

调兵遣将:

调遣兵将

无忧无虑:

无忧虑

没昼没夜:

没昼夜

震天动地:

震动天地

十、描写法

对词语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常用“……的样子”的形式。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且摇摆的样子。

忸怩:

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莽莽:

①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十一、下定义法

用一种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半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十二、找词眼法

有些词从表面上看深奥难懂,但词中有的语素(字)是常见的,因此只需借助字典找出不易理解又是这个词里比较重要的语素的含义就行了。

如:

和蔼:

此词的重点在“蔼”字,它就是这个词的词眼,“蔼”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和气,态度好”。

因此,“和蔼”的含义就是“和气,态度好”。

十三、联系上下文解释法

认真阅读文章,推断词语在文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常用“文中指……”的形式。

真挚:

本义指(感情)真诚恳切。

文中指作者对自己的两位母亲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真诚的爱意。

终天之恨:

终身的遗恨。

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十四、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法

恍然大悟:

做一道数学题,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可就是做不出来。

忽然想到以前老师讲过的一种办法,试一试,一下子会做这道题了。

十五、造句理解法

分秒必争:

非常珍惜时间。

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

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

十六、表演理解法

旋涡:

《老人与海鸥》中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漩涡”一句中的“漩涡”,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十七、借助插图解法

有的时候,文章中会配有插图,利用这些插图便可以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十八、查字词典法

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最基本、常用的方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技巧

1

了解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特点

读书目的性不强

很多小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完成家长、老师布置的任务,所谓的名著、小说,只挑选其中故事性强或是有插页的章节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去考虑小说或名著中人物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做读书笔记的学生更少。

阅读重图轻文

经权威机构调查,喜欢漫画的小学生占到了接近3成,只有20%的小学生愿意看“全是文字”的书籍。

这个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市场上“白话版”“图画版”四大名著畅销的原因。

学生阅读,重文还是重图,应该用理性的眼光来分析。

阅读的时间不足

从小学放学至晚上睡觉前,供小学生支配的时间大约有4个小时,看电视(包括上网)超过2小时的家庭却占到了26%,如果再扣除吃晚饭时间,估计有不少孩子没时间读书。

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课外书的来源相对单一

调查中发现,虽然有40%的家庭藏书超过50本,但来源非常单一,家长买的占到了67%,13%是借的亲戚或同学的。

这说明,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可供小学生选择的图书资源十分有限,如果资源再丰富一点,借书的程序简化一点,或许能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

2

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

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读懂文字的能力。

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句子、篇章的能力。

要求孩子不仅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能划分段落层次,并会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

4、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自己来解决。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边读书,边思考,边勾划。

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可能贻害终生。

所以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3

指导孩子阅读课文的方法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

“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孩子掌握了方法,好比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可以终身受用。

因此,家长要重视在阅读中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孩子拿到一篇文章,往往觉得无从下手,粗略地看一遍就认为读完了,这样读书是没有效果的,不能尽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一篇课文呢?

第一步让孩子认读课文,通读两三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

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家长要督促孩子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第二步要让孩子细读课文。

通过孩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三步让孩子精读课文。

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确定重点段,重点理解,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四步让孩子能回答书后的问题,写出预习笔记,并对文章有自己的评价。

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通过上面的过程,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培养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4

培养读善思勤于动笔的习惯

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读书习惯。

文章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把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达出来。

学贵有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孩子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能有所创见。

家长对这一点要热情鼓励。

例如:

孩子在学《一个降落伞》这篇课文后问,周总理为什么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别人呢?

这个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所在。

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周总理在飞机遇到危险的紧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这种积极的思考,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常引导孩子这样阅读,有助于提高他韵阅读能力。

5

家长要做表率

一个故事说的是,在犹太人家里,小孩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

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籍之甜,阅读之美!

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到目前为止,犹太人诺贝尔获奖者累计已达130多人。

虽然获诺贝尔奖与从小读书的关联性多大不好简单地用该例子评判,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家长接孩子回家后,自己往电脑电视前一趴,或者窝沙发上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去读名著,这样的情形在很多家庭都存在。

有人认为,应该实施全民读书计划,就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一样。

计划是美好的,也是长远的。

就目前来说,摆在家长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下一代的教育上,相信多数人不愿听到“没读过书”“缺乏教养”等类似的评价吧?

其实大人不爱读文学书、历史书、心理书、其他话题严肃的书也没关系,还有轻松的旅行书、美食书可以去读,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培养逻辑思维的书,开卷有益,只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开始读书,乐趣自己会跳出来的。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01

精讲,多读,居然就成了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语文的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

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后,实施了一个名叫「语文实验室计划」。

「计划」规定:

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

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

一位教高一的语文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门,对读书的学生说:

「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

」于是又讲起来。

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这两个孩子并没有学过高中的语文课本,但是平时一直坚持阅读。

结果,李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点几)。

李校长笑问:

「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

」老师们默然。

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

精讲,多读,居然就成了!

语文学习是不是很简单?

02

秘诀是什么?

两个字:

读、写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例子没有典型意义,高中生具有自学能力,当然可以这样做了。

好,我们再举一个一所普通小学的一个普通班的例子吧。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的中学老师们经常抱怨说,中学教育质量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小学老师没有教好。

小学老师当然不认账——你们怎么把责任推到我们小学老师身上来了?

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呢?

前些年,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看看小学的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

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它学生排名也很靠前!

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

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

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

匪夷所思!

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

这位全国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带人到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去调研,看看杨巧云是怎么教语文的。

杨巧云老师说:

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

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

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

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学写的日记给邓治安主任看。

学生写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个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

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的。

有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论关羽》,让邓老师大为惊叹!

学生写道:

关羽忠义固然可嘉,但他胸无全局,以至于把刘备的事业葬送了。

日记中,学生把关羽哪里忠义,哪里胸无全局,写得详详尽尽。

一篇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

在这个班里,日记只是一种形式。

许多日记有题目,实际上是「作文」。

我对邓老师说:

「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杨老师的课可能上得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文的规律去教了。

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这是最大的彩!

邓老师接着说:

「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名都是她班的学生,这叫大放异彩!

」杨老师怎样教语文?

读、写。

说得稍微复杂一点是四个字:

多读多写。

03

学语文,都是一个「读」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读到小学五年级时,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无学可上了,只好回家务农。

书包里装的一本从学校借来的《三国演义》,成了他唯一的读物。

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以至于许多回目都能背下来了。

他一边务农,一边继续找书读。

其间读了《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名著。

有的似懂非懂。

17岁那年,他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取了镇上办的中学。

教国文的丁约斋老师说冯读的书比别人多,悟性好,说他肯定是「书香门第」。

冯先生说,他是真正的「稻香门第」,甚至是「饥寒门第」。

丁老师对冯其庸十分器重,这使冯很受鼓舞。

冯先生说,丁老师有三句话深深地影响着他。

一句是:

「读书要早,著书要晚。

冯先生后来虽然又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但读书仍不间断。

第二句是:

「读书要从识字开始。

第三句是:

「写好了文章自己要多看几遍。

冯其庸先生说:

「我现在快八十岁了,回过头来想想,丁老师的这几句话,仍旧是对的。

我现在无论是读书和写作,总是不敢忘记这几句话。

而且总觉得自己读书太少,自己的古文学得功夫太差,自己写好的文章更要多看几遍,五到十遍才敢放手!

丁约斋老师怎样教语文的?

一是赏识学生,二是启发点拨,教给方法。

冯先生的例子,也再次告诉我们,教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

从老师这个角度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从学生这个角度上说,自己要多读书。

04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

《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

升入小学五年级,教他语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

这位「门外汉」,不会讲解,但会朗读。

这不奇怪,因为他文化底蕴深厚,能说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又是演员,感情丰富且又善于表达。

山村的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么纯正的普通话,第一次听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

李振村被徐老师的朗读感动得泪流满面。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这位老师还经常朗读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给学生们听。

下雨了,教描写下雨的诗;

下雪了,教描写下雪的诗。

学了,就叫背。

李振村痴迷语文了。

徐老师看李振村作文写得好,说:

「一个未来的作家将在我们村里诞生!

」并偷偷送了几包书给李振村读。

那年头,像茅盾的《林家铺子》、茹志娟的《百合花》都不准看的。

徐老师在李振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憧憬和向往。

激情和梦想,带着少年李振村一头扎进书堆里而不能自拔。

在那个文化荒漠的时代,他竟读了五十多部长篇小说,包括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1981年高考,李振村数学虽然只考了40多分,但语文成绩优异,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录取。

现在,他真的成了作家,人刚到中年,便著作等身。

由于长期和语文教学打交道,他还成了一个语文教育家。

李振村深有感触地说:

「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徐老师没学过教育心理学,没学过语文教学法,更没学过课程标准,但他知道激励,知道读书的重要,还知道运用情境教学法。

是呀,下雨天教写下雨的诗,下雪天教写下雪的诗,还有比这更「情境」的吗?

梦想和憧憬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发动机。

让学生充满幻想,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培养出优秀学生的宝贵经验。

细想一下,做到这一点难吗?

——不难。

05

对不愿读书的孩子采取点强硬措施,有了兴趣养成习惯不就成了吗

高林生的父亲不就是这样教语文的吗?

必要的管教是少不了的,该严的还要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

说说高林生吧。

高林生和李希贵先生一样,现在也是大名鼎鼎、蜚声全国的教育专家了。

高林生是我的学弟。

林生考入师范时才15岁,是个穿大裤衩的孩子。

一天到晚手拿竹板或月牙板(说山东快书用的铜板),说着、唱着过。

长篇山东快书《武松打虎》、长篇快板书《奇袭白虎团》,他说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数、理、化成绩勉强过得去,数学偶尔还考不及格,但语文成绩优秀,可是即使上他比较喜欢的语文课,也很少专心听讲。

干什么呢?

偷看课外书。

用他的话来说,课本中的那些古文、古诗,小时候就会背了,课本中的现代文,看一遍就差不多记住了,所以就不想听老师说了。

这倒也是,谁叫他过目不忘呢!

然而每次考试,语文成绩都位居榜首,有时也得过二三名,那也相当于榜眼、探花。

说到背古文,那得从他父亲说起。

高林生家学渊源,其父是中央大学的高材生,通古文、谙音律。

解放后,在徐州第一中学任高中语文老师,一部《论语》,一部《史记》都烂在他的肚子里。

高林生幼承家学,在父亲的管教下,《古文观止》中的多数篇目都背下来了,而且至今不忘。

高林生说,他父亲教他的方法很简单,给你一本带注释的《古文观止》,给你一本字典,学去吧!

读懂个七八分,就背诵。

那才叫真正的「自主探究」呢!

背不下来,不给饭吃,有时还打人。

林生说:

「我小时候贪玩,坐不住。

老爹不得已才打几下。

但戒尺对我确有震慑作用。

我打趣说:

「看来光有要求不行,还得有得力措施。

『不打不成才』,这话至少对你适用。

高林生嘿嘿一笑,说:

「这叫因材施教!

开始是老爹逼着读书,后来尝到了甜头,对读书有了兴趣,不叫读也读了。

这是真话。

林生现在家里四壁皆书,可谓坐拥书城。

他的学问真是自己读出来的。

对不愿读书的学生(其实多数孩子一开始是不愿意读书的),采取点强硬措施(当然不是体罚),一旦尝到了甜头,有了兴趣,养成了习惯,不就成了吗?

06

养成了阅读习惯,就会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

谈到习惯,不由想起了我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是在山东老家读完了小学的。

1954年夏,小学毕业后才到了徐州。

那时,我们山村老师的教学方法绝对是「原生态」的。

到了四年级,张老师还一句一句地领着我们读课文,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

到了五、六年级,徐老师和白老师都是串讲,串讲完了,分段、写段意、抄中心思想。

但和张老师一样,多数课文也要求背诵。

《开国大典》《铁脚团长》《火烧赤壁》都要求我们背。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天写一篇大楷,写四行小楷。

作文都是用毛笔抄写的。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高年级,白老师特别重视课外阅读,那时画书(即连环画)很流行,《新儿女英雄传》《小英雄雨来》,古典四大名著都有画书。

看了画书,便想看原著。

我读的第一本是《三国演义》。

似懂非懂地读。

遇到「诗曰」,「有诗赞之曰」就跳过去。

记得读到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时,感到非常失望,大叫「写得不好」!

因为书中写的张飞不是「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和京戏里唱的不一样!

后来又读了《水浒传》,一者喜欢书中的人物,二者喜欢作者的语言。

《水浒传》我读了好几遍。

从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

读初中一年级时,受到李老师的启迪和激励,萌发了当作家的念头。

心中有了梦想,有了憧憬,读书便由兴趣变为一种志趣,成了一种追求,一种自觉。

那时,经常到父亲的办公室里读报,时间长了,竟一天不读报便像缺失了什么似的。

小小年纪又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成了读书读报的习惯的奴隶。

这是我最感谢老师的地方之一。

怎样让孩子学好语文?

我的老师告诉我: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因为,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

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其实就是那么简单: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去做,学生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