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269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doc

《建筑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院系:

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系

专业:

建筑学

年级:

2011级

姓名:

谢思齐

学号:

201103453

2013年5月10日

浅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谢思齐

摘要:

建筑是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建筑的形式反映且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

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

接下来主要针对建筑材料、建筑空间布局、园林建筑、宫殿建筑四方面来介绍两者之间差异!

关键词:

中国,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性符号,表现为文化表象的外在载体,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化、历史的变迁透过建筑显现出来。

建筑起源于人类遮风避雨的实际需要,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筑形式的表现被赋予了文化内涵。

从建筑的单体形象到建筑群的组织,从建筑构成到空间形态,都无不被打上文化体系的标签。

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体系下,由于人们对世界、宇宙都认识和对哲学、宗教、艺术的看法不同,自然也带来了建筑文化的差异。

1从建筑整体层面来比较

1.1建筑材料的差异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从历史上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到名不见经传的寻常百姓居所,一律都是以木材建成。

因而中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西方古代建筑则多以石料砌筑,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现在不论中外都使用的混凝土建筑实际上是西方建筑的延续。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而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1.2建筑空间布局的差异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中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院落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主体元素,无论是宫殿建筑中的轴线院落,还是园林建筑中的错落构成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庭院式空间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横轴线进行设计,重要建筑在纵轴线上,次要建筑在左右两侧对称的横轴线上。

这种空间布局遵循礼制观念,以封建政权为核心。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例如巴黎卢浮宫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西方建筑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广场是西方古典建筑最主要的最具特色的外部空间,它与建筑紧密结合,又充分融入建筑环境,是西方相对开放的文化传统的产物。

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

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具体建筑类型的比较

2.1园林建筑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讲求与自然和谐、融于自然。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位置选择并无固定套路,一般因景而置、灵活多变。

不同类型、功能的园林建筑根据景观上的需要布置在不同的位置,用来欣赏不同的景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具有使用功能、美学功能、空间组织功能、生态功能等四大功能。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结合体,使用功能包括居住、读书、会客、宴饮、珍藏、游憩等;园林建筑不但自身形象优美且能与周围景色融于一体,具有美学功能,既能观景又是被观的景,有看与被看的关系;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还可组合、搭配,形成组合式建筑,可以分割、组合园林空间,增强园林的空间层次,具有空间组织功能;再者,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易组成院落空间,形成局部的小气候,再结合花木的栽培,创造出宜人的园林空间环境。

西方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位置布局讲求与自然环境形成对比。

园林建筑一般位于景观视线的节点上,与其他园林要素处于相对分离状态。

园林建筑散点分布在园林环境中,形成相对独立的景观点,园林建筑相互之间没有太多联系,是一种孤立的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建筑除亭、桥有具体使用功能外,其他基本不具有使用功能。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被作为一种人工景观、装饰景观,是被看的对象,在园林中往往仅起点缀的景观作用。

园林建筑的艺术欣赏功能大于实用功能,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

建筑在园林中孤立的存在,作为空间上视觉的焦点,不具备分割、组合空间的功能。

可以说西方古典园林建筑只有少数具备使用功能,在园林中跟多的是体现美学功能。

2.2宫殿建筑的差异

综观中国和西方的宫殿建筑艺术,在形象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十分注重渲染建筑的雄伟壮丽的气势,以象征王权的至尊和永恒。

但是,由于文化传统和建筑观念的差异,两者所采取的设计方法不相同。

中国宫殿强调的是群体,它必须通过一连串空间和实体的组合和交替,来烘托一特定的主题,而西方宫殿强调的是建筑物的单体。

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是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宫殿巍峨雄伟,且有多层级纵深,形成渊深、富丽的特点,两旁有附属性建筑左右对称摆放。

这里体现着中国政治文化体系中的君臣秩序、尊卑长幼之节,这里有稳定、中庸、内敛、保守与和谐的内在特质。

西方宫殿中各种用房的设置没有十分鲜明的等级差。

宫殿建筑的公共活动大厅特别多,这些厅的室内布置,较为亲近宜人,并且可与室外的花园直接相通,格调较为明亮开敞。

西方宫殿建筑强调的是国王强大的王权和神性,对自然的强烈征服欲望,直白而强硬的表达了统治者的神权不可抗拒性。

结束语:

中西方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中蕴涵了环境观念、人文主义精神以及先人的理想追求。

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只有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才能保持传统建筑的生命力,推动中国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著   外国建筑史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中国建筑史》编写组著 中国建筑史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侯幼彬著中国建筑美学[M]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9

[4]  王贵祥著中西方建筑空间[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  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陈从周著说园[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7]刘源,田朝阳,中西方古典园林建筑的差异原因及本质浅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 (9):

3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