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620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词Word下载.docx

鉴于以上两项成果在作物育种领域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

由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教授及其团队的“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应用”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辉教授及其团队的“优质高产早熟抗病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育种奖。

 

2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营养奖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创新团队成功地利用病死畜禽和屠宰场下脚料制取农用氨基酸,创造性地将酸解氨基酸与纤维高效分解菌以及废糖蜜和尿素复配制造作物秸秆堆肥制剂,实现秸秆快速腐熟;

首次提出通过严格控制物料pH抑制杂菌的创新思想,突破了木霉生物有机肥制造中的技术瓶颈,实现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产业化。

复混肥创新团队围绕“农艺配方制定-配方工艺实现-推广应用”,首次将复混肥配方制定过程定量化,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尺度的作物专用农艺配方1500多个。

所创立的四级递进的复混肥增效技术、复混肥造粒自动检测、智能配肥技术及装备等为国际、国内首创。

针对我国南方稻田绿肥作物需求,项目创新团队选育出适应现代稻作制生产要求的早花、适产、耐迟播“湘紫”系列稻田绿肥紫云英新品种,在稻田绿肥生产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鉴于以上三项成果在植物营养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

由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及其团队的“利用秸秆和废弃动物蛋白制造木霉固体菌种及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研究员及其团队的“作物专用复混肥料研究与产业化”和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聂军研究员及其团队的“稻田绿肥新品种选育及‘高效与轻简化’双靶标生产利用技术”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营养奖。

3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保护奖

天敌昆虫创新团队通过近30年的系统研究,首次明确了我国蔬菜害虫的天敌昆虫资源,筛选了多种优质天敌种类,攻克了十余种优质天敌人工繁殖方法;

创建了天敌田间协同促增技术,集成创新了三大类蔬菜害虫的调控技术体系,既有效控制了害虫危害,又大大地降低了化学杀虫剂的投入。

针对近年小麦孢囊线虫日益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项目创新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制订了不同小麦产区的小麦孢囊线虫防治技术规范及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等,建立了适合不同小麦区划的孢囊线虫致病型鉴别与抗性评价技术体系及其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了控害、增产、降低成本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综合目标。

作物疫病是农业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免疫诱抗是植物病害持久安全防控的新方向。

项目创新团队从疫霉菌中鉴定了XEG1等新的免疫诱抗蛋白,提出了基于免疫诱导抗病性的作物疫病有效控制技术,提升了作物疫病的防控水平。

鉴于以上三项成果在植物保护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

由浙江大学陈学新教授及其团队的“蔬菜害虫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规模化生产与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德良研究员及其团队的“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和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及其团队的“作物对疫病菌的免疫诱抗机理与病害控制技术”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保护奖。

4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基因工程奖

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育种最重的基因工程技术之一。

项目创新成果包括基于CRISPR/Cas9的多靶点高效植物基因组编辑载体系统和“一站式”在线软件工具包CRISPR-GE。

利用该技术体系证明了基因编辑技术是研究植物杂种不育与亲和性的分子遗传机制的强有力的工具,并开发了以基因编辑创建人工亲和基因,快速培育亲和系的技术方法,为克服亚种间和种间杂种的生殖障碍,广泛利用强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奠定了理论和技术的基础。

目前该基因组编辑载体系统已被国内外400多个实验室使用,用于各种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

CRISPR-GE软件在线使用量每月达2万余次,解码的测序文件数每月达1.8万余件。

该成果大大降低了使用这项技术的门槛,使普通的实验室也能够简单地操作和应用这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科学基础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的发展。

鉴于该项成果在作物基因工程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

授予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及其团队的“高效植物基因组编辑载体系统和软件工具包及其应用”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基因工程奖。

5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动物育种奖

蛋鸡育种团队从理论上突破了白来航显性白羽和其他有色羽鸡杂交后代表现白羽的特征,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羽色自别雌雄的红羽粉壳高产蛋鸡配套系,提高了雏鸡雌雄鉴别效率和粉壳蛋鸡的综合经济效益,于2015年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并在我国广泛推广。

优质肉鸡育种团队挖掘地方鸡种质资源,创建黄鸡重要经济性状精细化育种技术和分子设计辅助选择技术,培育出“肉质优、开产早、产蛋多、抗逆强”的黄鸡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

对我国家禽育种技术进步、肉鸡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细毛羊育种团队采用开放式核心群育种体系与联合育种体系相结合的新型育种模式,历经15年,育成了我国首个精纺超细毛羊品种,其生产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型羊先进水平,于2014年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填补了我国80支细毛羊品种的空白。

鉴于以上三项成果在动物育种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

由中国农业大学宁中华教授及其团队的“高产粉壳蛋鸡羽色自别配套系的培育与应用”,新疆畜牧科学院田可川研究员及其团队的“苏博美利奴羊新品种培育”和扬州大学王金玉教授及其团队的“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培育及其产业化”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动物育种奖。

6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动物营养奖

能量代谢是一切新陈代谢的基础,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经典领域,但在当代处于“知难而退”、边缘化的境地。

项目团队将传统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开拓了动物能量代谢研究内容。

“牛羊始于犊羔”,“早补料、早断奶”是现代牛羊生产的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特殊的畜禽结构决定了犊牛、羔羊补料还要攻克“由奶转料”。

项目团队历时17年,系统研究了犊牛羔羊消化生理,开发“三代”犊牛羔羊饲料,解决了尽量少用奶及奶制品的重点、难点问题。

“酶”是实现从饲料转化成肉、蛋、奶的“神斧天工”。

项目创新团队采用生物工程手段实现了多种高活性外源酶的表达,解析了猪、鸡饲料NSP抗营养因子及其外源酶的剂量效应,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鉴于以上三项成果在动物营养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决定:

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杨华明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动物能量代谢测定技术与方法创新及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员及其团队的“犊牛羔羊生理营养与早期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和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及其团队的“饲用酶营养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动物营养奖。

7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动物医学奖

针对我国奶牛业重要细菌性疾病---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呼吸道疾病开展病原调查、药物筛选和新兽药创制,项目创新团队首次建立了我国奶牛重要细菌性病原数据库,筛选出4种高活性抗菌原料药;

建立了9个原料及制剂新工艺,创新了2种局部给药新剂型及配套给药装置。

外来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突发疫情严峻,防控技术和产品匮乏,项目创新团队首次揭示出PPRV感染致病、传播和免疫抑制的新机制;

成功选育出小反刍兽疫制苗种毒,创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

创建了PPR抗原抗体检测系列新技术。

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疫苗累计销售13.9亿头份,并出口蒙古等国,成功扑灭了西藏小反刍兽疫疫情,扭转了我国PPR防控的被动局面。

针对我国高端生物医药装备研发严重滞后、核心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项目创新团队自主开发了大型自动化生物反应器及其配套装备,创新了具有普适性模式的细胞病毒规模化全悬浮培养生产技术和抗原纯化技术,并建立我国第一条符合GMP标准的规模化自动化管道化口蹄疫疫苗生产线,形成“中国智造”创新疫苗生产技术体系。

鉴于以上三项成果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李秀波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奶牛重要细菌病防治药物创制与应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支海兵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小反刍兽疫防控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应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殷宏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动物医学奖。

8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水产科学奖

鱼类杂交育种创新团队通过改良异源四倍体品系,突破了四倍体鱼规模生产应用的瓶颈;

揭示了鱼类远缘杂交的遗传、繁殖规律,创制了两性可育的四倍体、二倍体杂交品系,形成了一步法、多步法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了四个国家审定的新品种,推广养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我国鳜鱼集约化养殖一直依赖活饵料,活饵料供应缺乏保障,成本高,严重制约鳜养殖业发展等问题,项目创新团队揭示了鳜鱼摄食行为机制,创建了鳜鱼人工饲料的驯食技术体系;

并成功选育出较易驯食、生长快的鳜鱼国家审定新品种“华康1号”,研发了易驯食鳜鱼品系的人工饲料及与之配套的养殖新技术。

针对团头鲂养殖环境恶化、应激严重、效益下降等问题,创新团队建立了池塘三级循环养殖模式,使池塘排水达“地表水标准Ⅲ类”;

探明出血病的致病关键因子,建立了生态防控、抗应激及池塘生态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

开发出改善生长与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

三年推广36万亩,新增产值10亿元。

鉴于以上三项成果在水产科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

由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教授及其团队的“鱼类杂交育种技术的建立及应用”,华中农业大学梁旭方教授及其团队的“鳜鱼人工饲料易驯食机理、品种选育和可控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戈贤平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团头鲂循环水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水产科学奖。

9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环境工程奖

项目团队通过多年联合攻关,揭示了外源微生物和化学添加物对堆肥升温、固氮、减排、除臭的调控机制、构建了适应不同粪污排放模式的高效生物-机械联动一体化处理技术体系,研发了连续动态槽式堆肥系统、一体化筒仓堆肥反应器、废水三级过滤与精准灌溉设施等装备,有效解决了养殖粪污的低成本、高效资源化的技术难点。

重金属的污染给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壤资源可利用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治理需求巨大。

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从调控稻田物质循环进行中轻度重金属稻田安全利用的新思路,发明了土壤铁循环调控的镉砷同步钝化技术和硅/硒营养调控的生理阻隔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土壤镉砷污染同步控制的难题。

鉴于以上两项成果在环境工程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决定: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季教授及其团队的“养殖粪污生物机械一体化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应用”和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李芳柏研究员及其团队的“镉砷污染稻田安全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环境工程奖。

10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智慧农业奖

项目团队创建了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技术,破解了高精度、超大面积、定量化监测的难题,实现了我国草原植被动态监测;

提出了县域草畜平衡的新概念,破解了草原承载力时空分布准确计算的难题,为草原合理利用和发展草牧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实现了草原动态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农田信息化创新团队,开展了地-空-星三位一体农田多源信息获取与融合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实现了点面结合、时空互补,满足了农作物及其生长环境信息的准确、适时、全域获取和精准作业需求。

兽药管理信息化创新团队,研究并编制了我国兽药产品准入技术规则,创建农业部首个全流程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核发系统,构建了我国兽药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全环节的7大数据库,有力推动了我国兽药产业转型升级。

鉴于以上三项成果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斌研究员及其团队的“草原植被遥感动态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浙江大学何勇教授及其团队的“地-空-星三位一体农田多源信息获取与融合关键技术及装备”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高艳春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全国兽药产品准入技术平台创建与应用”(公益服务)共享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智慧农业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