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579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docx

内科学五年制教学大纲1

《内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01005E

课程名称:

内科学

英文名称:

InternalMedicine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总学时:

198学时(理论学时:

108学时),(实验、实践、讨论学时:

90学时)

学分:

11学分

适用专业:

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定向培养)

预修课程(编号):

人体解剖学(0101029)、组织学与胚胎学(0101070)、生理学(010201Y)、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0601P)、病理生理学(0102030)、病理学(0103010)、医学免疫学(0105019)、药理学(0701010)、诊断学(1010010)、医学影像学(1010031)。

建议教材: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

《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

(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

(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训练内容”,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

(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

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

制定本教学大纲,将使我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的教学进一步规范,也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内科学》教学进行动态管理。

尽管参与编写的各位老师做了很大的努力,力争使教学大纲更加完善,但是由于编写时间紧迫、科学技术发展快速,教学大纲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在使用中发现问题,为下今后的修订工作作好准备。

感谢参与《内科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各位老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内科学》定义、地位、研究范围。

2.熟悉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熟悉循证医学的概念。

3.了解学好《内科学》的基本方法。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2、内科学的进展

3、如何学好内科学

a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

b正确认识疾病与患者

c正确对待辅助检查

四、课后训练内容:

1、内科学的特点与发展

2、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病情持续性进展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

着重指出其危害性大,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意义。

2.病因和发病机理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

3.病理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特征。

4.临床表现

(1)症状:

重点阐述“咳”“痰”“喘”症状。

(2)体征:

急性发作期可闻及干湿啰音,

5.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肺纹理增粗,紊乱及(或)肺气肿的X线征象。

(2)肺功能检查:

早期常无异常,后期可出现气道阻塞表现。

(3)实验室检查:

急性发作期细菌学及血液的检查对确定发作原因和选择抗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注意排除其它慢性气道疾病后,才能建立诊断。

(2)鉴别诊断:

着重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肺癌等的鉴别。

7.治疗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a.以控制感染为主,一般常用抗菌药物或视感染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药物。

b.祛痰、止咳

c.解痉、平喘

d.中医中药

(2)缓解期的治疗:

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

a.戒烟

b.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c.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

8.预后:

指慢性支气管炎如能及早接触发病因素如戒烟、防尘等,并积极治疗,预后是好的。

如不坚持治疗,发病因素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或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病变不断发展,则预后较差。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选择1~2个带典型病例进行示教,以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

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理:

指出COPD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包括吸烟,职业粉尘,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因素。

2.病理:

指出COPD病理变化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化特征。

4.病理生理:

阐述COPD的肺功能改变,包括通气障碍、残气增多、肺泡膨大,内压升高,毛细血管受压以及毛细血管床减少。

从而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5.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6.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2)肺功能检查对诊断COPD有重要意义。

(3)实验室检查:

指出痰细菌学,血液检查及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

7.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注意排除其他心肺慢性疾病后。

8.鉴别诊断:

着重COPD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肺癌等的鉴别。

9.并发症:

肺部急性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治疗:

(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A.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地点。

B.支气管舒张药

C.控制性氧疗

D.抗生素

E.糖皮质激素

(2)稳定期的治:

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

A.戒烟,脱离污染环境

B.支气管舒张药

C.祛痰药

D.糖皮质激素:

对重度极重度,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

E.家庭氧疗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典型病例示教,包括X线胸片、肺功能等。

第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X线检查和心电图)。

掌握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

诊断方法以及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措施。

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并发症。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流行病学。

2.病因支气管、肺病变;胸部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

3.发病机制

(1)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着重于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的原因

(3)其它重要脏器损害

4.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为呼吸衰竭,可有右心衰竭、心律失常

5.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血液检查的价值。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X线、EKG、超声心动图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与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鉴别要点。

7.治疗

(1)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等。

(2)缓解期的治疗略述

8.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9.预后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发作致肺功能损害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

积极治疗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典型病例临床示教与讨论。

2.缓解期的处理,本病的预防。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2.熟悉本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病情分度的标准。

3.掌握本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不同程度病情的处理措施。

4.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哮喘的定义、临床特点:

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熟悉全球性哮喘防治倡议(GINA)。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机制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3.症状常见临床表现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等。

4.体征包括轻度与危重度哮喘发作时的体征。

5.实验室检查

血液与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或CT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6.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作诊断,必要时做肺功能测定,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扩张试验。

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等进行非急性发作期与急性发作期病情分度,同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心源性哮喘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肺癌(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7.并发症发作时注意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病可致慢支并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认识治疗哮喘的最终目的是长期使用最小剂量药物使患者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并降低未来疾病风险。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

a.支气管舒张药物的品种及其作用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

b.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

c.其它药物:

如白三烯调节剂等

(3)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根据病情分度处理(包括重度哮喘的处理)

(4)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根据病情分度处理

(5)哮喘缓解期的教育与管理

锻炼身体、去除诱因、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脱敏治疗、引用色甘酸钠、酮替芬等。

9.预后

坚持缓解期处理可减轻发作或达到长期缓解甚至痊愈。

病情重、气道高反应性易复发、伴发COPD、肺源性心脏病等提示预后不良。

长期抗炎治疗对哮喘的积极意义。

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

1.熟练掌握哮喘的定义,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等。

2.熟悉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3.强调危重哮喘的处理措施

第六章呼吸衰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改变。

4.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了解机械通气的目的、应用指征和并发症。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呼吸衰竭是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按血气分析分为Ⅰ型呼吸衰竭:

PaO2<8Kpa(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Ⅱ型呼吸衰竭:

PaO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