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969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明艳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板书)

1、公民基本权利

大家都属于人民,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

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

提问:

(1)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

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举例:

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板书)

看教材P6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

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

(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教师讲解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一致,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所以,确定是不是我国公民的唯一条件,是看他是否取得了中国国籍。

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2)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

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2)性质不同。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板书)

案例分析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2)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它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板书)。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

(P7写一写、说一说)

4、司法保障的含义(板书)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划书。

课堂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板书设计:

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1、我国的性质:

1、什么是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2、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4、权利保障体制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享有广泛而平等的权利,明确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划清是非界限的能力,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越权。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指导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培养国家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2)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3)指导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

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

(1)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

(2)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板书)

  1、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板书)

谈话式导入

  活动:

田甜的权利

  目的: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信息交流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形成对"

公民权利广泛性"

的深刻认识。

  要求:

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第8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主人公田甜享受到了哪些权利?

(填充书中的内容)

  

(2)你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3)公民享有的这些权利于己、于人、于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什么益处?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2、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板书)

  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见教材第9页),请学生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板书)

  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

那么怎样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哪?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教师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

(有,但要依照法律规定文明养狗)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

(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4)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一: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板书)

  学生划书并齐读P10第二自然段。

  教师讲述课本中非典的案例,并提问:

  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

其危害是什么?

这一案例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参考P10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划书。

  结论二:

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板书)

  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P10),讨论回答:

  

(1)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2)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三: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板书)

  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提问:

  

(1)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

(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这一案例说明我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

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了解"

相关链接"

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

  结论四: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板书)

  课堂练习:

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P11),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我们不能滥用权利任意妄为,否则就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最终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那么,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

(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略)

板书设计:

第二框文明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二、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权利的基本内容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公民的义务

1、知识目标:

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2、教学难点: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案例分析法;

辩论等。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

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

”法律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忠实地履行义务。

二、讲授新课:

1、我们的义务

教师讲述: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活动一“说一说填一填”:

教学情景(见教材P14页材料——小明的一天)

活动设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充分利用教材,并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目的: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及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或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并合作探究:

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

教师总结:

付出的根据付出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后果

A家庭亲情融洽父子情感受到良心的谴责B对人承诺赢得别人尊重和信任失去别人的信任

C(班级纪律)洁净的学习环境受到班级舆论谴责D(游园守则)欣赏美景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活动二:

“到底该不该纳税?

”辩论会(见教材P15页材料)

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作为未成年的小珊到底该不该纳税?

通过辩论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依法纳税是我们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在激烈的辩论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可以有突破,突破自己的害羞和胆小的性格弱点。

教师导出: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有的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

例如,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

有的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

例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才能享有受抚养教育的权利。

这种情形要求我们成年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议一议: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

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

为什么?

(不正确。

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行义务的主体。

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也是爱国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的天职。

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3)什么是公民的义务、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们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详见教材P16页答案)

2、我们的道德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活动三“议一议说一说”:

(详见教材P16、P17页材料)如何评价小龚和单先生的行为?

师生共同分析材料,了解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不同,进一步感受道德义务是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懂得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密切联系,从而自觉履行义务,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通过大家的争辩,明晰敬老养老、拾金不昧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责无旁贷的责任,社会公民自觉自愿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

"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二、我们的道德义务

1、什么是法定义务1、道德义务的含义和意义

2、为什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知识目标: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

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难点:

讨论法、情景分析法、讲述法

导入新课:

马克思说过: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

新授:

板书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

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

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

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

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

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

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

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

(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

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

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

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

(三个结论)

板书设计

怎样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

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尊重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重点:

什么是人格权?

怎样用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

导入新课:

引言导入,学生阅读引言中的3个情景,简要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历,在这个方面还有哪些疑问。

(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利于教学。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

珍惜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

板书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一)看图例案例回答问题:

1、请同学观察三副图,编一个情景剧本。

恶作剧的可以让学生表演;

2、补充最近煤矿爆炸新闻(北京讯)就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煤炭生产安全之际,山西却发生煤矿爆炸事故,吕梁交城县煤矿在3月8下午6点半左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至9日下午3时为止,已确认有16人死亡,11人仍然下落不明,伤者6人已送医院抢救。

事发当时井下有83人工作,54人成功脱险。

中国有三分之一的煤炭产于山西,山西也因矿难频发而出名,官方数字显示,2004年各类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5起、死亡497人。

2、以上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格权的重要性

(三)相关链接人权知识

(四)人格权的构成及其特点

特点: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五)通过对书本三个情景问题分析,引出人身自由权

1、分析三个情景,提问上述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2、了解人身自由的作用、具体内容、侵权行为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一)分析雇佣童工的案例

1、阅读案例

2、提问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二)未成年人的生命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具体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并共同讨论作为未成年人受害者应如何依法维权。

(三)相关链接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以及雇佣童工的危害

(四)国家法律(提问哪些法律?

)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

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第1节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1、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人身权利的内容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权给予特殊保护?

2、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2、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部分法律

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能力。

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讲授法;

情感激励法。

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生命健康权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呢?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一、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板书)

学生阅读两段材料(见教材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