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9543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讲与练习熔化和凝固Word文档格式.docx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例题1】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冰雪消融B.霜满枝头C.滴水成冰D.樟脑片变小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霜满枝头是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片变小是固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例题2】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答案】C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直接凝华成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液

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

只有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所以C项正确.

【例题3】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3)如图丙中  (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

(1)从下至上

(2)﹣4(3)A;

4(4)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解析】

(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

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读数是﹣4℃。

(3)分析图象A可知,在0℃时,图线呈水平,此时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熔化经历的时间为6min﹣2min=4min;

(4)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

知识点二:

熔点和凝固点

1.根据物质在熔化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可将物质分为两类:

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如海波、冰、石英、所有金属等。

(2)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如石蜡、沥青、玻璃、橡胶等。

2.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

(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例题4】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答案】晶体;

有熔点。

【解析】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中每一阶段表示的含义及物质的状态。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

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并且熔点为80℃。

知识点三: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1.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

温度必须达到熔点;

让晶体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也需要两个条件:

温度必须降到凝固点;

让晶体继续放热。

2.晶体在处于熔点和凝固点时,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例题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B.浓雾生成C.露珠形成D.窗花凝结

【答案】A

【解析】A.冰雪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

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

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故C错误;

D.窗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需要放热,故D错误。

 

习题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壶口附近的“白气”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D.铁矿熔化成的铁水

【答案】D

【解析】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铁矿熔化成的铁水在熔化过程中放热,故D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

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

C.海波的熔点是50℃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答案】C

(1)由图象可知,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

熔点为50℃,约到第8min时熔化完成,则熔化过程持续了约8min﹣5min=3min,故AB错

误,C正确;

(2)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3.如图所示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凝固过程

【答案】B

【解析】甲图线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熔化图线;

而丙图线有一段放出热量而温度不变的过程,这是晶体的凝固图线;

乙图线是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属于非晶体的熔化图线;

丁图线是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线,因此只有选项B正确.

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

【解析】冰熔化需要的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0℃;

二是周围的温度比0℃高.冰的温度比0℃低时,冰吸热升温,但不会熔化;

周围温度不比0℃高时,0℃的冰不能从周围吸热熔化.本题的试管放在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的结果:

烧杯内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内的一部分冰熔化,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时,它的温度保持为0℃不变,大试管放在烧杯里,周围是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大试管内的冰不能从与它温度相同的周围吸热,所以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选项C正确.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解析】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水结冰是凝固现象,A项正确;

B,D两项都属于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项则属于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应选A.

6.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有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解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烧杯中的冰块没有熔化完之前温度不变,始终是0℃;

试管中的冰温度能达到0℃,但此时其温度与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无法继续吸热,因此不能熔化.

7.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知,这物质(  )

A.是非晶体B.在t1时刻是固态C.在t2时刻是液态D.在t2时刻正放热

【答案】D

【解答】A.由图知,该物质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在t1时刻该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处于液态,故B错误;

CD.在t2时刻是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不断放热,但温度没有降低,故C错误,D正确。

8.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答案】B

【解析】冰属于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要吸收热量,当冰块温度低于0℃时,它吸热升温,状态不变,当

达到熔点后,吸收热量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为水后,再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B选项中图象是正确的.

9.下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解析】此图像综合考查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冰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段是冰熔化完后的升温过程,处于液态;

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选项B正确.

10.下列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河道冰雪消融B.夏天,山间云雾蒸腾

C.秋天,花草凝结露珠D.冬天,草木挂满白霜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min甲比乙吸热多B.4~8min甲不吸热

C.0~10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

(1)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

(2)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3)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吸热内能都增加;

(4)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

A.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0~4min甲乙吸热一样多,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甲是晶体熔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乙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是非晶体,故B错误;

CD.0~10min甲和乙都吸热,内能都不断增加,只是甲是晶体,吸热温度不变,乙是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故C正确,D错误。

12.右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min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

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

【解析】ABC、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熔点为50℃,并且为晶体,物质在A点为固态,B点熔化结束为液态,熔化时间由4min开始到8min结束,共4min。

晶体在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故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

故AB错误,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相同的时间内OA段升高的温度大于BC段升高的温度,由Q=cm△t可知:

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就越小,所以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小。

故D错误。

1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①初春:

冰雪消融②盛夏:

洒水降温③深秋:

浓雾弥漫④严冬:

凝重的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

故①符合题意;

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

③深秋:

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严冬:

凝重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二、填空题

14.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说明海波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不变;

晶体。

【解析】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

1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  (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答案】A;

80.

【解析】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根据图象中观察是否有固定熔点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熔化时,温度不变,该温度为熔点.从图中可知,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B是晶体,且熔点为80℃.

16.在1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摄氏度的水,现将温度为﹣10摄氏度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理由是  .

A.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

B.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

C.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D.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

【答案】A。

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要发生热传递,﹣10℃的冰块吸热后温度升高,由于0℃的水较多,故冰块能吸收足够的热量升温到0℃,0℃的水放热后,温度不变,由液态水凝固成0℃的冰,故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

【解析】考查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0℃是水的凝固点,是冰的熔点,所以在0℃时如果能吸热,冰会熔化,如果能放热,水会凝固。

17.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答案】慢;

固液共存态;

不变。

【解析】本题是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加热的方法、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对熔化图象的分析。

学生分析物质熔化的图象,是本实验中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从图象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物理实验中经常运用的。

(1)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由图象可知,冰从4min开始熔化,到10min熔化完成,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8.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  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  放出的热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

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选填“b”“c”或“d”)。

(1)46;

(2)BC;

48;

大于;

(3)c。

【解析】由图可知,

(1)由图乙知: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46℃;

(2)如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

其熔点为48℃.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故大于放出的热量;

(3)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但是b、d表示熔点都变了,所以bd错误,c正确。

19.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1)晶体;

熔化;

(2)液;

(3)80;

(4)从下往上。

(1)由图象可知,第3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9min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2)由图象可知,在第9min熔化结束,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3)由

(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

20.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

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

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1)均匀受热;

晶体;

(2)热传递;

低于;

(3)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均匀受热;

由表格数据知,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属于晶体。

(2)实验中,水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由图知,由所绘制的乙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3)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21.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表为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3)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

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________(填“强”或“弱”)造成的。

(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也不接触烧杯壁 试管中装有晶

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2)0 (3)弱

【解析】实验中要求试管不接触烧杯底也不接触烧杯壁,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否则会使晶体受热不均匀.晶体熔化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所以由表中数据看出该晶体的熔点为0℃.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表明升高相同的温度固态比液态吸收的热量少,说明它在固态时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